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Lesson 8 自律:培养你的强大气场

本章节来自于 你在为谁读书Ⅲ http://www.lishu123.com/90/90563/
    1.曾国藩:自律让人心胸坦荡,无愧此生

    爸爸说:“略略,我们之前上的课,包括自强、自主、自爱、自乐,都很重要,但如果缺乏自律,一切都将成为泡影。(残王毒宠,侧妃超大牌)”

    杨略深为认同。他也时常觉得自控能力不够,心中有计划,但常常懒散度日。

    爸爸继续说:“能成就大业者,最注重自律。我们去见见两位导师吧。”

    又是一番时空变幻。等杨略睁开眼,眼前出现了一座雄伟的高楼,约有三层,通体朱漆,雕梁画栋,飞檐挑起,其状若飞,檐下挂着硕大的红色灯笼。当中一块巨匾,上书“天下楼”,笔力雄浑,大气磅礴。

    爸爸说:“这便是岳阳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

    “正是!”

    “我们要见的是他?”

    “不是,但有莫大关系。”

    杨略奔上楼去,酒厅里高挂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楼下便是八百里洞庭,气象与瓦尔登湖全然不同,真是烟涛浩淼,一望无际,长风猎猎,让人衣袂飞扬,心胸为之一阔。

    杨略站在窗口,默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不由豪情满怀。

    正在这时,身后响起脚步声。他回过头去,只见从楼梯口上来一位清朝装束的人物,约莫五十余岁,中等身材,宽肩厚背,前颅理得雪亮,后脑飘着一根长辫,一对三角眼,榛色双眸中射出两道敏锐的光芒,脸上很有些皱纹,一绺长须在胸前飘拂。他身穿白色长袍,以缓慢稳重的步履走来。

    爸爸说:“这位是曾国藩先生,号涤生。”

    杨略觉得曾国藩与先生二字放在一起,颇有些滑稽。果然,曾国藩听到这样的介绍,也不由略一皱眉。幸亏他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曾多次接触西洋人士,对此称呼也不陌生,所以并不介怀。

    爸爸请曾国藩入座,酒保顿时上来,满脸堆笑,擦净了桌面,倒上三杯热腾腾的清茶。

    “客官,这是本地有名的君山茶,请慢用。”

    爸爸等酒保下楼,对曾国藩说:“此次请涤生先生前来,要讨教的是修身之学。”

    曾国藩一笑,呷了一口茶。

    “平生多次登临岳阳楼,感触最深的,当属二十九岁时那次。当时我初入翰林,别人都说我前程似锦,我也洋洋得意。登楼游览时,真是年轻气盛,壮怀激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名垂千古的大事业。”

    杨略不由一笑,他此刻的感觉也是如此。

    “但我当时毕竟年轻,回到京城就职,在翰林院做了庶吉士,研究些学问,等待朝廷授职,是种极清闲的职务。我欣喜之余,颇有些松懈,整日耽于逸乐,纵酒高会,寻花问柳,晃荡了半年有余,一事无成,学问也无半点长进。”

    对于这一点,杨略非常理解。人生就是这样多变,费劲心力,登上一个高峰,新的考验便悄然开始了。而且,这个考验往往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许多年轻人就此荒废才华,自毁前程。杨略自己也陷入了这种险境。

    他不由发问:“那您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曾国藩说:“那晚,我与朋友喝得酩酊大醉,半夜才回家,昏昏沉沉中,似乎做了场梦,忽然惊醒,头痛欲裂,难以入睡。于是干脆起床,点上灯,翻开书案上的几卷书,都是读过百遍、烂熟于心的文字。上面圈圈点点,正是父亲的手书评点,心里一阵怅惘。”

    说到这里,曾国藩的手有些颤抖,眼中真情流露。

    “我出生于湖南湘乡,祖上数百年,都是耕读传家。我天分不高,甚至可以说愚钝,读书并不容易。别人学一遍就懂的,我得学三四遍。幸亏父亲用心良苦,晨夕讲授,不厌其烦,重复再三,我才渐渐有所领悟。那十几年苦读,真下了悬梁刺股的工夫。好不容易学有所成,却开始不思进取,虚度光阴。想到父亲殷切的神态,还有自己的经天纬地之志,不由痛彻心扉,懊悔不已,涕泗横流。”

    这几句话,重重地撞击着杨略的心。爸爸也曾殷切希望,自己也曾辛苦读书,可现在呢,基本上也是虚度光阴吧。

    曾国藩停顿了许久,静静地喝茶,店里的伙计来添了几次水。

    “但我毕竟不是自暴自弃之人,一通反省之后,订立修身自律的条目,严格遵循。”

    “是哪些条目呢?”

