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经济方面部署妥当,军事方面蒋介石也同意在彭小文去北方期间,第三方面军由邱清泉副司令代为指挥,陈诚总长直接负责协调,将已经同意的安南计划方案执行到底。(
末世魔神游戏)
彭小文此次一反常态,搞的大家很是纳闷,以前彭小文没有这么样子过,这一次他里里外外嘱咐了一遍,特别强调如果自己短时间内不回来如何如何。
“小文这次是怎么了,不就是去一趟华北吗?又不是没去过,怎么我感觉象是他预感到要出什么事情似的?”戴安澜问道。
邱清泉道:“别胡说,能出什么事!”
半晌,邱清泉说道:“唉!刚刚有了点起色,可千万不能再折腾了。”
廖耀湘道:“是啊,没了小文就等于没了主心骨,要是重庆那边再对他搞什么小动作,这想想都觉得寒心!”
邱清泉叹口气,说道:“建楚、安澜,别瞎想了。话说回来,不管发生什么,咱们一定把安南计划推进下去!我们自己稳住阵脚,谁想过来吃掉我们都没门!”
戴安澜道:“好了好了,都别说了,搞的跟真的是的!”
廖耀湘和邱清泉骂道:“你这家伙,都是你先说的!”
(二)
随着“论战”的广泛开展,《凤凰》一夜成名,迅速跃升为与《新华》、《中央》、《大公》齐名的国内第四大媒体,而且由于其无党派的独立评论性质,还有其评论的深度和文笔的犀利,更多的受到了关注。随即,凤凰传媒集团成立。
这场“论战”,从斗争谈到了竞争,从合作谈到了融合,延安、重庆和两广你来我往,整个知识阶层在这场论战中都是欢欣鼓舞!不过三方都知道,这只是开始,民族性方面双方达成共识,对外反抗侵略,对内团结起来进行“融合的革命”。(
权色官途)
民生问题上同样达成共识,延安方面给予积极回应,革命也要吃饱肚子,更是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奖勤罚懒。无论是什么阶级什么革命,这无疑都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一个相对很好的结果,重庆,蒋介石却是满腹的狐疑。
“雪艇先生,**擅长做表面文章,不要被他们的假象所蒙蔽了!”蒋介石“语重心长”地说道。
王世杰不以为然地说道:“委员长,我们从抗日救亡的合作,已经深入到了在理论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这是一个重大的飞跃,您所说他们是不是表象和假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嘛!”
蒋介石理论方面再多长两张嘴也说不过王世杰,他自己有自己的思想和怀疑,也不再从理论方面参与讨论,只是问道:“两广的那个方案我大致看了,正好我们讨论讨论。”
王世杰道:“委员长,政府机关的设立和裁撤是件大事,所以说要听听您的意见。”
(三)
蒋介石道:“雪艇先生,彭小文当真同意这种设置?”
王世杰笑道:“委员长,您已经问了三遍了。虽然两广经济特区的各个机构没有做过多的调整,但是这套系统经过微调,已经可以实现制度化运行。小文和他的幕僚团队现在叫做国策战略顾问团队,经国虽然经验尚不足,但是有了这个国策战略顾问团队的辅佐,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大政方针都已经制订了,各个部门都在配合着合理推进。(
玄门医圣)”
蒋介石点点头,接着说道:“雪艇先生,这个特区立法会主席,一定要由您来担任吗?能不能换个人过去?”
王世杰道:“委员长,我和经国还有小文商议,这个立法会事关重大,现在所制订的《基本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一定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适用性,并且要逐渐让延安方面了解到特区和这些相关法律的优越性,这也是竞争的一部分,**提议融合,那是谁融合谁,谁和谐谁呢?三年以后,或者五年以后,肯定是谁的成绩好谁得民心,另一方就会被潜移默化,这就是竞争所带来的融合,润物细无声啊!”
蒋介石想了半天,道:“雪艇先生,这个事情我暂时同意,但是参事处的事情您也不能不管,两广为国之一隅,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先生为我分忧啊!”
王世杰道:“委员长放心,我不会推脱的,您也知道,自从我进入政界以来,学术界对我诸多非议,不过我不在乎,更不怕别人说我贪慕权力!”
蒋介石说道:“雪艇先生,如此多谢了!对了,还有这个司法委员会,该做特区独立司法委员会,检察官和法院从行政中独立出来,这一点在中国行得通吗?唉!让右老担任司法委员会主席,这个彭小文,这是把我的人都挖走了啊!”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独立司法委员会是否行得通这个问题,王世杰没有详细解释,王世杰顺着蒋介石的话说道:“委员长,彭小文和他的幕僚团队,在未来的特区里,只是经国公子的国策顾问,我和右老,也是在辅佐经国公子啊!”
