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干听了宇文颖这话,既惊喜又疑惑,道:“将军与我非亲非故,为何如此好心帮我?”
宇文颖解释道:“我与齐王交情深厚,齐王依附于太子,我帮你是分内之事。(
宅游记)”
杨文干无惑道:“既然这样,将军何不与我一道开创伟业?”
宇文颖深知有太子和齐王撑腰,如今皇上与秦王在仁智宫,调动兵马多有不便,于是便起了贪念道:“好,今日便是图大业的好机会。”
于是杨文干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反了,为了使此次起兵有号召力,他临时想了个威武的口号“吾乃项籍转世、刘邦附体”,与其说是召力,倒不如说是壮胆,谁知追随响应者甚多,随后便大举进攻宁州,烧杀抢掠,势不可挡。
“来人,速传太子来仁智宫面见朕。”宇文颖走后不久,李渊怒吼道。
随后便急发手诏与飞骑传去长安。
李建成一见手诏,大为震惊,后怕不已,他没想到这消息怎么会传到父皇那里去,而且还如此之快。
于是对身边的幕僚求得意见道:“皇上急召本太子去仁智宫,私自募兵之事已经败露,不知各位有何建议?此去我得给皇上一个合理的解释。(
英灵君王)”
东宫的幕僚们个个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片刻之后,太子舍人徐师谟极力道:“皇上和秦王在外,用兵多有不便,这是个绝好机会,不如太子立即据城起兵以图大事。”
詹事主簿赵弘智道:“此事万万不可,如今天下尚未平定,一旦起事四方皆乱,岂能因一己之私yu,毁国家大业,太子应速去仁智宫面见皇上谢罪求恕。”
“主簿之言正合我意。”李建成同意道。
杨文干正攻击宁州之时,宁州人杜风举知道皇上在仁智宫避暑,他寻思着将杨文干造反一事第一时间告之于皇上,说不定皇上赏个一官半职的,于是找了匹马匆匆赶往仁智宫面见皇上。
护卫见杜风举身着民服来历不明,便拦住其道:“你有何事,为何来此天子这地?”
杜风举急言道:“我有重要事要禀告皇上。”
护卫已知前面已有人飞报杨文干私募勇士之事,便严肃问道:“是不是报杨文干之事?”
杜风举目瞪口呆,心里感到非常吃惊,竟然还有人比他还快?他觉得他已经算是最快的了。(
至高悬赏)
杜风举客客气气地对侍卫道:“我是宁州人,杨文干正在宁州大肆烧杀抢掠,我相信宁州很快就要失陷了。”
护卫瞠目结舌,深知此消息极为重要,于是迅速带他面见皇上。
杜风举把杨文干攻打宁州之事跟皇上一说,李渊更急了,刚才还只是说可能有谋反之举,此刻真的反了,而且这庆州和宁州离玉华山又不远,兵马一旦打过来,那是躲都没处躲,于是立即委派钱九陇和亿师道前去平定,仁智宫的随从人员马上护送皇上、秦王和齐王往凤凰山上赶。
杜风举举报完了之后,见皇上没有半点赏赐的意思,于是慢慢吞吞地准备离开,可是他想既然来了,好歹也得要个路费回去,于是壮言道:“皇上,草民马不停蹄地来这告密,能不能赏点路费给草民。”
“哟,朕一时心急把这事给漏了,有赏有赏,不但有赏,而且重重有赏,来人,赏这位义士黄金一百两。”李渊慷慨道。
“父皇,这消息咱们早就知道了,为何赏金如此之多。(
超级兵王)”李元吉不解道。
“如果不重赏,今后还有谁愿来告密,再者这告密是有风险的,如果赏金与风险不成正比,那么人人就会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听之任之,势必对目前尚未稳定的江山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利。”李渊解释道。
“父皇英明,孩儿受教了。”李元吉明白道。
少时,太子李建成匆匆赶到,见到皇上泣不成声,跪拜于地,后悔万分,脑门直往地上猛磕,差点晕倒过去,道:“父皇,儿臣本意是想私招点勇士防身,绝无谋反之心,今日惹出大祸,请父皇恕罪。”
“愚蠢至极,这等要事为何不与父皇商量?如今杨文干起兵造事,要是酿成什么恶果,太子难辞其咎,这次本王绝不顾及任何亲情,今念你前来请罪证明清白,朕将你扣压军中,限制ziyou以免生事,等事情平定以后再作处理。”李渊气不打一处来。
还好杨文干只是个小将,没有那惊世之才,若换作是尉迟恭和秦琼那样的豪杰反了,那大唐可就不得了了,弄不好江山又得重新洗牌了,李渊也不知这前去的两位将军能不能办成这事,于是对世民道:“世民,不如你去平定这事,别人办事朕不放心,你去的话朕比较放心。(
角落里的妖孽)”
李世民凭借多年征战经验安慰道:“杨文干一干人等不足为惧,前去的两位将军足以应对,何况他们行不义之举,过不了多久便会力单势孤,自乱阵脚,窝里相斗。”
李渊不敢大意道:“此事牵连太子,朕担心响应的人会更多,如果不尽早平定,后果不堪设想,世民前去如果将此事平定,朕立你为太子。”
秦王一听这话便知老爹又来激他,于是急急道:“平叛是军人的职责,太子之位岂可轻言废立,还望父皇三思。”
李渊听到此话很是高兴,道:“世民高瞻远瞩,有惊世之才,有世民这样的英才,大唐无后顾之忧。”
正当杨文干趾高气扬之时,忽闻秦王李世民带兵赶到,杨文干得知此消息,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脱了毛的刺猬,变得魂不守舍,其得力手下见状疑惑道:“将军乃项籍转世,汉高祖附体,为何如此惧怕秦王?”
