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飘零纪事 第二章:驰奔未得时 第四节

本章节来自于 飘零纪事 http://www.lishu123.com/78/78197/
    董庭兰一曲终了,看到李泌和叶梦书全都含笑看着自己,不禁也是一笑:“怎么,二位觉得我这首曲子太过于失礼了么?”

    李泌摇头道:“霓裳羽衣曲是当今圣上所做,虽然用于宫廷宴乐,但朝廷堂皇高雅,说是靡靡之音还不能够,何况又本是法曲,自有其庄严肃穆的一面。(齐鲁书网)先生的弹奏技艺自然是极高的,却故意剑走偏锋,曲调十分,十分……”

    叶梦书心想:“果然是霓裳羽衣曲!”便开口接道:“先生所奏,尽是剑走偏锋,十分混沌的靡靡之音。将堂皇法曲奏成相反的意思,琴艺固然是精奥无比,但一味炫耀技艺,把高雅低俗刻意区分,那是落了下乘。想来以先生高才,必然有所致意。”李泌又道:“大抵是先生并不在乎这一曲弹成什么样子,而是想试试我等能否听出乐曲中暗含的意味,依我听来,这首霓裳中的靡乱之意尽美而不善,方正之意尽善而不美,我曾闻‘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叶梦书接道:“先生所用的七弦琴乃是仲尼琴,尽善尽美正是孔夫子在乐理上的追求。孔子取梧桐木做琴,他自己也常被人比作凤凰,凤凰非梧桐不栖,正如君子寻找知己。”

    李泌最后道:“凤凰落梧桐,高山遇流水,先生一曲琴,意中却是求知音。”说完和叶梦书对视一眼,心想对方对于曲中意味的猜测,所思所想和自己暗合,何尝不是互为知音。(庶女妖娆:媚骨生春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直把董庭兰心事说得点滴不差,董庭兰仰天长笑道:“正是如此,这一曲琴是求知音,一旦有人懂了,便已经是我知音。董某学琴以来,虽然技艺练得高了,名声也略有一些,可真正知音却始终不多。未曾想一夜之间和两个真正知音相聚,着实是平生首屈一指的赏心乐事,当浮一大白。”又拿起一壶酒喝尽。

    把酒喝了,董庭兰站起身来,对两人道:“我年轻时本是个不通文墨的寻常乞丐,混吃等死罢了。后来累逢奇遇,入了丐帮,又慢慢习得一身高明武功,二十余年里,竟成了丐帮弟子之首。那时朝廷政治清明,江湖上却是腥风血雨,前任帮主死于非命,那些个长老便劝我做帮主。我本来对江湖上比武杀人的勾当不甚喜欢,但想着身为丐帮中人自然要为帮里出力,就勉为其难接了这帮主之位。起初只是带着一众弟兄在江湖上讨生活,谁知我运气好,偏偏把丐帮带得十分兴盛,等到诸般事情了结,他们又不许我退位让贤,我只能又埋头干了几年,心中对打打杀杀的生涯愈发觉得无聊。后来偶然间因为一个女子接触到音乐琴艺,从此这点爱好便一发不可收拾,丐帮的事务尽数不管,每日里弹琴听曲,好不逍遥自在。那时候长老们见我铁了心不管事,只好许我交出帮主的职位,从此我更是乐得清闲,周游天下,四海为家。(神赌狂后)只是这几年技艺越高,乐理越深,许多时候便会升起孤独寂寞之感。”说完,抬头望着天上明月,若有所思。

    叶梦书见了这番情景,心中忽然想道:“多半他还是忘不了那个让他接触琴艺的女子,不知那该是个怎样出色的佳人,世间又是否真的有这般让人终身难忘的人物和感情?”他自幼闭门书,没怎么接触过女子,虽然书多了,许多事情心中明白,但没有亲身试过,总是有少许模糊,一时之间,凭空生出许多绮念。

    李泌出身江湖世家,却知道董庭兰当年带领丐帮叱咤江湖,自己的武功也差不多到了四顾无人、高处不胜寒的地步,想的则是:“董先生说起来容易,其实人生一世,无论什么事情,一旦进入了高深境界,大多会升起空虚寂寞之感。但无论才华多高,武功多好,又总难免被俗事拖累,其实大家都是凡人,入世出世又有多少分别?”

