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4章 立业成家1

本章节来自于 隋唐内幕 http://www.lishu123.com/83/83453/
    还是地道战,不过这次不挖进城里,只挖到城墙正下方,而且一共挖了二十多道,然后用木柱顶住防止地道坍塌,一切都准备就绪后,高欢下令往木柱上倒油然后点火燃烧。(霜华剑

    这真是一步狠棋。地道的正上方就是玉璧城墙,一旦这些木柱烧毁,地道经受不住承压,城墙则将坍陷。

    这简直不是攻城,而是拆城!所以说高欢的这支部队是拆迁部队一点都不冤!

    果不其然,只要下面有地道的城墙部分,都发生了坍塌,玉璧城已经暴露在眼前。

    高欢下令全军发起总攻,半天荡平玉璧城,并且要活捉韦孝宽,高欢要让这个顽强的钉子户在自己面前亲口认输!

    不过,当总攻的先头部队到达城墙的坍塌处时,他们止步不前了,因为,石头城墙虽然坍塌了,但在坍塌处的后面都已经树立了高高的木栅城墙。

    原来,韦孝宽在高欢的军营里面居然还有内应,通过内应通风报信,他事先得知了这一情报。(苏麻喇姑全本

    难以想象,韦孝宽在玉璧城中为此次抗拆准备的物资之充分,粮食和水源自是不必说,供应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就连床单被面儿都很充分,另外还储备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物资,石材和木材非常富足。

    光有材料还不够,还得有从足够的人力。韦孝宽将玉璧城内为数不多的百姓全都调动起来,同守军一起组成了一支施工队,连夜施工,终于及时建城了这一道木栅城墙。

    就利用东魏军队被木栅城墙拦住的功夫,韦孝宽已经组织人手加紧施工,将坍塌的城墙修补好了。

    这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高欢彻底没招了,在这座小城面前已经困了60天了,二十万大军已经伤亡七万人,彻底被这个钉子户给钉住了。

    高欢急火攻心病倒了,主帅一倒,大军斗志全无,最后只能决定撤军。(黄山文学网)撤军其实很容易,因为这支的大军根本连国门都还没有正式迈出。

    其实,高欢原是可以避免失败的,如果他下令大军绕过玉璧,就可以从远路进入关中,但是他实在不甘心、不服气,随着伤亡越来越多,他的心态渐渐变得不平和,渐渐变成一种赌徒心态,最终造成最后难以收拾的局面。

    这场玉璧抗拆记不仅是阻挡了高欢统一天下的步伐,而且是终结了这一念头。从玉璧撤军后,高欢的病情越来越糟糕,两个月后,便撒手人寰。

    高欢死后,东魏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地对外战争,东西魏之间的均衡对抗格局也就次形成。

    而这一切的结果的起源都是靠那个人,那个钉子户中的战斗机、玉璧守将韦孝宽。

    玉璧之战前,他还是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此战之后,名动天下。

    一战成名的韦孝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小人物快速出名的捷径,那就是战胜强者。不过,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得有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能力。(一剑平天

    此时的韦孝宽已经名扬天下,而此时的杨坚还是个在田里捉青蛙的小毛孩。但是,35年后,历史老大爷将会给他们俩安排一场合作。如果说玉璧之战是韦孝宽的开山之作,那35年后的那场战争将是他的收山之作。

    这是后话,我们等到后面时再讲,目光还是回到杨坚的童年时期。

    公元554年,13岁的杨坚走出了佛寺的大门,进入太学读书,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进入这里读书,比北京皇城根下的北京四中还要牛得多。

    在太学,杨坚身上独特的气质也让他成为同龄人中的核心人物,看来领袖气质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在这里,杨坚还结识了一批同学,比较出名的有王谊、元谐、郑译、崔仲方等人,这些人都是名门望族之后,王氏、元氏、郑氏、崔氏都是当时的大家族。

    在太学读书是包分配的,这些少年将来都要继承祖上的勋爵,请记住这些名字,此间少年今后都将在历史舞台上有一席之地。(谋妃当道

    杨坚刚在太学上了一年课,就被当时的京城市长薛善看中,选为秘书。有没有搞错,这时杨坚才14岁,摆在现在也就是个初中生,就这水平也能给首都市长做秘书?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任命是象征性的,多半是薛善跟杨忠喝酒开玩笑,你那儿子杨坚不错,回头到我这来实习实习吧。

    就这样,杨坚算是进入了仕途。这里一个有趣的现象,杨坚进入仕途的起点是给领导做秘书,这一点与现在的官场也很相似,看来做秘书的确是官场中的一条捷径。

    又过了一年,杨坚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再过了一年,又被升迁为骠骑大将军。这简直就是一年一个脚印。在西魏国的官职系统中,骠骑大将军这一职,仅次于柱国和大将军,全国仅有24位,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这可真是火箭的速度。

    那位要问了,小杨坚此时不过16岁,正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纪,身居如此高位要职,如何开展工作?

