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28章 官吏

本章节来自于 五元法箓 http://www.lishu123.com/84/84925/
    此时,阿莲端上了茶,徐乙连忙起身对阿莲说道:“莲姐,我从省城带回来了汴秀布匹,你和娘都做几件新衣裳吧!”说完,把包袱里的布匹递给了阿莲。(凌云霸主

    “小乙,你给娘买就行了,姐不用做衣服!”阿莲满脸幸福地说道。

    徐母忙接口说:“阿莲,你拿着吧,咱们家你最辛苦了,现在乙儿有本事了,以后你就别出去做工了。”

    其实,阿莲并不是徐乙的亲姐姐。十七年前鄂省洪灾,当时阿莲才五岁,和父母离散了,流浪到南和县,饿晕在了路上,被徐母发现后,将她带回了家。当时徐母正怀着徐乙呢,徐宝山才七岁,家里粮食也不够吃,但是,徐母依然把阿莲留在了家里,后来多次托人去阿莲所说的地方去找寻她的父母家人,都回信说那个村落已经不存在了。于是徐母就收阿莲为义女,起名叫徐莲。

    南和县出了个解元郎,那可是县里的大事。(御灵天下)晚上又是一顿欢宴,街坊邻居、当地的大小官员都来道贺,徐乙自是一一敬酒,笑脸相迎,笑脸相送。

    翌日上午,柳傲天教谕按照县学传统惯例,把这次乡试中举的徐乙、胖子、眼镜三人的名字,铭刻在学院石碑上,以示后人,这可是将要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况且徐乙可是南和县百余年来,第一个在乡试中夺魁的解元郎。

    午时,南和县衙门口鞭炮齐鸣,县令王有德在府衙内厅设宴,还请来了南和县的所有乡绅名流,一来庆祝徐乙三人考中举人,二来给南和县县学庆功。

    南和县令王有德今年四十余岁,安徽人氏,出生书香门第,是道光八年安微省的举人,清代当官有地区回避制度,又称籍贯回避,清代规定地方上从督抚直至州县一级的各级官员,都不能在自己的家乡所属的省、府、州、县内担任要职。所以王有德到豫省的南和县做县令已近十年。

    王有德为人心思缜密,面面俱到,还特意把三位举人的家人也接到了县衙用餐,单独安排了一桌,徐母和胖子、眼镜的家人也很熟识,交谈甚欢。(从神迹走出的强者

    本来徐乙想和母亲、莲姐还有大哥坐一起的,后来被胖子拉到了主桌,和柳教谕、陆训导县令坐在了首席。因为胖子的爹张富贵和眼镜的爹孙云都属于商贾富人,就和那些乡绅名流坐在了次席。

    见到众人已经全部落座,王县令站起身来,讲道:“诸位,今日设宴一为表彰咱们县学在今年乡试中取得好成绩,二来祝贺徐解元、孙举人、张举人,取得佳绩,同时也预祝他们三位能再接再厉,在来年的会试中一举夺魁,名扬天下!来,大家共同举杯……”

    随着王县令讲话的结束,大家都开怀畅饮,频频碰杯。徐乙向胖子、眼镜使了个眼色,三人便一起来到王县令跟前,敬了王县令一杯酒,因为徐乙三人也是有功名之人了,王县令一点也没架子,彼此相互寒暄了半天。

    三人又依次向柳教谕、陆训导,以及众乡绅都敬了酒。(杨州书团)最后,徐乙三人来到家人这桌,敬了三位母亲一杯。眼见三个从小玩到大的顽童,已经长大成人,并高中举人,三位母亲甚是宽慰,眼中不由的都闪现出了泪花。

    见徐乙回到座位,王县令主动攀谈道:“徐解元,学富五车,文采风流,在省城一首《乡试。鹿鸣宴》名震八方,真是我南和之奇才也!”

    见徐乙回到座位,王县令主动攀谈道:“徐解元,学富五车,文采风流,在省城一首《乡试。鹿鸣宴》名震八方,真是我南和之奇才也!”

    “王知县,过誉了,这些只是闲情小趣。倒是您为南和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才是我辈之楷模啊!”徐乙满脸笑容的恭维道。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只是竭尽所能,做好为官的本分罢了!”王有德谦虚道。

    两人举杯共饮,不觉间又亲近了不少。王有德说话也就放开了:“徐贤弟,今后你有用的着哥哥的,可千万别和我客气!”

