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七十九节 李老算的算计

本章节来自于 废目 http://www.lishu123.com/37/37452/
    “快嘴儿”三婶儿见火候已到了,该揭锅盖儿了,就趴在白老大的耳朵边上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是他呀,这个,这个……”

    一时间,白老大真的有点儿为难了。

    “这个人儿就是李老算的儿子!”

    “啊,是他的儿子呀,那可是一个……”

    李老算,四十八顷村的名人一个,高草一棵,光头,大高个儿,眯糊眼儿。

    有关李老算的大名,现在已不为人所知,过去或许有人知道吧,那也只能是或许。

    李老算能说会算,得名“李老算”,是挑着货郎担从山东过来的。

    关于李老算的传说,据说还是很多的,至今还被村人们偶尔提起。

    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李老算的婚事儿。

    据说,李老算家里的是跟一只大公鸡拜的天地。

    那一年,李老算依据“媒妁之言”,与邻村的一个姑娘订了婚,说妥了“圆房”的喜日子,就挑着货郎担子出远门做小买卖去了。

    可是,眼瞅着这大喜的日子越来越近,李老算却没能及时回家来。

    吉时已到,新郞倌儿还是没能赶回家,咋也不能让新娘子一个人拜天地吧。

    “这可咋整呀!”

    “用公鸡替吧,找一只没‘踩过蛋儿’的大红公鸡来呀,老一辈儿上有过这样的,是有据可依的!”

    正当老李家上上下下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村上的一个老私塾先生出了一个道道儿。

    “对对对,赶紧找个‘没踩过蛋儿’的公*!”

    有此一说,老李家的心里算是有了底儿,至于在老一辈子上是否有此说法,是否有此依据,那是次要的了,先过了眼下的难关再说吧。

    于是乎,新娘子跟一只“没踩过蛋儿”的红公鸡拜了天地,入了洞房,真正践行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精神,体会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路线。

    第二个是李老算的能事儿。

    据说,李老算真的能算,而且是太能算了,会“袖里吞金”。

    度娘说了,袖里吞金就是一种民间速算的方法,是我国古代秦晋商人发明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计算时只见两手在袖中进行,故叫“袖里吞金”。

    这种计算方法过去曾有一段歌谣流传:“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后来,公私合营了,李老算不能再挑着货郎担儿去走东家串西家地卖针头线脑了,只能到人民公社的“核桃社”去站固定的柜台了,当了一“光荣的八大员”之一。

    费凡告诉费目,他就曾见过李老算的真功夫,挺神呀。

    那一年的那一天,马上就要傍年根儿了,费凡跟着父亲费璋去河北的“核桃社”购买点儿年货。

    杂七杂八地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大概有十七八样,零零碎碎,其中还有几块有整有零的布料。

    “十七块八毛零三分!”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刚刚拿齐,李老算就把账算完了,有整有零的,分毫不差。

    李老算不仅有“袖里吞金”的功夫,还非常的“说了算”,在家里当家,说一不二。

    这还得从他挑着货郎担从山东出来说起。

    某一年,李老算“发送”了父母,带着怀孕的媳妇儿从家乡山东某县出来,再也没有了牵挂,就走得更远了,直奔关外,来到了叶柏寿住了下来,生了一儿一女。

    几年的时间,凭借着那份精明,李老算就把家折腾起来,有了骡子有了马,还套了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胶轱辘车。

    那年月,谁家要是有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胶轱辘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宝马”之家了,甚或比“宝马”还要牛气几分。

    “快,收拾收拾,明天就搬家!”

    那一天,出门两三个月的李老算进了家门,货郎担儿放在地上,连汗也没有擦上一把,就朝着家里的喊了一嗓子。

    “他大呀,出了啥急事儿,就这么急三火四地要搬家呀,咋也得容我们娘仨儿收拾两天吧,破家也值万贯的哟!”

    “还收拾什么呀,这都什么年代了,赶紧走,我是当家的,我说了算!”

    二话没说,该卖的卖了,该送人的送人了,那挂四匹马拉的大胶轱辘车不能快速出手,就拆开来卖,东家一匹马,西家一个马套地半卖半送人了……挺大的一份家业,没了,李老算家里的心疼得直咬牙,就是没有办法,连个说话的空儿都不容。

    李老算又整整地忙活了一天,带上家里的和两个孩子就走了,没有人知道这一家子要去哪里,不告诉,问也不说。

    李老算带着孩子和家里的走了几千里,在王家湾子定居下来,盖了一个马架子,租种了两亩的薄田,过起了穷日子。

    “你说你这是图个啥子呀,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过穷日子!”

