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宽不用去崇文馆学习,便先来到李渊的永安宫请安,时间不久便起身告辞,算算时间,这回儿李世民应该早朝已毕,正在太极殿中处理日常政务。(
特工老婆手下留情)
太极殿外,李宽正在等待李世民的召见。时间不大只见李世民的贴身内侍总管王德走出来大殿,身施一礼后笑呵呵地对李宽说:“楚王殿下,陛下召见,请殿下随奴婢进殿面君”。李宽对王德说了声谢谢,便随着王德进入大殿。
李宽走进大殿,见李世民正端坐在龙书案,面有不悦之色。身边站着几个大臣也是愁眉不展,好像是再为重大国事犹豫不决。李宽觉出与往日很是不同,若在以往李世民处理重大国事时,有子女请安觐见,一般都让其现在外等候,到国事处理完毕后在接见。要是一时处理不完,就通知子女不要等候直接回去。但今天显然君臣正在为国事犯愁,为何会让自己进来,颇为不解。
“臣,李宽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李宽身施大礼参拜。
“宽儿,快给几位大人见礼”。(
道器纵横)
李宽与几位大臣相互见过礼以后,李宽只是认识长孙无忌,其他的自己一个都没有见过,一问才知道这都是大唐的核心大臣。原来李世民正在和他们商议开放马政的事宜,说着说着便聊到那日考校时,李宽所说的马政可能带来的弊病。众位大人都是执政多年的官场老油条了,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听李宽所担心马政可能带来的弊端,非但不是无稽之谈,而且是真有可能变为朝廷的弊政,故而忧心忡忡。
君臣正在苦思不得以解时,李宽正好来请安。于是长孙无忌便说,既然楚王看出马政有如此多的不足之处,或许楚王也有解决之道,不防让楚王进来一起探讨。李世民点头同意后,这才宣李宽进殿。
李宽问完原由后,对李世民躬身说道:“臣年幼,尚无执政经验,只是从史书中看出些皮毛问题。陛下现在就问臣有关朝政大事,无异于问道于盲”。
“楚王殿下,不必自谦,殿下既然能从史书中看到问题,能些有不同的见解也是好的。殿下只管提出便好,至于说朝廷采用不采用都是朝廷中事,与楚王无关”。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辅机说的正是,朕也有此意,宽儿就不要在众位前辈面前藏拙了,说的好与不好,大家都不会对你有些许责备,你只管说来便是”。(
灵域)
李宽无奈只得点头称是,闭上双眼仔细的将自己的思路规整了一下,开口说道:“马政是必须要开的,臣认为汉初的马政制度虽然还不甚完备,但它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养马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汉王朝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集团、反击匈奴的进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关于一点君臣是一致的,纷纷点头称是。李宽看大家没有异议,便有接着说道:“但在行马政之初,太仆寺官管马,府州县官管民,似乎各有所职。其实马为民牧,二职难分。太仆寺官责在马,地方官责在民。因民而困马政,为太仆寺官不容;因马而疲民,是地方官所不忍,双方难以调和,这是朝廷政事向左所造成的。臣观史书,并没有提及任何解决之法”。
李世民再次点头。
“臣苦想数日,有了个初步想法,但不完全也不详细,也只是个大概”。
李世民一喜:“旦讲无妨”
“是,臣遵旨,第一还是要从西域诸国和突厥等处购买好马,因为只有有了好的马匹才能建立一支或者数支骑兵,马匹是能否建立起来骑兵的基础,也是必须的条件。(
绝对暴力)第二臣听说马匹用途不同,有的用以冲锋陷阵,有的用以负载辎重,就算是军马,也大有分别啊。有的是百里马,有的是千里马,长途短途,全然不同”。说完李宽看着李世明和众位大臣,等待他们的回答。
李世民他们都是多年带兵之人,深知其中的区别,开口称是。
“臣听说蜀中、云南的马匹和口外西域的马不同,身躯虽小,却有长力,善于行走山道,也不知是不是。”
李世民对这点并不了解,转头看了看李靖。原来李靖曾在蜀中征战多年,李靖看到李世民询问自己,便上前开口说道:“回陛下,楚王殿下所说不错,川马、滇马耐劳负重,很有长力,行走山道果然是好的。但平地上冲锋陷阵,远远及不上口马跟西域马。因此军中是不用川马、滇马的。”
“臣斗胆建议,命蜀中和云贵等地官员,则其采购马匹事宜”。
长孙无忌看了看李世民,对李宽说道:“要是这样,会不会增加马匹采购和输送的费用,现在国库并不充盈”。(
战兽斗天)他说完后,众人点头表示有此担心。
“长孙先生说的有理,但李宽认为,好处其实也是不少的,第一就是费用未必增加,大家都是知道胡马好,所以大家都把精神和精力放在采买胡马上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胡马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相反川马和滇马因平日里,很少有人顾及,马匹的价格并不高。所以只要朝廷采买时多加注意,马匹的价格即便上涨也不会有多少的,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因朝廷大量采买胡马,所带来草原各部不必要的紧张和冲突,能更好的掩饰朝廷的意图”。
