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着)
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着民族并不发达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等于把火把交给了纵火犯)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
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反映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倭奴国是倭人奴国之意,是《汉书》中所载百余倭人国家之一继奴国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约半个世纪,北九州的另一个倭人国家伊都国也派使节至洛阳,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邪马台女王国派遣赴魏使节难升米大夫一行,至带方郡,请求允许去魏都求见天子“朝献”魏明帝立命盛礼接见,并效法汉光武帝赐奴国王金印故事,诏封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授金印紫绶,并赠送削铜如泥的铁剑(对还处于青铜时代的日本,一柄铁皆然是稀世珍宝)还有能照出人影儿的铜镜(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简直是神奇,简直崇拜到极点了)日本人于是把他们命名为草剃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简称“剑镜玺”)被合称为所谓“三种神器”,两千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为民众所膜拜这可见倭人对汉文化的崇拜,甚至后来有个大名秋月家,自称是汉灵帝之后,而受到尊重
而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日本也多次向中国的南朝政权请求封贡这是统一以后的倭五王时期这一时期倭王继续求取中国王朝的册封,借此提高自己的国内权威和国际地位,巩固在朝鲜半岛的扩张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
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就应运而生了啊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将近二个半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中国统一在隋朝不到三十年期间内,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特别是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憎,入隋学习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回国后都以其所学,作出相应的贡献随着日本的国际地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反而愈加妄自尊大,欲与中国分庭抗礼第二次遣隋使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就是这种态度的明白表示
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取代隋国公元630年,倭国派出第一次遣唐使,试图与唐建立外交关系可是由于日本对大陆领土的垂涎古来有之,借口帮助百济,日本大肆出兵入侵朝鲜公元663年,唐倭海军于朝鲜半岛白江口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战,结果唐军大胜,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倭国受到严重打击,据说还永远失去了恢复在朝鲜的殖民地“任那”的机会倭国失败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自白江口战后,唐日双方使节往返频繁十年间双方使团往返十次(小日本果然欺软怕硬,不管教是不行的)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成功,佛教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
唐朝时,日本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达13次之多,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表现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次,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第三是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第四,日本的饮食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当时的文化先进,成功得进行了对日本的文化侵略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
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正义,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国东北部的渤海国自柰良时代以来一直同日本保持亲密关系,直到公元926年为辽所灭公元1019年(宽仁3年),在中国东北部至日本贺岸一带居赚后来建立金国的女真人突然入侵壹歧,对马和九州北部,这称为刀伊入寇,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刀伊被大宰府官吏奋战击退
11世纪后半期,宋和高丽的商船大批来到日本宋在12世纪受北方金的压迫而迁都杭州后,日本和南宋仍然没有邦交,但两国的贸易越见频繁
13世纪初,成吉思汉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高丽忽必烈对日本也多次强制要求进贡,遭到当时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拒绝于是元和高丽联军于1274年(文永11年)首先侵犯对马和壹歧,后又大举在九州北部的博多湾登陆幕府向九州地方的御家人下达了动员令,抵抗蒙古军的入侵当时日本的战法是骑在马上的武士一个一个地出战,而元军是采取集团战法,而且武器较精锐,所以日本军作战及其艰苦,但因为是保卫国土,日本军拼死奋战,致使蒙古军的伤亡很大,全军暂时撤回船上当晚遇到大暴风雨,蒙受巨大的损失,终于撤退回去这称为文永之役以后,元灭了南宋,企图乘势再次征服日本,派出了使团但时宗斩了使者,表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年(弘安4年),元军分兵两路,东路军从朝鲜半岛处罚,江南军从长江出发,共14万大军分乘4400艘船进迫博多湾这次日本军学习了元军的战法,并在博多湾筑石垒,还乘上小船袭击元的大船,拼死抵抗这样,阻止了元军登陆这次元军又因大暴风雨遭受巨大损失,最后败退这称为弘安之役,连同永安之役,称为元寇或蒙古来袭就这样日本在台风的帮助下幸存了下来而这个“寇”字则表明,日本的气焰已经开始嚣张起来,以为即使强大如蒙古的中**队也不过如此而已
蒙古来袭后,日本和元一直没有邦交,但贸易却很兴旺元末明初,九州和濑户内河岸的土豪们也大多从事贸易他们是一种武装的商人集团,在贸易不顺利时往往变成海盗,骚扰中国和朝鲜的沿海地区明代倭寇的祸根,在这时已经萌生了
1368年明王朝的朱元璋把元赶到北方,从第二年开始,曾数次向日本派出使者,敦促日本朝贡,要求禁止和镇压倭寇使者在九州会见了南朝的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但由于当时日本还不知道元为明所代替,对元仍保持警惕戒备的态度,加上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内乱中等原因,所以谈判没有成功朱元璋在与日本进行交涉的同时,采取武力剿倭和禁航项措施
1401年,(应永8年),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命令九州探题禁止倭寇,同时向明派出使者,建立了邦交于是在1404年达成了所谓的勘合贸易,由日本派船携带勘合符在中国的宁波接受验证,在北京交易年(天文20年)几经辗转得到勘合贸易权的大内氏灭亡,勘合贸易也随之断绝于是倭寇又逐渐开始活动,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才为丰臣秀吉所禁止
明嘉靖时期,倭寇大规模劫掠沿海,浙江福建告急,引起明政府的重视公元1559年-公元1566年,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训练新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抗倭战争中国沿海倭寇老巢被全部荡平,大股倭寇基本肃清秀吉在完成国内统一后,他禁止倭寇等海盗行为战国的结束,解决了倭寇产生的内因
日本人对领土与霸权的追求始终如一,公元1592年,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妄图通过朝鲜进攻中国在明朝政府的支援与朝鲜军民的抵抗下,中朝联军收复包括王京在内的大部分领土由于明军将领指挥不当,没有取得进一步胜利,日本军队仍然盘踞在南部釜山等港口,双方形成持久战公元1598年,丰田秀吉病死,日本自朝鲜全部撤出历经长达7年之久日本战败,与朝鲜和明朝的关系破裂此时的明朝在潜在的内忧外患之下,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才勉强压制了处于上升时期的日本
以后的德川幕府时期,九州萨摩的岛津为夺取琉球的中转贸易地位,于1609年(庆长14年)占领了琉球但岛津形式上让琉球独立,使其同明朝继续保持朝贡关系,从而得到了当时日本国内无法获得的明朝物产,赚取了巨大的利益家康也消能同明朝建交,但明朝仍的倭寇的问题,没有同意
清政权取代明政权的时期,正值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执政两国由于各自的原因先后宣布锁国,互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极小规模下进行着,因而并未建立外交关系这种闭关锁国状况,一直延续到两国被西方殖民者的大炮敲开大门之前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
当自己的利益被西方列强侵害后,为了“失之东篱,补之桑榆”,日本人用倭刀来对付体弱的老师而在晚清政府的**领导下,一再出卖国家主权,中国再一次成为人家的鱼肉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侵略与被侵略的时期
a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a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