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风展开试题纸张,并用砚台压好,开始详尽阅读解答第一道题目。(
绝宠鬼医毒妃)
题面“古人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出处为何,何为上策?”
李乘风心想这题目问的狠清楚了,就是考我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此兵法语录的出处,其次让考生解释为什么这是上上之策,并说出自己见解。
李乘风平时看过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一系列书籍杂志,在脑海里迅速闪现,于是他二话不说,抬笔就写: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走为上策出自其中的“虚实篇”,实则斗,虚则走。退而不可追者,速尔不可及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方可有四个选择,求和,投降,死战,撤退。四个选项前三者是毫无出路的,是彻底的失败,撤退方可保存实力,卷土重来,所以撤退是四个选项之中的上上选。(
泡妞大宗师)
但是学生认为这里的撤退,是主动,有秩序的撤退,绝对不是仓惶败退。学生更认为如今朝廷北部国境屡屡告急,突厥胡骑猖盛。我大隋军队步卒居多,更应贯彻走为上策,主动向南撤至城郭密集区域,避免与胡骑在北方草原开阔之地正面硬憾,与突厥人打一城一寨的争夺战,挫其锐气,伺机反击,定能大胜。
李乘风还结合目前全国北方边境的情况,加入了一些自己对“走为上策”的理解与应用,自觉甚是满意,才开始解答第二道题目。
第二道题属于著名战役的战例分析,题面为“长平之战,交战双方为何?双方谁人领军?谁胜谁败?为何而败?影响如何?”
李乘风面露喜色,这尼玛简直是为他设计的题目。脑袋灵光闪现,长平之战的所有相关典籍资料统统闪现在脑海。李乘风做了个分析,这道题的前几问很容易回答,重点在于最后第二问“为何而败?”这一问答的好,必然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我的尤物老婆)于是胸有成竹的写道: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一次大战。秦国主将为白起,赵国主将先用廉颇后换赵括,结果秦国大获全胜。
学生认为赵军之败,非弓不强,卒不能战。赵军大败,主将赵括难逃其责。赵奢之子赵括虽饱读兵法,精于地图推演论战,但并无实战之经验,如此将领,贸然出击,脱离辎重阵地,焉能不败?
李乘风觉得按照古人的思维,写出这些基本原因就该很不错了。不过李乘风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多写一点,卖弄一下自己“学霸”本色,于是再次提笔:
学生复认为,赵军之败,非赵括一人之过。秦赵两国对峙数年,老将廉颇虽有败绩,但未退一步,丢一城。秦军远征,锐气始弱,若再坚持数月,廉颇定有胜算。赵孝成王,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临阵换将,敦促决战,终致赵军45万人全军覆灭。
此题最后一问此战影响如何?李乘风十分轻松的写道:赵国从此元气大伤,再无力单独与秦国抗衡。(
末世魔神游戏)至此秦国在黄河流域最强的对手被拔除,为其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两题答完,李乘风再也没有紧张之感,拿起第三张试题。第三道题属于地图推演论述题。李乘风顿感轻松,因为平时上课他最喜欢开小车,幻想自己是一个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
第三题的题面为“现若置身并州,卿背靠阴山,面朝草原,卿有步卒两万,步射两千,轻骑两千。突厥精骑三万,卿如何应对此战?”附带题目还有一张草绘作战地图。
李乘风看完题目顿时觉得好笑,这古人的考试还真是有针对性,这道推演题分明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汉族政权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应对北方草原强大的游牧民族。
此时各类排兵布阵之法以及经典站立从脑海里窜出,李乘风稍做整理,从容提笔写道:
突厥上下,皆为骑兵,精于骑射,擅于机动。吾军步卒居多,少长弓,少骑兵。(
