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一章会展与会展业学习目的

本章节来自于 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 http://www.lishu123.com/90/90480/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展的概念及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了解会展的类型、会展业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最强剑神系统

    主要内容

    ●会展与会展业

    会展的概念;会议的类型;展览的类型;会展业的概念;会展业的特征;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国内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

    近年来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迅猛,行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中国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现在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每年全国举办的各类展会3000多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两千万人次。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广交会”、“高交会”、“厦洽会”、“医博会”、“机床展”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中国的会展业已成为一些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消费增长的重要产业资料来源: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简称cefco),于2007年1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会展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展管理是建立在会展业实践和管理学基本理论两块基石之上的,在此有必要了解一下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会展与会展业的界定

    会议展览不仅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市场,甚至成为官方认可的提高国家形象、扩大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业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关于会展业的相关理论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以下我们首先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番梳理。

    一、会展的概念界定由于会展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内外关于会展的定义也有很多表述,代表性的定义有:

    1.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 会展是聚会、 奖励旅游、 年会和展览活动的总称。英文简作“mice”,四个字母分别是meeting、incentive、conference、exhibition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资料来源:。

    meeting——许多人聚集到某地进行交流协商或举行某一特殊活动的总称,在时间上可以是自由地临时组织,也可以是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如年会、委员会议等。

    incentive——作为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的奖励之一而组织他们进行的一次聚会活动。

    conference——以讨论、求实、解决问题或协商为目的的参与性集会。与定期大会(congress)相比,其规模通常较小,性质界定更加明确——为了便于信息交流。“conference”在举办频率上没有特殊规定,尽管其本身不受时间限制,但通常都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举行,且目标明确。

    exhibition——陈列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

    这一定义是从涵盖的范围进行定义的,比较全面,但使得会展概念过于宽泛,难以抓住重心。

    2.桑德拉·莫罗提出:会展是由个人或公司组织的一个暂时性的、时限灵活的市场环境,在这里购售双方为当时或将来某个时间买卖所展出的商品或服务而进行直接交流((美)桑德拉·莫罗.会展艺术——展会管理实务.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这一定义主要界定的是展览,而不是会展,因而不够全面。

    3.勒克赫斯特认为:会展并不仅仅是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将人们感兴趣的物品聚集起来,会展是人类的行为,是人类的事业,有些会展甚至是人类因特定的原因并为获得特定的结果而进行的非常伟大和勇敢的行为。会展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促销商与参展商作为会展一方与会展另一方观展者进行交流沟通,其结果则通过人类进一步的思想和活动来体现。这一定义主要是从人类学方面加以界定的,过于晦涩。

    4.保健云提出: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性的集体性和平活动。(保健云.会展经济.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这一定义从会展的特点着手加以介绍,比较全面准确,但比较注重实体空间,忽视虚拟空间。

    因此,就会展的定义而言,还有很多表述,这也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特点,由于界定的角度不同,自然界定的结果就有差异。不过,多侧面了解会展的概念,对全面了解会展的概念是有好处的。为了便于进一步学习,我们将会展定义为:

    特定空间的集体性的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或交易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了四层意思:一是“特定空间”,是指活动必须要有特定的目的地或场地。这一目的地或场地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虚拟空间;二是“集体性”,是指活动要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是“物质或精神”,是指活动的承载物可以是物质形态,如具体的展品,也可以是精神形态,如会议主题;四是“交流或交易”,是指活动的目的可以是交流,也可以是交易。

    从这一概念出发,宽泛的会展概念就有这四方面的特征加以贯穿起来,符合这一特征的有关内容有:大型会议、奖励旅游活动、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体育运动会和各类节庆活动等。

    二、会展的类别尽管会展的概念很宽泛,但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还是在会议和展览两个方面,因此关于会展的类别上,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会议,二是展览。

    1.会议的类型

    会议的类型很多,不同的划分标准,就有不同的划分结果。常见的划分标准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根据会议举办主体分;二是根据会议活动内容分;三是根据会议功能和任务分;四是根据会议性质分;五是根据会议与会者来源分。

    (1)根据会议举办主体来分,可以分成协会会议、公司会议和其他组织会议。1协会会议。协会是会议的最主要客源。地方性协会、全国性协会乃至世界性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各种会议。2公司会议。它是本行业、同类型及行业相关的公司在一起举办的会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销售会议、推销商会议、技术会议、管理者会议、培训会议、代理商会议、股东会议等。3其他组织会议。如政府会议、工会组织和政治团体会议、宗教组织会议等。

    (2)根据会议活动内容来分,可分成商务型会议、度假型会议、文化交流会议、专业学术会议、政治性会议、培训会议等。1商务型会议。主要是为了公司的业务或管理需要而召开的会议,一般层次较高,需求较高,消费标准也较高,会期较短。2度假型会议。指以度假休闲为主的会议。3文化交流会议。指以文化学习交流为主的会议。4专业学术会议。指某一领域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专家参加的会议。5政治性会议。指国际政治组织、国家或地区为某一政治议题而召开的会议,有大会和分组讨论等形式。6培训会议。用一个会期对某类专业人员进行的有关业务方面的技能训练或理论培训,可采用讲座、讨论、演讲等形式。

    (3)根据会议功能和任务分:1决策性会议。组织中决策人员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作出决策的会议,如政府部门的办公会议、经济组织的董事会等。2工作性会议。组织中为研究布置工作而召开的会议,如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等。3学术性会议。指研讨传播学术问题而召开的会议,如孔子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等。4商贸性会议。以商务经贸活动为目的的会议,如经贸洽谈会等。5彰显性会议。指宣传教育、沟通信息而召开的会议,如表彰会、通气会等。

