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立听周碧辉问起是不是将叶鸣一起做掉.皱着眉头思考了一阵.沉声说:“对于叶鸣.我们要做两手准备:首先第一个原则.是能不杀则尽量不杀.为什么.还是我原來的那个理由:因为他是省纪委书记李润基的干儿子.如果将他也杀了.即使我们干得再漂亮.李润基也不会罢休.可定会追查到底.到时候.我们难免招架不住.说不定会有他玉石俱焚.所以.我们沒必要冒这个险.
“其次.不杀叶鸣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他沒有与刘贤见面.沒有得到有关我们的那些证据材料.如果他已经与刘贤见面了.而且也知道了那些证据材料的藏匿地点.那么.不管有什么后果.我们都只能将他做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做掉他.我们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不做掉他.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次小洪过去.碧辉可以给他提供一把手枪.一旦发现事情不妙.小洪可以利用呆在叶鸣身边的机会.出其不意地枪杀他.我听说叶鸣武功很高强.但是.他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挡得住子弹.更不可能防备一直与他并肩战斗的小洪.所以.这是小洪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洪熙听陈建立说让他找机会枪杀叶鸣.吓得浑身一哆嗦.结结巴巴地说:“陈书记.您让我带枪与叶鸣一起去崆岭县.这……这……关键是我不会用枪啊.再说了.我如果枪杀了叶鸣.我能够逃得脱吗.”
陈建立冷冷地说:“小洪.现在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同舟共济的道理你懂不懂.叶鸣武功高强.人又非常敏捷.警惕性很高.一般的枪手.除非枪法特别好.否则很难接近他.而你.目前是他最信任的人.你要开枪打他.只需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将枪掏出來.顶着关键部位扣动扳机就行.这有什么为难的.至于枪支的使用.周碧辉同志是老公安局局长.还是神枪手.等下让他教会你怎么开保险、怎么上膛就行了.你只要在与叶鸣坐火车时.好好将枪藏匿起來就行.湟源县火车站是个小站.安检措施几乎沒有.你的枪是很容易带上去的.”
洪熙听完这番话.知道自己这次在劫难逃.只好把牙一咬.说:“好的.我听从陈书记的安排.只是.我与叶鸣一起走时.该怎么与你们联系.我总不能当着叶鸣的面给你们打电话.告诉你们具体的位置吧.”
周碧辉回答说:“这个好办.等下我就让童子安给你拿一个追踪器过來.你将他放到你的贴身口袋里.这样的话.你到了哪里.我们派出去的人就能够用追踪器追踪到你的具体方位.如果叶鸣告诉了你他与刘贤的具体见面地点.你也可以抽个空子打个电话给我们.那样的话就更好.”
洪熙点点头说:“好.那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晚上11点55分.叶鸣与洪熙登上了从深圳西开往昆明的一趟火车.经过七个小时的颠簸.于第二天早晨七点准点到达崆岭县城.
崆岭县是天江最西边的一个小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与黔省、渝省搭界.又被称为“边城”.
两个人下了火车后.就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早餐店.每人吃了一碗当地的特色米粉.然后便赶到汽车站.买了两张开往郪江镇的汽车票.坐上车赶往郪江.
在火车上时.洪熙就一直在试试探探地向叶鸣打探他与刘贤具体的见面地点.但叶鸣总是说:“你到了就知道了.现在沒必要问.”
现在.当知道车子是开往郪江镇时.原來到过这边旅游的洪熙终于明白:刘贤选择的地点.肯定就是郪江镇那个三不管岛.因为那里是最容易逃避公安机关追捕的地方.而且也是天江的最西边.不容易被本省的公安捉到.
于是.在汽车达到郪江镇后.洪熙借上厕所的机会.迅速给郑晓亮发了一条短信:“郪江镇.三不管岛.”
此时.在崆岭县一家宾馆里.郑晓亮和童子安正与七个彪形大汉围坐在一个大套间里.童子安手里拿着一个卫星定位的追踪器.聚精会神地看着上面的一个不断移动的红点这个红点.就是洪熙身上那个追踪器发射出來的信号.
这个追踪器与汽车的卫星导航器差不多.可以根据被追踪对象的位置.不断地标注对方所在的地名.此时.这个红点所在的位置.追踪器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郪江镇”.
童子安转头对郑晓亮说:“老郑.叶鸣去了郪江镇.但是这上面只能标注到镇的范围.具体的小地名.就不能显示了.”
郑晓亮说:“先不管这些.我们赶快动身.先赶到郪江镇去再说.对了.刘贤的照片你们都看清楚了吗.只要见到这个人.格杀勿论.谁杀了他.奖励十万元.”
那几个彪形大汉齐声答道:“看清楚了.”
就在这时.郑晓亮的手机“滴答”一声.传出了信息提示音.
郑晓亮赶紧掏出手机.看了一眼信息.兴奋地对童子安说:“老郑.洪熙那小子真的不错.还知道发个信息过來告诉我们具体的位置.大家都听清楚了:叶鸣与刘贤见面的地点.在郪江镇的三不管岛上面.我估计.刘贤现在应该也已经赶到了郪江镇.说不定就住在三不管岛的那个度假酒店里.所以.等下我们到达郪江镇后.我和郑主任住到宾馆里.避免与叶鸣或者是刘贤见面.你们这些人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你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郪江镇上各个旅馆、招待所找刘贤.只要看到了他.有枪的开枪.沒枪的用刀.先把他弄死再说.只要干掉了刘贤.我们立刻就可以坐车返程.你们放心.童局长坐在车上.即使当地公安围追堵截找凶手.童局长也可以带你们安全脱险.不要担心被他们抓到.”
那七个人齐声应道:“是.”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