    “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我说了算,我是当家的!“家里的埋怨与不解,李老算说得也是没好气没好话的。

    一年后,土改了,划成分了,李老算家里的才明白自己的男人真的不是一般人儿,他们家被划成了小手工业者,与越穷越光荣的“穷棒子”贫下中农差不多哟!

    文革中,李老算又躲过了一劫,他本人不说实话,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也就没有办法“外调”了。

    某一天,公社革委会的几个人突然闯进了李老算的家。

    “李老算,今天就好好地算一算吧,你要老实交待,你要老老实实地揭揭底儿吧!”

    “报告各位革命造反派的同志,我真的不记得我是从哪儿来的了,我打小就从老家出来要饭,你们说我能记得我的家在哪儿吗?要不是大救星让我们这些劳苦大众翻了身,我可能还在要饭呀,可能都已经冻饿死了,连死到哪儿都不知道了。”

    “那有人汇报说你家有个货郎担子,这又怎么解释哟!”

    “呀呀呀,天大的冤枉哟,那哪里是什么货郎担子哟,那是要饭的担子,我得用它挑着我的一儿一女吧!现在,我一想到我过去的日子,我一想到我现在的日子,就想对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喊上一声,*万岁!”

    在齐声高呼“万岁”的火热气氛里,一场批斗会,结束了。

    李老算不但没有被批被斗,还成了“忆苦思甜”大会上的常客,那副货郎担子摇身一变,成了苦大仇深的要饭担子。

    李老算千算万算,百般妙算,就是没能给自己的儿子算上一盘“好卦象”。

    李老算的独子叫李东山,人送外号“李小算”。

    外号叫“李小算”,却是一个既不会算也不会计的人,憨厚人儿一个。

    打小儿,李小算就是那种受气的软蛋,不但天生胆小,还是一个走路不怎么利索的瘸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长到二十七八了,还没说上媳妇儿。

    “唉,我李老算算计了一辈子,便宜没少占,到了就报应在了儿子身上了。老人们的话太对了,吃亏才是占便宜,人太聪明了不好,要在后代身上找补儿的呀!”

    算计了一辈子的李老算,到老了,只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

    眼瞅着惟一的儿子就要打光棍儿了,眼瞅着自己的这一枝就要断香火了,秉承了一辈子的“求人不如求自己”为人处事之道的李老算再也坐不住了,厚着脸皮子走进了“快嘴儿”三婶儿的家。

    “哎哟妈呀,什么风儿把老李大哥吹进我家来了呀,快上炕,快上炕。”

    正在炕头上抽闲烟儿的“快嘴儿”三婶儿见李老算来家了,稀客哟,贵客哟,连忙下炕,拿着条帚在炕头上划拉了两下子。

    “不上炕咧,不上炕咧,他三叔怎么没在家呀?”

    “他呀,上山干活了,除了蔫巴机地干笨活,啥都不会哟,要不咋都管他叫‘慢屁’呀!咯咯咯……”

    “快嘴儿”三婶儿说笑的这个“慢屁”就是她的男人,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有一把死活计。

    “啊啊,还是人老实好呀,你看我这不是来求你了嘛!”

    “老李大哥,我知道你是无事不来,有啥事儿,你就跟妹子我说吧。”

    “大妹子呀,我来呀,唉,都不好意思说了呀,说不出口哟!”

    “哟哟哟,邻邻居居地这么多年了,妹子我还没见过大哥这么不爽快哟!”

    李老算见“快嘴儿”三婶儿是真心想帮自己,也就不再客气啥了,了来意。

    “唉唉唉,这事儿,可是不好办呀!”

    “啊啊啊,大妹子呀,等事儿办成了,大哥我亏不了你的!”

    李老算一听三婶儿的口风,这事有门儿。

    “可是吧,就是吧,咯咯咯,这个……真的,挺难的。”

    “啊呀,大妹子呀,谁还不知道你是这方圆百里的能人哟,好说好说,只要办成了事儿,什么都好说,这十块钱儿你先拿着,瓜子不饱是哥的一份心吧。”

    李老算是何等聪明之人,马上就从三婶儿那支支吾吾的语气里品出了其中之味,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嘎嘎新的十元大票,放到了炕上。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四十八顷村的小说废目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废目最新章节废目全文阅读废目5200废目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四十八顷村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