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队入侵了波兰,正式拉开了后世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三大欧洲帝国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解体,原本其领地内的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诸如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南斯拉夫以及波兰等国家,这些所国家形成的欧洲态势被称之为“凡尔赛体系”。其中,波兰第二共和国人口约两千七百万,领土面积为三十八万平方公里,在全欧洲排第六位,也是东欧最大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德国与苏额逐渐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内战的创伤恢复,这些独立出来的新兴小国深深感受到两个欧陆强权国的威胁,同时其本身国力又不足以与之对抗,遂开始寻找盟国以保障其本身安全,而波兰开始寻求阴国和发国的支持帮助。
阴国和发国虽然是传统盟国,在一战中对抗德国和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期都是并肩作战,但面对波兰的请求则有了不同的回应。阴国为了保持欧洲的均势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而令发国变得更强,所以,对于波兰的请求予以拒绝。阴国人认为波兰是发国人的盟友,这对于阴国本身并无益处,而波兰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发国的影响。换句话说,倘若法国背弃波兰,后者在欧陆上即会丧失唯一的有力盟友,波兰也将在军事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洲大陆上其他的小型国家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组成了所谓的“小协约国”,波兰在寻求邻国盟友的过程中也想加入其联盟,但遭到捷国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两国间又彼此煽动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冲突,捷国煽动波兰内的乌克兰人,波兰则鼓动捷克的斯洛伐克人反对捷克人。在波兰领土四周,仅有罗马尼亚始终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九二一年三月还曾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俄国的威胁。
德国对于波兰的敌视程度甚至超过阴国和发国等敌对国家,原因包括阴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发*事思想转为防御性质为主,故而不易另起战端,而且,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格林两省给发国,这两个省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易手与他国民族成分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是,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丧失了西里西亚这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割让但泽这个纯粹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德国的发展。一战致使德国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瓜分的最多。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而阴国首相大卫。劳和。乔治也曾经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一九二六年六月起,德国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波兰政府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波兰领土的完整;四月六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五月十九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地,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希特勒于同月二十八日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八月底前做好进攻该国的准备。在这期间由于时间逐渐接近可以保护波兰的秋雨季节,不能继续延迟下去,且希特勒了解一旦再改变入侵时间,行动就要再晚好几个月。
阴国和波兰同时向柏林暗示他们愿意重新就但泽与走廊问题恢复谈判,希特勒试图阻止英国和法国干预在即将爆发的战争,谈判过程中希特勒相信西方盟国向德国宣战的可能性不大,并认为他们也在想办法摆脱先前对波兰的领土保证,鉴于阴国和发国前期的态度希特勒认为阴、发两国将在德国征服波兰后,愿意重新进行谈判,最终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结果,因此他要继续尝试分化西方盟国与波兰。在阴国人的催促下,八月二十九日,德国发布了最后一次的外交声明,同时,《白色方案》的时程表必须重新修正。当晚,德国政府作出反应,除了要保护波兰的德国少数民族外,德国还要收复但泽以及波兰走廊(先前希特勒仅要求于走廊建立高速公路,现要取得走廊全境),希特勒现在已经决定要发动一场真正的战争。因此提出了有一个附带条件:前来的波兰全权代表必须在一天的时间内抵达柏林来签署一项协议。英国的张伯伦内阁仍为可以继续进行谈判而感到高兴,但若考虑到德国规定波兰全权代表要在限时一天的时间里抵达,这个难以达成的限时行动也意味着此为德国的最后通牒。八月三十一日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宣读了德国的十六项要求,而当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要求将该文件副本转交给波兰政府时,遭里宾特洛甫拒绝,理由是“波兰代表未能在午夜前抵达。”
不久,德国的广播宣布波兰否决了德国的提议,因此谈判终止。下午四点,希特勒决定将攻击行动定于九月一日四时四十五分开始。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希特勒发布攻击命令,德国的一百五十万钢铁雄狮越过边界轰隆隆地开进波兰境内,战争爆发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