    “王世兄,我还真有点小事,想麻烦你的……”徐乙一副踌躇的模样说道。(嫡谋

    王有德一听,连忙问道:“兄弟,有事就请直说……”

    徐乙也就不再客气,说道:“王世兄,我大哥徐宝山,为人忠厚善良、聪颖过人,这些年他为了撑起我们徐家的家业,为了供养我读书,自己牺牲了许多,我心里很是愧疚啊!”说完之后,徐乙就目不转睛地看着王有德。

    王有德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了,赞叹道:“俗话说,长兄如父!你大哥真是仁义之士啊!对于这样的忠义之人,正是我们县衙官吏之所需,不知道你大哥可有擅长?”

    徐乙满脸笑容道:“我大哥木工,瓦工都是能手!”

    “那徐贤弟,刚好咱们县衙工房缺人,就让你大哥,明日到工房报到吧!”王有德爽快地作出了安排。

    清朝县衙里的官和吏,是分开的。(极品三太子)一般的县里只有六个能够称为官的人,分别是知县,正七品(正处级),县丞、教谕都属于正八品(正科级),训导从八品(副科级),主簿正九品(股级),还有未入流的典史,属于从九品,这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

    吏,包括县衙下属各个部门里的负责人和技术人才。吏的数量根据各县的事务多少以及财力多寡而不同,少的有二三十人,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人。吏的来源是从民间招募,最早甚至是以徭役的方式征用来的。

    根据清朝的制度,愿意充吏役者要自己先提出申请,称为“告纳”,然后由里老乡绅具保,上报至州县。州县的长官觉得合适后,会报给上一级的府,府再报布政司核准,这样申请人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了。

    在一个县里,官员人数很少,主要是负责一些大政方针的把握。县里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吏员负责操办的,所以有“官治之实皆吏治之耳”的说法,意思是说国家名义上是由官治理的,但实际上却是由吏治理的。

    一个县有几万至几十万人口,各种事务也是非常繁多的。所以,在县衙里,设置了许多个部门,其中主要的是与中央的六部相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别管辖一个方面的事务,六房的负责人,就称为六房书吏。除了六房之外,县衙下面还会有马科、粮科、架阁库、册房等其他部门,也都分别有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

    在县衙里,书吏属于技术干部,此外还有负责出力干活的吏员,称为典吏。在书吏和典吏之上,则有管人事的吏员,称为司吏。

    吏员与官员相比,地位稍低一些,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官员属于县领导,而吏员就属于县里各个委、办、局的负责人了。

    在后世,县领导与委办局负责人之间,不过是一个级别差异而已,但在清朝,二者之间却是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清朝的官,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随着政绩的积累,官员可以逐渐升迁,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升到六部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也都有可能。

    而吏员则不同,他们是通过向社会招募的方式招收进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在清朝初年,为了给吏员们一些希望,曾规定吏员经过三次考核,也就是服役满九年之后,可以获得出任官职的资格,称为“出身”。

    但事实上,规定仅仅是规定,由于吏员人数众多,而官缺极少,所以真正能够获得升迁的吏员数量很少,而且多数只能补充到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上去。

    清朝还有个规定,就是曾担任过吏胥者,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过当吏员,那么不但在吏员的位置上无法升迁成为官员,甚至你想跳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已经没有资格了。

    徐宝山,已经二十四、五了,不可能去读书了,是以徐乙想给他谋个差事。没想到,王有德如此的爽快,徐乙也很高兴,又多敬了他几杯。

    午宴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结束,王有德送走了徐乙等人回到了内堂,师爷李靖已经泡好了王有德最爱喝的毛尖,听见王有德的脚步声传来,李靖就连忙起身相迎:“大人,先喝杯茶,醒醒酒吧!”

    王有德落座之后对李靖说道:“你也坐吧!”

    “对了大人,省城传回来信了,柳傲天这次调任开封府学,是徐乙向苗巡抚举荐的,而且内阁侍读郑仁军对徐乙也是偏爱有加。”李靖坐下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

    王有德眼睛一亮,缓缓说道:“这郑仁军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看来只要徐乙发挥正常,进士及第指日可待,势必前途无量啊!”

    王有德咂了一口茶,接着对李靖说道:“明天他大哥徐宝山会到工房报到,你告诉工房书吏毛三,给我长点眼色,千万别委屈了徐宝山。否则拿他是问!”

    “明白了,我会点拨毛三的!”李静恭敬地回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龙虎山顾问的小说五元法箓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五元法箓最新章节五元法箓全文阅读五元法箓5200五元法箓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龙虎山顾问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