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节政治博弈(4)
三月五日上午九点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准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开幕。
上一次王一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在十几年以前,那个时候他在家乡的清江省江北市当市长,理所当然地当了一届的人大代表。那一届还没有干满,他的工作就变动了,调到北京市,到s部当了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他一走,人大代表的帽子很快就给了新的市长。到北京s部任职的王一鸣,几年后被组织部门安排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次他以西江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的身份,不仅理所当然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进入大会主席团,代表西江省入座大会主席台,和几十个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坐在大会主席台上那几排最令人瞩目的位子。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王一鸣自然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央各大媒体、海外媒体的记者们,都想方设法接近王一鸣,想获得一个采访的机会。
现在的王一鸣和十几年前刚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时候迥然不同,那个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可谓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话都敢说,为了为民请命,他甚至冒着有可能掉乌纱帽的风险,在有分管经济的副总理听取代表意见的讨论会上,慷慨陈词,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农民种地各种税费负担过重,农民真苦,城市下岗职工的生活真困难,让主抓经济的副总理感到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会议结束后连饭都没有吃就匆匆走了。清江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对王一鸣非常恼火,他们本来想着在大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的,原来的精心安排被王一鸣搞得全泡了汤了。换了别的人,省委书记老吕肯定会骂娘的。但是对于王一鸣,他没有敢那么过分。不看僧面看佛面,当时赵老在国务院还是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是有发言权的,清江省的许多事情,还要求赵老关照,所以老吕心里就是再烦王一鸣,也只能是忍着自己的性子,不敢太造次。但是从此以后,王一鸣发现自己在清江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省领导和同事们见到他,像是见了瘟神,都躲着走,生怕和他说了什么话,有了牵连,就得罪了省里的主要领导了。
后来赵老从别的渠道听说了王一鸣所处的窘境,就又出面帮了王一鸣一把,自己的秘书吗,感情还是很深的,赵老不管,那王一鸣在官场上不是成了没娘的孩子吗!
赵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王一鸣不仅进了北京,还官升一级,做了副部级的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年纪轻轻,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副部级干部。
对于自己年轻时干的这件事,王一鸣虽然一直没有后悔过,但是,事后想一想,也确实有些鲁莽,谁都知道,副总理是个非常霸气的领导,有一次到某省视察,听取省领导汇报工作。省长说了一番话,对中央、国务院有些工作部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得副总理当时就大为不悦。省长的汇报还没有说完,他就插话说:“好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国务院的规定之所以在你们省推进缓慢,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这个省长就是这样认识的。你不用汇报了。”
结果一个多月后,那个省省长的位子就换人了。省长被安排为省政协的副主席,享受正省级待遇,但是,一点实权也没有了,等于是提前退了二线。
事后仔细想一想,王一鸣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安然无恙,或许是自己太年轻了,官也不大,只是个正厅级的市长,没有引起副总理的注意。或许是副总理觉得他讲的话确实有道理,反映了基层的民情民意,虽然不中听,但是忠言逆耳,也是可以接受的;更大的可能是,副总理可能知道了他是赵老的秘书出身,赵老德高望重,他的面子还是很大的,所以不看僧面看佛面,就不和这个小年轻王一鸣计较了。相反,对王一鸣这个年轻干部倒格外高看一眼了。因为几年后,副总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了国务院的老大,成了亿万人民瞩目的总理。在国家大事上,更是一言九鼎,成了国际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可以想象得到,即使是中组部有关领导提名由王一鸣担任西江省的省委书记,上了中央常委会讨论、表决,总理还是有否决权的,他不同意,只需要说出几个字:“不行,这个人不合适。”中组部就只好另外换人。王一鸣的省委书记就肯定是当不成了。
这样看来,总理还是非常有雅量的,对王一鸣当年的发言说不定还是非常欣赏的,对这一点,王一鸣心怀感激。
十几年过去了,经历了官场上更多的磨练和思想上的沉淀,如今的王一鸣成熟稳重了许多,他不再想着出风头,引起媒体的追捧,以吸引中央领导人的注意,而是稳扎稳打,少说多做,在为人处世上非常低调和谨慎。拿不准的,宁愿不说,保持沉默和神秘。
所以,他总是故意避开记者们的追逐,远离摄像机的镜头,在自己的座位上,随着总理的节奏,翻看着《政府工作报告》。
他坐的位置,离总理做报告的主席台也就是十几米的距离,可以清楚地看到总理的后脑勺,他看到,一贯神采奕奕的总理,现在和五年前刚当上总理的时候相比,已经明显地露出老态。背有些驼了,两鬓也开始斑白了,眼袋也大了许多,记得去年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这样说:“每当我想到中国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事情还没有办好,我就睡不着觉。”
