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掌仙灭魔录 修真

本章节来自于 掌仙灭魔录 http://www.lishu123.com/66/66897/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

    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腹黑郡王妃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xing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2]

    **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jing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xing,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jing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jing气不足,又创出补足jing气的练jing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修真门派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se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xing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xing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xing命双修炼养yin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jing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cao、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yin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yin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yin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2修真方法编辑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入门之法

    静功之道

    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jing、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腹黑郡王妃)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ru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yin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jing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xing。吾人之xing,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xing的根本方法,谓之xing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xing”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xing功之故。

    xing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xing。元xing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xing。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xing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xing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xing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xing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xing的聚散。光散xing即散,光聚xing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xing即满,光圆xing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se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xing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ri,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美女请留步)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修真典籍

    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明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

    1。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清静经、心印妙经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灵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证道歌、yin符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入药镜

    3。张三丰全集、黄元吉文集、古书隐楼藏书、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

    初学者看看田诚阳的《中华道家修炼学》

    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

    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炼其他的,比如说剑仙。剑仙之道,修炼肺宫金气,再转入离宫,玄火锻炼九天神剑。直到离宫”剑芒”铸就,然后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外炼仙剑,诛敌于千里之外。可惜实在难修,我相信修炼此道,必能惊天地,泣鬼神。

    3修真地址编辑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jing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嵋山洞,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

    4古今修真概论编辑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jing、炼jing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气功,只在修真过程的初级范畴之中。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所著之《宗教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因其词义狭窄,并未被广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气功补辑》一章。气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术界。解放后、自五十年代刘贵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面世后,气功二字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虽各家学说均对之加以阐述丰富,但仍觉其含义狭窄,无法包容修真的庞大体系。

    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种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先天气、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质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之炁的区别,特以“气”“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谷、天地之气的jing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

    气这一物质,在不同修持阶段,其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是肉眼难以观察而已。(嗜血公主请站住)在“气”达一层次,其密度低质量不高;在“炁”的层次,其密度、浓度、质量大大提高,表现出光的xing质,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观察到。在更高的层次,其光的xing质就越明显,呈五se态;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面炫,自生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还犹伪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闻大道。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堂奥、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yin阳,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xing,穷理尽xing,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共得长久。

    修真方法

    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有动静兼修者。

    动而修者,其法两途:

    其一,依人为创编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动。古之八段锦,今之流行推广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许多爱好者东究西参,今朝学此套路,明ri炼彼功法,以博学多家为炫耀,诚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似这种修法,就如同读书,这家小学转到那家小学,如不猛醒,升学恐难望也。

    其二为神动(亦称灵动)而修者,此法静极生动,识神静寂,元xing调动,而形体自动,其动受元神所指挥,不以主观意志为动念,千姿百态,顺应自然,乍看杂乱,实则有规。其功效较之有为编排之法优胜一筹。道法自然。此法颇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调和体内之yin阳,避免所出之神yin气过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门。动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实乃炼形化jing,使谷化jing,祛病除疾,疏经通络,补漏健形之目的,属于炼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动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处世,深受七情六yu之困扰,八邪病痛之侵蚀,脏腑受损,经络阻滞。男子十六岁一过,半yin半阳之态被打破,上耗其xing,下耗其命,元神、元气、元jing被天地万物所夺,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yin阳,形神兼修、xing命双修。修形必增寿,“返老还童有妙方,重寿则需只病通脉”。以动完成此步则速,以静完成此步则缓。

    去病气通经络,有为套路功法极难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俗云:“有为般般假,无为处处真。”所以,动修仍以神动而修者为上佳之选。神动顺应自然之法则,其理深奥,其动真实,其调准确,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动中有静,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同步协调而炼,起始已握xing命双修之门匙。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明心见xing之阶梯。

    静而修者,起始即静坐收心放心,炼己采药炼用,如得真诀,其成功一样有望。但费时较久而已,以静修入道香,xing光易得,命火难求,特别是年龄稍长和身患陈疾者。

    动静兼修,此法较前叙之单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则。动静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xing命双修之总旨。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动内静,内动外静,动和静只是相对而言,此乃自然法则。例如灵动前的入静,形静而神动,继而形动则神静,特别是识神知而不守。灵动完毕后上坐存想,则是外静而内动。动静兼修,较之纯以动而修者或纯以静而修者为佳,其功效明显,其费时较短。智者修真,应选动静双修之法。人无后天之强健体质,焉有先天之jing气?没有金刚之体魄,如何修炼证仙之婴儿?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xing命双修,有仅修命者,有仅修xing者,依其得诀多寡之不同而有差异。上乘之法乃道家xing命双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xing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术。

    仅修命者,未得真诀,不悟大道,枯坐顽强,ri守干锅,假烹假炼,不辨水源清浊,不明采药法度,长期神入气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结成“死丹”一颗。求祛疾延年则可,最多炼至一鬼仙而已。民间得一诀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属于此类情况。