蒋介石“哦”了一声,不知怎么回事,虽然这行政长官、立法会主席和司法委员会主席三个职务彭小文一个没要,但是蒋介石总觉得两广仍然在彭小文手里。(
中华第四帝国)
王世杰接着说道:“就目前看,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过渡期,过渡期之内,筹备期之内小文仍然担任省主席,立法完成、独立的司法委员会机构设立完成,小文便正式辞去两广的省主席职务。在此期间,先由彭小文推荐经国公子先担任省主席助理,小文不在的时候主持行政事务,立法会和司法委员会由我和右老进行筹备......”
(四)
看了半天,蒋介石问道:“雪艇先生,这彭小文半年之后真的就彻底退出?还是保留一个什么头衔?没有他,这一套系统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已经是第四遍询问,蒋介石仍然不放心,他总是觉得这里面有一些“圈套”和“猫腻”。
王世杰笑了笑,说道:“委员长,小文有个比喻,说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发动机,政体和监督模式是这个国家的翅膀和平衡尾翼,一个良好的国家系统就要能够做到,无论谁按照规程操作,这个国家都能正常的运转。他正好可以分出精力,搞他的公司。”
蒋介石沉思了许久,道:“这套系统,真的能够有效扼制官僚滋生,而且还对国家利益有巨大好处吗?”
王世杰道:“委员长,影响国家利益的除了官僚还有别人吗?老百姓想卖国,他们有国可卖没有?而且,除了理性力量制衡之外,还有什么能够扼制**吗?靠道德还有向上帝祷告吗?”
官僚拥有力量,就会镇压民权,最终导致反抗。而民权掌管国家之后,就会逐渐变成新的拥有力量的官僚。唯一的办法,是让理性拥有制衡的力量。
蒋介石暂时理解不了,他也不想理解。(
蒙山军)他说道:“雪艇先生,即然你们认为可以搞,而且也不会影响经济发展,那就尝试一下!”
蒋介石频频点头,那就快让他们把那个法立了,把那个司法委员会独立了,什么独立不独立,不都是在自家人手里!蒋介石有自己的打算,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两手准备。
(五)
广州,特区司法筹备委员会会议。
于右任讲道:“实际上完全的集权和完全分权在中国都是此路不通,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两千多年的体制导致的官僚团队!也就是官僚化的吏权。为什么一抓就死?因为官僚集权导致官僚垄断、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为了使官僚集权持续下去,就要实行高压政策。”
立法委员会和司法委员会的成员,采用推选制和选拔制,毕竟民选在中国的时机还不成熟,而行政方面暂时仍然沿袭之前的行政系统,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工会和农会组织,这两个组织分别在企业和农村由工人和农民自行选举出他们的带头人。
于右任接着道:“然而分权呢?分权造成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缺乏责任心,导致社会效率低下,这是官僚分权的显著表现。那么总结起来,在中国无论实行集权还是分权,实际上最终都是被官僚吏权所把持,甚至收买!不管他是什么主义,最终的结果都因为沾染了官僚性而最终变成官僚主义!”
大家在议论纷纷,于右任想到自己和王世杰、彭小文的讨论,力量必须要用理性来指导,理性必须要用力量来捍卫。
司法独立的关键,就是司法的人事权和财政权独立,否则司法就容易被官僚所收买!彭小文说的好,一党也好两党也好甚至多党也好,关键不是党有几个,而是如何相互制衡,没有监督,民权也会变成集权,一切最后都会变成官僚吏权。(
极品三太子)
而这种体制就是万能的吗?就不为官僚性的吏权所把控和操纵了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想一想托马斯潘恩的一生起落,便会知道,实际上**很霸道,民主,却透露着虚伪。
(六)
托马斯潘恩,一个伟大的名字,一颗伟大的流星,他璀璨的划过夜空,然后被人忘记。或者这么说,没有潘恩就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就没有共和模式,就没有现在的美国,一个大家都在争相效仿却没有真正看懂的美国。
潘恩一生有两本书影响世界。第一本《常识》,当时的北美居民中的成年男子都读过或者听过别人谈这本小册子。《常识》流传之广,今天的读者难以想象。当时在许多乡村茅舍,如有幸拥有一本藏书,那自然是《圣经》,可是如果拥有第二本,那就是《常识》。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教科书,这是《独立宣言》的模板。华盛顿和美国的国父们坦言《独立宣言》运用自《常识》,并且引以为荣。英国一家报纸曾经说:“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
