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本章节来自于 儿科学 http://www.lishu123.com/91/91747/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为特征,大多有发热。(魔天记)因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嗜神经的特性,常侵犯腮腺以外的其他腺体和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常见于学龄期小儿和青少年。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稳定。病毒主要存在于患儿的唾液、脑脊液、血液、尿液中。腮腺炎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都很敏感:紫外线照射病毒迅速死亡;加热到55~60c,20分钟病毒即被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甲酚皂溶液等)敏感。该病毒耐寒,低温下可持久的保持活力。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以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腮腺肿大前6日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传染性最强期为从腮腺肿大前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腮腺肿大后的3日。(阳光大秦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幼儿园、小学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餐具和玩具间接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主要为小于15岁以下的小儿和青少年,其中最常见于5~9岁的小儿,小于1岁的婴儿少见。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主,3~6月份最多。本病为世界性流行,局部流行主要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集体宿舍。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借助病人的呼吸道飞沫到达易感者的上呼吸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当复制到一定程度,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这次病毒的量较少;病毒随血液到达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少数器官,病毒在这些器官中进一步复制,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这次病毒量比较大;此时除唾液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如胰腺、心肌等)亦受累,并可先后出现不同器官病变的相应症状。(黄山文学网

    【病理改变】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病理改变是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表现为腺体充血、水肿,被膜点状出血,腺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腺体管腔因上皮脱落而引起腮腺导管阻塞,唾液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而使血、尿淀粉酶增高。此种病变也可见于睾丸、胰腺及其他器官。脑组织病变见大脑和脑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少数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脱髓鞘病变。

    【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潜伏期为14~25日,常为18日,大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部分病人有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1.典型临床表现 以腮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腮腺肿大,常为单侧性,经1~2日出现双侧腮腺肿大,也可同时出现双侧腮腺肿大或只有单侧腮腺肿大。(伐清)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弥漫性肿大,呈马蹄形,触之有弹性和轻压痛,表面皮肤不红、有热感,边界不清,在张口和咀嚼时,特别是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周围软组织可见水肿。腮腺肿胀于3~5日达高峰,一般持续6~10日,严重者10~14日。腮腺导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有红肿,但压之无脓液流出。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可同时发生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时可在颈前下颌角触及椭圆形肿大的包块,质中,欠活动,有触痛;舌下腺肿大少见,可见颏下、口底肿胀,舌尖抬高,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病程中多有发热,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为1~7日。

    2.不典型临床表现 无腮腺肿大,表现为其他腺体、器官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即表现为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仅出现颌下腺肿大或舌下腺肿大;亦可表现为腮腺肿大出现在脑膜脑炎之后。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较常见,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同时,少数发生在腮腺肿大前或肿大后,少部分病人始终没有腮腺肿大,仅表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只能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诊断。(一路飞仙)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甚至抽搐、昏迷,脑膜刺激征可以阳性。约半数病例脑脊液可有细胞数升高(大多<500x106/l,偶可>20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稍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在疾病早期,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如其他病脑明显。多数病人预后好,很少有后遗症,个别病人可发生耳聋,为听神经受累和内耳迷路炎所致,可发生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75%为单侧,对听力影响不大。

    2.睾丸炎 因腮腺炎病毒常侵犯成熟腺体,故睾丸炎常见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男性,常发生在腮腺肿胀后1周内,表现为高热、寒战、下腹痛、睾丸肿胀、疼痛,阴囊皮肤红肿,常合并附睾炎和鞘膜积液,一般10日左右消退,多为单侧,1/3~1/2病人继发睾丸萎缩,但发生不育者少见。(绝品厨娘

    3.胰腺炎 为小儿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发生在腮腺肿胀后1周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上腹痛。查体:上腹压痛、肌紧张,但一般是轻型或亚临床型,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症状一般1周左右消失。

    4.其他并发症 可见卵巢炎、甲状腺炎、乳腺炎、泪腺炎、心肌炎、肾炎、肝炎、间质性肺炎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升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脑膜脑炎或睾丸炎等并发症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血尿淀粉酶测定 90%的病人在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故测定淀粉酶可与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或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增高程度大致与腮腺肿胀程度平行(如并发胰腺炎者显著增高),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

    3.血清脂肪酶 升高>1.5u/l(正常值为0.2~0.7u/l)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4.血清学检查 用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作为早期诊断手段。应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大大提高可疑病人的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前2~3周有腮腺炎接触史,典型的起病过程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病例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鉴别诊断】

    1.颈部、耳前部淋巴结炎 淋巴结增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较局限,淋巴结炎表面红、肿、热、痛明显,质地硬,边界清楚,常为单侧,同时可发现相关组织的炎症如扁桃体炎、耳部疖肿。

    2.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单侧,局部炎症表现明显,后期有波动感,挤压腮腺有脓从腮腺管口流出,同时血象高,病人全身中毒症状重。

    3.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 如单纯疱疹病毒、a组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但临床表现轻、消退快,鉴别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

    4.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保太松、异丙肾上腺素)可引起腮腺肿大,表现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质地软,组织学检查为脂肪变性。

    【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病人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1.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酸性、过硬食物,补充足够液体,高热予降温处理。

    2.并发症治疗 发生脑膜炎者使用脱水剂治疗;睾丸炎时睾丸可局部冷敷,丁字带托起,卧床休息,病情重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泼尼松,疗程3~5日。

    3.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腮腺炎为风热壅阻引起,主要予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消肿处理,代表方剂为普济消毒饮。

    【预后】

    单纯的流行性腮腺炎预后良好,并发脑膜脑炎亦预后良好,很少有后遗症。尽管睾丸炎后可发生睾丸萎缩,但不育者少见。

    【预防】

    1.隔离传染源 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从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集体托幼机构检疫三周,对可疑者立即暂时隔离。

    2.保护易感者 主要为自动免疫,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使用时注意禁忌证)。丙种球蛋白和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效果仍可疑,不推荐使用。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郑惠的小说儿科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儿科学最新章节儿科学全文阅读儿科学5200儿科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郑惠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