    曾国藩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杨略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一共十二款。

    主敬:心神整齐严肃,清晨时开始工作,宛如太阳初升。

    静坐:每天静坐一小时,心神归位,像鼎一般沉稳。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赖床。

    读书不二:一本书没读完,就不看其他的书。

    读史:认真的学习二十三史,每天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每时每刻都要小心说话,是第一重要的。

    养气:要心怀坦荡,没有什么事可以不被人知道。(九重韶华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做养病。

    日志其所无:每天都要读书,并写下自己的心得。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检验学问是否长进,心怀是否坦荡,不可一味眈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个时辰,凡笔墨应酬,当做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越积越难清。

    晚上不出门:浪费工夫而且疲劳心神,需要力戒!

    曾国藩说:“其中最重要的,是日记。我将生活不够检点之处,内心不够洒脱之处,一一记于日记之中,并痛加自责,以此防微杜渐。为了增进修炼,我结识了许多师友,互相看日记,平常言行一有疏漏,师友便直言劝告,勒令改正,全不留半点脸面。有如此明师益友的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的确受益一生。”

    杨略一阵惊叹:我有这样的明师益友吗?爸爸当然是,但我却很少对他吐露心事。

    曾国藩做了个总结。

    “自律的功效,不仅让人刻苦自强,而且胸中一片纯净,无一件不可告人之事,可以上对天地,下对苍生,心中泰然自若。如今我已年近六十,练湘军,平叛逆,兴洋务,无愧此生。而凡此种种,均立足于修身。”

    杨略听着曾国藩的讲述,不由正襟危坐,看着窗外湖面中白帆相竞,高天上云霞灿烂,内心涌起一股庄严肃穆之意。

    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杨略回过神来,发现曾国藩已下楼去了。

    爸爸看着他的背影,说:“他是典型的道德人?”

    “道德人?”

    “所谓道德人,是将道德作为主要追求的人,他们轻视利益,安贫乐道。”

    “这非常了不起啊。”

    “但你也看到,重义轻利,让经济发展失去了原动力。中国进入晚清以后,道德成了教条,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手脚,人陷于懒惰麻木之中,社会陷于停滞不前之中。”

    “这倒是真的。”

    “于是经济人横空出世。”

    “经济人?这又是什么意思?”

    “指崇尚经济,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这是伴随工业文明而出现的人。”

    新鲜名词太多了,杨略一时有些消化不了。正在思考中,他们又回到了竹楼。

    “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不是孟子最反对的吗?咦,我们怎么回来了?我还想再看看洞庭湖呢?”

    “因为我们的小竹楼有贵客来访了。”

    “是谁?”

    2.亚当·斯密:自利释放人的创造力

    门外有人笑了一声,推开竹门进来。

    杨略转头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位五十来岁的绅士,戴着一头米色假发,圆脸白净无须,眼睛明亮,堆满了笑意。他的衣服也很奇怪,样式像燕尾服,胸前有两排纽扣,凸出一个大肚子,下面是一条纤细的白色长裤,看上去像一只肥硕的波斯猫。手中的雨伞还在滴水,皮靴上沾满泥迹,证明他走了夜路。

    “竹林里黑得邪乎,深一脚浅一脚,差点就滑倒。”他有些自嘲地抱怨了几句,脸上是满不在乎的表情,向父子二人略一点头,指着自己说:“亚当·斯密。”

    “斯密先生。”杨略听到是市场经济之父到来,欢喜不迭,急忙起身让座。对这样以思想推动时代的人物,杨略一直非常佩服。

    亚当·斯密也不推辞,将雨伞往门边一靠,向前迈了几步,把身体陷进沙发里,两臂摊开在扶手上,像是长途跋涉后,要舒舒服服地放松一会儿,但他立即开始了探讨。

    “刚才听到你们在说孟子?”

    杨略答道:“正说到他的重义轻利。”

    亚当·斯密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黄铜烟斗,用火镰点着了,美滋滋地吸了一口,朝空中吐出一个烟圈,浑身都舒泰了,才慢悠悠地说道:

    “对于中国的孔孟之学,我是极为佩服的。他们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确是道德的五根擎天大柱。不过在我看来,孔孟之学用来修身非常适合,用来治国,就显得无用,它会导致社会停滞,并且遗祸千年。”

    杨略听一个英国人大谈孔孟的不足,就有些辱骂祖宗的感觉,内心颇不自在。爸爸倒是气定神闲,给亚当·斯密倒了杯绿茶。

    亚当·斯密搁下烟斗,拿起茶杯,眯起眼睛,在杯口细细一闻,顿时赞不绝口。

    “这是上好的绿茶!在我生活的时代,应该是宫廷里才有的。不过现在俯拾皆是,也不新奇了。可见贸易对于大家都有好处。你说这些茶农、商人,他们种茶、炒茶,费尽心力,都是出于仁义吗?当然不是,他们以此谋生,出于一片自利之心,这是理所应当的。而在孔孟看来,有自利之心就是恶的。”

    亚当·斯密在借题发挥,阐发自己在《国富论》中论述的观点。

    爸爸也点头,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孔孟看来,只有无私利他,大公无私,才是真正的善。www.adidea.net

