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3年2月25日,新学期本市中小学校第一个升旗日。-叔哈哈-八点整,学校的大喇叭开播,音乐响起,师生们就向‘操’场赶去。让人新鲜的是,升旗台后站着一队服装奇特的升旗手。说他们奇特,主要是今天他们都没穿校服,他们穿的是专‘门’为升旗而特制的“仪仗服”。十个男生,身着白‘色’长‘裤’、短蓝‘色’上衣,衣领外翻,还镶着双条白边,左肩上飘着几圈白‘色’带子,这套行头想必是出自哪个“大师”之手。
“你说这穿衣戴帽各好一套,可升旗是个严肃的事,今天这‘开‘门’红’演的是哪一出呢?”升旗回来的路上就有老师议论起来。
“特不特‘色’不重要,只要协调端庄、大方庄重就行,就像以往穿校服升旗,整齐‘挺’拔站好,就很严肃,就可以了”。
“今天的‘仪仗队’是突出了特‘色’,可怎么看都与鲜红的国旗不协调哦。”
“阳光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旗杆下站着那两排酷似酒店服务生的队员,真有一种‘混’搭无处不在之感啊。”
“礼仪大于内容,可是味不对喔。”
“从前穿衣服很讲究颜‘色’搭配,穿错了有个地缝都想钻。”
“如今自由了,想怎么穿就怎么穿,颜‘色’不搭界就美其名曰是‘‘混’搭’,还成为了什么新‘潮’,哈!”
“今早上最看不明白的就是,那十个队员还各戴一顶白‘色’帽子,远远看去,还以为是错拿了厨师的帽子呢。”林思进‘门’就说。升旗时她就在想,这“奇装异服”肯定是校长的主意,到底是哪个校长想出来的呢,她还猜不出。
“戴那种高筒帽就应该披个抖蓬,手上还得来点什么家伙才对。”汪老师也打趣道:“看他们那搞怪服装束,还真想不出这是个什么搭呢。”
“看,校网上放了张特写镜头。”小徐老师动作快,一下就把吕主任放在网上的照片翻了出来。看那场景,这可能是提前拍好放上去的。他拍的是一个男同学的侧面头像,说来也巧,那男孩的鼻梁特高,正面,一定是个靓仔。
“噢,怎么看都像外国人哦,唉。”许老师看后说,她没夸张。
“这学校升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项,整齐划一、上下一致、朴实庄重、严肃认真,那对学生就是一种思想教育,今天这洋不洋、中不中的,啥意思嘛。”汪老师这话要是让校长听到就好了。
“你们看,在网上搜到的图片,大、中、小学校的国旗护卫队都穿军装,有草绿的、墨绿的和海军军装。看看,这才叫‘精’神抖擞、英姿焕发、神采飞扬呢。”林思也上了网,边看边说。
“就是,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国旗护卫队当然是穿军装好。”汪老师凑过来说。
“是很正式,不错。军训时不是都穿过军装吗,谁‘弄’的这套升旗服?”许老师看后问。
“升旗时听他们说是那‘女’二校长‘弄’的。”文老师赶紧说。
“也就她能想出这不着边的事。”汪老师直摇头。
“这个旗升的,真开眼。”林思忍不住要说反话。她本以为是大校长‘弄’的,没想到是‘女’二校长的“杰作”,这人,咋这会出洋相呢。
“你们听没听刚才那大校长讲什么了?”小徐老师问。听她这么一问,几个人都笑起来。
“这么长时间没上班了,当然要听听有什么新‘精’神喽。”汪老师拿腔拿调地说道。
“你们猜,我都记住什么了?”文老师马上问。
“笨人挖井。”小徐老师脱口而出。
“校长不是这样说的,他是说有两个人挖井。”汪老师故意补充道。
“他是这样说的:‘一个聪明人和一个笨人同时挖井找水,聪明人挖了两米深见没水就换个地方重新挖,再挖两米,还没见到有水冒出,弃之又重挖。那笨人呢,挖了两米也没挖到水,就坚持挖到四米,还不停地挖,最后就挖到水了。’”文老师急忙概括地又说。她今天好像特别想表现,一点也不照顾她这老乡的面子了。