    (4)根据会议性质分: 1法定性会议和非法定性会议。法定性会议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举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议,以及特定组织为履行法定职责而举行的会议,如各级人代会、股东大会、协会的会员代表大会;非法定性会议是指法律法规允许的法定性会议以外的会议,如学术研究会、经贸洽谈会等。2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一般在国际会议中,各方为解决共同关心的实质性问题,并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共同文件,依据事先约定的有关规则和程序而进行的会议就是正式会议;反之以协商、交际、宣传为目的,不形成正式决议或无确定的议事规则的会议就是非正式会议。

    (5)根据会议与会者来源分: 1国际性会议。会议代表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会议。2全国性会议。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或各条战线的会议。3地方性会议。会议代表来自一个国家的某些地区的会议。4单位性会议。会议代表一个特定组织内部的会议。(狐说魃道

    国际性会议因其复杂性程度高、商业价值大而受重视程度最高。许多国际会议研究机构都对国际会议概念进行了规定,如iccaicca是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国际大会及会议组织)的简称,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于1963年,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会议业协会组织,成员遍及欧、美、亚77个国家和地区。协会根据成员不同的业务范围分为9类,包括会议旅游及目的地管理公司(旅行社)、航空公司、专业会议组织者、会议观光局、会议饭店、会展中心、会议设施的技术支持等。就规定国际会议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includedthe association database are meetings that are aniseda regular basis, attractleastparticipants and rotate between 3 different countries.:1人数不少于50人; 2至少3个国家轮流举办; 3定期性会议。而uia则规定minimum numberparticipants: 300minimum numberforeigners:40%minimum numbernationalities:5minimum duration:3 days.: 1人数不少于300人; 2至少5个国家轮流举办; 3至少3天会期; 4与会外国人士不少于40%,足见国际会议受重视的程度。

    2.展览的类型

    展览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型也不一样。

    (1)从性质上分,展览有贸易展(trade fair)和消费展(exhibition)两种。贸易性质的展览是为产业即制造业、商业等行业举办的展览,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洽谈贸易。消费性质的展览基本上都展出消费品,目的主要是直接销售。展览的性质由展览组织者决定,可以通过参观者的成分反映出来:对工商业开放的展览是贸易性质的展览,对公众开放的展览是消费性质的展览。具有贸易和消费两种性质的展览被称作是综合性展览。

    2.从内容上分,展览有综合展览(multibranch trade fair/exhibition)和专业展览(specialized trade fair/exhibition)两类。综合展览指包括全行业或数个行业的展览会,也被称作横向型展览会,比如工业展、轻工业展。专业展览指展示某一行业甚至某一项产品的展览会,比如钟表展。专业展览会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常常同时举办讨论会、报告会,用以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等。

    3.从规模上分,展会有国际、国家、地区、地方展以及单个公司的独家展。这里的规模是指展出者和参观者所代表的区域规模,而不是展览场地的规模。不同规模的展览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国际展览由于其影响力大,商业价值高,覆盖面广,受到主办者的格外重视。ufi资料来源:拟定了交易会/展览会的国际性的标准,即:作为一次国际**易会/展览会,外国参展商的数量必须至少达到总参展商人数的20%,或者外国观众数量至少占总观众人数的4%,或者外国参展商租用的净场地面积必须至少占租赁场地净面积总量的20%。

    4.从时间上划分,展览有定期展和不定期展。定期展一般指有固定举办周期的展览,有一年四次、一年两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等不同种类。在英国,一年一次的展览会占展览会总数的3/4。不定期展是指没有固定周期的展览,展览按照时间长短,分成长期展和短期展。长期展可以是三个月、半年;而短期展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在发达国家,专业展览会一般是四天。展览日期受财务预算、订货以及节假日的影响,有旺季、淡季。根据英国展览业协会的调查,3—6月及9—10月是举办展览会的旺季,12—1月以及7—8月为举办展览会的淡季。上海展览业也有类似的分布规律。

    5.按照场地位置分,展览分室内展和室外展。室内展多用于展示常规展品的展览会,比如纺织展、电子展等;室外展多用于展示超大超重等非常规展品的展览,比如航空展、矿山设备展。在几个地方轮流举办的展览会被称作巡回展。比较特殊的是流动展,即利用飞机、轮船、火车、汽车作为展场的展览会。

    三、会展业的概念目前对会展业的内涵还没有较为统一和权威的界定,笔者对各种界定作了一个系统的整理,比较有代表的概念有以下几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对会展业的界定是:会展业,隶属于商务服务业,指会议及展览服务,即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代码是7491。(商务服务业是74,其他商务服务业是749,会议和展览服务业是749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范能船在其《城市旅游学》中提出,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综合范能船,(朱海森.城市旅游学.上海:百家出版社,)。

    冯晓丽在其论文《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认为,会展业简单来说,就是指通过兴建场馆,举办展览,召开会议为商务洽谈和商品交易等提供服务的一种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经纪人、商贸团体等。它是一种涵盖内容很广的综合性服务活动。冯晓丽,覃家君.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9).161~162.

