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中金庸努力地刻画了一代大侠胡一刀的形象。(
魔天记)什么是天下无敌?我们该如何理解“侠义”?金庸心中的大侠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胡一刀身上这些都有了答案。
金庸对胡一刀所花笔墨并不多,但却极其鲜明和感人。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
胡苗两人的先辈都是李闯王的后代,后苗人凤因为怀疑自己的父亲被胡一刀杀害,因而四处寻找胡一刀复仇。最后他找到了胡一刀,这时候胡一刀已经想化解四家的冤仇,所以托人把事情的真相转告苗人凤。但是由于存心不良者从中作梗,和解的愿望不能实现。两人免不了要用刀刃来决雌雄。但是这个比武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在五天的时间里,他们彼此越来越信任和尊重,白天比武,晚上同塌而眠。甚至彼此交待了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苗人凤要胡一刀在自己死后为他报苗家的仇;而胡一刀则是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苗人凤。
但是两个人虽然都是英雄,世界上的人不都是英雄,看热闹的人有很多小人。(
总裁,先有后爱)结果铸成大错。苗人凤用深满了毒药的刀杀了他最好的朋友胡一刀。胡夫人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苗人凤,让他来照顾孩子长大,然后自己横刀自刎。她说,我信得过你,我也就不再为这个孩子再受20年的苦了,就把孩子交给他了。胡夫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女性,她很漂亮,却嫁给了相貌丑陋的胡一刀,用宝树和尚的话来说“这位少妇人千娇百媚,如花似玉,却嫁了个胡一刀这么又粗鲁又丑陋的汉子。这本已奇了,居然还死心塌地的敬他爱他,那更是叫人说什么也想不通。”,可事实上她却是非常理解她的丈夫和苗人凤之间的友情的。这样的爱情高于了一般意义上的情爱,而是真正的知音。苗人凤最羡慕胡一刀的也正是他无法找到一个像胡夫人这样好的女子。
但是在《雪山飞狐》中,作为明线,胡斐的形象却比较单薄,针对这个缺陷,金庸在《飞狐外传》中有补充叙述。(
隐世小姐的网游奇缘)
(参考孔庆东百家讲坛讲稿)
《雪山飞狐》后记
《雪山飞狐》的结局是一个悬疑,没有肯定的结局。到底胡斐这一刀劈下去呢还是不劈,让读者自行构想。
这部小说于一九五九年发表,十多年来,曾有好几位朋友和许多不相识的读者希望我写个肯定的结尾。仔细想过之后,觉得还是保留原状的好,让读者们多一些想象的余地。有馀不尽和适当的含蓄,也是一种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过七八种不同的结局,有时想想各种不同结局,那也是一项享受。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种抉择,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各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择。
关于李自成之死,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是《明史》说的,他在九宫山为村民击毙,当时谣言又说是为神道所殛。第二种是《明纪》说他为村民所困,不能脱,自缢而死。(
花间高手)第三种是《明季北略》说他在罗公山军中病死。第四种是《沣州志》所载,他逃到夹山出家为僧,到七十岁才坐化。第五种是《吴三桂演义》小说的想象,说是为牛金星所毒杀。
历史小说有想象的自由,可以不必讨论。其他各种说法经后人考证,似乎都有疑点。何腾蛟的奏章中说:“为闯死确有证据、闯级未敢扶同、谨具实回奏事……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今日逆首已误死于乡兵,而乡兵初不知也……”得不到李自成的首级,总之是含含糊糊。清将阿济格的奏疏则说:“有降卒言,自成窜入九宫山,为村民所困,自缢死,尸朽莫辨。”尸首腐烂,也无法验明正身。
江宾谷(名昱志)所撰“李自成墓志”全文如下:
“何麟《沣州志》云:‘李闯之死,野史载通城罗公山,《明史》载通城九宫山,其以为死于村民,一也。今按罗公山,实在黔阳,而九宫山实在通山县,其言通城,皆误也。(
