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新章节来自屋檐下文学网:第二天傍午,吴家正准备收拾桌子吃饭,屋里忽然拥进了一帮人。
饭桌前的吴为正和爹、哥闲唠嗑儿,一眼瞥见来人几乎各个手里拎着大包小裹的礼物,有烟酒、水果,还有新鲜海货。他不及多看多想,谦恭地连忙从炕上立起身来。哥却已忙不迭地跳下地,热情地招呼客人,接收礼物……
几位不速之客中有张先、王香、村长,还有两位陌生人。
爹见了张先和王香,一扭屁股坐到了炕头上,脸对着窗户,背对着众人。但这似乎并没让大家太在意,人们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吴为一个人的身上。
“哎,二弟,这位是咱乡的父母官……”张先不无炫耀地向吴为介绍自己身边的一位壮汉。
“啊,吴为,这位是咱县的财神爷!”村长争先恐后讨好地向吴为介绍另一位长者。
吴为“哼、呀”地同乡长、行长握手,不卑不亢地请他们在炕沿上坐。
“呵呵……听张老板说,他有个在北京中央大社当记者的兄弟回来了,我们立马就赶来啦!”乡长热诚豪爽地笑道。
“是呀,是呀!荣幸荣幸!难得,难得啊!”行长随声附和。
“哪里,客气……”吴为言不由衷,味如嚼蜡。
“哎呀,天晌午了,大伙儿还没吃饭吧?”哥收好礼物热情地道,“咱家饭菜好了,都在这儿凑合一顿吧!”
“别,到乡里去。”
“别别,去县城!”
“那哪儿行?到村上!到村上……”
“嘿哟,你们谁也别争,我府上啥都有,咱们吃海鲜喝茅台!”
乡长、行长、村长、张先一时争执不下。
“噢,我明天就走,哪儿也不去了,”吴为耐住性子表态道,“在家好陪老爹说说话儿。”
“啊,那就干脆在咱这儿算啦!”哥真诚地坚持道,“就喝你们刚才拿来的酒,吃你们刚才拿来的海鲜咋样?!”
“嗯,也好,也好!”张先连忙表示赞同。
“哎,这不大好吧?咱乡出个人物不容易,我这一乡之长咋说也得尽尽地主之谊!”
“噢,说得是,咱县上……”
“这?这……”
乡长、行长、村长不禁连连沉吟,面面相觑地拿不定主意,最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吴为。
吴为见状,感觉不好再推辞,更不想去张先那儿,只好嘴不对心地挽留道:“诸位如不嫌弃,就在这随便吃口吧!”
爹闻言,一转身出溜下炕,欲穿鞋离开,众人见了执意劝阻。爹借口要上茅厕,方才脱身。
经过一番推辞、礼让,宾主齐聚在炕上一张小方桌边坐定。
哥兴奋地和嫂子、王香一起去外屋忙乎酒菜。
离开饭还有些时间,大家边喝茶、抽烟边聊起来。
吴为见大家挤挤擦擦地挨在一起,很不舒服,不觉歉意地道:“我家太狭窄了,也太简陋,让各位受屈啦!”
“嘿,吴为,你说哪里话,咱农村不都这样嘛!其实,这顿饭在哪儿吃都一样,只要能和你近乎近乎就行!”村长接茬道。
“哼,咱们可不是光为了联络感情,咱们得请吴大记者多关照关照,多指导指导咱们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才是!”乡长趁机道出自己的来意,“吴记者在北京离中央近,工作性质又极特殊,了解上头的精神快,掌握的信息多,人脉广,路子宽,多给咱乡的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倾斜点力度。噢,我这个当乡长的可不是只注重抓经济,主要是咱们这儿的发展太落后了!”
“嗬!说得好……”行长边鼓掌边道,“若能得吴老弟这样的上层人物指点指点,得张老板这样的创业者在下面真抓实干,那贵乡的经济建设,就会很快有起色了,而我们县农行的贷款指标,也不愁完不成啦!”
“啊?你们银行竟有款放不出去!”吴为不禁吃惊。
“想不到吧?”行长点点头道。
“简直不可思议!”张先感慨。
“唉,丹城这地方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太淡泊了,特别是咱们黄海沿儿上的渔民,更是保守得很,干啥都怕赔,一点儿风险也不敢担!”村长叹息道。
“噢,这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呀!这个问题想必吴记者比谁都更了解,自古以来,咱东北人从没有过商品经济……”乡长插话道,“所以我特别佩服和看重张先老板,他不仅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就敢于去南方闯荡,并且在取得成功之后,返回家乡搞投资,搞建设……”
“啊,可不是吗!”村长忍不住打断乡长的话头道,“张老板回来才这么短时间,就承包了乡里的大雁网,租赁了村里上万亩滩涂,眼下又在造大钢壳船。真是有眼光,有魄力啊!”
“嗯,我最看重张老板的典型示范作用,他强烈的经商意识和作为一定会激发、启发更多的人投入发展商品经济大潮!”乡长接上先前的话头,愈发感慨。
“同感,同感!噢,我们行已把张先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各方面给予优惠,将来出成绩了,还望吴记者给我们宣传宣传啊!”
