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追梦东逝水,波平静水流深。
www.qlprint.com色亦诸法相本空,浮图七级在,通灵宝庆钟。卧龙如师禅堂上,静观明月清风。和乐一醉不相逢,长安坊间事,闲传品茗中。
真假难辨是书画,书院门里起风波。
笔墨官司何处打?名公义气众人夸。
丹青艺事名利场,鉴定争权不相让。
专家唱罢子孙上,丹青江湖泉坐庄。
河南人小杨是个勤快、吃苦耐劳的裱画工。几年前来长安打工谋生的时候,二十岁刚过的他,除了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什么本事也没有,他先是在一家建筑装修队当小工,后来阴差阳错地就在书院门落了脚。起因是、小杨打工的装修队、承揽了长安书院门正街上,一家颇大的画廊的店堂装饰工程,说是工程、也不过就是几万元的店面里外翻新、外带打扫卫生的、装潢包工活计。装修队干了半个月,工人们不但没拿到工钱,还挨了打。说是出面办理此项活计的经理是个二道毛,先是给装修队的农民工们付了首款,然后就不怎么来装修施工的店面现场了。倒是画廊老板热情厚道,连懵带骗,外加说好话地,总算是让装修队把画廊的装修活儿干完了。到了决算付款的时候,那个二道毛经理就再也不露面了,装修队所有的人、一下都傻了眼,包工头就找画廊老板讨薪。(
飞来横宠:凌少的彪悍妻)老板和颜悦色地说,他已经将所有的店面装修款,早已付给那个二道毛经理了,最后二道毛经理携款逃跑了!让他怎么办呢?装修队里所有的下苦人也都一头的雾水,满腹冤屈。没有办法,打工的农民工们只能轮流守候在画廊里,整天苦等二道毛经理的出现。一伙子农民工整天住在新装修好的画廊里讨薪,富丽堂皇的画廊也迟迟开不了业,画廊老板“愤怒”了,就纠集了几个身着一身绿制服,保安打扮的的二杆子连轰带打,把包工的农民工们赶出了画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分明是画廊老板和二道毛经理两个人串通起来,使奸耍诈、联合唱的一出双簧计,先是坑骗再就是使用暴力,压榨了农民工,在长安书院门正街上,光天化日之下,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当代版,强盗恶霸欺诈农民工的真人秀。前些年,还没有现在完善的社会法治环境,装修队的农民工兄弟们、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了。河南人小杨在双方推搡吵闹的事件中,也受了轻伤。当然他也没有讨回自己的辛苦打工钱,讨薪的日子里,小杨连吃饭都成问题。幸亏,他碰上一个在书院门做裱画生意的河南老乡,热心的老乡最后收留了小杨,所以小杨也只能暂时落脚在书院门了。吃苦耐劳的品行再次帮了小杨,才不到半年功夫,小杨学会了书画装裱技术。两三年后,小杨自己又出来**门户,变成了书院门正街上从事书画装裱行当的小老板,又在河南老家娶了媳妇,然后把家也安在了书院门。
一进长安、永宁城门的城门洞子,朝北走、就能看见一座孤零零的,围着铁栅栏的灰砖砌成的六面七级古塔,在佛门中、七级佛塔也称作“七级浮图”,与荒草为伴。(
玄门医圣)在塔龛里,石佛低眉注目,含笑威仪、法相庄严,这就是始建于隋唐时期的、长安名刹古寺,大名鼎鼎的宝庆寺旧址。往东一拐,一座高大宏伟,雕梁画栋的牌楼、赫然立在街头,唐代颜鲁公的楷书集字“书院门”三个大字,醒目地书写在雕梁画栋的牌楼上。在牌楼一左一右的石柱上,镌刻朱漆对联一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一看这遒劲,又带着视觉冲击力的黑漆大字,就知道这种个性鲜明的书体、就是长安名震西北的书法名公书写的墨迹。从牌楼进去,就到了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点名气的,可与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豫园三足鼎立,在中国西北部、堪称中国书画,古董以及收藏艺术品的集散中心---书院门。整个大街,东起端礼门的卧龙寺往西,经三学街的碑林博物馆高墙外的、长安千年古槐树旁的“孔庙“砖雕大字,再折向西过关中书院,直出书院门牌楼外,到宝庆寺古塔,总共一条长约一公里半的、文化街市,成了多少从全国各地,来长安的文人墨客,打拼寻梦之地。
