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106章 皇帝送阶梯 耿臣无退意

本章节来自于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http://www.lishu123.com/55/55165/
    第106章 皇帝送阶梯 耿臣无退意

    (138)

    经过两人一番争论后,崇祯当即冷静下来,亦初步认识到,的确是因自己当时的感情冲动,造成对袁崇焕的误导。但尔今木已成舟,欲退回重走亦难。毕竟“君无戏言”,何况又当着众阁臣的面。那可是些“官油子”,别看当场一副谗媚咀脸,极尽阿倪奉承能事;但内心中肯定在幸灾乐祸,欲看朕和袁崇焕的笑话;当今之计,只能审时度势,将希望寄托在袁崇焕能主动认识,在君前又当着众多同僚,随便表态的错误;若那样的话,朕便严厉训斥他几句,以便遮遮外人眼睛,同时给他本人和朕一个台阶下。

    思虑到此的崇祯帝,当即期期艾艾道:“因近几日朝廷事的确太忙,无暇来看望爱妃,想不到爱妃进步凭快。不仅对政事常成竹在胸,且在军事上亦多有见解。不能不让朕刮目相看。爱妃所言很对,的确是因朕当时感情冲动,又反复追问,才误导了袁崇焕,在骑虎难下情势下,才做出了草率的表态。但因系在宫廷‘奏对’严肃场合,又当着众多阁臣的面,欲要更改亦难。

    当今之计,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袁崇焕主动认错上;以给他本人和大家一个台阶下。

    “如此甚好。”玉贵妃当即深表赞成道。“但愿崇祯朝的这匹军事上的‘黑马’,亦能审时度势。”

    袁崇焕真能似玉贵妃所期望,审时度势,主动承认“在君王和同僚面前,‘五年边患可平,全辽可复’的草率表态错误吗?不。若果真那样学会圆滑的话,便不是他袁崇焕了。他压根是个宁折不弯的硬汉。

    袁崇焕的一言不发,且梗着脖子一副等着挨刀的悲壮模样,让崇祯未免有点同情和好感。   他突又忆起头晚同爱妃徐如玉间的对话,及他在对方面前的表态承诺。既想顾全朝廷面子,又要给彼此找个台阶下,对方一言不发,并不欲为曾经的草率表态辩解,那就要适当引导他。向深处细想想,他袁崇焕当时那样表态究竟图的什么?在当前形势下,朝廷上那么多文臣武将,谁都不愿出头去平辽他去了;且是主动要求的。谁都不敢说“五年时间边患可平,全辽可复”,他说了。他是要官,要奖赏,要名誉地位吗?显然都不是。

    谁都清楚两军交战,难料生死,那可是刀尖上的游戏。他曾经主动请缨连胜金兵,立下赫赫战功,但却既没提职又没赏钱,反被调回闲置,且空落诸多非议;若换他人躲避尚来不及,还反而往前挤呢?也许,这仅是个男人的冲动。可冲动有错吗?在当今大明王朝,到处死气沉沉,有几个人还为国家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代,舍生忘死,不计得失,产生过冲动之望?反之,争名于朝,趋利于市者却大有人在。

    如此忠臣良将,即便犯一次草率表态错误,亦仍是功大于过。于是,崇祯决定原谅袁崇焕了。事到如今就不想原谅也不行了,形势早已骑虎难下。回看这满朝文武,大多数也就是纸上谈兵水平,别指望有谁肯出头去率兵打仗。朕今天若当真处罚了袁崇焕,不仅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且更重要一点是,再靠谁为吾大明领兵打仗,保家卫国?

    但等了半天,袁崇焕却还是一声不吭。嗨,你这个愣头青,一点也不开化,没眼窍,即便朕当真要原谅你,你也要暗中积极配合,给朕个台阶下啊?为启发袁崇焕,崇祯突然“咳咳”的干咳两声,尔后再次故装威严道:“袁崇焕,汝可知罪?”

    袁崇焕仰头梗着脖子,仍是一言不发,拒不认错。崇祯突又一震,瞬间吃惊地想道:“这袁崇焕如此强硬坚持,难道还在固执己见?仍以为五年可以平辽?若当真这样,是好事亦是坏事。真能五年平辽,可创下明金战争史上的奇迹;朕和天下臣民,真要为他袁大将军树碑立传。那相反呢?拖延时间也并不可怕,怕的是适得其反,明军倒被金军战败;那将有多少将士流血牺牲,更牵涉大明江山社稷安危。

    “千万不能冒这个险!还是婉转动员其主动承认错误,并重新制定御敌方案为妥。”

    于是崇祯帝又放缓口气劝道:“若无十分把握,现时修改迎敌方案还来得及——”