    “这就是孔孟之学迂腐之处,”亚当·斯密继续说:“善的标准定得太高,结果宣扬多年,又有几人真能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在我看来,自利乃人之本性,只要不是损人利己,那么做些自利的事,也对社会有益,因为自己也是社会一员,所以单纯利己,也应该是善的。”

    亚当·斯密说得兴起,就手舞足蹈起来,浑然忘了手中的茶杯,猛一挥手,茶水晃荡出来,在茶几上留下一摊水。杨略正要去擦,亚当·斯密却挥手拒绝了,伸出一根手指,往水里一戳,朝着茶几边沿重重画了一笔,开辟了一条河道,茶水顺着河道缓缓流淌,在边沿处积成水珠,继而轻轻滴落。

    “人性就像洪水,堵是没用的,疏导才是办法,让人尽情发展本性,去干点对社会有用的事儿,比如创造财富、钻研科技,工业革命兴起的背后,就是这种精神。”

    “可是……”杨略有些疑惑,“人的自利心像洪水,一旦冲毁堤坝,那就谁也控制不住了。”

    亚当·斯密指了指桌上的河川。

    “所以我们需要更坚固的堤坝!政府的职责,就是制定法律的堤坝,让自利之心在河道里欢快地流淌!”

    “您说的是以法治国?”

    “不,首先是以利治国,而法律、道德都是辅助!”亚当·斯密一径地说下去:“如果给本性以自由,就能焕发出强大的动力。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在社会上生活,决不能单纯利己。比如商人要想生意红火,就不能总是坑蒙拐骗。他得琢磨点正事儿,做点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最好是别处买不到的,所以他得不断创新。其他行业也一样,人人争利,最后社会进步了。要是你派一帮君子去开店,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就算恪尽职守,但肯定动力不足,生意不温不火。所以孔孟辨别善恶的标准,造就一帮仁人志士,也造就一帮的伪君子。而我的标准,释放了人的创造力。”

    亚当·斯密说得滔滔不绝,慷慨激昂,这毕竟是他一生研究的成果。爸爸附和着说了段故事。

    “其实儒家也不空谈仁义,而是因人而异。当年鲁国常有人口流失,于是国君发布规定,凡领回一名鲁国人,赏百金。子贡出访时,领回一人,却不要赏金,自以为高尚,喜滋滋地告诉孔子。孔子非但不表扬,还责备了他一通:你高尚,不要钱,可普通人要是没赏金,就不会花力气领人回国?你貌似做了好事,其实误了大事。可见善用好利之心,能做一些好事。”

    亚当·斯密听到孔子的言论与自己暗合,心里更加喜欢,吐了几口烟圈。

    “我们总乐意夸耀自己的财富,而隐瞒自己的贫穷。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人们更易被我们的财富打动,进而心生仰慕、尊崇之情。如果我们像乞丐一样,在大众面前暴露自己的贫穷,但总是得不到多少同情,那我们会深感耻辱。所以我们追求财富、权力、地位,殚精竭虑,牺牲一切闲暇,其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地位,是荣耀。”

    他诗朗诵一般说道:

    “正因为有自利之心,人类才会耕垦土地,才会去搭建房屋,才会建立城市和国家,并创造各种科技和艺术产品来提升他们的生活。于是,整个世界才得以完全改观,荒莽的森林被改造成肥沃的平原,把荒凉的海洋改造成新的粮仓,变成通达大陆诸国的平坦大道。”

    亚当·斯密的眼睛看着天花板,沉入美好的幻想,脸上浮现出无限向往的神情。杨略忽然想,也许斯密先生眼中的世界,是动画片里的场景:高楼大厦一片明净,马路上纤尘不染,天空湛蓝,云朵洁白。而瓷砖上的水迹苔痕、天空中的暗灰阴霾、马路边的垃圾和苍蝇,都被电脑软件巧妙地处理掉了。所有发明乌托邦的人,都是戴着过滤眼镜的吗?

    “斯密先生,世界也许并没有变得这么好……”

    爸爸说:“因为自利变成了贪欲。”

    忽然周围一片黑暗。前方幕布拉开,一柱追光灯之下,站着一个年轻人,愁眉不展。

    杨略知道,他们到了剧场。之前看了《浮士德》,现在这个年轻人又是谁呢?

    3.巴尔扎克:当自利演化成贪欲

    舞台上的年轻人面容白净英俊,但只穿一件旧大褂,粗背心,戴一条皱巴巴的旧黑领带,双手低垂着。

    “这个社会,我是越来越不懂了。难道非要骏马成群,仆从如云,金银堆山,才能得到巴黎女人的青睐吗?啊,财富!黄金!”

    他眼中冒出贪婪的光,双手往前刨挖着空气,但过了一会儿,目光呆滞下去,手臂又低垂下去了。

    “可惜我出身清贫,每年只有一千二百法郎的生活费,还不够买几件体面衣服的,我只能住在简陋的伏盖公寓里。可是,当我去过表姐的宫殿,再回到这气味难闻的公寓之后,看到十八个食客就像牲口一样吃饭时,这真叫我难以忍受!”

