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卷 第五百一十五节 聪明

本章节来自于 我要做皇帝 http://www.lishu123.com/82/82879/
    送走张汤,刘彻又将少府令岑迈找来。 新.xiniqi.

    岑迈来了以后,刘彻问了下水车的安装情况。

    岑迈于是简单得跟刘彻汇报了一下具体情况。

    现在,林苑里的水车,基本都装完了,所有耗费全部走的少府内库的帐,自然是毫不费劲。

    但是,在林苑之外,这水车的推广,变得困难重重了。

    国人从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没有看到好处前,任你说的天花乱坠,许下多少承诺,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

    即使是刘彻拿出了所谓的‘退税’作为胡萝卜,更定下了退税额度,可以用于冲抵赋税平价购买官制铁器农具的优惠政策。

    像是墨苑改进和研发的许多新式农具,如曲辕犁铁锹以及土化肥,更是只有通过退税额度才能购买。

    但,奈何这些东西,都是新东西,对于民众的吸引力,也那么回事。

    跟水车一样,想要民众对此趋之若鹜,恐怕要等个一年半载,等待百姓看到了这些东西的威力,切身的体会到好处,还要有着强烈的对,他们才会热衷。

    在那之前,恐怕多数百姓,也是看个热闹,图个新鲜。

    想要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千难万难!

    也只有张汤主政的新丰县,因为张汤组织得力或者说县里的大户想要抱大腿,拍马屁,才推广的较顺利。

    刘彻听完岑迈的汇报,也是叹了口气。

    他手指转动片刻,然后道“岑少府辛苦了,此事,先这样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民众不愿意,刘彻也没办法强按着牛喝水,况且有了林苑的示范,明年水车和相关的退税额度。应该能有所进展了。

    左右不过等一年,这点时间,刘彻等得起!

    “爱卿,现在少府有多少掌握了建造高炉技术的工匠?”刘彻话锋一转。问起了他最关心的话题。

    “回禀陛下,按照陛下的诏命,臣一日不敢松懈,倾少府之力,全力培养相关工匠。只是,关能建造高炉的地方太少,且焦炭难觅,至今,少府只有千人左右懂得建造高炉……”岑迈说着跪下来,拜道“请陛下治臣之罪!”

    刘彻连忙起身,道“卿起来吧,此事,罪不在卿!”

    关自然也有许多煤炭资源。

    但是,想要挖煤。进而大建高炉,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刘彻弄出来的高炉,能耗大,污染高,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别说是少府了,是刘彻也承担不起破坏关环境的责任!

    如今少府在林苑建了大概百座高炉。

    但在个月,刘彻命令,停止了其六十座的运营。

    因为,这些高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太大了。

    像关这样的地方,要是大兴高炉炼钢。用不了十年,整个关都会变成一个乌烟瘴气的地狱。

    而且,高炉需要大量的优质焦煤。

    在关,想得到合格的焦煤。要去山不停挖煤,选煤,这样会严重破坏关植被。

    虽然说,工业化一定会破坏环境,造成严重后果。

    人类想要工业化,要承担这些后果。

    但国不是欧洲。

    林苑里不过百座小型高炉。月产铁最多百吨,搞的附近的山林一片狼藉,附近的河里,几乎都没有鱼虾。

    这还只是开始。

    若是继续下去,甚至扩大规模,林苑恐怕没法住人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彻已经放弃了在关新建高炉的任何打算,同样的,最初的备选地区河东也被放弃了。

    河东郡在黄河游,要是把河东的环境破坏了,恐怕要祸及子孙。

    况且,河东郡境内只有煤炭,而缺乏铁矿。

    并不适合作为工业基地。

    于是,蜀郡和南阳郡,进入了刘彻的视线。

    选来选去,刘彻最终决定将南阳郡,建设成为汉室的钢铁工业心。

    因为南阳郡的优势起其他所有地方都要大。

    第一,当地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南阳三十五县,人口几近二百万。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人口极为密集的区域。

    第二,南阳的煤矿和铁矿也不少,至少,能支撑住最初的炼钢需求。

    第三,南阳交通发达,水力资源丰富,这是一个工业心必不可少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南阳有丰富的冶铁历史,当地也习惯了冶铁作坊的存在,即使会破坏环境,南阳的承受力,也汉室其他地方强。

    刘彻把张汤和宁成派去南阳,既是要清理当地的豪强和官场,同时也未尝不是打着让张汤和宁成为未来计划铺路的盘算。

    只要张汤和宁成将南阳的局面控制住了,少府立刻会前往南阳,开展大规模的高炉建设工作。

    不过这个事情,刘彻还需要张汤和宁成在南阳进一步调查,得出更详细的数据,才会开始准备实施。

    毕竟,工业的选址,也是很重要的。

    像清末的汉阳炼钢厂,是因为选址失误,结果一直半死不活。

    岑迈不知道这些,自然是有些诚惶诚恐。

    刘彻却是叹了口气“一千人……”

    这个规模的工匠,对于计划年产百万斤甚至几百万斤的大型冶铁炼钢心来说,显然远远不够!

