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260.佛教是讲诸法性空的虚无主义吗?

本章节来自于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http://www.lishu123.com/91/91023/
    大乘佛教讲“空”,但“空”的含义是什么,不但教外之人不了解,教中一般人也只能从字面上粗浅地理解,难以掌握其真正的意思,甚至,连那些智商较高的小乘人也不理解“空”的究竟意义。(可爱公主闯校园)因此,很多只从字面上了解佛教的人,甚至许多学术界人士,都认为佛教是“虚无主义”,这种看法由来已久,不足为奇。(焚天绝神)正因为“空”的意义深而难解,没有相当高的慧根悟性的人对“空”的意义容易产生误解,堕入顽空,导致否定因果业报、善恶和三宝的作用等反而造恶堕之业。(酷酷总裁你跑不掉)故对慧根低下思想不成熟的人,说空也是违犯菩萨戒的。为了消除对佛教教义误解,对“空”作一简明介绍。

    佛教哲学将一切事物,即万法,分为性相两个方面:“性”是事物的自性,“相”是事物的现象,现象就是世俗智能认识到、把握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最后一个道士

    “自性”是经过理性思辨才能认识的东西。www.rgstt.com佛教中世俗智所认识到的事物,称作世俗谛,圣智和思辨所认识到的事物的自性称作理谛或胜义谛。

    事物的现象或现象事物,按世俗智的标准,全部承认其有,世俗谛如三界六道、器世界和六道众生、苦集灭道、生死轮回、业力受生、因果报应、世间法与出世法等等,不能说它不存在,包括“自性”、“自我”在内,在世俗谛中无法否定它的实际存在。(总裁专属·宝贝,嫁我吧)若不承认世俗谛事物的存在,就会堕入否定一切的顽空,这是佛家最反对的。

    事物的“自性”有两种,一种是世俗习惯上称谓的“自性”,如人、动物、山、水、树木、房子等等,都有它各自的“自性”,因为有这种物自性,才不至于相互混淆,才各具不同的形象和作用。

    对这类“物自性”,佛教从来不否定。

    那么“空”是指什么呢?

    是指一种“特殊自性”的“空”。“特殊自性”是指一种不依赖任何别的事物的单一、独立、自在的物我自性。

    这种“特殊自性”观念是一种无明形成的虚妄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自性。实际情况是,包括物质和精神意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形成的现象,即“缘起”。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缘起之物,怎么会有不依赖众缘的单一、独立、自在的自性呢?既然没有单一、独立、自在的自性,这“自性”不就是“空”吗?

    这就是从思辨的方法认识的“缘起性空”之理,但从思辨的角度认识的空,不是理谛“真空”,而理谛的真空是开悟后的圣智的直觉经验,不是空有的对立,而是“空”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的空有统一境界。这是思辨智慧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性空的难悟也正在这里。

    总之,“缘起性空”既不是外行所理解的“虚无主义”,也不是思辨性的色空彼此不能相容,而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为一体的直觉经验。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旺秀才丹的小说藏族文化常识300题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最新章节藏族文化常识300题全文阅读藏族文化常识300题5200藏族文化常识300题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旺秀才丹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