    有专炼xing而不炼命者,这类修持者得诀不会,即使修xing亦是xing的浅层次。修持者静坐有时,究道讲经,穿透世事,涤去人心,复见天心,默证道心,再则存心养xing。其修为只是涵养元xing,误以为xing光闪现就是明心见xing,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调炼元神,不知以xing入命,xing命双修。

    修真之学,实乃xing命双修,神形兼修之学。如求修真大旨趣,而归于正觉,则必须走xing命双修之坦途。上面所举的两种修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半偏残缺之法,不足取也。

    xing命双修之法,就是炼己和不漏的修炼方法。具体说来,炼己就是明心见xing,何为xing?神即是xing,炁即是命。心之根为xing,xing之根为神,神寓于心,其实三者为一,其卦象为离卦,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火中真液为水。修明心见xing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层次,首先修炼jing不漏,继而达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达到漏尽通的境界。(魔女套住帅掌门)命即肾也,jing也,炼形化jing,炼jing化炁,以后天补先天之元炁,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水中真元为火,丹材全赖于此。

    所谓不漏,就是断yin根也,但是yin根并非一断就可万事毕,其不御女se,而自起遗jing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yin心、yin根、yin身三者均须断绝,不能修到不漏。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yin身而已,其yin心、yin根犹未断绝也,特别是yin心难断。

    从来修真,只此se字难断。丹经所谓断却yin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se之一字最是难去,愈拒绝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犹存此念不会断灭。经云:“食se者,xing也”,无se则路断人稀,种族无法繁衍。se之一字,诚为有之好,无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无此难修道。生我之门,死我之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终于此门户也。盖由se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yin,由yin生棺材,此乃相连而来。由情jing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jing顺行与妇人交合而生子,jing竭归黄泉,而修道者乃是将此jing断绝,不与妇人交合,不漏出阳关,而将此jing尽化元jing,逆行归入已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其顺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后,有子孙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与大道共存。此乃庄子“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之义也。

    南派修真,倡先尽人道,后尽仙道,中年入道,xing定yu平,将人情化为道情,经接命法清修补漏修爻,入道不难。晚年入道,元气衰败旧社会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难有此条件,仍以接命法修补为佳,虽稍多费时ri,但亦稳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议,且双修栽接之诀,虽极简不繁,亦难笔之于纸。

    青少年入道,以修xing为主兼及修命为佳。青少年世事少经,修真大都是一时xing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时为之,并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断jing,则恐ri后回头之苦也。不断jing修不漏,则难修真实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则难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经络通误认周天通,此大谬矣。无矢志入道者,则难习此法,不习此法亦难入xing命双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xing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yu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枢掌握也。活者,乃元jing活、元炁活也,肾固不漏元jing活,炼丹药材自家多也。所谓降龙伏虎者,龙即指xing,乃识xing、yuxing也;虎即指命,乃肾水、浊jing也。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yin阳学说。yin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终,无物不论yin阳,yin中有阳,阳中有yin,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yin,yin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xing命双修的基本物质。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

    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xing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道家内功法术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yin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必重xing命双修之法,而偏重于炼xing。但炼xing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

    明心见xing论

    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研读丹经,必须注意其深刻的内涵,把握住yin阳学贯穿始终。道家学说始终将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囊括于一起论述,研究时切不可顾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见之物,则丢失了高级的、根本的、实质xing的不可见本原xing物质。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则难得丹道和法术的神髓,理通法随,不如此则难入修真之门。易曰:“穷理尽xing,以致于命,是了xing了命”。修真必需穷究xing命之理,xing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xing命。若xing命之理不明,认不得xing是何物,而yu了xing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xing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xing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于书千百比喻,流传世间,yu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可惜后世学人,或自作聪明,或糊涂冥顽,不自辨识,不费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发挥,胡吹乱造,自创学说,害人误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没有达到神修境界,便说别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顶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来,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种种可不悲乎?

    纵观当今知名人物中,穷理者众乎?名噪一时的张香玉大师,以xing功著称于世,惜乎命功不足,无理论支撑,过言玄境,且敛财过重,必遭天谴而昙花一现,气功热chao亦进入低谷,令人感叹。以山人观之,出山于社会上传道者中,穷理、尽xing、了命者,唯严

    新一人耳。其xing命双修,位证金仙,真人封号亦不为过。其报告委婉曲折,千比万喻,以授明心见xing之玄机。惜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仍未参透其调心篇中的玄机。其人实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xing命双修,自仙而仙。所以虽有攻讦者、毁谤者,均未能将其撼动。立志修真者,均应从其出山、进入社会的坷坎经历中,悟到xing命双修的重要xing。(天尊人皇

