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04章 全民动员抓蝗虫

本章节来自于 乱世倾唐 http://www.lishu123.com/82/82980/
    纵观中国历史,蝗灾记载的记录比比皆是。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稍微有点灾难便能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最后弄的民不聊生,吃不上饭的人为了活下去只有抢劫别人。最后弄的天下****。

    隋唐之世据历史记载的蝗灾多达六十余次,其中以懿宗僖宗时期最多。两朝仅河北有记载的蝗灾便多达十三次之多。中和五年光启元年)自黄河下游而起,西至潼关皆遭受到蝗灾。

    如今的蝗虫正是若虫期,尚未长出飞翅,正是消灭的好时机。

    “令下诸州,去年有蝗虫下子处,盖前冬无雪,至今春亢阳,致为灾沴,实伤陇亩。必虑今秋重困稼穑,自知多再荒陂榛芜之内,所在长吏各须分配地界,精加剪扑,以绝根本。”崔琰出手,一道命令传之各州县中。同时传到各处的还有许阳以蝗虫换粮食的命令。

    两斤蝗虫换一斤粮食,或者一百文铜钱。这道通告一处,魏州各地都已经沸腾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家中的粮食已经见了底。如果地里的庄稼再遭到蝗虫啮噬全家都要挨饿。如今有人肯用粮食或者铜钱来收购蝗虫,真的是一件布施恩德的大功绩。

    许阳让吴大牛带领人在魏州城外的故运河道的河滩上,撘起几口硕大的铁锅,但凡有人来缴蝗虫,都投进大锅中,加热水煮开。把煮熟的蝗虫晾干。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储存起来。

    同时,让王充带人奔赴博州,辛然至相州,吴春雷至澶州,李昆至贝州,陈七至洺州。皆以此法处理收购得蝗虫。这些蝗虫粉可是好东西。

    这个时代的人缺乏肉食,患有夜盲症的人极为普遍。有了蝗虫粉,掺入平常吃的面粉中,可补充足够的营养。跟何况还有一种鸡肉的香味。让每日都吃粗粮的人胃口大开。

    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通告发出去好多天,眼看着魏州城中都能看到随处蹦跳的蚂蚱,还没有人前来缴纳蝗虫换取粮食。

    许阳在刺史府中忧心忡忡,一张英俊的脸上满是忧愁。

    “许兄,在为何时烦恼?”王三石正陪着自己的老爹遛弯,看到许阳面有忧虑之色关心的问道。

    “三石兄,可知道为何无人前来缴纳蝗虫?”许阳病急乱投医。

    “蝗虫灾难多与德政不修有关。怕是无人敢捕。”正在旁边享受着天伦之乐的王四满惊恐的说道。

    “会有这种事情,是你这样认为还是听别人说的?”许阳着急的问道。

    “这都是大老爷们说道,老汉是不相信这些的。平时在田里没少捕杀这些东西。”

    “既然如此,三石,陪我到城外看看。到底是不是这种原因。”

    王三石当即与许阳离开魏州城,来到城外永济渠的古道上。干枯的河道中已经有许多黄绿色的蚂蚱在爬动。只有吴大牛在指挥着人用网来捕捉这些小东西。

    旁边还有人围观,却在不停的说着风凉话:“蝗灾乃是天降灾祸,非人力说能违抗。只要皇帝下罪己诏,便可以稍减灾祸。”

    许阳对着王三石使个眼色,王三石点点头跟在那人身后。

    忘记了现在天人感应的学说还有很大的市场,这些腐儒只知道鼓唇摇舌的鼓吹这一套,却丝毫不顾农人种田的辛苦。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曾经做过一首《捕蝗》的诗讽刺捕蝗的行为。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即使伟大如白居易也摆脱不了天人感应的影响,更何况这些见识尚未超过他的小民。

    许阳仰天大骂道:“孟轲董仲舒,腐儒误了世人千年。你们枉受了世间亿兆黎民的香火。”

    幸好他周围没有多少人,听到这话的几名护卫都有一中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家的将军为何会骂一代亚圣。至于董仲舒,那是谁啊?