    倪鹏飞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提出,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展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被称为会展产业和会展市场。(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应丽君在其《21世纪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中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提法,她认为会展业与会展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展业指的是会展行业,即直接为会展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和行业的总称,属于第三产业,由会展专业举办组织、会展场馆、会展设计搭建工程、会展服务四大基本行业部门要素构成。而会展产业则是指为会展业直接提供服务和支持的部门以及行业的总称。会展产业包括的部门和行业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众多部门和行业,而会展产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程红在其《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书中指出,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是指围绕会议、展览的组办,会展的组织者、展览场馆的拥有者、展览设计搭建单位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程红,熊梦,刘扬,路红艳.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日报出版社,)

    凌敏在《试论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提出,所谓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和会议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行业,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并提出会展业是一种龙头行业,能带动相关行业如旅游、运输、饮食、住宿、通信、装潢、娱乐、购物等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界定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会展业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会展业是一种产业。目前会展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同类相关企业集合,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会展业即是会展产业。第二,会展业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运作和表现形式。虽然广义的会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大型纪念或庆祝活动等,但是会议和展览是主要的会展活动。第三,会展业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第四,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服务经济。第五,会展业是一种综合性经济,涵盖的相关行业非常广泛。

    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对会展业界定如下:会展业是一种以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形式,为其他各种经济或社会活动提供服务,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起到龙头作用的综合性服务产业。

    目前,对于会展业的产业构成还没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只不过是在一些论著或文章中有一些涉及,具体如下:

    应丽君在《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对会展业进行界定的时候提到,会展业由会展专业举办组织、会展场馆、会展设计搭建工程、会展服务四大基本行业部门要素构成。会展业是围绕会展举办活动而形成的一个经济部门,包括组织单位、参展商、参观者、会展场馆、会展工程、会展服务企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旅游等行业。(惟我神尊

    魏中龙在《我为会展狂》中提出,一般狭义的会展业是指以会展为业的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展览组织筹办公司、展览场馆、展览设计施工公司、展览道具制作公司等。广义的会展业除以上所述外,还包括运输、广告、餐饮、交通等部门中为会展提供服务的部门。

    倪鹏飞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认为,会展业是一门系统工程的综合经济,相关行业很多,除了会展业的行业协会、展览设计施工公司、展览公司、展览场馆外,还包括广告、餐饮、交通、旅游等为会展提供服务的部门。(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书中还提出一个会展业产业结构组成示意图。

    上述各种观点都是对会展业产业构成的有益探索,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会展业有很大帮助。

    会展业的产业构成分成会展业内部部门、会展业直接影响部门、会展业间接影响部门等三部分。会展业内部部门主要是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企业,而会展影响的行业非常多,许多国民经济部门都不同程度地与会展业有着联系和影响,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与会展活动的关联度,我们从部门间内在的技术联系和直观的经验出发,把与会展相关的行业部门分为受会展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级。

    1.会展直接影响的部门

    会展直接影响的行业涉及15个行业大类,这15个行业大类分别来自以下6个门类:

    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涉及到8个行业,即: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公共电汽车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客运、城市轮渡、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二是批发和零售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零售业。

    三是住宿和餐饮业门类,涉及2个行业,即:住宿业(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服务)、餐饮业。

    四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门类,涉及2个行业,即:租赁业、商务服务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其他商务服务)。

    五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公共设施管理业(包括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游览景区管理)。

    六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娱乐业(包括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其他娱乐活动)。

    2.会展间接影响的部门

    会展间接影响的部门涉及53个行业大类,这53个行业大类涉及以下14个门类:

    一是制造业门类,涉及25个行业,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二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门类,涉及3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三是建筑业门类,涉及4个行业,分别是: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

    四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门类,涉及3个行业,分别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

    五是批发和零售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批发业。

    六是金融业门类,涉及3个行业,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

    七是房地产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房地产业。

    八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门类,涉及2个行业,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

    九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门类,涉及2个行业,即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

    十是教育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教育。

    十一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卫生。

    十二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门类,涉及4个行业,即: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

    十三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门类,涉及2个行业,即:国家机构;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十四是国际组织门类,涉及1个行业,即国际组织。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会展业对直接相关部门的影响,而对间接相关部门则比较难以测度。

    四、会展业的特征相比于其他产业,会展业是一种新兴朝阳产业,是一种具有较大独立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因此会展业有其特有的产业特征。

    1.会展业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服务经济

    会展业的部门内容是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展业应该列为第三产业。但是,从我国对第三产业划分的四个层次来看,我们很难对号入座地把会展业划分到哪个层次之中,因为会展内容涉及第三产业的所有层次。首先会展活动包含有流通部门的内容,会展活动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交流。另外,会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也有促进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还有专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所以,会展业是一个边缘行业,既从属于第三产业,又不同于第三产业的一般部门,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服务经济。(**.会展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综合性非常强,相关行业范围非常广泛

    从上面对会展业的产业构成以及与会展业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会展业是一门系统工程、综合经济,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交通运输业、广告业、包装印刷业、通信业等等。一方面,会展业离不开这些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它又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带动这些行业蓬勃发展,所以会展业又有“城市面包”之称。

    3.对经济、社会总体形势的依赖性非常强,产业敏感度比较高

    从全球各地区以及我国各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总体实力或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这也和会展业的综合性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对展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展览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并将为展览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所以可以说,目前我国展览业发展迅速,正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直接反映。

    另外,会展业发展对社会总体形势的依赖性也非常强。会展业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任何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都可能给会展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例如2003年爆发的“**”给全国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根据调查,仅北京地区,展览场馆和主要经营会议场所的损失占全年收入的40%左右,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损失占其全年收入50%以上。而关联企业,如装修业、广告业、运输业等的损失也约占其全年收入的50%。

    4.会展活动是一种高度开放型的产业

    会展活动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以及信息交换或交流的媒介和载体。首先,会展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形式,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制造、运输等行业以及批发业,2/3以上的企业将展览作为流通手段,金融、保险等行业1/3以上的公司将展览作为交流和流通的手段(程红.熊梦.刘扬.路红艳.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7):26.)。另外,会展活动还具有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它通过产品陈列和产品展示的方式,为买卖双方打造了一个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互动的交流机会。所以,会展产业是作为一种开放的产业形态而存在的,它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提高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中国商务出版社,)

