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炼妖壶之万族争霸)『言首『言首
so,至于汉初有没有七夕节本历史渣不清楚啊……那啥,楼主好像没说过哈,这部小说是架空,对哒,架空,历史什么的不要去管……
七夕番外
农历七月初七,夜。
天下平定之后,百姓的生活都十分平静。基本在亥时便没有任何人走动了。
今夜,却大相径庭。
人群熙熙攘攘。虽然没有人山人海那么热闹,却也是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温馨浪漫并饱含安逸的气氛。
道路上的女子,浓妆淡抹,都精心打扮一番,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将最美好的笑颜展示给他人。
今夜,月光正好。
“呃。”一声闷哼,打破了这份温馨。(
劫修传)只见一女子,面容姣好,一身紫色的襦裙,略施妆容,格外明艳照人。此时却捂着头,柳眉微皱,黑曜石般的大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朱唇因疼痛微微扯开。
身形不稳,却只觉一道白色魅影闪过,便被揽入怀中。
“没事吧。”关怀而又温柔的声音,夹杂着一丝热气扑面而来。
紫衣女子面色微红,抬头望了望那张迷倒万千少女而此时又带着魅惑笑容的俊颜,看着那慑人而又狭长的眸子,点了点头。
二人望向那边。
对面的女子,服装怪异,但却十分得体,款式也新颖漂亮。
细看那女子,一头墨蓝色的长,梳成一个高高的马尾,面目清秀,未施粉黛,仿若出水芙蓉。漂亮的蓝黑色凤眸微微眯起,黛眉微微皱起。
外罩灰色的及膝风衣,穿着一双主体黑色,微微有些紫色边络的高跟长靴。此时因为惯性,为稳住身形,微微屈膝。在风衣与长靴之间,露出黑色的长筒袜,与雪白的肌肤相映成趣。在清丽之中,平添了一丝妖媚。
就在此时,对望的三人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对面前人的出现,充满了不可置信。(
伐清)
只听旁人切切私语。
“诶,这姑娘什么来历?刚刚就闪了一道光,她就突然出现了。”
“是呀,还撞上了户牖侯夫人。”
“诶诶,她还挺俊俏的……诶等等怎么有点眼熟?”
“是啊,你们仔细看!那不是……”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只见那女子突然转身,冲出人群,迅速消失于夜色之中。
那紫衣女子愣了许久。才拉了拉白衣美男的袖子,美眸中仿佛有些许晶莹,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平……汐韵她,她,她……”
白衣男子挑起薄唇,眉眼中染上一股笑意,将女子揽入怀中,用指腹抹去女子的泪水:“是她。她回来了。”
二人相视,都流露出一股心安之色。
“平,咱们去告诉子房吧。”女子安心的一笑,仿若冰雪消融之势。
“好,”白衣男子眯了眯狭长慑人的眸子,挑起一抹腹黑的笑容,“正好让那狐狸欠咱们一个人。(
傻妃传奇)抱紧我。”
说罢,便要运作轻功。
只见那女子迅速挣脱怀抱,俏脸微红:“我自己走。”
说罢,一白一紫两道身影便迅速消失不见。
唯留众人慨叹:“户牖侯和户牖侯夫人真是对惹人羡慕的鸳鸯。”
“是啊是啊,天造一对,地配一双。”
竹林之中,一青衫男子坐于清溪旁的石凳之上,望着那轮清亮无暇的明月,拿起石桌之上的酒樽,闭上那双凤眸,昂首引进樽中之酒。陪伴他的,也只有那长长的影子。
孤寂的气氛,恰似诗中所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远处,两少年窃窃私语。
“哥,为什么父亲今天有些伤心呢?”
“……今天是七夕节,是互诉衷肠的日子,母亲却不在。父亲,很想她”
“……母亲?听说她走了三年了?我,我记不起来了。(
教育123文学网)”
“那时你还太小,”略长的少年大约九、十岁,他抬头望了望那轮明月,微微叹了口气,“母亲,你到底在哪里?”