“这小文还说得‘挺’‘精’炼,不过好像是讲了两个故事哦。”汪老师又来了一句。
“我还没说完呢,”文老师又赶紧解释。
“我来说,”小徐老师一下子站起来:“校长说,一个建筑师到教堂建筑工地监察,见到一个人在砌墙,就问他在干什么,那人不高兴地说,你觉得我这活辛苦就瞧不起我吗?建筑师往前走,遇到第二个人,又问他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墙;建筑师又往前行,遇到第三个人,又问你在干什么,这人是个小孩子,正在搅拌一桶泥水,见有人问,就乐哈哈地说他在盖教堂。’”
“什么意思啊?”林思像问学生似地。
“又是笨人挖井,又是盖教堂,幼儿园的。”汪老师忍不住笑起来。
“他要说一个《人生,就是坚持》的演讲。这当然好,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他讲这两个故事,教导学生坚持多重要。他就是要告诉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学习,要乐观,要看得远。”文老师半解析起校长的话来。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最不爱听的其中一个字就是这个“笨”字,不管你的寓意多好,拿着话筒左一个笨人、右一个笨人地冲着学生喊,就十分刺耳,‘弄’不好都把学生搞糊涂了,以为自己成绩上不去,就是因为‘笨’呢,唉。”许老师说完还叹了口气。她想,这人一老说话就是欠考虑,为什么不说两个聪明人挖井呢,难道只有笨人才需要坚持吗,或是他就是觉得这些学生笨吧,这也太不尊重学生了!就算说两个普通人挖井,也比说什么笨人挖井成功要中听。
“第二个盖教堂的故事也扯远了。咱们这块地界上似乎没几个教堂,那东西对学生来说不重要,有几个学生进过真正的教堂?盖啥不好,非得盖教堂?唉。”小徐老师也跟着叹起了气:“他哦,该不是把在家给他孙子讲的故事拿来讲给学生了吧?”
“还别说,八成是,不然他怎么讲的那么流畅,可能还讲过好几次哦。”文老师又‘插’话了,还‘挺’尖酸。有个老乡校长本来是长脸的事,可她咋就不觉得呢,唉。
“其实,校长最后的总结才叫画龙点睛。”林思还有大发现。就见她站起来,背对着墙,看着4个人认真地说:“讲完故事,他引用了《荀子?劝学》里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他还没说完,认真听的人就笑了。”
“笑什么,我后来还真开小差了。”文老师着急地问。校长刚开始讲话时,她还在好好听,可越听越没劲,不知何时就没跟上,就走神了。
“他把‘跬’读成了‘洼’,哈。”林思在笑:“他是这样说的,”她比划起来:“当时就见他举起话筒,高昂起头,情绪饱满地大声说:“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唉!”林思这声“唉”,声音拖得好长,显得很无可奈何。要说她一直认为他的年纪不真,这会儿,她都怀疑起他的学历,她想:“不应该呀,中学生都不会说错的古文,他大校长咋会说错了呢?只有两种解释:当年老师讲课时他睡着了,再不然就是,当时“文革”后期,‘毛’爷爷发出“复课闹革命”的伟大号召时,他们那里的50后的学生没响应,还只顾“闹革命”,不上课,结果就啥也没学到,不然,就没法解释了。唉,这算什么事呢。”忽然,林思又有了发现: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他就是50后!
