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我在开封的时候常听街头说书的讲些关于包拯的段子,尤其是关于包拯的孝道更是令人钦佩。(
千金卷土重来)”蒋翎道。
“这是自然。包拯出生庐州名门,祖上做过大官的人很多,算得上是官宦世家吧。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儒家思想,19岁那年便高中进士,授建昌知县,因父母年事过高,不愿离家,奏请皇帝后,监和州税,由于父母不愿其离家,于是包拯辞官不就,在家孝养父母十余载,直到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才出仕。(
完美世界)”陈轼修解释道。
“小伙子了解得挺多的嘛!”老汉捋了捋发白的胡须笑道。
“他知道的还不止这些呢,我以前就说过他应该去考个功名。(
陕西文学网)”第五招笑道。
“算了吧。朝廷的事我是懒得管的,还不如在这江湖逍遥自在。”陈轼修说道。
“自在吗?你自己已经身不由己了。”莫悠晨叹了口气道。
陈轼修相视一笑,翻看着老汉的那本书,问道:“您这家里可还有其他什么书吗?”
“书倒是不少,可是都是些陈年旧书,大多烂了。(
妞非在下)你要是需要,我拿给你。”老汉说道。
“那就有劳了。(
天骄无双)”陈轼修道。
“你跟我来。”老汉晃晃悠悠地朝里屋走去,陈轼修等人紧随其后。老汉指着墙角的那些箱子,道:“最下面的那个箱子就是了。我嫌它们碍事就压到下面了。”
陈轼修和第五招将上面的大木箱抬走,打开下面的棕『色』木箱,里面堆满了厚厚的书。(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老汉又走到床边,对陈轼修道:“床下还有些,你们也拿出来吧。”
陈轼修和第五招将藏于床下的书也搬了出来。藏书虽然不多,但出现在荒野的老汉家,着实令人震惊。陈轼修随手拿起了几本书大概翻了下,道:“这些书您都看吗?”
“床下这些书不时会看看,箱子里的书从我们搬来这里就再也没动过了。”老汉解释道。
“您年轻的时候考过功名?”陈轼修问道。
众人皆惊,莫悠晨看着他手里拿的那本书,似乎很普通,道:“这本书难道说明了?”
“不是,我只是发现箱子里书有这种直觉罢了。”陈轼修道。
老汉笑道:“说来也惭愧,年轻的时候参加过院试,只可惜连个秀才都没中。平日里也就爱看些闲书解闷。”
“怪不得床下的这些书要比柜子里的书有趣多了。”陈轼修笑道。
“他怎么会知道这些,我们江湖人很少过问世俗之事。”蒋翎凑到莫悠晨身边,耳语道。
莫悠晨叹了口气,低声回道:“我娘说陈家祖上可不是江湖人,曾经也是当地有名的士绅,陈家老宅里的藏书可是很惊人的。轼修哥哥小时候经常在那儿看书,久而久之就这样了,所以第五大哥才会在很久以前就感慨他不去考个功名可惜了。”
蒋翎点点头,笑道:“确实可惜了。”
“你们在那儿嘀嘀咕咕个什么呀!”第五招问道。
“没什么,我们在感慨陈大哥不考功名确实有点可惜。”蒋翎笑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