是啊,在总理这个位子上,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换了谁都不会轻松。国家这么大,事情那么多,今天这里闹地震,明天哪里闹水灾、旱灾,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事情解决不了,老百姓骂政府,当总理的就要挨骂。能不操心吗?!韩娱之点金之手
总理这十几年,主管经济,有些事情可圈可点。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九八年的抗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医疗、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从总量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总理也成了世界上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在国内国外,有许多铁杆粉丝,许多人仰慕他,赞美他。
再过十几天,新的一届国务院领导就要产生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我们这里高层的游戏规则是五年一换,一茬又一茬。对于即将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的总理来讲,他也可谓是声名远扬,毁誉参半。
他在任期内着力推行的“分税制”改革,集中了财力,使中央财政的收入大大增加,但是,让地方财政收入日益贫困,甚至一些地方债台高筑,寅吃卯粮,已经实际上处于破产的边缘。地方官员为了过日子,只好以卖地为生,大力发展房地产,或者乱罚款,乱摊派,导致民不聊生,加重了基层老百姓的负担。
教育市场化改革,扩大了高考招生规模,导致高校毕业生素质下降,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了中国社会的常态。大学的高收费,也导致贫困家庭的孩子实际上上不起大学。
推行的医疗改革,让中国的医生和护士,不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是把病人作为宰割的对象,医患矛盾空前突出,病人杀医生成了司空见惯的社会新闻。高药价、过度医疗更是让穷人感叹看不起病,让中国社会逆世界潮流而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极端落后的非洲国家都可以实行全民公费医疗的时代,中国在长期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多数的中国人害怕得病,因为看不起,小病就自己熬着,大病只能是等死。
推行的住房市场化改革,停止了福利分房,制造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阶层,他们官商勾结,迅速暴富,成了亿万富翁、十几亿富翁,甚至是百亿级富翁,地方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靠卖地过日子,配合房地产开发商,一步步推高房价,让普通劳动者望房兴叹,他们要靠自己的合法劳动,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已经成了遥远的梦想了。
争议更大的是金融业的改革,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外国的战略投资者,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国有银行的股份,让海外的跨国资本获得了超高溢价。银行整体上市以后,外国资本只需要一转手,还把股份卖给中国的国有银行或者投资机构,仅仅是几大国有银行的改制,就使得国外资本获得了几千亿人民币甚至上万亿人民币的暴利。有的学者非常气愤,纷纷著文,矛头直指主政者,说他有出卖国家利益的嫌疑。
他主导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口大国,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可谓成绩斐然。但是,持批评意见的人士认为,这让西方国家成功地实现了消耗中国的资源,把污染留在中国境内,几十年之后,中国的资源耗尽,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空气污染、水土污染,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中国人将万劫不复,走上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到时候,中国将变成地球上最可怜的国家,最贫穷的地方。而西方国家,只需要印刷钞票,就可以占有中国人生产的无穷无尽的工业制成品,保持他们无比优越的生活水平。他们的生活环境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没有中国的配合,他们还要自己生产很多工业品,这样的生活环境,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关于他的争议,还有很多,一时间众说纷纭,所以说他是毁誉参半,相比较当年他意气风发,刚当选总理的时候,在首场记者招待会上,面对镜头说:“哪怕是地雷阵,还是刀山火海,我都要义无返顾,一往无前。”那个时候,全国老百姓对他抱有多么高的期待啊!
五年过去了,成功和失败,自有后人评说。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他就要离职了,看着他苍老的样子,让人陡生英雄迟暮之感。面对曾经的赞誉和现在的毁誉,他这一次也可以说是黯然离去,心中的苦楚又有谁知道呢!
王一鸣坐在主席台上,听着总理的报告,浮想联翩。老头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站在那里,抑扬顿挫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别说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就是像王一鸣这样五十岁不到的中年人,站在那里讲两个多小时,也是很累的了。再说了,报告每个代表手上都有一份的,大家都随着总理的节奏,在哗哗地翻看。这就奇怪了,总理不用念,大家也知道他要讲什么了。这样的会议,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真是浪费时间。中国一群最有权力、最有影响的人,在这里竟然做着最无聊的事情。
王一鸣坐在主席台上,突然发现自己渐渐地眼睛有些迷离,瞌睡虫上来了,不好,摄像机的镜头时不时地转过来,他要是打了哈欠,那个丑态被摄像机记录了,那就丢人了,万一上了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这个影响就太大了。王一鸣想,是不是自己昨天晚上和于艳梅亲热,消耗的体能太多了,刚坐了几十分钟,瞌睡虫就上来了。不行,他狠狠地咬了咬牙,用左手掐了自己的右手一下,才打起精神,听了下去。
晚上在西江大厦的房间里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他看到自己的镜头出现了几秒钟,还好,表情还很严肃,没有打瞌睡的样子。这要感谢宣传部长李志斌提前做的工作。说明中央台的领导还是很给西江省面子的。,最快更新本书最新章节,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