当东方的一抹阳光照在关中书院外的一块青石残碑上,卧龙寺的钟声和着微风、飘进书院门的每一个角落。南面的明代城墙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它那深灰色、庞大而沉重的躯体,横亘在青砖碧瓦,高低错落的、明清式建筑的店铺背后,远远望去,好象使人回到了遥远的长安城旧梦里。“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书院门的小灵通,九点才起,一手拿画,一手拿字,边走边喊,‘书画的买?!’”空旷的大街上,突然从宝庆寺古塔那边,传来了一阵疯吼声,这是一个整天喝了酒就发疯的狂人。(
玄门医圣)在书院门大街上,这狂人、抱着酒瓶子闲逛,不管街上的谁和他说话,他一张口就是,“那是个毬!”平日里,街面上的各色人等,都能听到他发疯一样吼出的打油诗,日子一长,满街的人都叫他、酒疯子仇打油了。当古老寂静的书院门街道上,传来酒疯子仇打油,盖过了卧龙寺、清晨钟声的疯吼声时,书院门人寻梦的一天开始了。
小杨在书院门街上接了一单老熟人的书法装裱活儿。他的老熟人、就是天天在书院门正街上、穿街走巷,推销商品画的安徽人小灵通,他还没进小杨的裱画铺,就在街上就碰到了小杨,彼此二话没有,小灵通就将手里攥着的书法软片交给了小杨。小杨当着小灵通的面,把书法软片打开一看,是长安书法名公的四尺整张、行书真迹软片儿一幅,墨香扑鼻、字体大气、用笔老辣。小杨看完了书法作品,对小灵通赞叹道,“长安书法名公的书法、越写越好了!”小灵通也附和着,“可不是吗!大家都说,长安书法名公的书法线条是‘万岁枯藤’呢!”小杨一皱眉,他显然是没听明白、小灵通话里的意思,又追问小灵通,“‘万岁枯藤’是啥意思?”小灵通也不大懂,连蒙带八卦地说,“万岁枯藤、就是长命百岁的意思。”小杨“呵呵”地一笑说,“难怪满街的人都喊叫你小灵通呢,从你嘴里说出的话,就是中听!”然后、小杨麻利地收好手里的书法软片,和小灵通约定好了取裱件的日期。(
萌夫养成之装傻王爷)小杨见小灵通走了,明白小灵通又忙着在街上推销手里的字画去了。小杨就势也在宝庆寺古塔边上正摆的书摊上翻看着售卖的书籍。。。,等小杨再想起手边的名公书法软片时,它早已经无踪无影了。怎么办?这位明公的书法真迹价值要好几千元啊!小杨沮丧地回到自己的裱画铺子里,一夜都没合上眼。没法子,最后也只能给小灵通照价赔偿了。第二天,小杨把自己的倒霉事儿说与河南的老乡们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天还没黑,就有一个小杨的河南老乡,把一张仿得惟妙惟肖的、“长安书法名公”的书法软片儿,送到小杨的裱画铺。小杨一问老乡,这张仿冒的书法价格也不贵,才要一百元。小杨又是一夜没合眼,心想,“用假的顶包,自己少损失几千块钱,可是被自己蒙骗的小灵通,毕竟是成天在街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啊!除了两个人长期往来的裱糊生意不说,还有彼此好几年的交情呢!”裱画铺的小老板小杨、左思右想还是拿不定主意。这事就这么一托再托,这段日子,小杨心烦意乱的。眼看给小灵通交活儿的日子就要到了,裱画铺眼前又没有这几千块钱用来周转、怎么办呢?到了双方约定好的,小灵通取裱件的前一天,小杨一咬牙、不得已、下了决心,他只能以假的顶包了。交活儿的时候,小杨内心七上八下地忐忑不安,头上也冒出了大汗。还好,小灵通只打开裱糊好的那张书法名公的“书法裱件”,瞟了一眼、再卷好,又付清了小杨的装裱费,手里握着这张裱件,就又回到书院门正街上去了。
小灵通是替他的一个收藏圈里的朋友办事,他的这位朋友、是位长安城里、餐饮业的大老板,开个大酒店,在长安同行里也算有点名气。(
