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喋血争锋 第七十二章 枯荣城(上)

本章节来自于 喋血争锋 http://www.lishu123.com/49/49880/
    李云天叫道:“大家忍一忍,很快就到枯荣城了!”

    很快的意思,就是一天,就是十二个时辰,那意味着这些将士们仍然没法休息。

    李云天觉得难受,可铁木伦更不好受。

    “这群兔崽子,难道是鬼魅吗?”有好几次分明已经快逮到他们了,却又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逃脱了。也有好几次铁木伦几乎要放弃了,偏偏探哨又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白天烈日当头,晚间北风割肉,这羊角沙漠地势开阔,一望无遗,然而偏偏就是捉不到那伙敌人,这天空本来明亮,这大地本来宽敞,但面对这伙敌人铁木伦却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瞎子、聋子。

    有好几个小部落酋长都已经受不了了,要求回赤峰城吧。甚至铁木伦自己,也几次冒出这样的念头,但是“不行!都追到这里了!”

    铁木伦以他丰富的经验判断,这伙敌人也已被自己追得无法喘息了,而他的这个判断也确实是正确的,“他们总不可能永远这么兜下去的,如果现在就放弃,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到最后双方的体力都下降得很厉害了,连动作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迟缓,都是全凭一口气在强撑着!

    “到了,到了!枯荣城到了!”李云天往前一指叫道!

    枯荣城!终于到了!

    一千大夏骑兵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到了!

    这一路逃来,累瘫了四百二十匹马,所有累瘫了的马匹都在沿途就杀死、丢弃!他们没时间来照顾它们,更不可能带着它们。

    枯荣城的地势,南凸而北凹,南面为一处高地,上建城池,当年这里曾是一片绿洲,城堡为绿洲居民的居处,下面有农田、牧场,后来随着易水河改道,农田牧场尽成荒漠,城池也成废墟,北面为一个几十亩大的低地,三面都被数十尺高的戈壁围住,必须经过南面的高地才能外出,那低地以前是个湖泊,因为李云天他们在这里训练的时候在低地的泥沙里曾挖出些鱼骨残骸之类的东西,不过如今别说积水成湖,挖井都挖不出水来。以前他们也曾挖过几个深坑,当时是想看看这底下能否挖出水来,可惜掘地数丈还是没挖出一滴水来。

    那涸湖低地三面环山,不用担心敌人闯入的,但这枯荣城的废墟虽然号称高地,坡度却并不陡峭,且南、东、西三面受敌,李云天率众抵达时已经有一千大夏步卒早已在这里守候,要说据点防守他们这些骑兵可干不来,还得靠这些步卒。这段时间里这些步卒在这废弃城池的旧基上添筑了一些防御工事,用砂石泥土堵上了十几个破口,重新修好了垣门,又准备了水缸、干粮、马料等。因为怕蒙古人看出破绽,因此并没有准备投石机、巨弩等大型武器。守军望见李云天,赶紧开门把这些骑兵袍泽接了进去。

    现在蒙古追兵还没有到来,但是李云天他们已经留下了足够的痕迹让敌人找到这里。但是李云天还是稍微有些担心,沙漠仿佛是雇佣的一个清洁工似地,万千蹄痕被风一吹,新沙滚入旧印之中,不用多久就会抚平。如果时间长了蒙古人找不到这里,那李云天只能率众再次出发,执行第二轮诱敌计划,但这样的话,他们休息的时间就短了,如果让对手察觉到这枯荣城里防守者并不是他们追赶了几天几夜的敌人,那就前功尽弃了。

    等了足足有将近半个时辰,看着枯荣城外的痕迹已经完全被风沙吹的无影无踪,李云天叹了口气,道:“骑兵随我出城,启动第二轮诱敌计划。。。。”

    “蒙古人!”

    李云天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声惊呼打断!

    转身一望,东南的沙丘上竟然开始出现蒙古骑兵!也不急于冲来,估计是在积蓄马力。李云天心头一松,一颗心终于放下,看来用不着启动这破绽百出的第二轮计划了。

    视线里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多,一队,又一队!很快人数就达到了两千人,而后面还在源源不断地出现。

    李云天现在已是战场行家,用不着点数,一眼望去就知道蒙古骑兵的规模绝对超过六千人,看来是敌人的主力。

    铁木伦站在沙丘上下望,满脸的狰狞之色,自负的他当然也判定,在自己的穷追猛打之下这伙敌人没法耍什么花招,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逃进了这座死城!

    “这里,将是你们的坟墓!”马鞭举起,朝着枯荣城的方向-----“攻!”

    最先上沙丘上养力的两千骑兵分成三组,每组又分成七队,每队百骑,先从沙丘上驰下,冲到枯荣城所在的高地下时,两千骑兵也不稍停,就借着一股气势,直冲上山!