九阳帝尊)若与突厥军正面死战,十战九败。学生将领军全速后撤,且战且退,移师阴山,率全军列阵于阴山南,令两千轻骑复往阴山北。
待突厥大军深入阴山,学生布鹤翼之阵阻于山口,命步卒举矛抬盾,弓卒疾射山口,复令两千轻骑砍树搬石,断阻胡骑粮草和归路,大战七天,定能全胜。学生此战法若成,定能叫那胡马再不敢度阴山。
前三题答完,李乘风已是如鱼得水,接下来的题目他也都有如神助,不一会儿十五道题全部答完。李乘风都懒得复查,直接将所有纸张试卷按规格叠好,然后按照规定,自信的摇起了考房内的铃铛。这个铃铛一响,意味着自己十二卫府选试的笔试部分已经结束,自己将不能再动笔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也不得再折返考房,需迅速离殿。
当他摇铃后一会儿,监考军官已来到他的考房前,李乘风背起木箱,向来者行礼,赶忙跳出了这个令人气闷的小房子。要知道古代一个时辰就是两小时,自己上高中考了那么多次最多也就两小时考一门,这古人考试,一门就得三个时辰六个小时。(
护花保镖)李乘风哪受得了这么长时间的考试。
李乘风在一名军官的陪同下开始离殿,路上经过其他考房,李乘风只瞟了一眼发现很多人都在奋笔疾书,大多数人才答到第五题,而更多的人则是投来不可思议的目光。经过三位主考官跟前时,立定行礼,然后跨出笔试大殿。广场一片宽阔,艳阳当空,李乘风感觉自己一下子解放了。李乘风大大的伸了个懒腰。
“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走动,等待午后武试。”陪同他离殿的军官告知他需要在殿外等待所有人完成笔试,不得远离。
“请问大人,学生在哪用膳合适?”李乘风哪管的了那么多?他的肚子早向他抗议了。
那名军官朝他指了指广场四周的石台与石椅,李乘风作揖道谢。
陪同军官向他交代了其他一些事项之后转身返回笔试大殿。李乘风找到一个石台,从容打开木箱准备用午膳。他甚至吹起了口哨,事实上他今天第一次体会到做一个优等生的感觉是多么的爽。
“咦,这不是乘风嘛,你怎么在这吃起了饭,你笔试全部答完了吗?”不知什么时候,苏子轩领着几名禁军巡逻至此。
起初他在远处看见一个考生在广场休息区吃饭还不敢相信,走进一看发现还真是李乘风在大口大口的吃肉。
“苏兄啊,你午饭吃没?没吃的话,坐下一起吃,尝尝我家素素的手艺。”李乘风并没有正面回答苏子轩的问题,反而招呼苏子轩和他一起吃饭。
“乘风怎如此轻松,如此好胃口,你到底答完题没?”苏子轩挥手谢绝了李乘风的邀请,事实上他正在当值,也不可能和李乘风一起吃饭。
“题我早答完啦,实在忍不了饥饿,所以就交卷啦。”李乘风说完,一口五花肉直接吞下。
苏子轩眉头微皱道:“乘风答题怎会如此之快,我还是进去打探一下吧,唉……”
望着苏子轩不如笔试大殿的背影,李乘风只是觉得好笑,大概这位好友还是把自己当以前那个李傻子看,觉得自己肯定没有好好答题,直接交卷放弃了。
而大殿内的三位主考官也是觉得惊奇,来护儿老将军原本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李乘风在他面前作揖行礼,离开笔试大殿,他才相信真的有人交卷了。
“交卷者何人?”来护儿对这么快就交卷的考生也有了一点兴趣。
“考房是地辰十六,当是江都李家独子李乘风,此次为第六次参加十二卫府选试。”秘书监袁充在三个主考官中资历最低,所以他迅速将交卷考生的资料告知来护儿。
“是那个战死高丽的左屯卫府校尉李洪之子吗?”
“老将军,好记性,正是此人。”
“哼,此人懦弱不堪,天资愚钝,难成大气,他的答案估计都十分浅显,才这么快就交卷。”在来护儿古拙死板的脸容上,双眼已眯成了一条线,似是打算继续闭目养神。
“不对,这个李乘风全部答完了。老将军,我只看了第一题,此子回答甚是精妙啊。请老将军明察。”因为李世民曾拜访过独孤盛将军,当独孤盛听到交卷者是李乘风时,特意多看了几眼试卷,这不看还不要紧,一看便让独孤盛觉得了不得。
来护儿老将军慢吞吞的接过考卷,缓缓打开李乘风的试卷,不情愿道:“凡将门之后参选十二卫府选试,均逃不过老夫的法眼,此子我在三年前的洛阳选试中就见到过,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咦?这怎么可能?”
话没说完,来护儿的老脸上微眯的双眼突然睁大,嘴巴微张,整个脸容似乎写着“不可思议”四个大字。来护儿只是看了李乘风解答第一题的几段话就知道自己错怪了李乘风,再把李乘风第一题的解答全部看完,来护儿已判断这个李乘风绝对不简单。于是开始逐题检查,时不时还与独孤盛,袁充交流讨论。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