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参怎么都没想过确立一个皇后还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要不是杜钦主动找上门来劝说自己,自己哪懂?
一开始苟参就以为姐姐王政君做皇后是板上钉钉的,如今看来,却是未必。
再想想杜钦夜访到了之后说的那些话,尤其是关于魏和义一家的死,就更让苟参感受到了这个时代能人太多,聪明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
其实在魏和义这件事里,要是有人真的钻牛角尖追查下去,指不定会查到些什么。
只是如今,没人去过问,而且没有必要过问。
苟参倒是从来没有小看过任何人,只是经过这样一来,觉得今后自己需要更加的小心谨慎。
以己度人,想想在一件事里,其实有很多人都知道是谁在做什么,想要通过一件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不过这些人可能出于种种的原因和顾虑,他们就没出来多事而横生枝节。
那并非是别人傻,而是事不关己罢了。
而且,或许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恰好是他们这些人希望有人去做的。
所以,那些人也犯不着去得罪谁,乐享结果。
但是某一天要是你得罪了这些洞察你秉性的人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和杜钦喝着酒,苟参确认了这个一只眼睛有些疾病的长安纨绔领军人物的的确确是来和自己搞好关系来的,心里突然领悟到了一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的,总是比单打独斗要起到的效果好。
那么,自己为何不干脆的将自己的利益分享出来,拉拢一些人和自己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团体呢?
而且,杜钦刚才像是在开玩笑,可是这个玩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今晚来,就是要攀上苟参这棵大树,今后好乘凉的。
杜钦是一个人,可是杜钦却认识了很多人。杜钦和他的那些人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合体,而那些和杜钦认识的人,又会有自己的圈子,也会有自己的利益的圈子,比如说杜钦和刘歆好、刘歆的父亲是宗正刘向,刘向又认识了许多的当朝权贵……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就形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利益集团。
假设,如果这个集团的力量为自己所用的话……
因此,杜钦是一个人,但又不仅仅限于他一个人。“一个人和一群人”,这是一个很辩证的论据,这值得让身处西汉的苟参好好想想,仔细的琢磨琢磨。
杜钦这夜并没有真的和苟参“畅饮通旦”,话已说明。酒酣兴致高,乘兴而来,满意而走,苟参将杜钦送到了大门口,并且扶着杜钦上了车,杜钦晃晃悠悠的说了一句:“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杜某结识都护,幸甚。”
苟参微笑回答说:“苟参,亦是幸甚!”
……
苟参对于杜钦夜访说的话有些想不到,在敬武公主能够被天子刘奭赐婚给自己的事情上,他也是完全的没有想到。
很突然,很——没想到。
苟参原以为。自己需要使用许多的方法,旁敲侧击、搞迂回,走高端路线,去求王政君,或者。更甚者要去求许广汉侯爷帮忙。
可是,事情竟然毫无征兆的就办成了。
天上掉馅饼,幸福来得那么忽然,苟参尽管喜欢不动声色,仍旧在面对刘奭的时候感到了好一阵的头晕目眩……
其实在将敬武公主赐婚给苟参这件事上,刘奭是有过犹豫的,主要是因为苟参还有一个乌孙国公主夫婿的名头,不过,刘奭在迟疑不决的时候,随口就问了一下一边静候的中书官石显。
如今的石显,已经不是宣帝刘询那会的中书令石显了。
人还是那个人,可是,因为刘奭和刘询不一样,处理事情的方法策略一不一样,导致了同一个职位上的同一个人懵然的就意识到,原来自己在这个宦官的位置上,竟然可以这样去做事。
“苟参,身为大汉护羌校尉,又为西域都护使,既是乌孙其其格公主的夫婿,要是朕将敬武公主赐婚与他,中书以为如何?”
宣室殿后殿,刘奭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石显的意见。
这种有关于皇家女儿和外戚通婚的问题,在宣帝朝,会有可能咨询自己的意见吗?
石显低头回答说:“陛下,《春秋公羊传》里称‘诸侯一聘九女’,而都护身为阳平侯幼子,自身又秩俸两千石,先前就承惠宣帝宠爱,如今更是得知是陛下皇后弟弟,那就是如今大汉的外戚。”
“自古以来亲不间疏,《管子.五铺》有言:‘夫然,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此乃礼之经也’。”
“而乌孙公主,名为公主,其实和诸侯王子女没有差别,怎么能和敬武公主相提并论?”