    高地的缓坡只是降低了骑兵的冲刺速度,却未能完全阻拦马蹄,幸好三个方向的受攻面都比较狭窄,限制了进攻方的攻击。

    那枯荣城堡垒废得久了,幸而这一片是沙漠、戈壁混杂,附近盛产石料,所以当初这座城堡全是就近取材以坚石建筑而成,土木结构轻便节省,却易于焚毁,坚石结构劳民伤财,却更经得风沙水火的侵蚀,但是荒废时间太长,这里墙垣也都不甚坚固了。枯荣城的断壁经过修整,整体上基本都有一人多高,最高大敏捷的战马也无法纵跃而过,但和一些大夏境内的城池相比却还无法称之为坚固的城墙。

    “这批兔崽子虽然奸险狡猾,可惜却不懂兵法。”铁木伦站在对面沙丘上,笑着说道:“这倒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可惜是个绝地,被我们一围,他们除非插上翅膀,否则是别想逃了。”

    “各就位置!”枯荣城中,李云天急呼,上官永银是知道他守城的功夫的,就让一千步卒完全听从他指挥。

    得嗒得嗒得嗒得嗒---二十一队骑兵分三个方向冲了上来!飞扬的铁蹄每一下落地似乎都在敲打着防卫者的心防!二十一队骑兵背后,又有十队骑兵,这十队骑兵就都是直接冲击正南面的垣墙!枯荣城虽三面受攻,但受攻面都不宽敞,七千骑兵无法同时拥上,铁木伦如今的布置已是极限。

    西面受攻面最窄,墙垣又最牢固,李云天只派了两百人防守;东面受攻面只比西面略宽,但墙外的地势却十分较陡,马都跑不上来,李云天也只安排了两百人;南面最容易攻击,安排了四百人,剩余的两百步卒留作预备队。一千骑兵却被他死死的按在城内,守城用不到他们,反击时才是他们大展身手的时候。

    “弓弩准备!”

    四周垣墙挖有九十个小孔,可以让强弩伸出箭矢。又有一百多块踏石,可以让弓箭手站在上面,强弩手的关键技巧是瞄准,不似弓箭手还必须同时控制张弓力量,而张弓的力量控制的不够娴熟又势必会影响瞄准的准头和射击的力度。上官永银和李云天进行过精密计算,弓弩不能太多,必须要和骑兵的弓弩数量一致,如果密度过大,就容易被敌人发现破绽。

    近了,近了,更近了!蒙古人已经进入了射程之内,但李云天还没有发出射击的命令,他看到敌人因为受地形限制,现在进入射程内的并不多,他要放更多的敌人进射程之内。

    大夏军还没放箭,蒙古人却先发射了---骑射!

    数百支箭如狂蜂一般在空中组成了斑点,只是这斑点却是会动的!一眨眼功夫就袭到眼前!

    箭部分射入城内,如雨落下,部分钉在垣墙上,其中数十支力道强劲到刺入壁中,虽然距离较远,但数百个点上的一齐冲击还是让靠在垣墙内壁的士卒感到垣墙在微微震动!这种震动让李云天产生一个想法:若是蒙古人再冲近些,箭又不断射击,或许光靠射箭就能将这面垣墙射垮!

    蒙古人抢先发动射击是为了掩护骑兵,只是望空泛泛而射,精准度不够,根本无法对敌人造成什么伤亡。

    “给我射!”看着蒙古骑兵进来的差不多了,李云天下令道。

    蒙古人先行骑射,好处是抢先压制了场面,而坏处则是这一轮射击之后肯定就得当靶子了。箭孔里飞出了死亡的声响,同时垣墙上的弓箭手一齐冒头,放开了弓弦!“嗤嗤嗤嗤----”

    每一轮只有一百五十余支弩箭,但冲上来的蒙古人受地形限制排列得比较密集,而且离墙垣又比较近,纵持盾牌也无法完全消除弩箭的威胁,悲鸣中五六十人落马,倒滚下去,大夏军的强弩都是五连射,根本不给冲上来的骑兵有喘息的机会,弩箭连发,弓箭手再射,不断有人落马,也不断有马歪倒。有失主的马惯势前冲撞上了垣墙,也有落马的士兵在坐骑死后趴在地上被后面的马匹踏断脊梁!

    “哼!”铁木伦在后方对属下的拼命竟全无一点怜惜之心!他要的,只是胜利!摊上这样的主将,士兵们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但有这样的敌人,他的对手也不好过。

    铁木伦到达高地下,只看了几眼就判断出了形势:面对这样一座又小又硬的城池,必须一鼓作气将之拿下,哪怕是为此付出一定的伤亡,人死了可以再招,气势一泄,之后就得转入围困战了,他可不想在沙漠中打围困战!

    “告诉铁木格,打不下这枯荣城,他就不用下来了。”铁木伦的声音冷酷得不像一个人。

    他的决心让蒙古人这第一轮冲击的猛烈程度超乎李云天的想象,竟然还是有二十余骑躲过了弩箭,连人带马闯到了垣墙之下!

    “给我冲上去!”铁木格驱赶着骑兵吼道:“有进无退,退就杀!”

    “守住!守住!”和大帐兵有过交手经验的李云天也是只稍微一愣神,随即高声打气:“扛住了这一轮,他们就奈何我们不得了!”

    战场的激励言辞,总是那么的激烈,那么的高昂,甚至“不负责任”!

    其实李云天有点多此一举了,这些步卒都参加过兴城县城攻防战,比这人数更多、攻击力更强的冲击他们都挺过来了,更何况战斗力在蒙古军中只能算二流的铁木伦部了。

    那垣墙不到两人高,那二十余名骑兵在马上一蹬,一下子就翻了上去!铁木格望见心头一喜,以为敌人肯定来不及反应。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纠纠老秦的小说喋血争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喋血争锋最新章节喋血争锋全文阅读喋血争锋5200喋血争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纠纠老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