正说话间,青衣男子微微偏头,望着樽中的自己,眼神幽幽。
只见他偏过头,光影之中露出的面容一如当年:“不疑,辟疆,出来吧。”
“呃,是,父亲。”两少年后背一僵,低头走出竹林。
略小一点的男孩大约四、五岁天真的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男子:“父亲,我们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们只是担心……”
青衣男子只是走过来,蹲下身揽住两个孩子,轻声道:“父亲知道,父亲没有怪你们。”
“我们……”男孩刚想说什么,只见男子缓缓起身,凤眸微眯,看着远方:“不疑,辟疆,你们先回去。”
“是。”两个少年刚刚走远,两道身影便出现在青衣男子眼前。
青衣男子摆出那副风轻云淡的笑容,看了看二人,并未言语。(
黄山文学网)
白衣男子看了看那桌酒,嘴角的魅笑愈加深厚:“留候好雅兴。”
青衣男子轻笑一声:“二位有何贵干?”
白衣男子还要打趣,紫衣女子瞪了他一眼,不待他说话便道明来意:“张良,我们来看你,却碰到了一个灰色风衣的女子。我们确定就是汐韵。你快下,她往留县的渡口附近去了。”
白衣男子本以为会看到张良惊讶的表,却没想到,那人只是愣了几秒,浅浅一笑,抱拳一句“多谢”便走了。
嗯……能看到他那么急匆匆的样子也好。
“张良,前我们一个人啊。”白衣男子快步追上,笑着说了一句。
男子只是看了他一眼,迅速略过,仅留下一句:“然。”
“呵呵,”白衣男子回到紫衣女子身边,“没想到在我陈平的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他留侯张良那么急匆匆的样子!”
男子揽过女子挑了挑眉:“玉玦,你说,这个七夕是不是很快乐啊。”
女子款款一笑望向那轮明月:“是啊……”
渡口旁的密林处。
异服女子,抚上身旁粗壮的树干,脚下一点,便翻身到了枝头。
远处一片祥和美好,而此处却只有点点灯火。
女子散开头,披在身后,任由微冷的晚风吹拂。
望着洁白无瑕的明月,看着那让她感到陌生却又熟悉的景象,朱唇终是幸福的挑起。
闭上美眸,一滴晶莹的泪花顺着脸颊滑了下来。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感。
一点清凉之意划过脸颊,有人用指腹擦去了那滴眼泪。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熟悉的兰香。
轻笑出声,许久不见,竟还记得这首诗?
睁开眼睛,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男子,一时间竟百感交集。
三年来,有那么多的话,此时竟说不出一个字来。
“下去吧,沁澜。这里凉。”女子只是任由他揽在怀中,不作任何挣扎。
感到有什么一滴一滴落在环着她纤腰的手上,青衣男子扳过她的身子,只看见,那女子用手捂着自己的嘴,眼眶微红,泪水一滴一滴的顺着面庞划下。
抓住那胡乱抹着眼泪的手,将她揽入怀中,抚摸着那一头秀,有些宠溺般的说道:“傻丫头,想哭便哭吧。这些年,辛苦你了。”
女子只是死死地抱住他,将头埋在他胸前,抽泣着,闷闷的说道:“我,我不想的,是你非要让我哭……”
“回来就好。”男子只是微笑着,闭着眼睛,安静的享受这一刻。
不远处,树梢之上,蓝衣男子平淡无波的脸上竟是现出了一抹稍纵即逝的笑意:“回来便好。”话音未落,身影便渐渐淡去,化作点点蓝光随风飘荡。
“沁澜,你看。”青衣男子拍了拍平静下来的女子的肩。
一道晚风吹过,月光映衬之下,平静的湖面现出一双十指相扣的璧人的身影。虽看不清面容,却依稀能看到,一男子饱含深地看着那女子,女子的脸上有些红晕,尽是笑意。二人十指相扣,立于湖畔,目光顺着那点点随风飘动渐渐散去的蓝光飘向远方。
明月之下,一双璧人背靠背坐在房檐之上,谈笑风生。另一对则十指相扣,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之上。
湖边,那点点蓝光随风散去,月光下的那一点也一闪一闪,终究彻底的泯灭,再也无迹可寻……
祠堂中,挂在凌虚旁边的那把剑忽然蓝光乍现,又立即消逝,变得黯淡。仿佛有什么,逝去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