    没过多久,王三石回来了。低声禀报道:“许兄,那人是个书生。曾经多年科举不第。并且此人是乐彦贞以前的幕僚,名叫李山甫。”

    “李山甫?我知道了。原来是你。”许阳狠狠语气让王三石忍不住打个冷战。

    “你们去将崔琰和魏珏请到府中,派人将李山甫锁拿入狱。并且打探清楚李山甫交往的人。”

    事实证明,在强力的人物面前许多人都习惯性的将自己变成附庸。想当初王三石和许阳刚认识的时候,两人都是以兄弟相称,而现在随着许阳地位的升高,王三石自觉的以部属相居。或许随着人的地位的改变,相互之间的兄弟情谊会越来越淡薄吧。至少他感觉到朱瑄此刻对自己要比刚开始相见的时候要好了许多。但是也功利了许多。只有朱瑾还是一如既往的和自己称兄道弟,毫不在乎现在的地位。

    昨天朱瑄派人来恭贺自己得任魏博镇节度使,带来的信中充满了嫉妒和羡慕。他自己自少年时跟随王敬武远征南诏之地,后来在曹全晸麾下任校尉。结果曹全晸在与韩简的争斗中死与沙场之上。自己才得以上位,终于在前年坐上了天平军节度使的位置。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结果许阳只用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便从一个平头百姓一跃而上窃取魏博节度使的位置。让人如何不嫉妒。不过,他自知许阳此人怕是无人能制住。以后还是多多交好。所以在第一时间遣人送来贺表和礼物。

    许阳知道他也不容易,命罗弘信将五百郓州跟来的老兵押送一车珠宝返回天平镇。希望用这些老兵做引子,能够给朱瑄兄弟而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崔琰和魏珏很快来到府中,两人都是从田地中赶来的,身上还沾满了泥巴。许阳命人带二人下去梳洗一番。泡好两杯香茶,请他们润润喉咙。

    两人确实是许阳见到的读书人典范,举止之间虽然匆忙,却不慌乱。

    等两人坐定,许阳才将自己的疑惑问出来。

    “节帅担忧的很有道理,总有些人以天人感应之说来阻挠捉拿蝗虫。人为此乃天灾,乃是君主失德所致。可是开元年间,姚崇曾经就大力主持消灭蝗虫。当时汴州蝗灾,姚崇下令灭蝗虫,遭到汴州刺史倪若水的强烈反对,还说蝗虫乃是天灾,自宜修德。刘聪时,除既不得,为害滋深。被姚崇大骂一通,‘刘聪伪主,德不胜妖;今日圣朝,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以安?’”

    “后来玄宗询问姚崇此时,姚崇回答:‘凡事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彼庸儒不足以知之。纵除之不尽,犹胜养之以成患’。至于天降灾祸只说纯粹是无稽之谈。”

    崔琰不亏是久读诗书的,手托茶杯侃侃而谈,气度恢弘,举止潇洒。将一段姚崇灭蝗虫之事说的颇为生动。

    许阳暗自感叹,看来这世家大族出来的人还是有底蕴的。至少他们的见识就比只知道死读书的贫寒士子开阔的多。

    “就是如此,如今妖风动荡与世间,正是扫灭妖氛之时,岂能因为害怕就跪倒在地祈求上苍的垂怜。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为了对抗坚定众人的信心,咱们有必要演一场戏给魏州的百姓看看。”许阳眼睛冒着坏水说道。

    傍晚的时候,王三石带人回来回报。那李山甫原来是乐彦贞麾下的幕僚,当初怂恿乐从训杀死王铎的就是此人。

    这次借着蝗灾的由头用天人感应的借口映射许阳得位不正。结果还真被许多人接受了。

    许阳也是头疼,这种事情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处理。既然人家心怀旧主,那么还是让他和旧主一起做个伴去吧,成全他一片拳拳效忠之心。让王三石将他给关进牢房之中,看看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听说了,最近有个蝗虫妖怪修炼成精了。在黄河岸边准备吃掉所有庄稼。”

    “对了,昨天我也听说黄河岸边有一个巨大的蝗虫,正在地里大吃大嚼。没有人敢靠近他一里之内。据说还会吃人。”

    “胡说八道,我听我对门家的三小子说,他二姨家的邻居的老五亲眼看到过那个妖怪,只吃粮食和树叶子。但是胃口特别大,一天能吃掉上百亩的庄稼。”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关于蝗虫妖的传说已经在从魏州弥散开来。莘县临黄韩城都已经没有人敢与去田地中查看了。

    许阳也接到关于蝗虫妖的报告,但是他依然老神在在的坐在书房中写着什么东西。王三石端着杯浓茶在旁边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脸上掩映不住促狭的笑意。

    许阳这个谣言散布的太恐怖了,让这些没有什么见识的老百姓从心里上感到畏惧。不过他却不担心,在他看来许阳既然敢如此散布谣言,必然会有应对的办法。吴大牛已经带着几个裁缝和一队舞龙人马前去莘县。说不定会有大热闹可以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浮生乱不乱的小说乱世倾唐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乱世倾唐最新章节乱世倾唐全文阅读乱世倾唐5200乱世倾唐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浮生乱不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