李宽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马匹的来源解决了,下面便是平日的饲养了,若是让朝廷专门派人饲养和训练马匹,长久下去,不但朝廷的费用负担不起,而且也会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若让百姓去饲养,都到来也会产生汗朝时马政带来的弊病。所以臣建议是否由商人去饲养、管理并训练马匹”。
李宽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唐代商人地位低下,就算你再有钱也不行。(
无良神医)官员表面上都不愿意和商贾有联系,实际此时已有不少的官员暗地里经商。不过不是由他们出面而已,转交其他人出面打理而已。
李宽笑而不语,等大家不再言语时,才开始说:“交由商家的理由,臣认为有几个,臣说完后,大家看看是否可行,第一交由商家后,朝廷日常可以大幅减少在马匹饲养的费用,第二可以减少百姓的义务,就少了不少矛盾爆发的可能,有利于天下的稳定。第三若有战事,朝廷就可以从商贾那里赎买回来,避免和减少因为战事紧张,马匹来源被草原各部所控制,对朝廷是少了掣肘。第四当朝廷赎买时,可以派人严格控制,加以甄别,去劣择优,这样就可以保证马匹的质量”。
李宽松了口气说:“这就是臣的见解,不过臣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的方针和方向,真要实施起来,下面还是还很多事情去考虑。”说完就闭口不言等待大家谈论。
李世民对李宽的表现很是满意,大臣经过简短的议论就基本上同意了李宽的观点。
李宽有些犹豫,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全出都说出来。李宽的犹豫不决,已经被李靖看在眼里。李靖不太了解李宽,一是李宽一直住在皇宫中,二是李宽一直以来都在刻意藏拙,李宽不想太出风头,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李宽还是懂的。从前李靖并没有机会接触李宽,更是没有办法全面了解李宽。只是耳闻过几次李宽的事情,大家都说楚王李宽是有些小才,待人宽厚等等。
今天李宽的表现让李靖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现在李靖对李宽的印象颇佳。此时看出李宽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意思,便笑着对李世民说:“陛下,臣看楚王殿下似还有顾虑,臣觉得殿下并没有将其想法全部说出。”李靖此话说完,大家都用惊异眼神看着李宽,今天李宽带来的冲击已然不小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诸位大臣都是很欣赏李宽的才华。但李靖却说李宽还有东西并没有说出来呢,倒是激起了众人的兴趣,大家都想知道李宽到底还有什么想法没有说出来。
此时的李宽颇感尴尬,自己的小心思没有逃过李靖那只老狐狸,现在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正独自为难时,长孙无忌站出来了,“陛下面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殿下应将全部想法都说与陛下和诸位大人才好。”
长孙无忌现在对李宽很是支持。原来长孙无忌早就听自己的妹妹说李宽为太子做了很多事情,多次夸奖李宽,知道李宽一直对李承乾敬重有加,并且李宽一直以实际行动默默地扶持太子,这让长孙无忌很感动。所以长孙无忌想帮助李宽早日展现才华,希望李宽能早点出来做事,只要是李宽能出来帮助太子做事,收益的肯定是太子无疑,而且自己的压力也会小了许多。对于自己妹妹的识人之能,长孙无忌还是很佩服的。
“宽儿,原来你还是有所保留呀,快,快点都说出来。”李世民略带兴奋地说。李宽一直以来都不断地给李世民带来新的惊喜,现在李世民真的希望知道小小年纪的李宽才华到底有多出众。
看着李世民的兴奋,李宽硬着头皮说:“关于马政,臣已经没有新的见解和意见可提出了,但臣却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
“那是什么”
“臣以为,现在不光是马匹和马政的问题,与这二个问题比较起来,臣更注重人员问题。”
“人员问题?”
“是的,陛下,是人的问题,最好的战马最后也是要靠人来骑乘作战的。草原各部他们普遍从小都是能骑善射,过着逐水而居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基本上一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因此他们天然的喜爱马,爱护马。对马习性的了解要比我们强的很多,所以他们天生对骑兵的理解和运用也要比我熟练的多。”
李世民想了想:“宽儿所说有理,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李宽说:“臣的意思是,马是很重要不假,但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最好现在就要培养我们大唐自己的骑兵,马匹不够可以先轮流培训,待将来马匹多了,训练就正规了”
“何为轮流培训?”李靖不解地看着李宽
“轮流培训就是,在不能一人一马或一人多马的情况下,暂时二、三人一匹马,先练起来,先让将士把骑兵的一些基本动作练好练熟,比如说劈刺,基本乘坐姿势等等问题,这样只要等到来了新的战马,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很快地投入的战场中了。”
“赏”李世民突然的大声说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