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梅花杯传奇 章节目录 第五十章 怎堪祸起萧墙

本章节来自于 梅花杯传奇 http://www.lishu123.com/65/65532/
    第五十章怎堪祸起萧墙

    楚国**陷入一片混乱。原因是鄂贵妃怀孕了。

    那么,这个即将诞生的婴儿是男还是女?是楚国君王的种,还是丹阳子康的种?

    嫔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推波助澜,传播鄂贵妃是丹阳派来的细作。

    这个即将诞生的婴儿,事关楚国今后继承人的血统是否正统。

    鄂贵妃极其受到君王的专宠。君王对其恩爱又加,对鄂贵妃非常信任。

    然而,流言蜚语在楚国的宫廷中兴风作浪。尤甚的是,在王后送给鄂贵妃柞蚕丝绸之后,鄂贵妃竟然腹痛难忍,君王传太医检查,验证是中毒。

    谁使用了奸计?要让鄂贵妃饱受胎死腹中的痛苦?

    王后和君王反目成仇。君王将宝剑指向王后。王后辩解无效,心凉地说道:“你这个昏君,你杀死我吧。”

    “我再问你一句——”君王握着宝剑手有点儿发抖。他厉声问道,“在柞蚕丝绸上下毒的事情,是不是你干的?”

    “且慢——”外面进来一个人。这人是郑贵妃。她匆匆地走上前来说道:“这件事情是王后让我代办的。不关王后的事。”

    “咣当”一声,君王将手中的宝剑狠狠地摔在地上。他需要冷静冷静。

    怎么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郑贵妃的出现,让紧张的气氛变得异常奇妙。

    在楚国的**中,这郑贵妃可是出了名的大美人。自从鄂贵妃住进鄂塔宫之后,郑贵妃便失宠了。不过,她跟王后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

    郑贵妃不紧不慢地说道:“君王息怒,以本宫之见,也许这柞蚕丝绸并没有什么,只是巧合而已。谁敢与鄂贵妃为敌呢?怕是不想要命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怕是没有一个。至于中毒的事情,我想是无意的。”

    这时的阵线已经很明确了。显然,郑贵妃和王后是同一个阵线的。她们的确要与鄂贵妃对抗到底。

    就在这个时候,鄂贵妃吃力地叫道:“肚子痛——谁要是害死了我的孩子,我与她同归于尽。”

    战战兢兢的太医小声说道:“还是救人要紧。怕是鄂贵妃要临产了。”

    一语提醒梦中人。君王清醒地说道:“王后和郑贵妃,你们下去吧。太医赶快召集人员为鄂贵妃接生。”

    当君王将要跨出门槛时,听到接生婆与鄂贵妃的对话。

    “贵妃娘娘,您是提前生了,难产的事情很难说。怕是要出现麻烦的。我有言在先,到了关键时刻,是保母,还是保子,你可要给个话儿。”

    “我要孩子——”

    在门口犹豫的君王暴跳如雷地说道:“保证母子绝对平安。两条生命一个都不能少。有一丁点儿闪失,你们就别要人头了。”

    鄂塔宫里异常繁忙,其主人鄂贵妃正在经受着生死线上的考验。她痛不欲生、大汗淋漓,用尽了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的问世重任。

    而鄂塔宫外,君王像一名守护神一般守护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里面撕心裂肺的叫声一浪高过一浪之后,婴儿的啼哭声清脆而微弱地传来。

    鄂贵妃的贴身丫环在第一时间出来报告:“恭贺君王,母女平安。鄂贵妃生下一位公主。”

    这位公主总算逃过一劫。但是,**的闲言碎语仍然不绝于耳。一是,这位公主到底是谁的血脉?二是,王后差点儿害得鄂贵妃胎死腹中。

    不过,经历了一场风波之后,整个楚国大力推广桑蚕丝绸。这也是鄂贵妃的功劳。

    既然鄂贵妃和公主母女平安,那柞蚕丝绸中毒的事件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在君王、王后和鄂贵妃心中,已经对郑贵妃产生了疑心——这个女人需要提防。

    在丫环和婆子之间,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鄂贵妃的。记挂着这位异族贵妃的功劳——雕刻玉器,植桑养蚕、纺织丝绸。另一派是支持王后的。极力诋毁鄂贵妃:“自从这个妖女来到楚国,**便不可安宁。大大小小的烦扰都是她挑起的。

    好在鄂贵妃生的是一个公主,若要生出一个小王爷来,怕是要闹腾个天翻地覆来。

    君王为心爱的公主取名“丹尼”。丹尼公主生得十分乖巧,聪明中透着活泼。父王对其恩爱又加。

    在母亲的膝下慢慢长大。丹尼公主便对雕刻玉器和纺织丝绸很感兴趣。

    丝绸和玉器都是奢侈品。特别是在宫里,每年的需求量极大。若不是鄂贵妃极力推广这两项工艺,宫廷内每年要耗费很多银两。

    在民间公推玉器雕刻和丝绸纺织,让楚国的百姓得到了实惠。因此,鄂贵妃在民众中深得人心。

    然而,宫廷的斗争是不考虑民意的。以王后和郑贵妃为首的一派总是不断挑起事端。

    等到丹尼公主长到7岁的时候,郑贵妃再一次设下陷阱。

    7岁的丹尼公主在母亲鄂贵妃的指导下,用一块精致的独山玉,雕刻了一个墨绿色的小金蝉,取名“一鸣惊人”。

    这块玉器是丹尼公主的**作。虽然雕刻的工艺有点儿稚拙,却也十分可爱。简洁的线条,画龙点睛的造型,让丹尼公主爱不释手。

    这是一个中秋节,君王和嫔妃们共同欢度佳节,大摆宴席,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丹尼公主在母亲鄂贵妃的身边嬉戏着。

