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一系列改变

本章节来自于 新明之冒牌皇帝 http://www.lishu123.com/39/39989/
    大朝会之后,朱明复又召开了大都督府军事会议,主要是确定新一轮的人事安排,从此以后每年春季开“两会”就成了惯例,王真一直奇怪朱明复为什么一定要在公文中使用“两会”这个奇怪的词。

    会后,陈至德调任锦衣卫指挥使,去贯彻朱明复重整锦衣卫的意图,毕竟锦衣卫是老牌的特务机构,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样的话朱明复已经有了三个特务机构了,最正规的是锦衣卫,最隐秘的是东厂,还有一个收集军事情报的军事调查局,这还没算上圆社社会调查所这个半特务机构。

    看来朱明复很认真地读了徐辉祖大作《好皇帝指南》第二章“极端重视情报工作”。

    万岁军王伦卫则由新人戚继光担任指挥使,金胜淮继续担任抚军使。

    原来的指挥使裘明德,由于在“倒徐”中梅殷一样心神受了创伤,朱明复就把他调为新设立的紫金山军事学校校长,这个军校下辖一个军事技术局,负责研究新技术。

    既然是穿越总不能太免俗,不搞出点新发明简直不能算合格的穿越,不过朱明复是个理科盲,他的数理化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他只能寄希望于聪明的古人,让他们自己研究去吧,有成果了老子发奖金就是了。

    不是说良好的制度胜过牛叉的个人嘛!

    军事上,朱明复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王伦卫计划扩编至两万人,并派五千人驻守在皇城周围,代替锦衣卫成为皇帝的扈从部队,锦衣卫从此成为一个单纯的特务机构。

    梅家军五万人回到淮安驻防,其余五万人编入禁军,朱明复嫌“禁军”这名字说起来拗口,就隆重将其改名为“大明皇家近卫军”。

    有好名字才有好运气嘛!

    当时在京城的部队共有三十万人,朱明复选出其中精壮组成了二十个卫,为了便于统计,每个卫编制皆为一万人,卫的名字也改成了好记的数字命名法,即近卫军第一卫、近卫军第二卫,一直到第二十卫,王伦卫特准保留原名,但其正式名称则为“皇家近卫军第一卫”,其余挑剩下的十万人则被派至各军镇驻防。

    为了弥补去年北征蒙古、南征越南以及徐辉祖西征造成的军费亏空,朱明复开始卖地殖民,他把在越南、蒙古没收的大批豪强土地卖给了国内商人,这地土地价格比国内便宜,还免两年税,接手的人主要是明教和崇友堂的人,普通商人哪敢到这些地方去啊。

    至于商人们是去耕种、养殖、开矿,或者搞野营探险,朱明复不管,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去,朱明复不仅赚了大把银子,还创造了海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加强了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这就是徐辉祖《西域垦殖要略》所讲开疆拓土的三部曲“移民、经济控制、文化统治”中的前两步。

    这件事情是东厂主持的,凡是有可能引起争议和批评的事王真都会抢着去干。

    刚开始行使权力的感觉是很畅快的,就像三伏天从酷热的室外回屋后吃了一个西瓜。

    朱明复这段时间非常勤奋,根据自己的喜欢做了很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升郎舅陈至德的;去除了很多他看不顺眼的东西,比如捉弄王正义。

    他越干越精神,他乐此不疲,他废寝忘食,他沉迷其中。

    朱明复陛下还忠实继承了徐辉祖的文化政策。

    他提拔了徐辉祖在文化界的亲信朱友季,任命他为国子监监正,朱友季的一飞冲天,让其他文人十分艳羡,文人虽然清高,但对于做官却是极热衷的,看到皇帝力捧朱友季,纷纷买来他的著作认真研究,准备日后投皇帝之所好,做自己的大官。

    朱明复早料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他提前让钱宾印刷了几万本朱友季的著作,利用内幕消息狠狠大赚了一笔,那时候根本不用付版权费,但朱明复还是有点心虚,事后赏赐了朱友季五百两。

    于此配套的是他规定科举考试不再以朱熹的注释为标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要求统一答案。

    其他方面,朱明复还干了很多,但都是不声不响做的,这些主要是文化思想领域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效果要很久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因为人都是固步自封的,思想上的转变是很难打,最好要偷偷摸摸来,朱明复记得这话好像是那个翰林陈峰说的,所以陈峰被提拔了做了吴江知县,翰林做知县被称为“老虎班”,一般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很快就会升官。

    一切还是刚刚开始,朱明复想做还有很多,目前他还不想太惊动众人那颗笨重的心,南京不是一天建成的,慢慢来吧。

    忙完了这一段,朱明复又想起了那个小鬼白子牙来了,本来以为这小子奇货可居的,但是三个月过去了,白子牙的倭语水平都八级了,朱棣还没派人来联系赎回、换俘什么的,朱明复后悔这三个月的伙食费都扔水里了。

    “再也不能让你白吃白喝了,王真!快过来,你去提审一下白子牙,给朕好好吓唬吓唬他!”朱明复咆哮道。

    白子牙,朕要让你知道,关押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尤其不能白吃我的饭!

    接到命令后,王真和手下“十虎”带了很多刑具兴冲冲得去了栖霞寺。

    每遇大案必兴奋,是王真的特点,他唯一的遗憾是那些刑具都是新打造的,没有煞气,本来他打算从锦衣卫那边收购一点充满陈年血腥味的刑具,但同行相仇啊,人家只给了他几个棍子,还收了他十两银子一根。

    王真一路上开动脑筋在腹中想好了十八个审讯方案,准备一个一个施行,一定要撬开他的嘴。

    当王真进入地窖,还没见到白子牙时,就听到这小子对一休说:“一休,我们总算可以出去了?”

    王真一听就很气愤,他妈的,这么自信从容,难道没闻到我蓬勃的杀气吗?

    “臭小子,你知道你犯了多大的事吗,你还想出去,想都别想!”王真的面孔确实很适合扮演凶神恶煞,尤其在光线暗淡的地窖中。

    “这位大人。”白子牙看到王真没有胡须,再结合他的声音,看出了他的身份,“哦,这位大公公,我知道自己的事,我全部坦白。”

    王真很失望,东厂开张办的第一个大案子竟然如此顺利,太没有挑战性了,太对不起他满腹的才华了,天哪,如果案子都这么好办,那我的价值何在?

    “好吧,你说吧,我听着。”王真懒洋洋得坐在了椅子上。

    “你告诉我表哥建文帝,我是朱棣第四子朱高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虞山商人的小说新明之冒牌皇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新明之冒牌皇帝最新章节新明之冒牌皇帝全文阅读新明之冒牌皇帝5200新明之冒牌皇帝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虞山商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