    没有两三万熟练工匠和相应的其他工人,想谈工业化冶铁?

    无疑痴人说梦!

    刘彻踌躇片刻,然后道“这样,卿回去后,多安排些工匠,随着现有的工人学习,朕不是下令让六十座高炉停止冶铁了吗?卿安排他们去那六十座高炉那里,让熟练工匠带队,教导和培训,实在不行,将那六十座高炉。拆了建,建了拆……”

    这也是没办法,只能用钱砸。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高炉的造价都不贵。

    一座高炉。撑死不过二三十金的造价,起当年太宗皇帝要修的那个亭子都便宜!

    岑迈深深躬身“诺!”

    打发走岑迈,王道拿着绣衣卫的情报,开始汇报了。

    刘彻听完后,也笑了起来“这师家真是聪明啊!”

    王道汇报的是。刚刚被廷尉押解,强制迁徙到刘彻已经定下来的陵邑地址——茂乡,成为了第一家陵邑之民的雒阳师家的情况。

    师家其实也算是躺枪了。

    刘彻本来没打算动它。

    但谁叫郅都将他们家报来呢?

    对于皇帝来说,师家这样的巨贾,简直跟蝼蚁一样,基本是懒得关注的。

    既然,郅都报来了,刘彻自然也不会削郅都的面子,左右茂乡那边是需要大量人口和豪强填充的。

    汉室在过去六十年,一直是通过这样的手段。一方面削弱天下豪强和商贾,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手段,强行在关再造一个经济热点。

    像太宗的霸陵,是如此,从一个原本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人口几近万户的繁华大邑。

    而且,还能借此收买整个关各个阶层。

    那些强行迁徙到关的地方豪强富商,只要进了关,那是关豪强世家的盘餐。

    在关。获利最大的产业,根本不是什么高利贷,更非是什么经商。

    而是吃大户。

    一个关东大户,家产少说数百万。进了关,至少一半家产,要被来自方方面面的势力瓜分。

    而且,各个阶层,吃起大户来,那是理直气壮。

    譬如。某个富商,被迁来关。

    要不要购置田地?要不要在长安城购买一个宅院?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要。

    这样,关的地价和长安的房价,自然高涨。

    一亩地,卖个两三万钱,简直跟玩一样,靠近长安的土地,一亩卖个四万五万,也是正常。

    至于长安城的宅院,位置地段较好的,如尚冠里,一个小院子,轻轻松松卖到几十万。

    这样,还常常买不到。

    另外,从关东来的豪强大商人,进了关,肯定都想着融入流社会。

    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与关的豪强世家联姻。

    通常都将自己的嫡女,嫁给某位豪强或者大人物的子孙。

    这样一来,得支出大额嫁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干,当个守财奴。

    不过呢,关的游侠和地方的胥吏,很快会让你知道,不交保护费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过去几十年,关的豪门,都是靠着这样的手段,不断的从关东大户身吸血,壮大起来的。

    相之下,什么高利贷,什么高买低卖什么的,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以刘彻所知,关的豪门,早摩拳擦掌,等着盛宴的开席了。

    但师家却……

    非常聪明啊!

    根据王道汇报,师家刚刚在茂乡,被廷尉的官员释放,安置在刘彻给他们准备的宅院,师家家主师旦,立刻拿出了一千万钱,送到了太长公主府。

    馆陶是谁啊?

    整个关谁不知道,这位太长公主出了名的拿钱办事,童叟无欺,还信誉非常有保证。

    拿了师家的钱,馆陶立刻放出话来了。

    说是她的儿子成蟜将纳师旦的嫡女为妾。

    这样,师家抱了一个金大腿。

    若只是这样,师家还算不聪明,充其量,只是机灵。

    但随后,师家借着馆陶的金子招牌,在关的大户穿梭往来,撒出大把金钱和承诺,将自己家剩下的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田氏安陵氏以及王氏等关地头蛇,还重金招揽了十几位关有名的游侠,充作食客,嗯,是那种拿工资但不需要班的空头食客。

    付出了如此多代价后,师家居然左右逢源,以平价在茂乡买下了千亩土地,又在尚冠里买下一个大宅院。

    这意味着,师家正式得到了关其他豪强的认可,成为他们的一员。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要离刺荆轲的小说我要做皇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我要做皇帝全文阅读我要做皇帝5200我要做皇帝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要离刺荆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