    董庭兰静静立了一会,回过神来,忽地拿起一壶酒来,将一颗白色药丸投入壶中,晃了一晃,说道:“万事有尽,终有一别!难得今夜相谈甚欢,董某便把这枚渐磐三花丹当作临别的礼物,送给两位忘年小友。这药丸赠予两位知音,李公子也无需拒绝,叶公子也无需推脱,药已溶在酒里,不喝便请泼掉,我这就去了。”不等两人开口,已抱起七弦琴,足下一点,轻轻飘出。(庶女为后

    董庭兰跃出数丈,忽然想起一事,回手抛出一本书来,朗声道:“我与叶公子是初识,这是霓裳羽衣曲的曲谱,当做见面礼补给你罢。”说话间他已经纵出十余丈,远远落到一间院落的屋顶上,再一提纵,便没了踪影,只有夜空深处传来几句长吟:

    “弦上知音世所难,几人能解董庭兰?仲尼琴奏霓裳曲,犹带风声数百年。”

    他掌力运使恰到好处,那曲谱轻轻落在叶梦书怀里,叶梦书拿起来翻了翻,薄薄一册,但注解说明都甚是详尽,不由得一声感叹:“不想江湖草莽之间,却有如此高洁之士!”

    当下叶梦书和李泌又谈论了一会诗书,李泌把那溶了渐磐三花丹的药酒倒在两只玉杯里面,递给叶梦书一只,说道:“果然万事有尽,李某体弱,在楼上想再吹吹风,黑盔奴却是不许了。叶兄饮了这杯酒,今夜便先别过,我就住在这座院里,日后随时可来找我。”这楼上果然凉风吹拂,叶梦书一介书生,吹了半天也有些吃不消,便不推辞,和李泌对饮了杯中之酒,拱手告辞,顺着原路回到自己居所睡了。

    这仍旧是他来到长安后的第一天,却已是第二次入睡了。只是这一觉比起下午的那一觉来,却不那么舒服,想来是喝了那壶药酒的原因,睡眠之中忽而觉得燥热难耐,忽而又寒冷发抖,直折腾了两个时辰,才归于一片平静,迷迷糊糊地睡实了。(绝品邪少

    次日醒来,叶梦书只觉浑身舒泰,神清气爽,心想必然是因为自己昨夜宴会饮酒不多,在落雨庭院和李泌、董庭兰也只喝了些清酒的缘故。他却不知道那颗渐磐三花丹乃是天下灵药,强身健体之外,还有增进功力的效果,他一个普通人,功效更加明显,喝了半壶药酒,等于凭空增进了武林中人一两年苦修的功力,自然精力充沛,胜过平时。

    吹花别院里余下的考生就没有这等奇遇,除去雨奇子、长孙飞星两个内力颇强的武林中人和早早离席的杜甫,今天还能正常起床备考的屈指可数,都是些真正酒豪,平时就饮酒无数,练得一身海量的。连严武都因应酬太多,喝得烂醉,倒在床上宿醉不醒。

    叶梦书闲来无事,便拿出那本霓裳羽衣曲的谱子,坐在院中的梧桐树下慢慢观看。深秋时节,白日里梧桐偶尔落叶,另有一番迷人景色。叶梦书一会书,看一会景,悠然自得。那霓裳羽衣曲谱里有许多董庭兰的注解,他是当世一等一的音乐行家,见识独到,又因为近来要去北地搜罗外国乐理,这书中便有许多边关胡曲的乐理知识。叶梦书看了半日,对许多平日里不大明晰的地方都通透了许多,一天下来,一首霓裳羽衣曲已经牢牢记在心中。(修仙狂徒

    这一天过得甚快,没什么事情,只有入夜前杜甫前来拜访,通知叶梦书按照规矩,明日一众考生要去拜会本次考试的主考官李林甫。

    次日一早,叶梦书便随着众人到了李林甫的宅院。

    李林甫主政十余年,一开始是礼部尚书,后来又兼了中书令,前些年皇帝改元天宝,拜了他做右相,总揽朝政这么久,一座宅院自然修的气势磅礴,规模宏大。虽然早有准备,但入得大厅,叶梦书心中还是非常惊讶,同来的考生将近百人,他一座大厅居然尽都容下,大家站在里面,空间还十分富余。

