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谨萱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纸文书所引发的骚动跟血案,她要教的外语是欧洲那边的英语以及罗马语,她希望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队能大部分都是自己人,这样有银子自己赚,也就不用便宜了那些阿拉伯商人了。(
丫头你被算计了)
在小丫头的带动下,整个北疆沉浸在热火朝天的翻新改建的氛围里。
而眨眼之间,一年很快便又过去,楼君卿驻军库尔勒,今年他没敢回来,毕竟北匈奴的人秋天没来打秋闱,谁知道他们饿疯了会不会冒着大雪再来抢劫,他必须要驻守这里,死死盯着跟他打了几十年的好基友们。
楼少卿也没能在家过年,他要去嘉峪查看地形,毕竟只看图纸是不行的。
厂子里做好的各种灌肠肉干以及蔬菜干依旧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北疆的各个营帐,只是冬天蔬菜少,只能多做肉干,而冬季的棉制迷彩服也跟着供应上来,基本上能保证每一个兵卒都有棉大衣保暖御寒。
出了正月,北疆依旧冰天雪地,慕谨萱揉着酸涩的眼睛,环月端着一碗热汤走进来,看看烛火已经快要燃尽,连忙放下热汤,又点燃一根蜡烛,拨亮了放在书案上,四周这才明亮起来。(
我的老婆是双胞胎)
“主人,天色不早了,早些休息吧!”
小丫头点了点头,合上账目。
几口喝了热汤,歪头看看,外面天色漆黑,俨然已经下半夜。
屋子里的地龙烧得旺旺的,虽然在慕家的时候爹爹也给她做了地龙,但温度上还是比不上王府的。
她想了一下,便披了斗篷,往屋外走去。
环月见状连忙取来手炉,塞进她的手里,打开屋门,北风迎面而来,夹杂着冰霜雪片,割的人脸蛋生疼。
慕谨萱也没走远,只在屋外回廊下静静地驻足观看,首页的侍卫们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因为严寒的天气,明晃晃的铠甲之上是一层冰霜,在灯笼昏暗的光芒下反射出点点的光华。(
民国异梦)
慕谨萱皱了皱眉头:“环月,去告诉小厨房守夜的,给守夜的侍卫们熬点热汤。”
说完,便紧了紧披风,径直回了屋子。
环月瞧着世子妃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勾起了嘴角,心中一阵感慨。
慕谨萱却没觉得怎么样,在慕家,光头老爹对自己的兄弟可比这里好得多得多,慕家天天晚上都有人巡夜,家伙都是武大状亲自打得,半夜里爹爹总要醒几回,出来慰问慰问守夜的兄弟,分两口酒喝,或者唠个嗑,而就只是这样说不上恩惠的行为,却让老爹深得人心,兄弟们自然也愿意替他卖命。
小丫头有时候不禁在思考,爹爹是为了拉拢人心,还是真的愿意为兄弟们付出,但是时间长了,瞧见耿直的汉子们毫无保留的为慕家付出,慕谨萱也就真的释然了,为了什么又如何?只要是真心的像一家人在一起不就好了?
但这也只限于慕家的情况,她现在是世子妃,待在北靖王府,自然不可能像在慕家一样,跟侍卫们称兄道弟,询问关切,她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帮楼少卿收买人心。(
总裁来袭:豪门联姻)
于是没多久,守夜的将士们手里便多了一碗热汤,环月笑盈盈的在一边站着,充满异域特色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这是世子妃亲自赏的,世子妃说了,天寒地冻的,将士们辛苦。”
一向习惯了冷漠的侍卫们冷不丁的被温暖了一下,甚至有人忍不住小声赞叹:“世子妃真不错!”
一干侍卫们喝光了热汤,集体行礼:“谢世子妃!”
环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离开。
能进入王府守备的,必定都是亲信,但谁都不介意让亲信更加的亲近,毕竟谁都不希望看到自家后院起火。
为首的侍卫长看了眼见底儿的瓷碗,对这个世子妃终于有了点刮目相看。
世子的为人他们都清楚,殿下从一个肉包子长成现在这副摸样,他们有目共睹,本以为娶进门的世子妃不过是借了皇上御赐的公主名头,却没想到,还是有些本事的。
www.heihei168.com
寒冬里,心因为一碗热汤而越发的温暖了,侍卫长挥了挥手,众人一扫疲惫,继续值夜。
一夜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慕谨萱便去了东风一笑,她要做一些新的衣服,而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财政收入。
“做护院的衣服?”林东有些不明所以,护院的衣服每家都不一样,这要怎么做?十几件十几件的做那可就赔大了。
“恩,没关系,料子还用做迷彩服的料子,毕竟耐磨透气,只是用青灰色就成,做的厚一点,要棉衣,能套的下铠甲的。”
林东眨巴眨巴眼睛,一脸的迷茫。
小丫头只好挥挥手,耐心的讲解:“一个富户,家里能有多少护卫?”