    五、会展业的作用就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来说,会展业已经成为其繁荣的象征,巴黎、伦敦、纽约、日内瓦、慕尼黑、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都从会展业的市场运作中获得了繁荣。(英雄信条)就一些中等城市而言,会展业的发达也可以促进其全面走向繁荣,德国的汉诺威和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是如此。会展业从以下角度促成了大中城市的繁荣:

    1.本身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目前会展业是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之间。例如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从国内来看,据统计,2006年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解放日报2007-1-15(9).。欧洲的一项会展业评估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其gdp总值的0.2%左右。而麦肯锡的分析也以2000年美国展览业为例,表明了其可观的直接效益。据麦肯锡统计,2000年全美参展人数为4122万人,每个参展人员花在相关展览外活动上的费用平均为1200美元,这样展馆租金收入、广告赞助及其他会展服务收入分别是63亿和21亿美元,那么会展直接收入为84亿美元。

    2.对相关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如前所述,会展业综合性很强,行业涵盖范围广泛,对于旅游、酒店、运输、邮政、通讯以及零售业等都有强大的产业拉动效应。因此,除去参加展览本身的各项费用,展会期间参展商和展会观众均在住宿、用餐、交通、娱乐及其他非直接服务消费中花销不菲。

    据麦肯锡统计,2000年全美会展直接收入是84亿美元,而会展相关社会性收入(住宿、餐饮等)为495亿美元,使得会展业总体经济效益达到了579亿美元,会展直接收入对相关产业的拉动系数达到了1∶6。而以每个参展人员花费的1200美元作细化分析,住宿所占比例最高,为46.8%,其余依次为餐饮24.2%,个人消费(观光、购物、娱乐)16.5%,交通运输6.2%,其他开支6.3%。此外,交易会和展览会还会刺激全国产业的增长,促进科学技术和设备仪器的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进步,尤其是对欠发达的国家而言。

    3.可提高主办城市的知名度

    由于会展业,特别是国际会展业,竞标性的申办和众多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知名度。会展活动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能使一个城市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的人员和产品,让人们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文明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上有许多以会展著称的城市,如德国的汉诺威、杜塞尔多夫、莱比锡、慕尼黑等均是世界知名的会展之都。法国首都巴黎,平均每年都要承办3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因此赢得了“国际会议之都”的美誉。上海“99财富论坛”的召开,预示着上海在向国际展览名城的方向迈进。大连市也以每年举办的“服装节”提高了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

    4.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例如具备国际化先进水平的展馆,便捷发达的对外对内的交通运输系统,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饭店,能满足人们休闲和旅游需求的景点以及其他各种生活和文化设施等等,所以发展会展业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比如,为了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北京、青岛、上海等城市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仅北京就将为此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

    5.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就业水平

    香港有关统计表明:会展业每1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可创造100个就业机会。以会展业发达的汉诺威为例,在汉诺威市第三产业中,会展业就业人数占到2/3以上。

    会展业是一门系统工程、 综合经济, 又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 它与相关的行业关系都很密切, 涉及面广, 包括展览营销、 展览工程、 广告宣传、 运输报关、 商旅餐饮、 通讯交通、 城市建设等等。这种高效、无污染和对相关产业极强的带动能力,使会展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节会展业发展的过程

    会展为城市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会展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举办各类大小国际、国内会议、展览已成为城市的社会文明和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更好地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会展业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会展是最古老的市场形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至今,国际上的会展业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庞大的行业。国际会展业的历史主要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会展业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地理概念的拓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集市大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末期—19世纪中叶)

    如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一样,会展业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会展业的雏形可以上溯到原始集市。

    自原始社会末期集市的出现,直到18世纪中期,在这段漫长的时期里,集市作为一种交易的场所和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大陆,很多封建城邦都成为世界上大的集市贸易中心,各地的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进行商品买卖,很多文人、旅行者、艺术家等也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一睹繁华绚烂。国际展览会与博览会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代,作为展览会前身的贸易集市就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人口集中、商业较为发达的一些欧洲城市举行了。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由于“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很快密切起来,形成了连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市场,展览会也形成了跨地区、跨国界的趋势。

    2.发展期——博览会大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初)

    近代意义上的展览会,最初集中在里昂、法兰克福和莱比锡等欧洲主要城市举行。17—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工业展览会,工业展览会有着工业社会的特征,这种新形式的展览会不仅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而且将展览的规模从地方扩大到国家,并最终扩大到世界。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博览会的举办。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世博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皇室和贵族举办的艺术品展览。这种类型的展览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了欧洲发达国家大机械生产的工业化时代,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经济贸易的发展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关系日益密切。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提出了举办世界性展览的要求,促成了世界博览会(旧译“万国博览会”)的诞生。世界博览会被称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一个国家能够举办这一盛会就表明了这一国家的综合国力。例如,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出现在英国伦敦,是因为英国在当时占据了世界主导地位,殖民主义的扩张使英国得以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伦敦的繁荣更是举世公认。这次世博会提出“各民族同心同德,致力于完善人类的伟大事业”的主题,博览会内容丰富多彩,从此奠定了各国举办世博会的基本格局。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宣告美国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标志着战后世界已走上快速重建的道路,而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博览会更是表现了其在经济上的崛起。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大对外贸易,博览会改变过去单纯的商品展示方式,采取样品展示、邀请专业贸易人士前来参展,进行期货贸易,以达到加剧市场竞争的目的。当时世界著名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三大桥梁。世界博览会的发展不仅显示了世界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的融合,激发各个国家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在拼比中快速发展。在150多年的发展中,博览会已经成为会展业的重头戏,博览会对世界经济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对科技、文化的交流和进步的促进作用都充分显示了会展业对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巨大影响。(九阳帝尊