    靠近座位的郑贵妃看到丹尼公主脖子上戴的一鸣惊人玉器挂件,急中生智地问道:“丹尼公主的这块玉是不是母亲做的?”

    “回贵妃娘娘,”丹尼公主童言无忌地回答道,“这是我自己亲手雕刻的。”

    两个人的对话,将所有参加宴席人的目光聚焦到了那个一鸣惊人的玉器上。

    尤其是君王,他特别开心,看到可爱的丹尼公主,看到她佩戴的玉,便招手说道:“丹尼,到父王身边来。你可知道这一鸣惊人有什么意义么?”

    丹尼公主看看母亲的眼色说道:“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哦,真乖。”父王夸赞道,“那你佩戴的玉可是最好的。”

    王后跟着说道:“丹尼公主佩戴的玉是最好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接下来是郑贵妃煽风点火了。她阴阳怪气地说道:“丹尼公主佩戴的玉当然的天下最好的。一鸣惊人么。”

    君王联想到天下最好的玉,顺口若有所思地说道:“天下最好的玉当属丹阳的一对梅花玉杯。”

    大家都在酩酊大醉中散了宴席。

    楚国的君王心中复燃了夺得梅花玉杯的**。经过了八年的缓冲,战火从楚国的边境燃烧到了丹阳城下。

    这次的开战,楚国君王的目的相当明确——夺得梅花玉杯。

    丹阳子康经过了八年的休养生息,坚固的长城形成屏障。但是,毕竟在王国的实力上与楚国形成强大的悬殊。

    血流成河,民不聊生。丹阳城的百姓危在旦夕。只有一条退路,那就是束手就擒,将梅花玉杯拱手让出。

    只有这个办法方能解决暂时的问题。红豆和白丽束手无策,再就是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

    子康哪里能听得进这两位天外来客的意见。他毕竟是勇猛善战的枭雄,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他像一头猛狮一般披挂上阵,率领众官兵像潮水一般涌出城门----

    “勇士们,誓死保卫丹阳城!我们要与丹阳城共存亡。”子康挥舞着指挥的青铜剑,威风凛凛地呼叫着。

    战马嘶鸣着,像发疯的林涛一样充满着悲凉的气氛。马背上的子康呐喊着,左突右砍,杀入敌阵,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不到一袋烟功夫,就有七八个楚国兵士倒在他的青铜剑下。在他的率领下,官兵们杀声震天,勇往直前。两军对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枪短剑,各领**。整个战场先入混乱状态----

    由于势单力薄,单凭个人的勇猛,已显得寡不敌众。子康尽管有以一当十的能力,可对方也不是吃素的。楚国四名将领将子康一人团团围住。使子康的威力发挥不出来。格斗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他再也举不动那柄败阵的长剑。他的臣民们像山沟里的卧石群一样陈尸疆场。

    楚*队大获全胜。带着胜利的笑容的楚王宣布:子康只能归降,否则将杀他个片甲不留。子康无话可说,准备以剑自刎,了却此生。在这紧要关头,红豆和白丽前来劝解。红豆开导他说:“何必呢?常言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再说了,丹阳的子民百姓需要生存,需要你来解救啊。”

    是啊,为了子民百姓,子康不应该将自己的输赢、颜面放在第一,而应该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无可奈何地说道:“红豆先生,你说得对。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我可以放弃一切,只要我的子民百姓能生活得更好。”

    白丽看子康已经转变了观念,就进一步劝说道:“要不,我和红豆到楚王那里交涉一下,看看时局有没有扭转的可能?再作决定不迟。”

    子康觉得有道理,就派遣红豆和白丽作为使者,去见楚王谈判。

    楚王见到子康派来的使者----红豆和白丽,双方进行了认真的谈判。最后的通牒把焦点聚焦到了那对梅花玉杯上。

    楚王同意用一座城池为代价来换取那对梅花玉杯,并答应做一桩和平共处的交易:将子康收为楚王的义子戍守边疆。

    “你的意思是……”白丽再次重申道,“楚王,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只要交出那对梅花玉杯,丹阳城还属于子康所管辖。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就是说,一对梅花玉杯换一座城池。一切照旧。”

    是的,楚王就是这个意思。红豆和白丽回来后,将谈判的结果告诉了称作康。子康权衡再三,决定放弃梅花玉杯。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自言自语道:“早知是为了这对梅花玉杯,何必大动干戈呢?”他的想法是,只要为了民众的利益,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青铜月的小说梅花杯传奇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梅花杯传奇最新章节梅花杯传奇全文阅读梅花杯传奇5200梅花杯传奇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青铜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