傻妃传奇)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沣州,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乘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今其坟尚在。’云云。余讶之,特至夹山。见寺旁有石塔,覆以屋,塔面大书‘奉天玉和尚’。前有碑,乃其徒野拂文,载和尚不知谁氏子。一老僧年七十余,尚能言夹山旧事,云和尚顺治初入寺,事律门,不言来自何处,其声似西人。后数年复有一僧来,云是其徒,乃宗门,号野拂,江南人,事和尚甚谨。和尚卒于康熙甲辰岁二月,约年七十。临终,有遗言于野拂,彼时幼,不与闻。似尚藏有遗像,命取视之,则高颧深颐,鸱目蝎鼻,状貌狰狞,与《明史》所载正同。自成僭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复自称新顺王。其自称奉天玉和尚,盖自寓加点以讳之。而野拂以宗门为律门弟子,事之甚谨,岂其旧日臣相与左右者与?《明史》于九宫山锄死之自成,亦云:‘我兵遣识者验其尸,朽莫辨。’而老僧亲闻謦咳,其西音又足异也。(
如皋文学区)”
所谓“西人”、“西音”,指陕西人和陕西口音。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李自成瞎了一只眼睛,是在围攻开封时给陈永福射瞎的,本是一个极明显的特征,但老僧描述奉天玉和尚时没有提及,似是一个重大疑点。
李自成在此以前,当被明兵逼得势穷力竭时,曾假死过一次,那是在崇祯十二年,且他幼时也做过和尚。阿英在剧本《李闯王》的考据中说:“……自成再过和尚生涯,也是‘驾轻就熟’的,何况‘成者为王,败则为僧’,是中国的老一套呢!”
在小说中加插一些历史背景,当然不必一切细节都完全符合史实,只要重大事件不违背就是了。至于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自然更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法来加以发挥。但旧小说《吴三桂演义》和《铁冠图》叙述李自成故事,和众所公认的事实距离太远,以《铁冠图》中描写费宫娥所刺杀的闯军大将竟是李岩,未免自由得过了份。
《雪山飞狐》于一九五九年在报上发表后,没有出版过作者所认可的单行本。坊间的单行本,据我所见,共有八种,有一册本、两册本、三册本、七册本之分,都是书商擅自翻印的。总算承他们瞧得起,所以一直也未加理会。只是书中错字很多,而翻印者强分章节,自撰回目,未必符合作者原意,有些版本所附的插图,也非作者所喜。
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如何了。
《雪山飞狐》有英文译本,曾在纽约出版之“bridge”双月刊上连载。
《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虽有关连,然而是两部各自独立的小说,所以内容并不强求一致。按理说,胡斐在遇到苗若兰时,必定会想到袁紫衣和程灵素。但单就《雪山飞狐》这部小说本身而言,似乎不必让另一部小说的角色出现,即使只是在胡斐心中出现。事实上,《雪山飞狐》撰作在先,当时作者心中,也从来没有袁紫衣和程灵素那两个人物。
——金庸《雪山飞狐》后记
《雪山飞狐》故事结构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点,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
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因此我们所说的“真相”的确是很值得怀疑的,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事实上历史不也是由人来叙述的吗?这样的叙事结构和日本电影《罗生门》非常相似。
《罗生门》中有同样的结构,每个人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都有不同的说法,而事实的真相便淹没不可寻。
另外金庸在《雪山飞狐》中采取的倒叙结构,也是武侠小说中从来也未曾出现过的,是一种新手法。
第二点是小说的结尾。
结尾处胡斐和苗人凤两人一决生死来化解多年来的恩怨。决斗的地方绝崖之上,绝无退路,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非判生死不可。
而决斗的人又是书中两位最正面的大侠,因此无论谁都是不可以死的。这个结局该怎么写,读者非常期待。
然而,金庸却就在这时,结束了整本书。
金庸对此的解释是:让读者自己去设想。但这样的结局也让《雪山飞狐》成为了一部非常值得争议和发挥想象的作品。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