    阅读资料国际展览局与世界博览会由于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国家日益增多,而对举办者、举办时间、举办内容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参照标准,很难保证世博会的质量。为了避免过激的竞争和保证世界博览会的质量,加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博会已趋成熟。1928年11月22日在法国巴黎成立了负责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的国际组织即国际展览局,英文简称为bie,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章程为《国际展览公约》。国际展览局最初由31个成员国构成,到2002年底已有89个成员国,而且bie成员只能是缔约国政府。《国际展览公约》也作过多次修正。此后,国际展览局又就“公约”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签订了1948年和1966年的两个协定书。1972年11月30日,国际展览局签署了新的“议定书”。此后,该议定书便一直作为指导世界博览会组织工作的规章。

    国际展览局的宗旨是通过协调和举办世界博览会,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bie下设4个专业委员会: 1执行委员会; 2条法委员会; 3行政及预算委员会; 4信息委员会。bie的常务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长为该处的最高领导人。

    《国际展览公约》规定了世博会的类型、举办周期以及展出者与组织者的权利与义务。按照公约的规定,任何联合国成员国或非联合国成员的国际法院章程成员国或联合国各专业机构或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提出加入申请并经国际展览局代表大会有表决权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均可加入bie。而且只有加入bie,成为其成员国后,才能申请举办世博会。作为bie的成员在决定世博会承办国家时均有一票投票权。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博览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博览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认可类博览会又分为a1、a2、b1、b2四个级别,a1级是认可类博览会的最高级别。

    3.成熟期——会展业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

    随着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国际展览会不断涌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整旗鼓,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勃勃生机。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三大桥梁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重新走上历史舞台,而且培育了一批新兴的国际著名展览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展览业也达到国际性的产业规模。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国际展览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一股兴建大型展览中心热,并大量扩充从业人员队伍,国际展览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几年里,全球掀起了一股会展经济的热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有4000多个,国际会议达40万个之多。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足社会各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世界博览会、奥运会等各种体育赛事、艺术博览会、科技、医学、国防等各种国际性的展览会、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以及各种大型的国际会议等等。

    二、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国际会展业近几年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2001年全球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2800亿美元,成为全球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国际会展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地区不平衡

    当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考查,会展经济在世界各国发展很不均衡,形成欧美领先,亚大紧跟,非洲较弱的局面。

    (1)欧洲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虽然会展业在世界各地崛起,但整个欧洲仍占据全球会展业市场的半壁江山。2000年欧洲的市场份额是59%,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法国等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阅读资料德国会展业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贸易会展强国,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三分之二都在德国主办。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参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来自国外,参观者高达1,000多万人次,其中有来自180个国家的200万国外参观者。德国有世界领先的展览设施,约有26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分布在23个展览中心,其中有9个展览中心,各自的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世界上5大展览中心有4个落户德国。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展览从业人员10万人。

    对德国公司来说,贸易博览会(trade fairs)已成为商业交往中最重要的工具,每年参展者和参观者估计在博览会上的支出约100亿欧元,德国展览业组展者的年营业额达240亿欧元,通过展览会保证了25万个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通过联邦政府的资助,德国展览业者每年还组织5000家德国公司参加国外200多个专业展览会。作为德国展览业界代表,“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每年也组织150个展览会,以开拓海外经济增长的地区,如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东欧以及其他难以开发的地区。

    德国最重要的展会城市为柏林、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净展出面积约达50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近7500万。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和波士顿。从国际会议而言,美国已经多年排名第一资料来源:icca statistics2004 (may 2005).。

    近年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会展业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旅游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个,经营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约举办300个展览会,产值4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个,营业额2.5亿美元。除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

    (3)亚洲

    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就会展经济的规模而言,仅次于欧美。

    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新加坡的会展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对会展旅游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服务业发展水准较高,国际开放度和英语普及率高,新加坡2000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uia)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2004年被icca评为第三大会议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个。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同处东南亚的泰国,其会展业经济发展规模远不及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复苏,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在每年举办100多个展览会。

    东亚的中国香港地区, 其会展业的发展备受世界的瞩目。2002年英国权威杂志《会议及奖励旅游》颁发 “二零零二年会议及奖励旅游业大奖”,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连续九年被读者推选为 “全球最佳会议中心”。

    (4)大洋洲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由于承办了2000年奥运会,世界排名快速攀升,带动了澳大利亚/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的增长,增长率高达80%以上,占全球会议市场的份额也从3%提高到7%。

    据统计,澳大利亚共有展览场馆107家,展览会的主办机构106个,共举办大约360个展览会,展览服务性机构为122家左右。澳大利亚展览行业目前全职的从业人数为2540人,为澳大利亚带来超过5亿澳元的收入。整个展览澳大利亚将“展览”定义为至少20个摊位,并且摊位之间有隔断。(末世魔神游戏)——作者注。行业每年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约23亿澳元的收益,公众性和专用性展览会共吸引了10700家企业参展,吸引观众约500万观众,大约有350万观众参观公众性展览会,150万观众参观专业性展览会。

    澳大利亚的展览主办机构一般不拥有展览场地,一般通过租用展览场地来举办各类展览会。澳大利亚主办的各类展览会相比欧美同类展览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南亚以及南太平洋地区极具影响力。