    “拉斯蒂涅表弟,你想成功,我会帮你的。”

    一个女子的声音在一旁响起,语气冷漠而生硬。追光灯转到旁边,那里出现了一个女子,她脸色苍白,发髻不整,但嘴唇却是艳红的。

    拉斯蒂涅惊喜地叫道:“啊,表姐。(千亿婚约,总裁我不嫁)”

    女子站在那里,冷冷地说:

    “对这个社会,你丝毫不要客气。你越是有心计,你就越高升得快。你要毫不留情打击别人,人家才会怕您。你只要把男男女女都看成是驿站的马,把他们骑得精疲力竭,每到一站你就可扔下不管,这样,你就能达到**的最高峰。哈哈哈——”

    女子发出一阵尖锐的笑声,像指甲划过玻璃。然后,她消失在黑暗里。

    拉斯蒂涅独自沉思:

    “我要出人头地,我要得到财富,但表姐说的方法太冷冰冰了。我好好攻读法律,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博士,同时做一个有钱而时髦的年轻人。对,就应该这样。”

    黑暗中,响起了一阵狂野的笑声。

    “年轻人,你太幼稚了。你觉得博士和财富可以兼得吗?这是两条平行的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

    “是谁在那里?”

    “我,伏脱冷。”

    追光灯骤然亮起,一条大汉现身了。他相貌粗野,肩膀很宽,胸肌暴突,目光深沉而坚决似乎能看透人心。

    “哦,是你。”

    “年轻人,要想在巴黎过好日子,你知道得有多少钱吗?置办马车得九千法郎,衣服、香粉、鞋、帽,不花个五六千,你都不敢出门。你还得打牌,送礼,小费,房租,伙食,没完没了。年轻人,你要没两三万法郎,什么前途啊,体面啊,情妇啊,一股脑儿甭提啦!”

    “啊?啊!”拉斯蒂涅有些慌神,想避开这个人。

    伏脱冷挡住了他的去路。

    “怎么,害怕了,不想过好日子了。别怕,你想发财吗?”

    “想,想啊。”

    “这里有一个好机会。”

    “什么机会?”

    伏脱冷又笑起来,伸手捏了一把拉斯蒂涅的脸蛋。

    “算你小子运气,长得细皮嫩肉。告诉你,有人看上你了。”

    “谁?”拉斯蒂涅露出一丝兴奋。

    “我们公寓的维多利小姐。”

    拉斯蒂涅失望地摇摇头。

    “她看上我有什么用,我又没兴趣。”

    “这娘们儿长得是不怎么样,可你知道她父亲是谁吗?”伏脱冷停顿了一下,看拉斯蒂涅不搭腔,只好说下去,“他父亲是个大富豪,给女儿安排了一门亲事,谁知道女儿不乐意,逃婚来到巴黎。父亲一怒之下,断绝了来往,连生活费也不给了。”

    拉斯蒂涅不由产生了兴趣。

    伏脱冷兴奋起来,将脸凑过去,声音压得很低。

    “维多利小姐有个哥哥,我只要动动手指,咔!嘿嘿,维多利小姐就成了唯一的财产继承人。你要是和她结婚,那万贯家财不都是你的吗?我呢,要得不多,给我二十万法郎就够了,然后到非洲贩卖黑奴,用不了几年,我也是个富家翁,可以安享晚年了。”

    拉斯蒂涅听得心惊肉跳。

    “你这个魔鬼,别靠近我!”

    “怕什么,要发财,就别怕弄脏自己的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是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道德。”

    “你滚,滚!”

    “年轻人,总有一天你会答应的!”

    伏脱冷大笑起来,追光灯熄灭了,他消失在黑暗中。

    拉斯蒂涅独自沉思:

    “要发财,必须撒谎、屈膝,甚至杀人吗?呸!那不行。我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工作,凭我的劳动发财。虽然这条发财之路是漫长的,但我每天可以心平如镜地上床睡觉。有什么比回顾一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更美好的呢?”

    但他似乎并没有说服自己,刚才伏脱冷的话,还在他脑海中久久回荡。

    “不过,要想往上爬,可能就得忍受一些屈辱。这是不是社会的规则呢?就像在战场上,为了不被人杀就得杀人。在社会上,为了不被欺骗就得骗人。唉,这太可怕了——”

    “拉斯蒂涅先生——”

    一个微弱苍老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

    “啊,是高里奥先生。”

    灯光亮了,出现了一间陋室。窗上没有窗帘,好几处墙纸因受潮而掀开、卷缩,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石灰墙。老头儿躺在一张破床上,床上只有一条薄薄的被子和一床棉毯。这间卧室外观冰冷冷的,看了使人胸闷,就像监狱里的一间凄惨的牢房。

    拉斯蒂涅来到床边。

    “先生,您感觉怎么样?”

    老头儿睁开眼睛。

    “我的两个女儿还没来吗?”