哪知从士兵当中传来一句:“秦王乃始皇归来。”
霎时军中便乱了阵脚,杨文干在混乱中被士兵砍倒在地,宇文颖见状急忙脱下战袍混于军中,随后士兵列队迎接秦王,秦王一到见杨文干已死,便问:“宇文将军何在?”
队伍中有发现宇文颖踪迹的士兵马上举报道:“将军在此。(
贴身医王)”
于是秦王便毫不留情地捉拿了泄密的宇文颖,便问其是何人指使,宇文颖感慨道:“不怕神一样的敌手,只怕猪一样的盟友,我死不足惜!”于是世民杀之。
关押在军帐中太子李建成,近日来闷闷不乐,他有些后悔,又有点懊恼,他的这帮亲信时不时地给他制造一点“惊喜”,可“喜”没感受到,倒是“惊”得不轻,再这样下去,他想他这太子当得比前朝太子还窝囊,现在一日三餐就吃点粗茶淡饭,还得受人限制。
太子对现状表示很无语,心里想:难不成我李建成就真的这么差劲?世民就真的那么优秀?
有时候聪明与愚蠢只在一念之间,一步错步步错,正如刘备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秦王只帮十一皇子们捡了个球,就得到他们一片赞赏,而太子招点勇士,就弄得满城风雨。
太子的这次小聪明差点闯了大祸,他绝对不知道这背后插他一刀的竟是他那天地可证,日月可鉴的好兄弟元吉。
李元吉郁闷不已,这回本又是个绝好机会,怎么大哥又没雄起来,弄得他每次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好宇文颖没揭穿他,不然往后连齐王都没得当,弄不好还得回乡下种田去。
李渊见此次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下来,于是心情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吃过几片薄荷糖之后心里爽爽的,于是他的那颗心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往太子身边靠拢。
夜里,李渊偷偷摸摸的去见大儿子,唠叨道:“建成啊,你怎么老是给老爹添麻烦,幸好你有个好二弟,不然他要是借此事起事夺你太子之位,爹也无能为力,你就不能安安心心的当好你这个太子,有爹给你撑腰,你还搞什么小动作,多此一举,爹不知怎么说你好。”
“爹,孩儿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自作聪明,才弄出此事,要打要罚任凭爹处置。”李建成伤心道。
“爹怎么舍得罚你呢,将来这大唐江山还得交给你,爹想好了,爹去跟大臣们、妃嫔们说声,让他们帮你讲讲好话,这样一来,这事过段日子便不了了之了,到时候你可别再给爹整出事来,如果还有下次的话,爹可就真的不管你了。”李渊煞费苦心道。
“爹,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将来爹要是把大唐江山交到孩儿手中,孩儿一定会尽心尽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世民开开眼界,我李建成绝不比他差。”李建成信誓旦旦道。
“好了好了,爹相信你,爹不指望什么大盛世,只要天下不出什么乱子爹就心满意足了。”李渊感慨道。
第二天,李渊高调宣布道:“杨文干之事只因皇族兄弟间不睦,产生小小误会,起兵造反纯属杨文干个人行为与太子无关,太子恢复ziyou即刻起返回长安驻守京都,经查明东宫太子中允王珪与此事有关,另外左卫率韦挺、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暗造异端,朕决定将三人一道流放巂州去喝西北风,明日起按时执行。”
太子李建成恢复ziyou后,对私自募兵之事很是懊悔,不仅害死了自己的亲信杨文干,而且还连累了太子中允王珪。
世民屡屡为爱臣谋福,自己却时不时为大臣添灾,这些反差无时无刻不精醒着自己,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干一点点事,就弄出一大堆麻烦事,害了自己不说,还连累了一大批人。
令太子感动的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世民都没有因此而起夺位之心,看来他的绿叶精神是根深蒂固,浸入骨髓,他心里嘀咕道:难道我真的错怪了二弟?难道真是疑心作祟?难道世民真的没这夺太子之心?难道……
他不敢往下想了,再想他会疯的。
从此以后,太子对秦王的看法大有不同,他仰望着窗外良辰美景,喝着西湖龙井,捏着豆子酥饼子,过着这种捏饼喝茶的悠闲日子,不禁感慨道:“世民乃真君子,吾乃真…。
yu言又止的他,默默地遥望着平静的天空,云朵不断地变幻着,时而像小狗,时而像小猪,时圆时方,时聚时散,此刻间他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忽然间他想起了一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莫非就是说的自己,万变不离其宗,何必这样瞎折腾。
杨文干之事过后,大唐又恢复往日的平静,每天一大早只听得魏老头子在那里哼山歌,是什么来着,哦,忘了。
; 阅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