    (5)非洲

    非洲大陆的会展业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与拉美相似,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其会展业在整个南部非洲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在连接亚非欧和沟通中东、北非市场的极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展业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可达30个。当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大型展览会一般都集中在首都开罗举办。除南非和埃及外,整个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会展业经济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基本上举办一到两个展览会,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这些展览会不能常年举办。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把自己的成功知名展览会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

    2.会展基础设施较好

    一流的会展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保证,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会展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在德国,世界5大展览中心中有4个在德国,现代化的会议展览中心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利条件。2002年德国投资了3.5亿欧元用于场馆的现代化和服务设施更新。每年还以1.6亿欧元的规模投资,至2008年投资总额将达到9.5亿欧元,届时展览馆面积将达到270万平方米。

    会展产业不仅本身产业群的整体投入大,而且其配套的相关行业的投入更是可观。如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是东京都投资19亿美元的现代化会展中心,配以方便的交通,有两条地铁直通会展中心,有直达会展中心的汽艇专用线,从羽田机场到达会展中心约15分钟。除公共汽车专用线外,还有首都高速公路直达展览馆。

    3.主办者专业化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专业性展会是由行业协会主办的。随着展会之间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把自己的展览会卖给了专业展览公司,或者和专业展览公司合资组织股份公司,行业协会只保留一定量的股份,把展会的经营全部或部分交给展览公司去经营。如闻名法国的法国男装展(sbhm)原属于法国男装行业协会拥有,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巨额赤字,最近已将其全部股份卖给了一家专业展览公司。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现在众多的展览会已经消失,剩下的“强者”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确立了自己的垄断地位。如在建材领域内有batimat展、在食品领域内有stal展、在包装领域内有emballage展,在农业领域内有sima展。“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过去,形成相对稳定的展览市场。

    由于市场对展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展览公司做很大的投入,从资金、人力资源、国际网络等各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型展览公司往往力不从心,被大型展览公司兼并收购,形成了展览公司集团化的趋势。目前在法国展览市场上,主要的集团是爱博展览集团、博闻集团、巴黎展览委员会、励展集团等。由于主办机构专业化经营管理,展会规模也趋于大型化。

    4.国际化程度高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都不满足于在本国范围内开展会展活动和贸易交往。例如,在法国,举办的国际性专业展已不能再满足于吸引法国的参观客户和参展商,必须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寻找客户,欧洲各国展会的竞争加剧。为了生存,法国的展会力求提高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增加国外参展商和参观客户的比例,力争使展会成为欧洲的龙头展,甚至于全世界的龙头展。在这一方面,尤以battmat建材展、sial食品展、sima农业展、emballage包装展、vinexpo酒展、europain面包糕点展、aeronautique巴黎航空航天展、pollutec环保展最为突出。

    在德国,展览组织者也通过系统的国际市场促销活动,使得德国举办的展览会趋向国际性。2002年外国参展者为82735家,占所有参展者的50%,其中20%的参观者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展览业有自身的规律及特点:展览会通常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展览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展览会品牌的发展,国际参展者及国际参观者数量的比重增大,展览会即使在经济衰退时也有所发展,参展者希望实现长远的目标。另外,过去以现场贸易成交为主要参展目的转变为以交流、沟通、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发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为主要目的。

    5.重视服务品牌

    在会展业中,价格虽然也是竞争的有利手段,但是竞争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例如,德国展览会的组织者就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竞争力的服务,展览专业性强,展览定位b2b(businessbusiness)准确,世界上领先的专业展览会2/3在德国举办。德国的专业性国际贸易展览会很发达,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世界著名的专业展览会。邀请客户重视国际性客商,德国展览会的组织者在海外有 400个代理机构,遍及80个国家,因此展览的促销使得这些展览会的参展商有一半以上来自德国之外的地区,国际化程度高。专业观众通过参观此类展览会,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

    重视服务还表现在展览的品牌培育上讲求个性化服务。例如,德国的展览会冠以“德国制造(madegermany)”,许多展览会历经十几年的培育而成。德国的展览公司一般都是由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投资组建的国有企业,是其所在城市展览中心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个别展览公司中还有联邦政府的投资。这些展览公司采取企业化运营模式,为了在协调的环境下通过竞争赢得自己在展览业中的位置,各展览公司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理念和个性化服务。如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莱比锡展览公司(leipziger messe gmbh),在德国统一以前,一直举办综合性展览会。自1991年,该公司调整了经营理念,精心培育和打造专业性贸易展览会,公司提出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据impulse杂志社调查,莱比锡展览公司的服务质量在德国各大展览公司中名列前茅。柏林展览公司(messe berlin gmbh) 每年举办近80项展览活动(包括其他公司组织的),是世界上10家营业额最高的展览公司之一。柏林展览公司举办的展览会与其他展览会相比,其突出特点是,在进行实物展示的同时举办网上展览(虚拟展览),参展商的资料可在柏林展览公司网站上保留一年,这在德国众多展览公司中独树一帜。德国展览界普遍认为,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展览会,但却更利于展览业的发展。网上展览会(虚拟展览会)是实物展览会的有益补充,而不会削弱实物展览会的作用。同时,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印刷品、展览目录等的作用减小,甚至可以被替代。

    再如,新加坡国土总面积不过600多平方公里,却有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会展公司,但没有出现类似降低场租、参展费等价格竞争的情况。新加坡多数展会公司都是强调以服务取胜,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参展商做成生意,提高展会的质量。

    6.行业管理到位

    作为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展览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有单一的国家级展览管理机构,例如德国的auma(德国展览委员会)、法国的cfmeactim(法国海外展览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则把展览管理机构设在国家的贸易促进机构,如ice(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icex(西班牙外贸协会)、jetero(日本贸易振兴会)等等。

