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九九八十一

本章节来自于 花墩笔记 http://www.lishu123.com/90/90961/
    王莱菔的老母就恰好死在“八十一”。(调皮王妃惹人爱)这使得王莱菔一家,还有他的叔伯兄弟一家,在王莱菔的老母出殡前夜,全部人马不得不扮上乞丐在村子里沿街乞讨。

    他们还在一家“一户有三姓”的人家讨到了渴望讨到的盐。

    文曲的老父,老母,平日,在教育子女时也总是再三强调:

    “遇事,切不可太‘九九八十一’。”

    尽管文曲的老父,嘴上经常这样说,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有一回,文曲的老父去赶石镇市集。小郭庄文曲老父的一个熟人——只是熟人而已,连朋友都不是——在文曲老父的补鞋摊上寄存了一根扁担。(盛宠:本少好低调)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等到到下午三点,文曲的老父一直苦苦等待了他三个多小时,也不见他来取,无奈,傍晚收摊的时候,文曲的老父只好先将这根扁担带回家。——他替人看管扁担,可不收一分一钱的看护费呀。谁知,文曲老父前脚刚回家,后脚小郭庄的那个汉子,就心急火燎地往花墩文曲的老家赶。那个汉子,为了这来来回回多赶的六七里路,恨得火冒星乱撞,他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张口就是对文曲老父的一顿数落:

    “叫你帮忙看一下,怎么就把它带回了家?”

    他甚至血口喷人,当着文曲一家人的面,指责文曲的老父说:

    “你是不是想将这根扁担昧下?”

    他是如此的较劲,然而,文曲的老父并没有太多的与他“九九八十一”。(毒妻不好当

    文曲的老父几乎不置一词。

    为了一根扁担,文曲的老父已在镇上多呆了一二个小时,等不到来取的人,暂把它先带回家,又有何错?

    然而,文曲的老父并不想替自己申辩,他想:

    “你要怪就尽管责怪吧,我可不想跟你‘九九八十一’。老天爷可以作证,我可不是眼睛孔浅的人。”。

    那人拿到了自己的扁担,一溜烟离开了文曲的家。

    如果真有良心发觉,等到他回家以后,冷静了下来,就会对自己的失态行为感到后悔。(不败战神

    文曲的老母,眼看着就要过八十大寿了。文曲的老母嘴里一遍又一遍在她的儿女们面前念叨:

    “我可千万不要在八十一岁的那一年上归去哦”。

    天可怜见,文曲老母的卒年是八十五。

    何谓“开眼”?

    浙中风俗,每逢正月十五迎龙灯。用竹篾做骨架的“龙头”,外壳用纸糊好并彩绘之后,在正式“出灯”之前,必须履行如下一个仪式,即“开眼”。由几个小男孩在前面高举着“奇灯马牌”开道。所谓的“奇灯马牌”一共有四块,与从前的狗官出巡时,前面的一班小喽啰高举着的“肃静、回避”牌仿佛。“奇灯”共有两盏,“马牌”则有一双。www.hljxwb.com“奇灯”是圆的,“马牌”则是方的。上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再写上一个大大的“姓”。赵村姓赵,奇灯上面就写“赵”字;陈村姓陈,马牌上面就写一个大大的“陈”字。像花墩的奇灯马牌,上面就写一个大大的“王”字——花墩以王姓居民为多。然后几个人敲着锣,打着鼓。几个人抬着龙头,去“本保殿”前面给龙头“开眼”。

    焚香。祷告。跪拜。给“龙头”摆斋。燃放焰火、爆竹。放铳——铳的声音极响,简直震耳欲聋。在经过如此一系列简单而又繁琐的礼仪之后,就有一个人——一般就是给龙身彩绘者,给龙头“画”上眼,龙的眼睛就算睁开了,这就是所谓的“开眼”。您可千万别少觑了这一“画”。这可是真正的“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更非画饼充饥。经此一“开眼”,这“龙”也才算成了一条真的龙。(别那么骄傲)神龙、活龙。没开眼之前的龙,简直就是一条死龙。

    做事须善始善终。因为在出灯之前,有开眼,所以,在迎罢龙灯之后,必须履行另外的一道仪式,即“烫”,“烫灯”。浙中风俗,一条“龙”在开眼之后,一般都要迎上三五个夜晚,有时甚至会接连迎上一星期甚至十天。邻近的几个村子是必须去的,地处黄鹂的“胡公殿”也是必须去朝的。此外,还有几个与自己村子同宗同祖的,不论路途多远——当然这远也得有个范围,一般囿在二十里路之内——也都是要去的。

    迎灯期间,最忌讳的一件事,莫过于死了人。一旦迎灯期间村里死了人,必须等这死人“出殡”之后,龙灯队才能重打锣鼓另开张,至于本村的龙灯,则还得重新“开眼”,连龙头都得重新糊过。至于另外的村子死了人,那这个村子那几日笃定冷水冰清,一支龙灯队也不会进去。也必须等到死人出殡之后,龙灯才能进村。

    迎龙灯的最后一晚,浙中风俗,这最后一晚龙灯必须迎的时间愈久,龙头拖得愈破才好。迎罢灯,剩下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让龙神归位,把“龙”送上天,或者送入海。这“送”的仪式就是“烫”。照例的焚香、放铳以后,由画匠用香火刺瞎了龙的双眼,这就叫“烫”。烫了以后,龙神归位。这就叫善始善终。

    另外,在浙中,还有一个词,则叫“天开眼”。何谓“天开眼?”花墩的列祖列宗一直将“地震”称之为“天开眼”。——这却未免有些令人费解。老天爷一开眼就地震,那还不如永远让它闭着眼睛好了。

    何谓“侃县婆”?

    这是东谷人一种相对“调侃”的说法。他们称从邻县侃县嫁到东谷来的女人,叫“侃县婆”。多多少少带些贬义。正如当年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不是,“东洋鬼”,就是“日本佬”一样。也许“东谷女人”嫁到侃县,还会被人家称之为“东谷黏婆”呢!

    而侃县人自己,往往以自己为侃县人自豪,他们有句口头禅:县县不离侃。

    何意?

    意谓侃县人从祖上开始就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中国的每一个县市,都有侃县人“定居”或者说是“活动”着的身影。侃县人擅长做小五金生意。近些年,更是被中国x单位,授予“中国小五金之都”的称呼。钉秤,打蜡都是他们的长项。此外,还有防盗门,不锈钢玻璃杯……

    东谷人“调侃”侃县的生意人:一个铜钿一个命。意谓一个铜钿看得比一个人的性命还重。这与其说是嘲笑,倒毋宁说是在赞美侃县人的善于经商。

    文曲的二嫂名叫孟芹。

    孟芹的娘家是在一个距花墩约有**十华里的山区小村橡子村。

    说起来,花墩其实也“平原”不到哪里去,同为浙中丘陵地区,简直难分伯仲。但花墩人,对于有更多大山更多森林的大磐人与侃县人,总愿意以“山里人”来称呼之,以示自己所在地地理环境的优越。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水浒英雄之张顺的小说花墩笔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花墩笔记最新章节花墩笔记全文阅读花墩笔记5200花墩笔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水浒英雄之张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