    拉斯蒂涅扭过脸去。

    “她们,她们现在有事,走不开。”

    “一个也不来,”老人挣扎着坐起来,但又倒了下去,眼睛里流出两行浊泪。“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

    “先生——我再叫人去催!”

    “唉!别忙了,没用的。(极品废柴之全能召唤师)我辛辛苦苦抚养她们,给她们每人八十万陪嫁,让她们过舒服日子。我还以为她们会感激我。谁知道啊,我就像个柠檬,被她们榨干了,就把柠檬皮扔在街上。哼,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吻我,叫我亲爱的父亲。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

    老头儿高喊了一声,花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灵魂随之飘散了。

    拉斯蒂涅攥紧了两个拳头。

    “钱!钱!一切都是钱!除了钱以外,什么爱情、亲情、道德,都是假的!钱可以买来地位,买来尊敬,买来情妇,买来女儿,买来一切的一切!”

    他的眼睛里射出恶毒的火焰,像是看着一个无形的敌人,喉咙里滚动着野兽般的低吼。

    “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4.富兰克林:我毕生的成就归功于自律

    话剧拉上了大幕。他们回到竹楼,四周一片宁静,能听见蛐蛐的叫声,几阵清风拂过,捎来湖水拍打石岸的清响,款款有声,夹杂着清脆的蛙鸣。

    过了大约一杯茶的时间,亚当·斯密才说:“太可怕了。”

    爸爸说:“市场经济释放了每个人的贪欲。甚至可以说,市场经济的理念,就是鼓励每个人追求**的满足,以享乐、消费为人生目标!在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下,人类唯利是图,将陷入心灵的荒原!”

    一听这话,亚当·斯密有些吃惊。这基本上是对他毕生学术的否定。

    爸爸继续说:“更可怕的是,唯利是图伴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先是第一世界国家,再是新崛起的国家,大众都很可悲地卷入了消费浪潮。但如果所有人都这样,享受美国式的生活,地球无法承受。很遗憾,斯密先生,历史证明,这种价值观恰恰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副作用。”

    “此话怎讲?”

    “市场经济的成长,释放了贪得无厌、物欲至上、自私自利等力量。这的确带动了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带来产品的过剩。而产品必须被消费,才能促进再生产。于是消费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时尚。许多产品并非迎合需求,而是创造需求。比如手机不断更新换代,通过巨大的广告投入,让人觉得,只有不断跟进,才算时尚,所以一年更换数只手机者大有人在。可这种消费永无止境,而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了。”

    亚当·斯密黯然神伤。“这在我那个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杨略也添加了几句:“更为吊诡的是,自从登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人类就找不到刹车,谁都看见了悲惨的前景,但谁也停不下来。”

    爸爸说:“而一旦有人提议减缓经济发展,关闭重污染企业,立即有人跳出来说,经济停滞,工厂倒闭,那工人岂不是要失业了?我想,这些人也会为了不让军工厂的职工失业,就不断发动战争。”

    听到父子二人的控诉,亚当·斯密长叹一声:“看来我们当年放出的猛兽,真的难以控制了。”

    爸爸说:“所以狂热追求利益的经济人已不合时宜。”

    亚当·斯密说:“我当初写《道德情操论》,就是想让自利心与道德结合起来。”

    “是的,确实有人这样做了。”

    爸爸递过来一封信。

    “这是富兰克林写来的。”

    杨略接过了信,正面庄重地写着杨略的英文名,背面封口处是一个咖啡色的蜡封,有股好闻的松油香味。

    杨略拆开了信。收到这样一位大人物的亲笔信,他觉得新奇而庄严。他的英文学得不错,一径看下去,除了个别单词不甚了然,总体通读无碍。

    亲爱的杨略:

    见字如面。

    很抱歉不能与您相见。不过我要谈的主题,原本就适合笔谈,所以写信的效果可能胜过面谈。

    今天我要谈的是自律。

    很遗憾的是,许多人以为自律会束缚人的手脚,总会让人吃亏,不如一并抛弃,轻装上阵,还不失呼风唤雨,享受荣华富贵。其实,他们鼠目寸光,没有看到道德早已内化于心,遵循道德,严格自律,无论对于自己的身体心灵,还是对于长远的个人前途,都是极其有利的。因为大家都会赏识勤奋、廉洁的年轻人,也会把更多机会交给他们。

    您肯定知道,我出身寒微,十岁就辍了学,又与家人反目,独自闯荡于费城,虽然还算努力,但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还是做了些荒唐事。事后想起,追悔莫及,觉得身心都被玷污了。于是我想出了一个达到完美品德的大胆而费力的计划,提出了十三种德行。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二、慎言。言必利人利己,避免琐碎闲聊。

    三、条理。物品各归其类,做事有条不紊。

    四、决断。当断则断,当行则行。

    五、节俭。(网游之傲视群雄)杜绝浪费。

    六、勤劳。积极从事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七、诚实。不虚伪骗人,心地善良、襟怀坦白、言行有据。