林东眨巴眨巴眼,这他还真的不知道,他就知道以前跟着大哥打劫的时候,富户都带着不少的人马……
“兵荒马乱的年代虽已经过去,但大家族之中的互为却不会像减兵一样减少,你可知为何?”
林东摸摸下巴,咧开嘴嘿嘿笑了起来,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可是干土匪出身的。(
大明土豪)
“小小姐,小的明白了!”
慕谨萱点了点头。
想要推行这些衣服并不难,毕竟她现在是北静王世子妃,只要在北疆能推行,全国自不在话下!
即便大前朝是富庶的农业社会,但是她真的不介意让这里提前跨入工业社会!
所谓国富则民强,北疆的繁荣昌盛,便是百姓的富庶安康,将来若是宇文征真的撤藩,那必定会成为整个大前朝的空前盛况,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因此而改写,让天朝取代英吉利变成日不落帝国貌似也不错呢。
小丫头勾起嘴角,忍不住笑的甜蜜,脑袋无限yy之后,心中的兴奋跟希翼也跟着慢慢的扩大,而此时,分布在北疆各地的大王庄百姓也纷纷发来了消息。
他们将大王庄的改革套路在北疆各地贯彻实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跟大王庄的情况一样,于是也有不少人遇到了问题,这归拢上来的一封封信件,有保平安请她放心的,也有焦头烂额,请求支援的。
出了阳关之外,便是漫漫黄沙地,那里的住民不耕种,只放牧,即便是想开垦田地种植庄稼,却怎么也种不活,即便是挖了池塘,也总也存不住水,到现在都半年多过去了,依旧没有一点儿的起色。
小丫头眨巴眨巴眼,只好提笔回了四个字:“因地制宜。”
远在黄沙地里,两眼婆娑的盼着来信的人冷不丁的瞧见快马加鞭的信使忍不住老泪纵横,老人家千恩万谢的接过信,打开了便是这四个字,浑浊的老眼盯着字看了半天,即便是北风呼啸,也丝毫没能将人挪动半分。
北疆的牧民看不下去,将人从风口拖回帐篷,老人家秉烛捏着信看了一宿,第二天顶着一双通红的眼,一挥手:“咱不种地了,还放牧,多养牛羊,我们家小小姐高价收购!”
老人家终于想通了,小小姐说发展经济,将大王庄的套路在北疆推行下去,可没说只能种地啊,再说了,小小姐家里也养猪啊牛啊神马的,他们过年分的猪肉不都是小小姐自己养的么?
所以,还是小小姐说的对,瞧瞧这一句因地制宜,说的多经典?
于是老人家又风风火火的冲进花销的北风里挥洒自己的热情去了,牧民们瞧着那在风中凌乱的小身板眼睛忍不住直抽抽。
话说这北风呼啸的,他就不能安生点?
一一解决了递上来的问题,慕谨萱这才舒了口气。
随着信件一同来的,是底下的人收上来的各种蔬菜跟粮食,现在大王庄已经很少种蔬菜了,慕家的地大都改了厂房,大王庄的百姓多在厂子里做工,女人们跟老人们留了一小块地,种点自己吃的蔬菜,便也不再多加耕种,反正靠自己男人在场子里做工得来的银钱,就够一家人的吃喝花销了。
农村人都节俭,花钱也不会大手大脚的。
制作好的蔬菜干被源源不断的搬进被北疆的军需库,由提调官员统一安排处理,慕谨萱知道,其实有不少的东西是直接运到了库尔勒。
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正常供应给北靖王府的蔬菜干,还余下不少,充实了东风一笑的柜台。
大量的蔬菜干一摆上来,便立刻遭到围抢,这东西他们可以带一路,从遥远的东方国度启程,途径沙漠穿越中亚贫瘠干涸的版块,直到到达他们富饶美丽的故乡,这东西都不会坏,用水一泡就能恢复本身的美味,不管是熬汤还是像东方人一样炒菜,都是美味无比,而且带回去还能卖,也足够他们赚上一笔的了!
瞧着前面挤成一团的外国商人,慕谨萱忍不住眯起眼睛笑的无比嗨皮。
相对于对美食讲究的天朝人,外国人是吃不出来干货跟鲜货到底差在哪里的,所以,卖给他们是对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