    德国政府的管理机构auma对展览会的管理也制订了各种措施,比如对展览名称给予类似商标的保护,以制止展览会雷同和撞车,保护名牌展览,但最主要的一条是增强市场的透明度。章程中明确指出,auma将在展览会的类别、展出地点、日期、展期、周期等方面进行协调,以保护参展者、组织者、参观者的利益。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会更多地通过非政府的行业管理协会来实现。行业协会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承担起该行业的主要管理职责。目前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一些欧美国家和个别亚洲国家和地区,政府管理展览行业的职能已经和展览行业协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共同合作、相辅相成。行业协会既是展览企业的代言人,也是贯彻政府意图、执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

    三、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虽然中国的会展业也经历了国际会展业集市大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进入近代社会,我国会展业后来的发展并没有与国际会展业同步。我们将后来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尝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尝试是从参与世博会开始的。清朝末年,一批清醒的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睁眼看世界,他们摆脱千百年形成的天朝心态,努力去向西方学习。最早见识中国博览会的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将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传统出口商品运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多项大奖。再譬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游历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盛迹——水晶宫。

    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应该始于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中国参加的方式也是“赛奇会”本身的一奇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作者注。,因为代表中国人的是一个叫包腊的英国人,派他代表中国参加的,既不是朝廷,也不是某个朝廷大员,而是当时清朝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海关和外贸都交由外国人“代办”了。赫德为了扩大中国的商业联系,以谋取更大的利润,便派包腊代表中国参加了“赛奇会”。

    案例:中国会展业七大特点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在他写的一本叫《环游地球新录》的书中,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这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泰西物产之丰,国力之强”深深地打动了第一批不爱坐而论道,而是奋起拯救的中国人。

    1926年前,我国会展业与世界博览会的关系。在1926年后,由于战乱和动荡,中国就未参加过世博会,会展业进入了停滞阶段。在历史上,1851年至1926年,是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年代,也是落后的中国社会被迫尝试着与世界接触的时期。可喜的是,这种尝试更多的是发自民间企业,是我国出国展览的尝试。

    旧中国在参与世博会的同时,也在努力尝试举办自己的展览会。1910年6—11月(宣统二年四月至十月),晚清中国的第一次全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江宁(今南京)召开。这是江苏地方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全国各地除内蒙古、西藏、新疆外,22个行省全都提供了展品。此外,东南亚、英国、日本、美国、德国也多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次达30多万。劝业会会场位于江宁城北“江宁公园”内,占地1000亩,周围约7公里,劝业会的场地安排、组织、规章、评奖等多仿效世博会,且其规模与影响不亚于世博会。作为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虽在展品等方面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产生了重大作用。一是起到了“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的作用,增长了见识,开发了民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上了注脚;二是促进了南京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是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联系,尤其是拉近了与南洋华侨之间的关系。

    1929年,中国政府在浙江杭州举办了一次中国人自己的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从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4个月。博览会的展览馆所分为8馆2所,博览会的宗旨是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西湖博览会以纪念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为名而召开,虽然此次博览会的盛况不亚于费城博览会,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无法与国外博览会相比,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当时的经济、科技、文化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所致。

    由于中国连年内战,科学技术落后,传统的中国展品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总体来讲,这一时期的大胆尝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交流、国民眼界的开阔和奋发图强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9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之国内经济建设发展曲折,以及国外对我国经济的封锁,会展业中只有出展业有一定的发展。1951年3月,中国首次参加了“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这标志着中国出展业的开端。1953年,中国贸促会刚刚成立一年,就受政府委托,负责接待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这是我国建国后接待的第一个来华展览会。应该说,会展业在配合新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冲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宣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我国会展业起步期的真正开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198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为标志,中国会展业开始走上征途。

    从1982至今,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多次参加了世界博览会。其中,在1988年布里斯班、1992年塞维利亚和1993年大田世博会上,中国馆两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一次被评为“最佳外国馆”,并于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1993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会员。

    在多次参展过程中,中国展览业从最初的展示、介绍功能,逐步发展到商务、贸易的开展,反映了我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打开了窗口。同时,引入了大量国外的大型会展,为国内会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更是以年平均20%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有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举办展览会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0年为1684个。进入新世纪,我国会展业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仅2001年一年就举办了400多个出国展,全国每年举办展览会的数量从2001年的2387个、2002年的3075个到2003年的3298个。目前全国每年举办3800个展览会。

    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增建了大量的展览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展览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据保守估计,到2005年底,全国展览馆面积将超过300万平方米。

    各地会展业纷纷出现,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从多方面带动和促进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北京、上海、大连等市政府都把会展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内展会中形成一定影响的有北京的亚运会、pata年会、世界建筑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的’99《财富》全球论坛、’200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博鳌论坛、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一批专业展览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纺机展、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国际模具展、珠海的国际航空展等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计划。目前每年定期在中国举办的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性会议和展览达100多个。这些展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强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展览业正处在阶段性发展时期,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展览业要步入成熟阶段,还需再经历一次或几次历史性变革。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展览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只要我们把握时机,结合中国国情,有鉴别地学习欧美等展览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有可能实现这一变革。

    四、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特点现代会展业尽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很短,但也形成了一些特点。

    1.产业结构逐步平衡

    按照国际上对会展业的认识,包括了mice的四个方面。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会议数量有限、展览档次和规模不够、奖励旅游市场薄弱。中国参加亚洲的国际组织为3302个(不包括香港地区),不及日本和印度,参加全球国际组织的数量更是很少,可见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机会和次数必然是有限的。根据icca的统计,在全球举办的国际会议最多的国家排名中,中国排名37位,而在城市排名中,北京仅排在54位。中国举办展览的数量、展览的规模和档次都在不断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低质量重复办展、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等阶段。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规模主要体现在会议和展览方面,而对奖励旅游这个市场的拓展非常薄弱。