“因此,乌孙公主婚配都护使,只能算是一聘九女者其一,而非都护使的正妻,这在礼法上绝无冲突。”
刘奭听了点头,觉得石显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石显见刘奭首肯,这回宣室殿后殿再无其他人,就继续说道:“都护年未弱冠而功勋卓著,前有破解乌孙难题扬我国威,后来,在敦煌擒拿了匈奴屠耆部族的王子姑瞀楼,至使屠耆部族皆归降于大汉,此更是大功一件。”
“再有,乌孙细沈瘦兵发赤谷城,又是都护不惧危难千里奔走,才让郑吉通晓此事,随后,都护又斡旋于乌就屠和元贵靡之间,不可谓不是劳苦功高。”
“甚至,连如今大汉国朝堂民间所用的纸,都是都护发明制出。”
刘奭听了微笑,石显又说道:“还有,陛下,臣听闻,前一段风靡大汉的风筝,也是都护做的。”
“哦?”刘奭笑说:“看来这个苟参,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陛下。既然诸侯能娶九个女子,那都护除了正妻,再納配八个夫人,也不算什么。所以,敬武公主赐婚给都护,都护的姐姐是皇后,这就叫亲上加亲,喜上加喜,所谓的好事成双也。”
“都护和敬武公主郎才女貌,必然成就大汉国一段佳话,所以,这个和迎娶乌孙国公主,并不冲突。”
刘奭心里了然。觉得这个石显引据经典,讲的很是正确。
对于刘奭而言,自己的妹妹刘敏喜欢苟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刘奭对刘敏的心思心知肚明,何况。刘奭自己也很欣赏苟参。
看到自己的妹妹喜欢中意一个自己也比较欣赏的男子,刘奭就有玉成他们的心思。
这会刘奭之所以问石显这个宦官刘敏赐婚苟参的事情,就是想从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来权衡自己的决定是否妥当。
可是,苟参的身份是王政君的弟弟,是国舅爷,刘敏是公主。国舅爷要娶公主,对于石显来说,怎么能是置身事外的外人呢?
还有,刘奭怎么也想不到石显和苟参从一年以前就有来往了。
石显对刘奭的心思揣摩的非常到位,而揣摩帝王的心思,也就是石显这么多年来当宦官做的唯一的事情。
石显知道。这个眼前的皇帝和从前的天子宣帝一点也不同。
宣帝做事,不喜欢搞虚名,要做,就言简意赅,只要达到目的就行。而如今的天子一旦处理政务,喜欢从理论上先找到支持自己这样去做的典籍和先人说过的话,这样才心安理得的去干,好像冥冥之中以前的人就是这样做的,自己跟随着,就不会出错。
宣帝和如今的天子,真的太不同了,所以石显面对如今的皇帝刘奭和对待从前的宣帝的态度,也非常的不同。
在对宣帝那会,石显几乎是没有一刻不小心,没有一刻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兢兢业业,诚惶诚恐,就那样还总是出错,而今呢?
也不知倒是自己在宫里时间久了,见到的事情多了,熟能生巧,还是这个天子没有经验,要依赖自己的事物太多,反正,石显觉得自己如今过得,的确比较轻松。
金瓯无缺
或者说,石显如今在中书这个位置上,刚刚的尝到了一些挥洒如意的感觉来……
听到刘奭漫不经心的在问询自己关于苟参的话题,石显不由的就想起那一张年轻却充满着灵性的面孔来。
石显是宦官,宦官,就是不全之人,也就是有罪之身,有罪之身在人前人后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卑感的。
石显从宣帝初年就在宫里做事,对宫内宫外的事情都很熟,而且尽职尽责,通晓大汉律条。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刘奭上位,宣帝将萧望之史高和周堪几个老臣子弄了一个三大辅政凌驾于丞相和御史大夫之上,一来是觉得于定国那几个人不行,二来,其实也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刘奭在处理政务,或者说管理大汉国上能力欠妥。
有三辅在,就能牵动一下于定国和韦玄成,让他们相互制约。
可是三辅和丞相御史们,能够管到未央宫里来吗?
石显知道,刘询当年曾经想过要将淮阳王刘钦立为太子的。
为什么宣帝曾经想要把淮阳王刘钦立为太子?
几乎是寸步不离刘询身边的石显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还不是说如今的天子,曾近的太子刘奭不如淮阳王刘钦?
可是为何刘钦最后没有做成太子?
那主要归功于宣帝无论处理什么事都睿智冷静的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惧意,唯独对早早逝去的许平君皇后念念不忘。
就是因为宣帝刘询是一个非常念及旧情,对结发妻子许平君“故剑情深”,爱意不减,所以刘奭才能做了如今的大汉国天子。
而石显之所以继续能留下来再宫里为刘奭做中书官,主要还是石显是宦官,没有后代,没有亲属,就是了无牵挂,所以能不徇私,因此,留着无妨。
刘询幼年受苦。长大做了皇帝兢兢业业,而刘奭生来就是太子,让刘奭终日如同父亲刘询一样枯坐批改奏谏,那是非常让刘奭感到痛苦和苦闷的一件事。
可是刘奭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天子。批改奏谏上书是份内之事,他不是不愿意做,只是天天如此,就有些乏味,而这些事情总不能让后妃们帮忙,侍女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刘奭就觉得石显和这个宦官非常不错,一来石显是刘询用过的人,就是父皇曾近信任的人。如今也是自己身边的人,对皇帝怎么批阅奏谏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于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奭只是在批阅奏谏上书的时候问石显,先帝那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做的。时间久了,刘奭觉得石显做事很稳妥,几乎就将所有的批文一事,交给石显去处理了。
这,就是石显觉得自己如今有些挥洒如意的原因。
然而石显今天之所以帮苟参说好话,原因是从见到苟参第一眼那时起,苟参就一直对石显彬彬有礼。从来没有因为石显是个宦官,是个不全的人儿鄙视轻视石显。
石显在苟参做了金马门待诏和以后的几次升迁时,都给苟参送过礼物,而且苟参都接受了,还送回了同样对等的礼物。
这,就叫礼尚往来。
别人对你如何。你就对别人如何,石显觉得苟参这个人虽然年轻,可是很有涵养,起码对自己不错。
而其他的大汉一些高官对石显的态度是如何的?