第二本书《人权》,就是《人权宣言》的模板。这本书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转向,拿破仑极为推崇潘恩,告诉潘恩他枕下总放着一本《人权》,称潘恩为“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人物”。罗伯斯庇尔称赞潘恩“是一个人类权力最雄辩的辩护者。”英国谢菲尔德郡曾经要求把这样的内容写进国歌:“上帝保佑伟大的托马斯·潘恩,他使盲人看清了被愚弄、被奴役的命运。他给全世界指明了自由之神。”
后来呢?潘恩悲哀地看到一个事实,“革命”在无休止地继续,人权被当成了旗帜,但是潘恩说:“共和国死了”。
潘恩的第三本书《理性时代》遭到了整个欧美的奚落,第四本书《土地正义论》导致美国直接封杀了他。英国、法国、美国这三个尊奉他为神的国家,同时开除了他的国籍。
没有理性,三权分立用神权来进行“普世”,于是独立和人权都蜕变成了官僚,确切地说,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后期,由于财政问题,法国和美国的理性都被犹太人收买了。
于是人权成了拿破仑口中的“火炬”,集权的扩张性“国防”肆意燃烧,而官僚性、不劳而获和剥削奴役,生身发芽,久除不掉。
托马斯潘恩,贫病交加而死,尸骨无存,没有传记,没有墓碑。
很多行为,不能用结果的实效来评估价值,一个噙着泪花的坚定执著的眼神有着撼动灵魂的伟大!斯时斯地,终点就在不远处,偏偏搁浅了、**了。造物弄人,遗憾的情绪打成一个结,因为梦想的彼岸可望而不可及。
就如同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轮满载500吨中国茶叶、3000件景德镇瓷器,经过2年的艰难航行即将驶进哥德堡港时,却突然触礁倾覆在离故乡900米的海域……
沉没的不仅仅是一艘船,还有满载着的异域他邦的热情和翘首故土的热望。900米,水性好一点的人应该可以逃出生天,夭折的,是一个漂泊已久的完美句点。仿如一首琴音,婉转嘹亮,渐入**,却在收尾时弦断音瞌,戛然而之。
于是,热情站成彼岸,永不抵达。
这样的事迹总是令人扼腕的,总是久久地挥不去惆怅,总想弥补,总试图用一种方式一条路径去偿还距离。
永不抵达,是命运的强硬。然而,又有什么可以阻断最初的注视?目的地,就在那里,成与败,都不能磨灭信仰。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的缅怀或圆梦、是伟大的敬意,是对着一直驶向的终点,深深地鞠一恭,以表尊重。
永不抵达的不仅仅是距离故乡近在咫尺的那艘船,还有那辆近在咫尺却永不抵达的列车,还有一架搭载着梦想的飞机。
有一种痛楚,是在离心还有几米远的地方,沦陷了。
(七)
空军司令周至柔的电话里报告道:“委员长!飞机......失踪了!”
蒋介石的脑袋蒙了一下,像是听错了,失踪?什么飞机始终?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至柔汇报着详情:“西安突降大雾,无法降落,塔台让飞机改降兰州,飞机称油料不足要求迫降,随后便失去联系......”
“多长时间的事?”蒋介石的心突然被揪了起来一样,无比的难受。
“两个小时之前,油料不可能支持这么长时间,现在西安附近所有机场均没有任何消息。”周至柔的声音低沉。
半晌,蒋介石道:“去找!去找!给我去找!活要见人......我只要活的!”
周至柔道:“已经派出侦察机去可能迫降的地点搜索,委员长,地形实在是太复杂,现在没有发现任何飞机坠毁的迹象......”
蒋介石说道:“别跟我说这么多,我只要结果!找到了把他立刻给我带回来,立刻!”
周至柔无奈,道:“是。”
陈诚、戴笠、唐纵推门走了进来,陈诚脸色苍白,戴笠一脸狰狞的样子,却看的出他的无尽的伤心,唐纵拼命吞咽着唾沫,不是他干的,真的不是他干的,意外,一切纯属意外。但是怎么解释,陈诚死活不信。
蒋介石没有说话,大家谁也没有说话,等,这个时候大家没有任何办法。
从西安向四周,200公里半径内所有的部队都调动起来,漫山遍野的找人,大家都不知道这到底要找谁。可是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如果坠毁一定会有烟火,所以说一定是迫降成功了,飞机上有电台可以联系,应该很快就有消息,应该很快......
一夜过去了,难熬的漫长的一夜,又一天过去了,难熬的漫长的一天。依旧没有任何消息。
对外严密封锁,军事委员会人员已经聚齐,但是大家都提出再等一天,再等等,说不定很快就有消息,这小子命硬的狠......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