    八、正直。不损人利己。

    九、中庸。避免偏激行为,常怀宽恕之心,不要记仇。

    十、整洁。保持身体、衣服、住所的干净。

    十一、镇定。不为琐事、寻常事故而惊慌失措。

    十二、节欲。节制****,切忌过度伤身,绝不损害自己与他人的名誉和安宁。

    十三、谦卑。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我做了一本小册子,每一美德分配到一页,用一周时间去做到。我可以在十三个星期内完成一个整个的过程,一年可以循环四次。一个人要替一个花园拔草,他不能企图一次就消灭所有的野草,这样做会超过他的能力,但是他在某一个时候只对付一个花坛,在拔完了第一个花坛以后,才动手第二个。

    这样的努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若是我平生有一点成就,我都要将它归功于“自律”二字。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步我的后尘,获得满意的人生。

    此致

    您最真诚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

    杨略知道,富兰克林一生勤勉,不仅在政治上成就非凡,是美国的国父之一,而且在科学、商场上均有建树,是“美国梦”最典型的人物。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自律”二字吗?

    亚当·斯密读完了信,觉得挽回了点面子。

    但爸爸却说:“可惜在中国,市场经济到来时,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这怎么讲?”

    “二十世纪以来,胡适、鲁迅等启蒙者致力于讨伐传统,于是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一样,传统道德也纷纷瓦解。建国以后,政治运动频繁,彻底耗尽了道德观念。在这种精神真空状态下,中国开始了市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大众为了一夜暴富,有些人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丧尽天良,而无丝毫道德负担。最让人痛心的是,连某些政府也化身企业,有些官员则沦为商人,与民众一起狂热地追求财富,他们利用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杀鸡取卵,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其后果是极端严重的,在社会层面,则爆发了众多令人发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生态层面,则是污水横流,物种灭绝。”

    杨略听到这里,也深感问题严重。

    爸爸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多么需要生态人啊。”

    亚当·斯密问:“什么是生态人?”

    “他们既奋发进取,又有社会道德,崇尚经济、生态、心灵的和谐,懂得节制,不唯利是图,也不肆意消费。”

    说到这里,雨全然停歇,四处蛙声一片。杨略站起来,推开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当中有雨水的甘甜味儿,有青草的淡涩味儿,灌入双肺之中,顿感精神一振。

    他抬头看到满天星光灿烂,照亮了黑夜,堆积的乌云散开,露出一弯新月,洁净的月光给云层镶上了银边,也勾勒出竹林的轮廓,竹叶上闪闪烁烁,都是可爱的雨珠。月光也透过窗户,撒在地板上,朦朦胧胧,轻柔可喜。

    爸爸和亚当·斯密也来到窗前。沉重的话题悄然退去,所有人的内心都一片空明。

    爸爸看了一阵月色,对杨略说:“既然在湖边,我们应该去拜访一位朋友了。”

    “是谁?”

    爸爸神秘地一笑,看着亚当·斯密。

    “这位朋友,应该是斯密先生的论敌了。”

    亚当·斯密一听,顿时了然,爽朗地一笑。

    “原来是他。虽然从未蒙面,但也早闻大名了。”

    杨略发现只有自己一人不解,又要发问,爸爸制止了他。

    “休息一下,明早一去就知道了。”

    5.梭罗:简朴生活才能成就大业

    时间过得飞快,像谁拉开了沉重的幕布,天色就大亮了。三人收拾停当,走出竹楼,沿着湖岸的卵石小径前行。经过一夜好雨,天空蓝得像童话的插图,湖面则是童话里公主纯洁的眼眸,清澈透亮,湖边蓊郁的树木就是她修长的睫毛。远处山峦起伏,如绵延不尽的城堡。山顶上大朵的白云,标志着许多浪漫的传奇。

    走了一段,岸边出现了一个古老的码头,临水的木桩上满是苔藓的痕迹。上面系着一条木船,被清早的太阳一照,遍体金黄闪耀。

    三人坐上小船,都手持一柄木桨,爸爸在后面掌舵,杨略和亚当·斯密坐在中间,一左一右,轻轻划动小船。船头分开水面,荡出许多水波,发出轻微的哗哗声。湖水清澈见底,墨绿的水草在湖底曼舞,当中游着许多细鱼,偶尔升到水面上。水那样透明,倒映着云彩,如果不是颤抖的水波,杨略几乎要以为自己坐着飞艇漂浮于空中。

    小船非常轻快,划不多时,已到了对岸。这里没有码头,岸边都是犬齿般的石头,立着许多高大的水松,小船无处靠岸。杨略身体轻盈,一跃上了岸,接住爸爸扔过来的一条粗绳,把小船拖进一个凹处,将绳子的另一头系在一棵粗大的水松上。爸爸搬出一条木板,搁在小船和岸石上,等亚当·斯密颤巍巍地走过去,这才上岸来。