曾经的太傅,如今的前将军萧望之就曾经公开的说过。中书官跟随天子,位置非常,接触的都是大汉机密,自然不能用宦官,要启用读书人。
如果刘奭听了萧望之的建议,将中书官换掉,不用石显了,石显不知道自己今后该去做什么。
还有,石显不由的想起来那个和苟参一样以勇武名冠大汉的甘延寿。
甘延寿那会做了辽东太守,那又如何?
甘延寿为人太不识抬举,石显有意将自己的姐姐许配给甘延寿,可甘延寿竟然拒绝了,而且丝毫没有说拒绝的缘由是什么,搞得石显很没面子,很丢人。
石显觉得,对咱好的人,咱也对他好,不给咱面子,不降咱宦官当人看的,咱就要让你涨点记性,咱也不将你当人看……
“这大汉国上上下下,身处长安未央宫的左右,哪里又能有什么不相干的‘外人’和‘旁观者’存在呢?”石显心里又感叹了一句。
就在石显心里大发感触的时候,天子刘奭注意拿定,将苟参召至未央宫,宣布了将敬武公主赐婚给他的诏令。
苟参喜极谢恩,很想蹦起来大笑大叫几声来宣泄心里的快意。
可是苟参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和刘敏的婚事最后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竟然是那个一直像是鬼魂一样矗立在一边的宦官石显。
谁能注意那个石显的存在?
等苟参谢恩完毕,刘奭说:“刚刚接到从敦煌西域都护郑吉那里的消息,匈奴人于岁旦前忽然袭扰了乌孙国,屠戮乌孙百姓,烧杀抢掠,乌孙国损失甚巨。”
还沉寂在狂喜中的苟参一听就愣了:“匈奴人袭扰了乌孙?那不知乌就屠和其其格怎么样了?”
刘奭看着苟参说:“事发突然,因此朕要你速速去抚慰乌孙民心,稳定乌孙的民情,尽快的让相夫公主和元贵靡婚配,这,是重中之重。”
苟参心说这还有犹豫的?不过刚刚知道刘敏赐婚给了自己,其其格那里就出了事,这他老母的不是让自己睡不安稳吗?
苟参急忙说道:“陛下,匈奴人竟然敢冒犯大汉,臣自当肝脑涂地,报效天子隆恩!”
刘奭点头说:“匈奴蛮夷,往年总是在秋高草盛之时掠夺边境,今年趁着雨雪前去,必然别有图谋。”
“郑吉身老,做事也力不从心了,你去后,一切要小心行事,西域的事情,朕,就交托给你了。”
“臣,苟参领诏!”
刘奭沉默了一下说:“诏:郑吉为安远侯,苟参去后,交割完毕,即可复归长安。”
苟参领诏,在从石显手里接过诏书的时候,心里一动,对着石显微笑了一下。
石显心里顿时觉得温暖,这个小小的少年都护,实在是比那些老蠢顽固的三公九卿要顺眼和可爱的多,起码,他从来没有歧视过自己,是按照“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
本来苟参算计着去西域也要姐姐王政君册封了皇后之后,最早也要到三月份开拔,可是如今只有奉诏行事。
不过,很多事情就来不及去做了,比如,再和杜钦几个饮酒叙谈,比如,去和张珂深谈几次,想法子问问关于博望候当年在西域那边,究竟都经历过了什么……
有宝藏不要,那是篇魏和义的,这世上从来没有人嫌弃自己的钱多。
当然这样急促的去西域好处也是有的,起码可以借着这个借口不用去魏郡去看自己的那个便宜父亲了。
苟参先出了宣室殿后殿就到了椒房殿,已经知道了敬武公主赐婚给弟弟消息的王政君自然高兴万分,不过也有些不乐意让苟参到西域去,言说如今天寒地冻,路途遥远,要苟参一切小心。
和王政君叙话结束,苟参就迫不及待的到不远的金华殿求见刘敏。
等内侍禀报,苟参进去,刘敏喜孜孜的看着苟参,苟参心里冲动,也不管殿里还有人没有,过去就抱起刘敏将她原地转了几个圈,听着刘敏咯咯的开行声音,苟参就对着她的脸吻了过去,手已经急速的将刘敏几个凸凹的地方摸了好几个来回。
情热似火,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住苟参对刘敏长久以来积压的爱^欲,心想事成的感觉太美好了,两人斯缠纠葛,疯狂而热烈,俨然不知殿外风雪交加……
ps:
太忙,竟然疲劳驾驶,差点南无阿弥陀佛……辛亏佛祖不收留咱,阿门!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