“哦,那肯定没问题!对吧,哥?”王香边给大家斟酒边接话道。
“嘿,谁让咱们是亲属是乡亲呢!”村长拍着吴为的肩膀道。
吴为逼不得已,只好“嗯嗯、啊啊”地点头应酬。
“哎,我说张老板,你事业的成功和超前意识,是不是早就得益于你吴老弟的指点啊?!”乡长笑看着张先和吴为俩问道。
“噢,噢,那是,那是!那当然……”张先频频点头认同。
吴为不禁脸一下红到了耳朵根,寻思半响也没能把握住恰当的态度,只好继续沉默。
“嗯,吴记者站得高,看得远,张老板近水楼台先得月!”
“噢,到啥时候也得上头有人呀!”
“啊,咱们沙坨子村将来怕要出大名啦,上有吴大记者,下有张大老板,真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说不准会像早年的‘大寨村’,那我可就该成为陈永贵第二啦!”
乡长、行长、村长各个感叹不已。
吴为几度忍不住欲说出与张先划界的话,但思前想后终觉不妥。他暗自琢磨:张先虽然挺缺德,爹和自己都为有他这门亲戚而深感羞愧,但他的确在发展家乡商品经济中有所作为,并且获得这么多认可和期待,我不能只因为对他鄙视,就否定一切,应顾全大局才是……
为此,吴为默默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煎熬。
“啊!啊……各位过奖了。实在话讲,我这点小把戏儿,比起人家南方人可差远啦!噢,不过我有决心,有信心,不辜负各位领导和乡亲们的厚望,特别是有我二弟和各位兄弟、朋友们支持,我非干出个样来不可,一定要开创出一番大事业,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在座各位造福!”一直缄默不语察言观色的张先,把握时机,虚伪地袒露胸怀。
众人听了,禁不住热烈鼓掌。
这顿饭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众人眼里,张先不仅有钱还有势。吴为这个“无冕之王”——他过去的小舅子、如今的大舅哥和他之间已毫无芥蒂。虽然他俩在文革中曾敌对过,但现在已时过境迁,在搞商品经济、发家致富中,俩人已然结为同盟,至少彼此接纳!
吴为至始至终都未能摆脱被绑架的感觉,尽管他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但在这些人眼里,这是所有有份量的人物惯常要保持的那种风度和矜持。
这显然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谋划。
吴为从中深深感受到张先非同寻常的智商和情商。心想,如果他能把这些都用在正道上,用在如他所说的发展家乡商品经济上,带头创业致富,无疑应是一种值得赞赏和支持的事儿。至于他拉自己的大旗做虎皮,借助钟馗打鬼,也是人之常情……
吴为以极大的忍耐,终于将这场闹心的饭局应酬到底。
下午,当客人散去,哥嫂正忙着收拾残席之时,爹从外面回来,一进门便冲哥发起了雷霆之怒!
“铁柱,我看你是捧着屁股亲嘴,不知香臭!”
哥懵懂地问:“我咋啦?!”
“咹,我问你,谁让你收人家的礼物!谁让你留张先、王香在家吃饭?啊?!”爹手指着哥的鼻子喝问。
“哎呀,我不是冲乡长、行长他们吗?”哥强烈分辩着,“噢,再说双柱不是也没反对嘛!”哥不得已把吴为推了出来,但爹却不买这个帐。
“哼,我看你们哥俩一对潮乎。那张先是什么屌狗人儿,你俩也不是不知道,干啥还要和他打恋恋啊?!”
自从当兵离家,吴为这是头一次挨爹骂,他深知爹是动了真气。
“我说老爹呀……”吴为笑吟吟地冲爹叫道,“您老人家的意思我明白,可今天也是万不得已啊!”
“哼,啥不得已,我看你就是脑子里缺根弦儿!你这样不是在给张先撑面子吗?你这样不是臭自家的门风吗?老天,张先那叫什么人哪?简直连堆臭狗屎都不如!咱们和他搅合一块儿,祖宗脸面都要丢尽,以后还让爹咋出门见人啊?”
“哼,现在谁还拿那些当回事儿?人家南方人早就笑贫不笑娼啦!”哥知道爹是嫌张先让自己女人卖身帮他赚钱这桩丑事影响到吴家的名声,所以便这样劝解道。
不料,爹听了竟气得疯狂,一伸手将满桌子的残汤剩羹,杯匙碗筷,统统掀翻到了地上。
吴为见爹这样,原本想再劝慰爹一番的念头立刻打消。他深知爹一生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嫉恶如仇,做人处事始终把德性顶在头上,绝不与龌龊之人暧昧,绝不与丑恶之事合谋。相比之下,自己因碍于情面和张先虚与应酬,结果被他利用,甚为不智,甚失原则,不禁深深懊悔起来……【9号--11号屋檐下文学网故障,已修复完毕,给书友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感谢新老书友对屋檐下的支持!我们会坚持持续更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