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25.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本章节来自于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http://www.lishu123.com/91/91023/
    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政治、经济等等学问,后者如内学三藏四续包括的佛教学问。(重生之小小农家女

    大乘佛教所追求的目的是遍知和利乐众生两条,遍知的目的是利众,广泛的利众需要遍知智慧。(宠妻无度:神医世子妃)“遍知”就是无所不知,佛教事事讲因果,“遍知”也不例外,需要创造遍知的顺缘。(逍遥弟子都市行

    遍知的顺缘是求知意志支配下的深入学习。(末世之黑暗召唤师)不学无术,想得到遍知智慧是绝不可能的。(鬼手天医

    因此,佛教十分重视学问,对学佛者来讲,外学即世俗学问和内学都很需要,自修自悟和利乐众生都离不开学问知识。(武唐第一风流纨绔)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重”的说法,不是佛教的观点,不可轻信。

    但佛教所说的学问和世俗的学问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世俗的学问指纯粹的知识,世俗的“学者”,就是纯知识性的学者,因此,不管人品德性,只要有知识就是“学者”。佛教从来反对那种脱离思想、行为的“口头学问”、“空谈学者”,要求学问见于言行。

    因此,佛教善知识从原则上讲都应有相应的德性和觉悟成就,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善知识”这个佛教中的概念和实际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衡量善知识应从信仰、德性、学问全面衡量,不能只看表面的知识学问。

    成就指的是学佛人的修证成就,即戒、定、慧三学成就,菩提心成就,密法共不共成就等。

    佛教有成就的高僧密修士有学者型和瑜伽型两种类型,瑜伽型的成就者着重在内修,除了掌握与修持有关的知识而外很少关心其他知识,学者型成就者广学多闻,具有授徒弘法的条件。

    总之,学问和修证成就之间不能画等号。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旺秀才丹的小说藏族文化常识300题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最新章节藏族文化常识300题全文阅读藏族文化常识300题5200藏族文化常识300题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旺秀才丹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