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 理乱十二(六主之一)

本章节来自于 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 http://www.lishu123.com/79/79122/
    原文:

    夫明察“六主”、

    以观君德,审惟“九

    风”、以定国常;探其

    “四乱”、核其“四危”,

    则理乱可知矣。(夺舍成军嫂

    解说:

    我们在形容某个国家、某个企业现状的时候会常常用到一个词——“气象”,这里的气象当然指的是观察对象的给我们的整体感受,而这个感受往往会帮助我们判断对方的现状如何、未来前景等等。

    而正如我们可以根据性格等要素对人们进行分类一样,企业也是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的,这一性格和个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现时状态和发展前景。

    从本章开始的“理乱十二”,尝试从宏观、微观、局部等不同视角尝试解不同的“企业基因”最终会导致的企业未来,从而帮助我们在商业活动中拨开迷雾、辨清真伪、决胜未来。(她们的秘密

    首先,遵从中国企业的老板文化现实,我们从“为主者”的角度来观察,什么样的人属于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类型;什么类型的人又可能将咱们的企业带入深渊的特质,也就是对应之前章节中曾提出过的“格局”概念:

    六主之一:王主

    之前看一篇文章里,曾经看到一段有趣的说法: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被公认为中医的创始人,史书中赞他医道通神、医德高尚、药到病除..但事实上,扁鹊还有个哥,他哥的医术比扁鹊又高得多;扁鹊是药到病除、活人无算,而他哥从没为人看过病,因为住在他家方圆百里没有人生病。

    这个段子令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感慨了许久;古语云:医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老子曰:大道无形、大音希声;我们往往会被许多感动人心的激情故事所感动,这几年“最美”这两个字很火,但其实大家都明白,在这两个字的背后往往是数不尽的遗憾和泪水。www.hotelpropertychina.com

    有时候我会希望,如果我们早一点做好预演、预案、应急措施,也许最美老师张莉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消防员..就能和我们一样虽然平淡但幸福地好好过我们的小日子,但是、但是!!

    说回“王主”,其实指的是在做事业、干工作中多以“正道”行事的人,这样的老板行事为人坦坦荡荡、用阳谋做生意取市场,说来简单、但真的要坐到他简直难上加难。人本能地趋利避害,想要走捷径,想要懒惰,不想吃大苦受大罪;但这世间真的自有其规则,想要收获远超他人的成功和辉煌、必须付出的是“非人”的艰辛和劳动,差了一点都要折戟沉沙。

    所以,认为最高境界的老板,是天性仁慈厚道、头脑清晰、志向高远而行为坦荡;最重要的是,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因自己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也惠及了自身、股东、员工的大众的那些。

    而那些老板,我们真的该尊称他们一声:“偶像!!”

    至于举例说明,太多了吧:比尔盖茨、巴菲特、邵逸夫、李嘉诚..其言其行应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自然诸事顺遂、商道开阔。(一叶诛天

    六主之二:治主

    在这个世界大局倾向和平的时代,大家会比较关注不断涌现的“财富英雄”。每每看到某位牛人挽狂澜于既倒,率领某企业甚至是行业披荆斩棘、勇创高峰的事迹,我们就很激动兴奋。

    这一类型的领导人往往意志坚定果决、克己奉公,为人勤学好问、做事身体力行,喜欢遵行道德规范、较少感情用事。我们认为,这一类的领导人能够创立盛世太平,开风气之先、鼓舞跟随者勇敢向前。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状况、廉政治理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些成就的获得和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的个人能力和治理思路有极大的关系。

    李先生是律师出身、对法治有极其高明的见解,从新加坡的整个治理体系和管理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马基雅弗利思想(残酷治国)的影子。而其个人也因治理成果而被全世界所尊重,他曾说过,自己从不在乎民调结果和民众支持率。(武唐第一风流纨绔)原话是:“我认为,太在意民众支持率的领导人是软弱无能的领导人。在受人爱戴和令人畏惧这两者之间,我始终认为马基雅弗利的思想是对的。如果谁都不怕你,那就毫无意义了。”

    基于这样的思想,新加坡的国家治理一直是比较严峻苛责的,但也正因如此,新加坡以弹丸之地在全球经济圈中占据了不小的地位。

    如果在中国商界要找这样类型的领导人,我认为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和华为的任正非先生属于典型代表。两位领导人都属于意志坚定、头脑清晰而执行力强大异常的类型,观察他们领导的企业,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清晰地强势文化促进事业快速发展的轨迹。

    六主之三:存主

    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商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风云变幻的企业兴衰史;企业要长久生存、历久弥新,其难度绝不低于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

    伴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逐渐老去,太多的企业也从当日的无限辉煌、前景灿烂变得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最强剑神系统)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乔布斯离去后,苹果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每况愈下,令人感慨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令我们思考和警醒?究竟要怎样的领导人、才能在守住胜利成果的同时开创更好地未来?

    回想清朝康熙皇帝的经历,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所借鉴意义:康熙并不是清朝的开国之主,而是第四位(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继位时年仅8岁,14岁开始亲政。亲政之后,面对内有权臣(鳌拜)作乱、外有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尾大不掉的严峻形势,康熙开始显示出雄才大略:

    首先内定中央,康熙八年(1669年),他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显得少年气息十足,迷惑权臣;但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念及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随后再定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提出反清复明,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声讨清朝。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反叛。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清帝国危在旦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被迫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降。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陷落。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死,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

    截至此时,年仅3岁的康熙皇帝已经确立了复兴的大局,安定平和的国内环境给了他休养民生、强健国力的机会,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再之后,国力强盛的康熙收台湾、驱俄国、平准噶尔..一力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在康熙一生的执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勤政爱民、兢兢业业的“存主”形象,《全球通史》中对他评价:“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写到这里,不禁感慨:守住事业,继续开创之难、甚至远甚于创业时期!!由是观之,要想真的把一份事业做强做大,领路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其艰辛难以尽述。总而言之,王主、治主、存主(老男人管他们叫“正象三主”)都是令人敬仰和追随的“领路人”,如果您现在在引领一家企业,请加倍努力!如果您追随的老板有以上三种“气象”,放心大胆地跟从他的脚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诚心希望,在咱们的民营企业中,再多些“正象三主”,多一些百年老店。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您们的努力奋斗息息相关!!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静待下回分解】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爱码字老男人的小说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最新章节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全文阅读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5200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爱码字老男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