    近年来,我国开始在会议市场拓展、展览规模档次和奖励旅游方面加大了力度,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开始注意一些新兴的市场。

    我国承担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会议,如2003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2006财富论坛等。中国展览业已出现了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服务好的展览会,并获得了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如上海汽车展获得了ufi认证,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将在场馆建成运营后成为ufi的正式会员,奖励旅游也有所突破。

    2.市场化程度逐渐完善

    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国际会展业的经验表明,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分工体系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无论是会展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目的地接待者,对于会展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缺乏认识。

    目前,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的局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一些展览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在展览业管理和政策供给、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国家级的展览业政策、法令和规划的编制、指导,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弥补政策供给缺失,根据当地展览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专司展览业的政府机构,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进行制度创新,虽然未形成体系,但在当地展览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政府把展览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特别是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即将完成。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会展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将上海建成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的战略目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大连被普遍认为是展览业管理的一个成功范例。早在1996年,大连就把展览业作为大连新的经济增长点,列为行业发展重点和实施“外贸、外资、外经、外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展会活动实施统一监管。1999年1月,大连市出台《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成为市政府的规章性文件,对大连市展览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随着全国贸促展览工作年会、中国展馆ceo峰会在大连召开,东北会展中心城市联盟成立,大连与香港会展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二期展馆即大连世界博览广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大连会展业的内外资源,也促进了大连会展业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多元的格局发展。

    3.会展业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在中国展览会的市场上,外国大型展览公司已经跨了进来。其中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三家展览公司与上海有关方面合资在浦东成立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更是发展成为外国一些大型展览公司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桥头堡”。

    最先把德国品牌展览会向中国上海转移的是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拥有著名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是汉诺威展览公司就逐步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的“传动技术”、“物料搬运”、“能源电气”等专题展会移植过来。汉诺威另一个著名的展会项目是信息与通讯博览会(cebit),现在它已经以亚洲信息与通讯博览会的名称在上海举行。慕尼黑展览公司将其著名的建筑机械展览会(bauma)向上海转移复制,形成了中国建筑、建材机械展览会。此外,慕尼黑展览公司将环保展览会、物流展览会和房地产展览会等项目也陆续转移复制到了上海。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则是先后将仪器仪表展览会、线材与管材展览会和印刷机械展览会等项目从杜塞尔多夫转移复制到了上海。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展览公司,也纷纷与中国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业界同行合作。展览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能够加速建立一个开发性、国际化的经营环境,可以使国内外资本在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下,在会展领域展开自由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使会展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成出现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品牌展览会,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同时在竞争中淘汰一批企业。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内展和外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打破区域限制,从全方位的视角来推进展览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使内展和外展两种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4.展览集聚效应逐渐突出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是全国改革发展的前沿,这些优势使得这三个省市展览业十分发达。2006年1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数据显示:京、沪、穗这三个中国会展经济最发达城市2006年共举办864个展览会,其中上海办展34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占40%,北京占39%,广州占21%。

    从展览收入的地区分布看,广东、北京和上海更是占据了垄断地位,2003年这三个省市的展览收入占全国展览收入的89.4%。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这一格局仍不会发生变化。

    5.会展外部环境逐渐改善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很不完善,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审批手续复杂,无序竞争等。但近年来全国各地从法律法规着手,致力于改善会展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例,目前,不但有了一些全国性的展览业管理条例,还有了一些地方性的会展法规和行业规范。现在有中央各部委会展条例27部,有18个省或城市制定了地方性会展法规资料来源:会展财富杂志社,国际国内会展法规大全.。

    从总体上看,我国会展业与国际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由于我国有着广大的产业资源、深厚的经济发展潜力,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必然是非常巨大的。

    资料来源: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显示,中国会展业发展呈现七大特点。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热点,行业规范不断完善。2006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持、促进和规范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成为年内会展业立法的热点。

    第二,场馆建设结构性转移,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热点。2006年,东部发达地区的会展场馆建设明显降温,不少地区只是在延续以前的“二期工程”,新增项目减少。但中西部地区的场馆建设骤然升温,西安与武汉两城市的新场馆建设引人注目。

    第三,与国内强势会展资源合作成为跨国公司开拓中国业务的新途径。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会展巨头不仅延续了以往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合资公司以及代表处等传统做法,而且把进军中国市场的重点转向了与拥有优势会展资源的国内会展企业的合作。

    第四,区域合作蔚然成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6年,全国各城市之间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合作**。合作领域逐步深入到组展、场馆经营、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第五,业界活动数量多、层次高,从国内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扩散。

    第六,教育培训发展迅猛,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培训成为新热点。

    第七,行业组织稳步发展,新组织以从事研究、教育和培训为主,既包括国际会展组织的分支机构,也包括全国性行业组织,还有地方性行业组织。

    尽管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但与全球展览业2006年3000亿美元的直接收入相比,中国内地展览业所占份额还相当微小,与中国快速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也不相称。

    复习思考题

    思考:如何看待我国会展业出现的新特点?

    1.简述会展和会展业的概念。

    2.会展的类型包括哪些?

    3.会展业的作用有哪些?

    4.国际会展业发展过程是如何划分的?

    5.国内会展业发展过程是如何划分的?

    6.如何理解国际会展业的现状特点?

    7.如何理解国内会展业的现状特点?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胡平的小说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最新章节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全文阅读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5200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胡平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