    高位的确是高位,要职却不一定。(超时空犯罪集团)无论是车骑大将军还是骠骑大将军,都是衔位,并非实职,类似于现在级别和职务,小杨坚级别很高,但却还没有给他分派职务,如果他此时还是领导秘书的话,可能就是一位副部级秘书,是不是有点夸张。

    读到这里,我为杨坚的幸运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要插一句嘴,深思其背后的制度原因。

    小杨坚此时不过16岁,一直都在太学里啃书,毫无战功可言就做骠骑大将,做个剽窃大将军还差不多。

    因为当时的门阀制度,有很多像杨坚这样乳臭未干的孩子仗着祖上的功劳而身居高位,纵然杨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但是在16岁的年龄也看不大出来吧,而且更加不能保证其他人都能像杨坚一样优秀。

    这样一来,这种门阀制度必然导致很多无能之人尸位素餐,而有识之士却不能得到启用。

    众所周知国家的根基关键还是在于人才,人才的匮乏必将会给帝国命运带来潜在的危机,真是替这些古人捉急。

    关于门阀制度的问题还将会持续很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在后面我们还将会多次提起,这里先按下不表。

    16岁就已经享受副部级待遇,这个起点是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而在杨坚却很轻松和简单。

    既然已经立业,接下来就要忙着成家了。16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那位高中小伙羡慕得直流口水,16岁就能结婚?我想穿越去古代,现在谈个恋爱都整天提心吊胆的。

    应该说,杨坚属于晚熟青年,一直到结婚前都没有谈过恋爱。

    当时,贵族子弟在未娶正妻之前纳妾之风盛行。

    有人要说,贵族子弟纳妾哪朝哪代都有。不过,在当时尤盛。这里面其实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当时南北之间不时有战争,北朝在战争中抢掠来了大量的南朝王公贵族们知书达礼且长相美丽的汉人女儿。这些女人被掠到北朝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沦为大臣本人和子弟们的婢妾,一是供他们淫乐,二是为他们生儿育女。

    当时并没有一夫一妻制的要求,男人纳妾多妻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时的西魏国,几乎没有一个王公贵族的子弟不纳妾,而且,多是在未娶正妻之前,就已经纳妾甚至纳很多妾,并生下儿女了。

    不过,杨坚却是洁身自好的一个好青年,一直到结婚之前都还是单身汉。

    杨忠位居大将军,常年在外征战,虏获的南朝美女断然不会少,但是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赏赐给自己的儿子。

    杨忠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儿子的身心健康,而是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尽管当时纳妾成风,但事实上,却没有哪一家王公大臣家的小姐乐意丈夫纳妾,没有哪一家的小姐愿意与别的女人共享一夫。

    在一个男人强权的社会里,谁会去考虑女人的想法,旧人迎新人的背后,是无数女人心中默默流淌的泪水。

    杨忠虽然是一员武将,但是不得不说他的心思真是细腻。

    当时的国家政权掌握在鲜卑贵族手中,作为汉族的杨忠,虽然已经非常努力,但他深知自己距离权力最核心还有一段距离,而这一段距离是先天的民族隔阂,要跨过这段距离,不是靠努力,而是要靠联姻。

    只有与最顶级的鲜卑贵族联姻,娶最顶级贵族的女儿为妻,儿子杨坚的未来,才能真正走进政治权力的中心!

    都说高考改变命运,其实结婚更加改变命运。高考做的是加法,而结婚做的是乘法。高考是一个人的战斗,而结婚是一群人的结盟。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之间,一个联姻连接起的是两大家族的势力。

    但是,要想娶到最顶级的贵族小姐,必须具备最优秀的儿子。

    所幸,杨忠有一个好儿子。

    只有忍得住眼前百灵鸟的****,才能招引天上凤凰鸟的青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扬州测海阁的小说隋唐内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隋唐内幕最新章节隋唐内幕全文阅读隋唐内幕5200隋唐内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扬州测海阁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