    “不。大丈夫一言既出,怎能反悔?”袁崇焕终于发言了,但却是令崇祯和在场同僚,人众皆惊的回答道。“袁崇焕甘愿用生命赌这五年。皇上,微臣愿立军令状。”

    没有退路了,这一次是袁崇焕自断退路。一时间崇祯好后悔,原虽知对方是个宁折不弯的硬汉子,没料还是油盐不进的“生红砖”。早知这样,当初真不该催着他表态。但尔今既然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就此布阵,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哈,哈!脾气禀性倒挺像朕。不枉朕将你视为心灵知己。”崇祯突兀哈哈大笑道。“大丈夫做事就应有破釜沉舟的决心。相信你没欺骗朕。至于‘军令状’一事嘛——随后再说。”

    袁崇焕离开崇祯之前,两人已心照不宣了。这是一场豪赌。袁崇焕把身家性命押上,崇祯作为一国之君,押的却是整个大明江山。或者双赢,要么双输,舍此没有第三种结果。

    但是,做庄的是谁?不知道,反正不是他们俩人。庄家要很多年后才浮出水面,崇祯是看到了,袁崇焕却再没机会看到。但当时袁崇焕只想要一个结果:不管庄家是谁,反正他要赢,且必须赢。其实,他当时就很清楚,这是两个人的游戏,至于那个庄家是谁,无论输赢他都看不到了。有句佛家用语叫“视死如归”。对于那些生来贪生怕死的人,如当今革命队伍中的叛徒,当然不会理解,他们会说那些为理想而战而死的仁人志士,是傻瓜,是白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因袁崇焕那时博弈的对像,是当今皇上崇祯帝,而他真正输不起的对像是大明江山。

    所以,,袁崇焕在临离开之前,向崇祯要了最后一个条件:临机专断权。

    “臣知道,皇上是位高瞻远瞩,出手大方的圣明天子。既然已将类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等,如此多弥足珍贵的官帽子都赐给臣了,当然不会在乎再多给臣一份‘临机专断权’。”袁崇焕已像个“心灵知己”那样,向他的朋友兼上司、当今皇上调侃似地要求道。“臣可不想再做杨镐、熊廷弼、袁应泰、孙承宗等的第二。”

    “既然要赌,就得给我一个自由的身子,我可不跳戴镣铐的舞蹈。”他当时便想道。“无论胜败结局如何,都要求得心理平衡,不留遗憾。”

    “这不成问题。古今原本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沿习嘛。”崇祯的确出手大方,当即便毫不迟疑的“买一送一”道。“五年之内,朕保证在朝廷上,所有关于袁爱卿的任何谗言诽谤,于朕而言都如小风过耳。杨镐、孙承宗等的悲剧绝不会在你身上重演。”

    得到皇上的郑重承诺,袁崇焕一脸凝重的大步走去,因为宁远那边兵变的双方,还立等他这新驻军首脑去处理矛盾呢!

    “袁大将军且慢。”司礼监秉笔太监安晓元,从身后追上来道。“皇上口谕:明日上午寅时,皇上要亲帅文武百官在皇宫前,金水桥边,给大将军官兵送行呢。”

    送行的礼仪在次天上午按时举行。的确隆重得体。皇宫前金水桥上,一匹披红戴花的高头大马昂首挺立,牵马的是,亦披红戴花的钦差大臣、兵部侍郎杨召忠。崇祯帝则亲帅文武百官站在皇宫前午门城楼下。

    “大明朝廷文武百官,欢送‘兵部尚书,右都御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大将军袁崇焕,开赴辽边前线仪式现在开始。”司礼监秉笔太监,执拂手大声宣布道。“鸣礼炮。”

    于是,当即礼炮轰鸣。“大明崇祯皇上偕文武百官,亲送袁崇焕大将军缒蹬上马!”安晓元又朗声喊道。此刻,便只见全副武装、披红戴花的袁崇焕,被崇祯帝携手送至金水桥上驻足待发的马旁。袁崇焕返转身向崇祯行三拜九叩辞行大礼。崇祯叫“平身”后,看着袁崇焕缒蹬上马。尔后在热烈的“将军令”打击乐声中,袁崇焕拍马狂奔而去——

    收到袁崇焕“兵变已经平息,毕自肃业已救出,目前安然无恙”的奏报时,崇祯帝正宣召兵户二部主官在乾清宫“奏对”,共议统筹下步军费兵饷问题。一家财政收支分配主管,一家财政开支大户;在对待库银开支分配上,意见历来相左,想法从不统一。往往会为分配数额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若非当着皇上的面,相互对骂甚至大打出手都有可能。虽明知有这矛盾发生,却又不能回避。既往曾有阁臣建议,为防他们见面就吵,各自强调己理;何不将面对面改为背靠背?于是当即一试,矛盾暴露反更彻底。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文苑新兵的小说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节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阅读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5200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文苑新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