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无毛儿,办事不牢。这话说得有道理,琼缘的任性、大胆才引出一连串所发生的事。书接上回:皇上和众人发觉被这有胆有智的小丫头耍了,自是火冒三丈。有位心细的大臣觐言:“吾皇万岁呀!万万不可追呀!这一小丫头所取去的方向朝正北而驰,想必是要去北门。北门乃七殿下所守,万岁呀!七太子的为人众所周知,孝心一片。且又文武全才,莫道一个野丫头,即使十个八个也不是七太子的对手。又何劳您御驾亲征啊!”“禀万岁为臣也赞同吴老将军的看法。”“嗯,朕气得晕了头啦!那北门即是七儿手把,就更要急追不可,七儿的脾气若是遇到这小倔丫头怎会留情!那可是挺好的小美人儿,不能就这样香消玉散喽。你们也是的,咱这会儿和朕一样头脑不清醒呢?这莫简单的事情怎无一人看懂啊?”文武大臣们听后嘴上紧喊:“万岁息怒啊!”“吾皇圣明!”‘皇上您想事太对了,真英明!臣等自是愧不能及呀!”“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恕罪!”说着臣子们“呼啦”又都跪下了齐喊:“皇上开恩啊!”皇帝老子气得鼻子好悬没歪了,心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朕的面前阿谀奉承。”其实不是大家真心的肺腑之言,对皇上的“游龙戏凤”实属敢怒不敢言。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皇上那就是“龙”。所谓龙眼无情,伴君如伴虎啊!都明知御林军有错,皇上更是错上错。光天化日要自触国法,敢冒天下之大不敬。这样君王岂能令臣民敬之?但他是君王:君叫臣死,臣就得去死;臣若不死视为不忠。故而众臣才违心应酬。皇上面对他们是用手点指:“你,你……你们都是些没用的东西,朕养你们是白吃皇粮的!哪个敢直言献计?朕定嘉赏。”
话音刚落,真有刚正不阿、直言进谏的忠臣。此人是一文官,年岁在三十左右,生得慈眉善目、紫微微的脸膛一团正气;身穿蟒袍,腰系玉带;头戴王爷冠,紧扣嵌着一蛟龙。大家一见出列的非旁人乃:
皇上的亲兄弟-----二王爷,人又称他为一齐并肩王。就连当今的皇上也这样称呼。“二皇弟,你有本奏吗?”一齐并肩王上前不慌不忙地说:“禀皇上,皇弟却有一计献出,但未必是锦囊妙计。却可缓万岁您这“爱民如子、救人于水火”之急啊!”皇上心急万分问:“皇弟不要玩笑,朕请你快讲。”“皇上的病根是想……”说着跨步上前,皇上明白:自己兄弟给自己留了面子,要与其近言再讲。因此他也向前跨上几步。这样一来哥俩便小声耳语:“皇上的病是要救那个小姑娘,怕七殿下伤她。想救又怕赶不上。为弟所言实否?”“对、对、太对了。”“那好办,皇上速用飞鸽传书告于太子,到时七殿下收到传书定会手下留情的。”“哎呀呀,还是皇弟所言甚用。想那婀娜多姿的小美人儿应不会有危险啦!孤王应谢你才是。”说完要嘉奖,二王摆手又言:“皇上乃一国之君,万不可弃江山为一女子啊!实方才那一女娃之言甚为有理。若能娶最好,但若其誓死不从,万不可强行硬嫁。到时怕引起国人不服,臣、民暴乱啊!望请皇上三思慎着呀!”他哥俩的言谈声音微小,但别人可感到皇上的变化差异极强。理由:这二王是人心所向的老正直之人、又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手足。怎能一点儿也不顾忌?更清楚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能照出丑、美;善、恶。
好了咱还是书归正文吧!老皇上如何命人用二王所献的锦囊妙计?又如何写字条、绑在鸽子的腿儿上,后又如何放飞。就不必细提了。再说天不怕、地不怕的琼缘。她又会遇到何事呢?
请看下一回……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