    眼见富丽堂皇,果然有一国首辅的气势,叶梦书想到马上就能见到这奸相之名传遍天下,却能把持朝政十二三年的权臣,不禁微觉紧张,举目四望,周围同样紧张的考生着实不少,大家忐忑不安,种种心思蔓延,站在厅中等候。谁知道等了近一个时辰,最开始把大家领进屋来的仆人早就没了踪影,除他之外,就再没人出来接待。考生们耐不住,便聒噪起来,议论纷纷,不知道为什么李林甫要把大家晾在这里。

    又等了一阵,大家清早来此,眼看天色近午,不少考生饿的肚子咕咕作响,许多人便生气起来,高声呼喊。有的说:“李相爷为何不来相见?”有的说:“国家科举取士,却如此怠慢士子,实在令人心寒。”大家全都心中有气,见有人开头,不多时大厅之中的考生便尽数喊叫起来。

    吵嚷了一阵,便有人向内堂走去,还没走到,就见那边转出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来,见了众人也不施礼,冷冷说道:“诸位请回吧。”

    众人哪里肯听,见有人出来,便一把拉住,大声喝问。那人见多了场面,并不惊慌,冷笑道:“你们这些考生,前日里饮宴,大说相爷的坏话,传到相爷的耳朵里啦!他老人家这两天正因为那些个狂徒生事烦心生气,你们这些不识时务的混账还偏来给他添堵,没有直接轰走就已经很不错了。”众人想不到李林甫耳目如此灵敏,前日大伙饮宴谈天的事情,居然已经被他知道。想起李林甫是出了名的记仇,有的人便暗暗害怕,多是那些谈论拦车鞭人故事的考生,那个当众叙述的全姓书生更是怕的体如筛糠,抖个不停。

    也有人立身方正,性子刚直,听了这话丝毫不怕,反而高声喊道:“李林甫自己做了丑事,难道还怕人宣扬不成?那日围观的不下千人,天下人悠悠之口,他还能一一堵上么!”又听有人喊道:“我们来此拜会,是因为他做这次制举的主考官,他却如此怠慢,日后我们这些人里无论是谁,一旦有了功名,面见圣上的时候都要把今日情景上奏朝廷。”还有思维灵敏之人,看着那人,冷笑道:“老兄你怕不是因为那拦车鞭人的事情才升职当上管家的吧?看来那件事于你也没有坏处,何苦为此为难大家?”

    那管家对众人说话全不搭理,只是自顾自地冷笑,见众人七嘴八舌说了一会,渐渐声音小了,才道:“相爷说了,历来制举都由尚书和吏部负责,他虽是本科主考,许多事情规矩不熟,便容易出差。之前将本科内容定做了‘博学广知科’,十分不妥,现在他与诸位同僚商定,上书天子,已把科目改成了‘博学宏词科’。这些朝廷大事忙的很,今天你们谁也见不到相爷他老人家,赶紧散了,回家去准备吧。”听他口气,竟是本次制举临考改制,从博学广知科改成了博学宏词科。

    当下有人欢喜有人愁,本来“博学广知科”的制举,胜在一个“博”字,有一技之长者都能来长安碰碰运气,考生之中就有几个只是粗通文墨,却是别有特出技艺的奇人异才。但若是“博学宏词科”的考试,重点却在“词”上,那是要考校诗赋政论,选拔为天子草诏的人选,却是叶梦书、杜甫这样文采出众的文人大大占优了。是以众人听了这话,无不深为震惊。

    在场的也有心思活泛之人,马上就想:“自古说文无第一,诗赋文章的优劣,别人说好就好,说坏就坏,那是全凭一己好恶评判的。听这人言语,这一科结果如何,到底还是李林甫一句话的事情,他在朝廷上一手遮天,尚书和吏部的人不也得仰李林甫鼻息么?看来还得从李相爷身上着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水龙的小说飘零纪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飘零纪事最新章节飘零纪事全文阅读飘零纪事5200飘零纪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水龙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