当时校长话音都没落,站在林思边上的史老师就下意识地纠正道:“是跬步啊!”看着史老师那诧异状,林思一下就笑起来。她自己也听出校长出大错了,可她反应不够快,没脱口说出来。还是史老师厉害,她是真正的60后,应该说,她当年上课肯定比这大校长认真。
若是这校长前面讲的两个段子能吸引学生,那就大麻烦了,很庆幸,学生们后来都累了,也听不进校长在讲啥,也不理会他了,总之,校长一帆风顺地“过关了”。如此,也不难明白,他给学生们讲的励志故事咋那么“小菜”了。
“诸位,今天采用新课程表,上课提前了十分钟。”许老师开始提醒。
“校长要是及时hold打住,就没时间去‘露’怯,也不会说过头,影响第一节课上课了。看看,还有那么多学生没进教室呢。”汪老师走到办公室‘门’口说。
“唉,谁有课,差不多该去了。”小徐老师说完就往外走。
林思上第二节课。那节课,往讲台上一站,她就要问问学生,想看看他们今天升旗有什么收获。
“升旗后校长讲了什么故事?”林思开问,本以为学生会抢着回答,以表现自己听得认真,毕竟刚开学谁都想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可没想到,平时那么爱说的学生都不出声。好一会儿,还是没一个人出声,再环视一下整个教室,林思忽然发现刚才还满面‘春’风迎开学的笑脸,一下子都沉了下去。此时她忽然意识到学生有情绪了,自己也不好急追,就站着等待。见老师没转话题,还在等着回答,其中的一个平时话多的学生就慢吞吞地说:
“讲了一个挖井的故事。”说完,就一副泄气的样子,又不出声了。
“校长为什么讲这个故事?”见有学生回答,林思又问,可学生又沉默了。这么简单的两个问题,学生都不爱回答,说明他们认真听了,也认真想了。林思看着他们,没再问。这时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学生往椅背上一靠,无‘精’打采地说:
“做事要选准方向。”说完也不看老师,像似不是他回答的。
果不出林思所料,学生不喜欢听那个“笨”字,听了校长的故事,让学生觉得好像职校的学生不聪明,所以要像那笨人学习。至于校长所言的“坚持”二字,学生没提,不知是不是觉得那“笨”字和那“坚持”二字就是一家子:哼,想说咱笨就直说嘛。
但林思从来不这样想,她还是那个观点,职校的学生很聪明,只是他们的兴趣比较偏,当然不是偏向普高的基础文化课教学,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实践要求高,不喜欢硬背死读的学习方式,其特点就是他们对专业课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操’控能力,不少学生学得都很轻松自如成绩优良,一点也不笨拙。此刻,反是校长那笨人成功挖井的故事让他们倍感受伤。
“你说校长要是讲两个聪明人挖井是不是就好了?”下课一回到办公室,林思就问一起进来的许老师。
“你说什么呢?”许老师‘摸’不着头脑地问。
“我刚才在班上试探了一下学生对校长讲话的反应。”林思说。
“学生怎么说?”许老师感兴趣地看着林思。
“这些学生是很敏感,看他们那闷不做声的样子,就知道校长那故事不顺耳。”接着,林思就把课堂上的事讲了一下。
“校长是要强调‘坚持’二字,可他那例子选的太欠考虑,满嘴的笨啊笨的,就不想想学生的感受。”许老师还是能够理解学生的。
“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可以看出,‘笨’字就是逆耳不受听,至少他们不想当一个成功的笨人。”林思说。从学生对校长的励志故事的反应看,林思看出这故事学生确实不喜欢,欠缺些心理学。这校长,咋就不懂这些学生的心呢。
“笨人挖井有毅力,坚持到最后,终于找到了水,而聪明人坚持不住,东一下西一下地到处跑,结果就失败了。他要是懂得学生的心理,就该讲是两个人挖井,或干脆就说是两个聪明人一起挖井,一个东跑西颠,没找到水,一个坚持不动摇而成功了,这多好。”许老师这一改,肯定能适合学生的心理,哪个学生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聪明呢。
“学生说‘要选准方向’,认为那聪明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找对地方,选错了方向,挖错了地点。其实,这样讲也没错,认准方向应该比坚持更重要。”林思明白了,如今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老人家的不一样。这讲故事也要适合年轻人的口味,要与时俱进哦。
“不难看出,学生不想当能坚持的笨人,他们更重视行动的方向‘性’,与其‘花’费时间在一个地方苦干,还不如选好方向,来个省时省力省钱不是更好,何必要去学那个笨人呢,还是当聪明人好,这也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啊。”许老师分析得很入理。
“坚持固然是成功的前提,但找准方向也是,就现代年轻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一开始就找对方向,那比‘花’时间去坚持更重要。深圳人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吗,那就不能‘浪’费,就必须找准方向。学生不认为在找水这个问题上聪明人会失败,多换几个地方,也不意味着放弃,那是更明智的选择,找到更好的挖出的水办法不是更好?做事要灵活,这是应付如今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好办法。那笨人是挖出水了,可挖得越深,成本就越高,如今是讲经济效益的年代,哪有不计较经营成本的。”林思开始挖苦人了。
“也许他校长真是把给他孙子讲的故事拿来讲了吧。”许老师也玩笑了一句。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