    杨略往四处一看。这是一个舒适的山麓,生着满山的松树。穿过松林,可以看到有块小小的林间空地,边上有一圈山核桃树和柏树。

    树林里响起金属碰击沙地的声音。

    他们循声走去,在林间空地里,一个年轻人手持锄头,正在地里翻土。看上去,他还不到三十岁,身材不高,惯于劳作的身体极为壮实,浅色的皮肤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他不时用衣袖擦拭一下。

    不远处有一间灰色的木屋,从墙面到三角形的屋顶,全是木片钉成的,上面刷了泥灰。屋很小,带一个小阁楼,一个石砌的烟囱,正面有一扇大窗,侧面是大门,静静地立在斑驳的光影里。小木屋的周围有些垄亩,种着许多庄稼,从叶子的形状看,杨略认出有黄豆、萝卜、玉米和土豆。

    爸爸在杨略的耳边悄声说:“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朋友,亨利·戴维·梭罗。”

    “啊!”杨略不由轻声惊叫,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汉子。他居然就是生态运动的祖师爷,每次读书会上都提及的人物。瓦尔登湖,小木屋,公民的不合作,“简单,简单,简单”,许多与他相关的意象蜂拥而至,萦绕于杨略的脑际。

    他不由地四处观望。蓝湖、树林、木屋,都有了别样的神圣意味。

    这时,梭罗放下了锄头,在田边坐下,擦了擦汗,从一旁的篮子里掏出一大块面包。这是他的早餐。杨略想趁机过去打个招呼,但被爸爸阻止了。

    “看——”爸爸说。

    旁边的草丛里,响起轻柔的沙沙声,随即看见了一抹金黄。接着,沙沙声停了,草丛间露出一对尖耳朵,两只圆溜溜的黑眼珠。原来是一只狐狸。梭罗也看见了,笑呵呵地说了一声:

    “今天来得很早啊。”

    梭罗从篮子里拿出一小块牛肉,扔在近处。狐狸看到了,毫不迟疑,刷地窜过来,叼起牛肉,慢慢地吃。

    梭罗与狐狸显然是很熟的,伸手触摸它的绒毛,它竟也不躲开,偶尔抬头看他一眼,脸上流露出一种柔而信赖的神情。梭罗的脸上露出陶醉的微笑,轻轻地说道:

    “人类与狐狸一起躺着歇息的日子,就快要到来了。”

    树丛里的三个人被这一幕打动了。树叶上滑落着一些露珠,四周非常安静,密林之中,偶尔响起云雀和小鹟的鸣叫,异常清越动听。

    “您好!梭罗先生!”

    杨略忍不住喊了一声。那只狐狸听到异响,迅捷地消失在灌木丛中。

    梭罗抬起头。这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刚毅得甚至略显粗野。脸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管粗大的鼻子,像一门加农炮蹲在脸上,虎虎生威。长发卷曲凌乱,贴在额头上,盖住了耳朵。深蓝的眼睛陷于眉毛和眼眶之中,有种明净、超然的气质,让杨略想到了被密林与山峰围住的瓦尔登湖。

    他看到眼前的三个人,服饰不一,面容陌生,颇有些奇怪。

    “你们是?”

    杨略疾走几步,来到他面前。

    “这位是亚当·斯密先生,我叫杨略,这是我父亲……我们是慕名而来。”

    “是《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先生?”梭罗站起来,注视着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微笑着点点头。

    “真是幸会。”梭罗指着身后的小木屋,还有面前的田垄,脸上露出一丝嘲弄的表情。“您眼前的这一切,极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吧?”

    “不错。”亚当·斯密又点头,“如果按照经济学原理,如果一件东西的购买花销比自己生产花费更少,那就永远不要自己生产。像您这样,什么都亲力亲为,显然效率很低。”

    梭罗看着亚当·斯密:“那您的建议呢?”

    “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

    梭罗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招呼大家坐下。“小屋很简陋,椅子都不够。那我们就天当穹庐地当席吧。”

    四人都在田塍上坐下,四周都是密密的花草,发出浓郁的香味。几只黄色的蝴蝶被惊起,拍动翅膀翩翩飞起。

    梭罗看着亚当·斯密:“您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我知道您毕业于哈佛,受过极好的教育,可以经商,可以做学者,发挥您的优势,而把粮食生产交给更适合的人。大家各司其职,充分享受相互依存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日渐富裕。”

    这回轮到梭罗点头了,他用手指把额前凌乱的头发梳到脑后。

    “社会分工,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物质日渐丰富,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当然没错,也是大势所趋。不过,我亲自耕耘,效率是不高,但我一半是生产,一半是修心。当我脚踩着肥润的土地,鼻子里充满树林和湖泊的气息,耳边响着风声和虫声,抬头会看见一只鹞鹰翱翔空际,一上一下,一远一近,好像是我思想的化身,我就觉得无比安宁、踏实。”

    亚当·斯密的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显然,他承认这种生活的好处,但与他的经济学原理格格不入,不免觉得有些尴尬。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无法满足于生活,他们向往的是富裕、快捷,享受生活。”