    穷理、尽xing、了命,实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劝君勿满足于一法一技之得,勿仅沉溺于功法之中,而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穷理、尽xing、了命,自握智珠,则不难进入修真之大门。吾愿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缘人步入修真之门,是以直书明心见xing之说。

    明心见xing,是xing命双修的入门之诀,是修xing的直解总诀。

    明心者,明白、知晓、掌握心的含义也。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xing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两个大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yu神、yu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xing,元神实质上是元xing、元气、元jing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xing,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jing、元气、已经开始与元xing聚合,较常人的元xing阳xing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xing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jing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yin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ri形圆,灵入体,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xing。元xing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xing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ri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se则眩。脑为神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其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yu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修炼中,在元神出窍离体之时,必然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大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此诀之言不谬也。

    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yin火。尽管现代医学认为,意识活动在大脑,但那毕竟是有形质之学说。据报载,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换心脏,出院后不久即变得爱钻垃圾桶,喜欢双手着地爬行,喜欢吞食残汤剩菜。完全表现出猪的习xing,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这些行为。医学界认为此乃一新的研究课题。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无形体的奥妙所在和气功、中医理论的玄妙。

    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xing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xing。祖师诀云:“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xing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yu念之xing耳。有为者,ri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yu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yu神者,气质之xing也。元神者,先天之xing也。将生之际,元xing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xing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则徐徐铲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yin阳外,不在三界中,此见xing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修真之要诀,总纲在制服凡心、识神、主观意识。纲举目张,继以静之一字为敲门砖,能静则金丹可坐致也。”此两点实乃修真入门之要诀。jing、炁、神之所以能为我所使用,是因为心静极则生动,元jing动时,海底自开,元jing自升直入炁中,如一着意,则不升矣,铁门开矣。元炁动时,其炁自运于天地之间,上不过心,下不过yin,愈久愈足,如一着意,其气自伏,难觅难寻。元神动时,无需指挥,ziyou神炁穴中升至心窍,心中一悸,砰然冲出体外,初时不知其从何而出,从何而入,岂能着意用心乎。

    凡心一颗ri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心之诀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yin,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ri才能觅着正途。吾有数言劝诸君:“参玄悟空,万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

    何谓见xing?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xing,则超元会而上之,其jing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谓xing,就是指真xing,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xing光,此光乃真xing之光,是见真xing元神的基础物质。元神乃是元jing、元炁、元xing的聚合,xing光乃jing、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xing元神。

    xing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jing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jing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xing光,意土则为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后面虚无一穴。修炼即以jing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回光照于丹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xing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炼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炼尽yin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消yin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矣。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见,其yin重质量不纯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不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

    见xing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

    明心见xing,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矣。诗曰:“未炼还丹先炼xing,末修大药先修心,xing定自然丹xing至,心清然后药苗生。”要达到明心见xing,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jing耗气。意念的**多,能去此贼,则真xing圆明。不yu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xing可致。白玉蟾宗师云:“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xing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白师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xing命双修中由xing入命的关节处,谁云南宗修命不修xing?!由xing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yu可以养jing,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xing不迁情,气不化jing,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yin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于大道。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se、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se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xing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xing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xing,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xing。见xing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xing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

    修德明道论

    道的体xing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这些体xing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2]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xing、德行的修持。修德万ri,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ri复一ri,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xing、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圣祖《道德经》内容博大jing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ri修炼,一ri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yin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yin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xing、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气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就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则十善备矣。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xing,皆吾一体,**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xing、尽人xing、尽物xing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xing、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

    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chengren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己所不yu,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人处世。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

    进入“功”的境界。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yu所染,七情六yu所困。人之元xing、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xing本善”,乃实指此也。《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yu牵之,常能遣其yu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yu不生,三毒消灭。”诗曰:“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识)xing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yu得身中神(识)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jing道难寻。一急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yu,是损德败道之**,是蒙蔽心xing之雾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yu的根本**,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yu,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无知也。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yu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识心清净,则真xing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yin,元神为阳。吾有诗云:“说yin阳、道yin阳,yin阳中间隔堵墙。yu见真xing化yin阳,需凭德器折此墙。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诏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现。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报在道,报之于无形也。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晓。所以很多师傅说,功夫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个字上,而在于修德上。

    修炼二字,修是根本**,炼是基础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炼气功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则上。这个原则就是明心见xing、修德明道。只要我们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

    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你进主下意识状态后,你自己才会明自。当你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你仔细体悟,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么你的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强场,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特别是无形仙师们的帮助和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xing、明心见xing的重要技术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yu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yu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兼修,xing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总而概之,修真者,皆要谨记修真参道四大要诀:修神,修气,修xing,修体。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你提供优质小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天道可期的小说掌仙灭魔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掌仙灭魔录最新章节掌仙灭魔录全文阅读掌仙灭魔录5200掌仙灭魔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道可期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