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楚辞•;;;;;天问》
楔子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
神赌狂后)冀中平原西部的一个小镇上,一年一度的人祖庙会又开始热闹起来。
人祖庙里供奉的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和他的妻子女娲。相传,在距今十分遥远的上古时代,洪水漫世,人类绝迹,是伏羲、女娲二人兄妹成婚,人类才始得繁衍。于是,这一带的人们便将伏羲供奉为人祖爷。伏羲的的确确也已成了人们心目中顶礼膜拜的神灵。这一点,仅从当地广泛流行的关于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制婚嫁、做陶器、创音乐、名事物等诸多的传说中也可以看出,伏羲作为一个人文始祖的形象,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农历的三四月份,正是冀中平原上气候最适宜的季节。此时,严冬的寒意早已被温熙和暖的春风吹刮殆尽,而酷暑盛夏却尚未来临。原野里,绿毯般地麦苗郁郁葱葱,一片盎然春意;枝杈间,翠嫩的枝芽刚刚吐蕊,一派勃勃生机;广袤的大地上,更是棠棣丛丛,草色青青,微风吹暖,溪流潺潺------明媚的春光中,各地前来拜祖还愿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一齐聚向伏羲台下,有的虔诚地跪在人祖伏羲的雕像前焚香叩拜;有的捐钱捐物,还愿布施。(
最强兵王)他们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文质彬彬的学者,有布衣泥腿的农夫,有干练威严的军人,有油嘴肥面的商贾,有四处游逛喜笑颜开的清闲雅士,有西服革履一派严肃的政府官员------可谓是三教九流,不一而足,他们虽怀着不同的目的,但却有着相同的向往,一个个,一群群,簇拥着,推挤着,汇成了一条形态各异、服饰驳杂的多彩人流------不仅如此,关于人祖伏羲的种种传说也在人们中间以不同的渠道、多样的版本广泛地流传着、渲染着------
当地的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和传播伏羲文化,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与“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和原则,更是动用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把三月十八人祖庙打造成了一个极具文化意蕴的伏羲文化节,还成立了伏羲文化城筹建委员会和伏羲文化研究会等官方及非官方机构,并展开了排山倒海式的宣传报道工作,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有文字资料,广播电视上有声音图像。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羲皇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燕杰专门为新乐的伏羲台题词:“羲皇文化传千古,华夏教艺播万邦”。同时,高度赞扬新乐人民合理利用古代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是引导全国人民朝祖的壮举,不仅有利于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凝聚力,而且也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顿时,这个地处冀中平原腹地的小城一下子声名远播,经济效益也因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到这儿来旅游探祖,并统过国际互联网传播到了海外。使世界上的人们也知道华夏民族除了是炎黄子孙以外,还有一个更古老、更久远的祖先。(
泡妞低手)你看吧,亚洲的朋友来了;欧洲的朋友来了;加拿大、德国、韩国------的朋友来了;国内港澳台地区的朋友也来了------他们来祭祖,他们来考察,甚至还有人为此出版了专著称炎黄子孙其实更应该叫羲皇子孙,这里的羲皇指的自然就是伏羲了。
那么,伏羲是不是我们的人文始祖呢?他又是如何成为三皇之首的?我们该不该叫羲皇子孙?人们莫终一是,众说纷纭。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敏感的问题,
因为历史太古老也太久远了,所以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况且在故事发生的时代,文字尚未出现,所有一切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有记载,只能靠言传身受或道听途说去了解那样的一段历史,这自然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想象和演绎的空间。
没有翔实的史料相佐证,致使传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变得越来越神奇。
而我们该怎样确认历史?伏羲是不是真的存在?有一段时期,人们曾经对此事有过多种多样的解释,其中最著名也最权威的说法是,伏羲真的是确有其人,并且在当代大众所普遍认可的传统辞书里面专门有一个条目介绍说伏羲是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皇帝。并且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谣也具体地说明了一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只不过现今流行于世的所有关于伏羲的资料则全部都是和神话有关的。有得说伏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怪物;有得说伏羲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有得说伏羲是一个巫师;有得说伏羲是一个发明家------
历史就是历史。(
黑道的救赎)
神话其实也是历史的组成因素。在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信息传播、甚至没有语言交流的远古,人类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动作,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去评价历史,认同历史呢?由于现代人进化的速度太快了,反而过早地丢弃了自己应该用心、用默契、用经验、用感知或者用身体去体验历史的功能。我们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的诉说中得知了那么一丁点儿少得可怜的历史,可是,这其中却又存在着多少谬误、多少偏见与多少荒唐呢?无从考究。
历史太厚重也太久远了,的确不是任何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够鉴别的清分析的透理解的准的。
没有人会对历史的偏差或谬误负责任。而历史与现实同在。其实我们不是一直都生活在神话的浪漫、现实的沉重与未来的幻觉中吗?
那么,伏羲究竟是人还是神呢?多少年来,最终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大概是在两年前的一天上午,我的家里忽然来了一位银发飘然的垂垂老者。老人是专程为伏羲的事情而来的。
寒喧过后,老人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是伏羲研究会的成员,对伏羲有多年的研究,并且有一定的造诣,我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
我听了急忙摆了摆手说:“不不不,造诣我可谈不上,至于说对伏羲的研究倒是确有不少年头了。(
死亡街机厅)自打我写那部的电视剧开始,大概已有十来个年头了。岁月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走过,但我除了徒然陡增几丝皱纹、空添几根白发之外,对于伏羲的研究却始终是一片平庸、毫无建树,惭愧、惭愧呀!”
老人问:“你知道伏羲台的大殿是怎么毁掉的吗?”