    梭罗拔了一根草茎,叼在嘴里,细细品那青涩的味道。

    “我一直在想,人真的需要这么多吗?得到越多,束缚越多。为了购买这些东西,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挣钱。最后,我们沦为工具的工具,奢侈品的奴隶。可是,世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因为每一天,无论在店铺,在公事房,在田野,到处都有辛劳的居民,仿佛都在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上万种的惊人苦役。在工业时代,连教育都是功利的。专业分得那么仔细,预备培养各种人才,却不教生活的艺术,也从不练习生活的艺术。”

    “但您能否定技术带来的便利吗?比如你要出远门,火车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你将经受长途奔波之苦。”

    “我真的需要火车吗?当然,火车一日千里。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乘坐铁路,而是铁路乘坐了我们。您难道没有想过,铁路下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他们为铺垫铁路耗尽了前半生,又为维护铁路耗尽了后半生。就在您愉快地乘车时,他们终身被捆绑在铁轨上。”

    “照您这样说,文明的进步,财富的积累,都是错的?”

    “文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财富吗?不,它只是台阶。人的最终目的是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束缚的自由。为了免于匮乏的自由,我们发展技术,已经生存无忧。却因为奢侈、贪婪,陷于另一种不自由,就是被工具所束缚,成为大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了无生趣。而我要做的,就是挣脱束缚,重获自由。”

    亚当·斯密开始沉默。

    梭罗说:“大自然最能养心。在这美丽的湖泊中,我觉得身心自由。夏天的午后,我会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看着浮云,吹着湖风,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到沙滩上,惊动了我,我才起身,看看命运把我送到哪个岸上来了。”

    杨略想到了司空曙的诗句:“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内心无比清新,就插嘴说:“梭罗先生,我觉得这种隐居生活,能融入大自然,真是非常美好。”

    “隐居?”梭罗看着杨略,摇着头说,“不,不,不,我并没有隐居,我只是做个实验。人们已在工业革命的号角声中迷失,生活在静静的绝望之中。正因如此,我来到林中,像个印第安人,看看生存的必需品有哪些,同时根除一切非必需品,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

    “那你的结论呢?”

    “我发现,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生活的开销了。其余时间,我可以读书、交友、写作,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的结论是,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其实很少,而按照所需来向这个世界索取,不仅对我们置身的大自然有好处,而且对我们的心灵有最大的好处。一切的症结都出在人类自身的愚蠢和贪婪上。人的一切最美好的创造,无不来自简单和淳朴。”

    六周养活一年。听到这个数字的强烈对比,大家都沉默了。

    这时,梭罗指着一畦豆子。豆秆长得繁茂,叶间已经结了许多豆荚,一枚枚鲜嫩可爱。土豆地里也是一片青翠,泥土下面应该结出丰硕的块根了。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多么慷慨,它能轻松地养活人类。当然啦,养不起人类的贪婪。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关于奢侈与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中国、印度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不过,而内心生活再富不过。其实,一个人越是能够放下,他越是富有。”

    杨略知道,梭罗所说的中国人,显然是庄子、颜回、陶潜一般的人物。现在中国还有这样的人吗?

    “梭罗先生,您觉得现代社会中,有几个人能甘心于您这样的生活?”

    “怕是没有吧。”

    “你会感到孤独吗?”

    “我有不少朋友可以交流。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就在湖中用桨敲打我的船舷,使周围的森林都激出一圈一圈的声浪,每个山林和峡谷都会发出回声。”

    “曲高和寡的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圣殿,我们都是雕刻家和画家,用我们的血、肉、骨骼做材料。自律、纯净的生活,能使人宁静致远,而贪欲却让人浑浊不安。无论是谁,必须要节制欲念,培养纯净的内心,才有时间去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

    杨略听着梭罗的话,举头看着四周的山林。每一棵松树,细细看去,都无比神奇:笔直的树干,舒展的枝条,轻盈的叶子,都是上帝绝佳的雕塑。看着它们,心里就无比充实、恬适,就像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名画,感觉无处不如意,但又难以评价。回顾自己多年的生活,不知道有几时曾享受这样的简单与安静。

    告别了梭罗,三人重新登船。在明净的湖面上,小船悠悠漂荡,几只水蜘蛛轻捷地掠过水面,甚至没有带动一丝波痕。三人都在静静沉思。

    杨略问道:“我羡慕他的生活。只是有一点疑问,文明真的是可以拒绝的吗?我们真该重归山林吗?”

    “当然不是,”爸爸说,“他走了极端,但极端往往最有力量,轰击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反思。近些年来,‘简单生活’已成时尚。奉行简单生活的人们把梭罗奉为楷模,但他们并非主张贫苦、简陋的生活,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科学地简化物质需要,过一种丰富、健康、和谐、悠闲的生活。”

    “这样的人,是生态人吗?”

    “懂得自律,是生态人的一项重要标准!”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余闲的小说你在为谁读书Ⅲ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你在为谁读书Ⅲ最新章节你在为谁读书Ⅲ全文阅读你在为谁读书Ⅲ5200你在为谁读书Ⅲ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余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