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东京大屠杀只是个例,给倭国造成更深重灾难致使倭人几乎灭绝的不是帝国的正规军,反而是战斗力根本不入流而又无孔不入的中华帝国商队。 [就上+新^^匕匕^^奇^^中^^文^^网+
杨光率嫡系部队离开倭国之后,中华帝国征战倭国的兵力人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
原来,是那些负责运输兵员后勤辎重的商船队越来越多,一开始是江南一带的商船起来响应帝国的号召,收取一定的租金和运输费,为帝国远征大军运输辎重和兵马。
在完成运输任务后,头脑灵活的商人们悄悄地找一处帝国正规军无法顾及的倭国富庶地方,利用帝国同意配备的自卫武器抢上一把金银铜铁等财富和倭国女人,回到帝国后变卖赚大钱。
倭国的精锐兵力已被帝国正规军所消灭,各地城镇乡村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员力量防守,帝国的商船队如同摧枯拉朽地狠狠捞一把就走。
结果消息传出去以后,各地的商人都眼红了,江浙的福建的山东的两广的,甚至连内陆长江黄河沿岸的商人,都纷纷驾驶着自己的船只,跑到南京的帝国商务部去登记,申请购买自卫使用的线膛火铳线膛火炮,装备船只组成船队,随便运送一点帝国大军所需物品,便要去倭国捞金。
有这么多商人愿意去倭国支援帝国的远征,按照皇帝的指示精神,帝国商务部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有商人前来登记,只要身份和财产资质出海船只等符合规定要求,再交上一笔押金,便一概准予放行购买自卫武器前去倭国。
由于登记去倭国的商人太多,结果很多商队的船只根本捞不到帝**队的什么辎重可运输,但他们空船也愿意去倭国。因为,只要去了倭国便可为所欲为地大发横财了。
这些商人,都是一些无利不起早的人群,他们其实是在忠君爱国的名义下大发横财。
帝国虽然不说鼓励他们去倭国抢劫,但也没有发布任何法律规定,禁止或反对他们通过在倭国的杀掠发财。
于是,利欲熏心的商人到了倭国,都放开手脚,在正规军无法顾及的倭国土地上大杀大抢,掠金夺银,抢女人,抢马匹抢牛羊,抢猪狗,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是他们抢掠的目标。
倭国沿海一带方便海洋船只停泊的地方很快被抢掠一空,这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就组成陆地商队,深入倭国陆地深处去继续抢掠。
实在没什么可抢的了,便将倭国山上的原始森林砍伐一光,运回帝国贩卖。因为帝国正在大修铁路,需要大量的枕木,虽然利润微薄了一点,这也算是一项稳定的生意。
倭国各地的武士农民市民,非常尊崇武士道精神,见有人侵犯他们的家乡,纷纷组织起来誓死英勇抵抗,与中华帝国的商队展开殊死战斗。
但是即使有再强悍的精神原子弹——武士道精神,而手中拿得只是一些竹枪木刀,倭国的农民无论如何都对付不了装备了线膛燧发火铳的商队,况且,这些商队经常是跟着装备了后装步枪的帝**队而来。
无数的倭国男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女人,一**英勇地死在自己的家乡,变成了一堆堆的累累白骨。
打到最后,整个倭国几乎是全民皆兵,全体皆成哀兵,女人孩童老人都加入了保卫家园的战斗中去。
但抵抗的人越多,死得就越多。
在利欲熏心的中华帝国商队武装面前,从九州到四国,由本州到北海道,倭国领土三千多个大小岛屿,都成了他们逐利杀戮的狩猎场,杀得倭国人死了一茬又一茬。
在最关键时刻,朝鲜国的商人也眼红了,鼓动朝鲜国王,向帝国皇帝进贡,说倭寇万历年间曾经进犯朝鲜,也要到倭国报仇雪恨。
杨光毫不犹豫地同意朝鲜派遣大军帮助征服倭国。
朝鲜军武器落后,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却是极佳,而且心更黑,朝鲜军一到倭国,杀得比帝**队和商人都要狠得多,抢得比谁都要凶。
朝鲜国还借着其地理位置近,竟然将农民迁到倭国,一边开垦屯田向朝鲜军及帝**队提供粮食,一边继续屠杀倭国人。
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倭国人口急剧减少,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东京大屠杀和商人在倭国杀掠朝鲜人加入屠杀倭人的消息传到帝国皇帝杨光耳中的时候,素来对帝国民众仁爱慈祥的皇帝竟然一言不发。只是唤来主管新闻报刊发行的柳如是皇后,不准帝国所有报刊报道这个消息,甚至以危险为借口为名,不得向倭国派出记者,原先派出的记者要全部撤回来,以后都不要报道关于倭国的任何消息了。
杨光以危险为由禁止记者踏足倭国,从此,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倭国成了一个信息的黑洞。
直到倭国成了中华帝国的倭省,帝国的国会通过法案,已经垂垂老矣的帝国皇帝杨光才亲自出面,郑重宣布这个倭省群岛是帝国的神圣领土,受帝国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杀掠。至此,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凶残商队杀掠才告结束。
此时,倭省的人口已不足两百万,而且当中有三四成的帝国驻军和移民。
直到四百年后,倭省都还是帝国一个最贫穷落后资源贫乏的省份,所有的倭省人都耻于自称为倭省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找一个理由说自己的祖上是从帝国大陆来的移民,是为了开拓和镇守帝国边疆才移民倭省的。
从此,关于倭人的一切都永远成了谜,没有人知道倭人的悲惨遭遇。
后来,一个当年的倭国美艳**,她碾转帝国各地,饱受帝国各种富裕或贫困的男人蹂.躏糟蹋,却坚持三十多年,将自己的悲惨遭遇书写成了一份二十多万字的血泪笔记,其中记述了大量倭人的血泪史。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