狐说魃道)这个大酒店就坐落在永宁城门里,距离宝庆寺古塔西面,也就不到百米的南大街上。小灵通把这件裱好的、“长安书法名公”的书法镜心,装好框后,送到餐饮老板在大酒店的办公室里,餐饮老板看着装裱一新、镶在玻璃镜框子里面的这张“书法名公”的书法精品、很是满意。随后就叫饭店里面的一名工会干部,把“书法名公”的这张书法作品,摆放在了大酒店的公关接待室里。企业的职工当然都说好,因为他们都不太懂、这些阳春白雪的书法艺术是怎么一回子事。可是大酒店里的这位工会干部、却懂点书法,恰好前几年、他还曾拜过长安书法名公为老师、学过一阵子书法,尤其对长安书法名公苦练出的‘万岁枯藤’的书法线条,还真认真地琢磨过其中的书写奥妙、并对“万岁枯藤”苍劲有力的线条,知道一些其中的名堂,只是由于学艺太苦和工作繁忙,没有从一而终地、跟随长安书法名公学到底、而不得已地放弃了。他看到这幅作品时,一付很不以为然的表情,心想:彰显书法名公书法艺术价值的‘万岁枯藤’的书法线条,咋就变成了‘三岁青藤’了?他不经意流漏出对这幅“书法名公”书法作品的鄙夷神色,很快就被餐饮老板察觉了。有一回餐饮老板给这位工会干部交代完了工作,特意问他,“依你看、长安书法名公书写的这幅书法作品,是他的应酬之作,还是艺术精品?”工会干部也不看自己的老板,只是不冷不热、而且还答非所问地回答老板道,“还好还好,长安书法名公的‘这幅真迹’结字尚可,但神韵不足!”餐饮老板听出了下属的话外音儿,但碍于上下级关系,揣测出、这位下属、有不便说明其中原委的苦衷。
无巧不成书,没过多长时间,恰好、长安书法名公来大酒店就餐。大饭店的一位叫宫雪梅的服务员、给餐饮老板汇报了长安书法名公、正在大饭店的贵宾包间里、宴饮的消息后,他直接来到长安书法名公宴请的桌前,毕恭毕敬地亲自为长安书法名公斟酒夹菜,还陪着书法名公开怀畅饮。餐饮老板、从下午一直陪着长安这位文化名流、喝到第二天黎明。喝到最后,除了桌子底下一大堆空酒瓶,再就是两个人相见恨晚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畅快和成功男人共有的矫情。饭后,餐饮老板没让书法名公和一帮子一沾酒就不知死活的、书法名公的狐朋狗友、和粉丝们买单,但提出要求,请书法名公鉴赏自己收藏的“书法名公”的书法大作。当书法名公来到公关室,一眼就看出这镜框子里面镶着的,自己的书法作品、是他人仿冒的伪作时,餐饮老板的面子上也挂不住了!他很是想不通,不管怎么说,这里面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难道是那个安徽豆鼓村来长安书院门、打拼的农民、小灵通从中做了手脚,把自己原来那幅真迹、给偷着换成了赝品?这位书法名公更是个性情中人,又当即让立在身旁的那位、曾经做过自己几天学生的工会干部,立刻把伪作从镜框子里面取出来,然后再三把两手地、当场把这幅伪作撕了个粉碎。这时餐饮老板又叫那位不敢说真话的工会干部,特为书法名公取来了笔墨纸砚,书法名公借着酒兴,现场挥毫,精心创作出了一幅同样内容的书法精品。在一旁观景的狂热粉丝和长安书法名公的狐朋狗友们、又是鼓掌,又是欢呼。。。,餐饮老板示意手下这位工会干部把这张“墨宝”重又装框,郑重地挂到原来的墙面上。餐饮老板又搂着书法名公的粗腰,两个人亲似兄弟地在书法镜框前合影留念。长安书法名公也义气,没有向餐饮老板张口,提润笔费的事儿。从此以后,餐饮老板和长安书法名公成了莫逆之交的朋友,他当即承诺、给书法名公在大酒店里腾出一间包房,友情赞助长安书法名公,作为他书法创作的工作室。
“真假难辨是书画,书院门里起风波。笔墨官司何处打?名公义气众人夸。丹青艺事名利场,鉴定争权不相让。 专家唱罢子孙上,丹青江湖泉坐庄。”窗外从宝庆寺古塔方向、远远传来了、酒疯子仇打油的疯吼声。餐饮老板的大酒店,刚好就坐落在长安城永宁门里、和宝庆寺古塔、隔着一条街的南大街上。每天清晨,书院门正街上的街串子、混混儿、帮闲和画贩子们、满街叫卖书画的吆喝声,就会从街对面、书院门的正街上就传过来了。当餐饮老板推开办公室的的窗户,望着对面宝庆寺古塔灰黄色、陈旧、老态龙钟的古塔身影时,耳朵里就听到了从南大街的街对面、飘过来的诗词唱和声,听声音、好像还是书院门正街上闲逛的、这个酒疯子吼的一嗓子。“窗外黄玉鸣啾啾,玉兰摇曳树丛中。丁香朵朵争春色,海棠花里觅蝶踪。流金岁月华亭逢,翠琇丹婵惊艳红。人生百年长如醉,不过三万六千更。”餐饮老板离不开他的大酒店,更离不开街对面、飘着墨香,和从书院门正街方向、传出来的、伴着诗词唱和声的、卧龙寺钟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