我说:“我当然知道。文ge期间,伏羲台被当做封建迷信的象征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拆除了,当时的县革委用拆下来的砖石木料盖了一座人民礼堂。想到这事儿,我还感到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文ge的时候拆除,改革的时候重建。建设、拆除然后再建设,历史有时侯真是相似地有些滑稽。”
老人说:“当年,在拆除伏羲台大殿的时候,我是一个干活的民工。那一夜轮到我值班,半夜的时候,我起来解手,忽然发现大殿的西北角上有一道似隐似现的光亮,我一阵奇怪,心说,这个时候,这里怎么会有光亮呢?便大着胆子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谁知,当我走上前去以后,那光亮却不见了。我的心里一阵疑惑,只好又返回来。可是等我返回到他解手的地方时,那光亮竟又出现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眼花,可当我揉了揉眼仔细看去,那光亮真真切切的在那里闪现。我壮了壮胆子,回工棚里拿个手电筒,再一次走过去,可那光亮就又消失了。如此反复了几次,我的心里就有点害怕了,钻进了工棚里,再也不敢出来。心想,那里肯定有什么古怪。等到再拆大殿的时候,我就格外留心了。果然,在拆除大殿底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檀木的方盒。盒子上涂满了一种奇怪的金粉,我想那隐隐约约的亮光大概是因为这种金粉的缘故吧。(
妞非在下)工友们以为是什么宝物,便呼咙一下子围了过来。但是,当我打开盒子以后,里面除了有一本用毛笔写就的书以外,再也别无他物。工友们一阵失望,说:‘原以为里面是什么宝贝呢,却只有这么一本破书,唉!’就都散去了。因为有了几天前的夜里的那些神秘的光亮,我就觉得这本书肯定和人祖伏羲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于是,我就把书偷偷地藏起来了。后来,等拆除工作结束后,无事的时候,我就在家里翻看那本书,见书里记载得全部是伏羲及女娲的生平事迹故事,渐渐地入了迷------”
我一听觉得很有兴趣,便问:“那本书现在在那里呢?”
老人说:“唉,这事儿说起来怪就怪我!二十多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又一个人守在炉子旁看这本书,可能是我白天太劳累了,看着看着我竟坐在凳子上打了个盹,不想这本书却从我的手里滑落,掉进了炉子里,等我意识到的时候,书已经被炉火烧毁了------”
“喔——”我听了摇摇头,遗憾地叹了口气。
“我知道我犯了大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可我却不甘心,所幸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无数遍,对书里面所记录的事情也早就了然与胸,于是,我就下决心要把书中的内容凭记忆再重新复述出来。白天我在地里劳作,晚上我就爬在灯下一边回忆一边写,整整二十年,我终于把它完成了------”
我的心突然莫名其妙地震颤了几下,仔细地打量面前的这位老者,忽然发现他的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知道,承诺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心灵的承诺其实才是最可贵的。
只见老人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沓书稿,然后用颤微微地双手递到我的面前,说:“我打小上的学不多,文化水儿自然也就很浅,虽然这一切都是我靠记忆来完成的,但也免不了会出现许多的差错和谬误,我知道,这几年你对伏羲有着极深的研究,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了,我就想请你给我把把关,润色润色,免得以后让人们看到时,饴笑大方------”
我望着老人,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说,我觉得我的语汇似乎一下子变得十分匮乏,头脑里一片空白。我知道我已经在刹那间被一种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彻底打动了。我接过书稿,感觉拿在手里面沉甸甸的。我看到书稿的封皮是用大粗牛皮纸裹包好的,上面写着“伏羲女娲传奇”,尽管字写得不是太好,但却工整有力,看得出写作者是非常用心的。我说:“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只是我才疏学浅,恐怕会有负重望!”
老人说:“你就不要再客气了,我是经过多方打听才慕名而来的。我想恐怕只有你才能够真正理解我这部书的全部内涵,也只有交给你我才最放心!”
望着老人那一脸的真诚,我知道再也没有推辞的理由了,只好庄重地点点头。老人忽然站起身来,对我长鞠一躬,然后飘然而去。
我一阵惊愕,感觉自己恍然梦中。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就完全沉浸于这部来之不易的书稿中。阅读时,我惊异地发现,这部书尽管很零乱,确实也存在着许多的差错和谬误,但内容却竟与传说中的关于伏羲女娲的故事大相径庭,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是神的化身,是上天意旨的执行者,而在这部书里,伏羲和女娲却又被还原成了真实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那样的鲜活,他们的仰卧行动、谈吐举止是那样的有趣------历史仿佛在瞬间被拉近了,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依稀就在眼前。我抑制着自己的激动,急切地想和老人联系,这时候才突然间意识到,我并没有老人的地址,也没有老人的名字,虽经多方问讯,却也始终未果。
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老人一直杳无音信,而我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尽管老人的地址一直象个谜。
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的声音微弱而嘶哑:“两年前我曾经托付给你一部书稿,我想你一定早已看完了------”
我一听急忙说:“你叫什么?住在那里?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找你,但你却没有给我留下地址,我始终无法和你联系。”
电话那头,老人轻轻笑了一声,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寻找我的,但是我告诉你,别费劲了,没有用的,我的生命已经到头了,临死前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那就是我现在声明,那部书稿我已全权委托给你了,希望你能够好好整理出来------”
“喂,喂!”我对着电话大声地喊着,但那边却传来了一阵盲音,老人已经把电话挂断了。
我一阵茫然,但同时也觉得肩上有了一种责任。我想我一定要把这部书稿整理出来,不然我将感到终生愧疚。
我知道,我已经别无选择!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