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愿意跟娥子在会场玩,都大了,不用看着。玉合建议大家去城里转转。这样,他们四个就走出会场,迎面正碰上了大华妈跟她的后老伴从南边过来。大家上前打了个招呼,大华妈略显苍老,但是精神很好,脸上掠过满足的笑容;那后老伴文质彬彬的,很随和。玉合早听娥子说过,大华妈找了个邻县的退休工人,日子过得还不错。大家从西门进城,走在宽敞的大街上,街道两旁不时有“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的招牌打出来,还有直接在路边开饭店的。正往前走着,一个本地开店的妇女忽然探出头来,用极其蹩脚的普通话招呼玉合他们道:“进来吃饭不?”玉合忍住笑,不敢说话,那妇女定是把他们当成外地人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啊。大力拜拜手,也用普通话说道:“不吃,不吃!”惹得大家都笑了!
走了一段路,大家向北面的路折去。前面就是小影壁,影壁是东西走向,横担在街上。影壁北面是大队院的旧址,再往里走,尽头处便是磨面的地方。玉合他们走到影壁旁的老槐树下,停住。这棵槐树古朴、沧桑,不知已经过了多少春秋。因为还在正月里,不知是谁在它的枝杈上挂上了红布条图个吉利。槐树下有一个灰白色一米见长的饮马用的石槽。自玉合记忆时起,就有这个饮马槽。其实影壁北面的大院里是元明清时的马号,玉合看着这个饮马槽仿佛听到了当时人欢马叫的盛况。玉合在老槐树下徘徊,想到了小时候常有外地人来这里表演绝技。他们一来就被大家围的水泄不通,玉合使劲钻进去,只见两个大汉拿了一个铁棍,各自放到咽喉上,使用气功,一步一步向对方走去,最后铁棍被折弯了。人们紧张的看着,有胆小的把眼睛捂上不敢看。表演的人又将一把剑拿起来,仰着脖子,张开嘴,把宝剑直插到喉咙里去。不一会儿,再取出来。那时玉合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是谁说了小声说一句:“快走吧,表演完该要钱了。”玉合站在最前边,心想:自己是个小孩子,万一他们要钱可怎么办呐!因此也就随着人们一哄而散。她回头看看那里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不免替那些表演的人呢伤心——演了半天,也挣不上几个钱,大家都穷啊!
从老槐树下向东一路走去,就慢慢地到了王家老院。玉合看着自家的小南房,不觉想起小时候下雨天在这条街上玩纸船的情形来。现在王家老院临街的木门上贴了一副门神和对联,门上上着锁,大伯不在家,也没法进去了。向北转过来,就到了文昌庙。由退伍老军人王绪伯看着,王绪伯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了。此时他正站在庙门口跟村里人说话。玉合、玉兰上前跟他打了招呼,王绪伯热情的招呼道:“进来看看吧,都修好了。”玉合他们跟着进去,果然文昌庙里修缮如初,只是带着斧凿的气息,倒是迎面两颗老槐树一旁一个伫立在正殿前让人不觉停下脚步。王绪伯说,这是雌雄两棵树。玉合不禁对这两棵老槐树充满了敬意,这么多年他们风风雨雨,不离不弃,相守如初,真是令人感动!进了正殿,迎面供着孔子像,像容端庄、肃穆,玉合跪下来拜了一番。出来时,玉合感慨万千,作了一首小诗:
历史推开沉重的大门
你的亲切与威严
如风中明烛般
闪现在世人的面前
古老的中华大地
因你而勃发
千百万民众
在你智慧的光芒下
重生
你用你的平凡
铸就了伟大
我用我的信仰
拨动了血液的琴弦
就这样奔流不息
。。。。。。
我永远忘不了
庙前的两颗古槐
它们默默的为你守候
悄无声息的开花
悄无声息的落叶
我知道
这是你大音希声的境界
这是你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将我融入这天地之间
甘愿做你脚下的一片落叶
接受岁月之神最真挚的亲吻
从文昌庙出来,大家看天气已不早,魏东和大力折向北出北门返回去了。玉合跟玉兰一块去会场寻娥子和两个孩子。在会场外,玉合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小学好友董晓丽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小男孩从对面驶来。此时,两个人都看清了彼此,就不约而同的带着惊喜的靠拢过来,晓丽下了车子,两人各自打了招呼。玉合问她这是去哪儿?晓丽说准备去她妈那里。玉合看着她这么多年了,模样并没改变多少,只是瘦弱,眼角上多了几条鱼尾纹。之后她俩又聊聊孩子和各自的日子。小丽说:“我们孩他爸在北京打工,我弄着俩儿子成天往我妈哪儿跑。”玉合问道:“孩子学习不错吧?”晓丽一脸自豪的说:“嗯,还行,都考九十多分呢!你孩子也不错吧?”玉合不好意思起来说道:“不行,城市里没有活动空间,不放出去圈着不行,放出去了又怕去打游戏,不像咱农村出来进去都认识,有玩头。”玉合怕晓丽想起往事会伤心,又说道:“其实我上班还赶不上你呢!挣不了多少钱,刮风下雨都得去,家务活哪样也少不了,不像咱农村的妇女光做做饭、看看孩子就行了。。。。。。”晓丽问道:“他奶奶没给看着吗?”这句话倒触动了玉合的伤心事,她说道:“我怀孕的时候婆婆就死了。。。。。。还欠了一大堆账。。。。。。”晓丽安慰道:“都一样,我们小孩他奶奶也帮不上,都是我妈给看着。。。。。。”正说着,娥子领着两个外甥过来了。原来会场里人们开始散去,该回家做晚饭了。晓丽回头跟娥子打了招呼,大家又寒暄了几句,就此告别。临别时,晓丽告诉玉合自己家的位置,让她抽空去玩。
一路上,娥子对玉琴说:“别抱怨自己苦,不管怎么说,还是上班好。那晓丽嫁了个外乡人,家底薄,地也少,一个人打工供这两个孩子,负担够重的。。。。。。”玉合喃喃自语道:“既然是这样,干嘛还要两个孩子呢?”娥子叹了口气说道:“农村人都是俩儿,肯定是想生个闺女。。。。。。”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