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和脊髓的发育
(一)脑的发育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兰香缘)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出生时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发育较好,故能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新生儿大脑已有主要的沟、回,与成人相比,脑沟较浅、脑回较宽、灰质也较薄、灰质与白质之区分不明显,脑细胞很少分化。
1.脑重量 出生时脑重约为370g,占体重的1/9~1/8;6月龄达700g左右,1岁时达900g,8岁时已与成人基本相同,成人脑重约为1500g,相当于体重的1/40。(
回到古代当将军)小儿脑重量的变化主要因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的增多和成长,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
2.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在胎儿第5个月开始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分层结构。(
八荒神诀)小儿出生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数与成人相同,不再增多,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增大与分化,功能逐渐成熟和复杂化。出生后3个月皮质发育快,到6月龄时开始接近成人,3岁时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岁时与成人基本相同。
3.突触和髓鞘的形成 出生时神经纤维发育不完善,脊髓神经髓鞘化在胎儿4个月时开始形成,3岁时完成。脊神经的髓鞘化,至上而下逐渐形成。(
水浒求生记)皮质的髓鞘化最晚。
4.轴突和树突的生长 小儿出生时轴突和树突少而短,以后树突的增多和成长。锥体束在胎儿5~6个月时开始形成,于2岁时发育完成。
5.脑功能的发育成熟 出生时皮质下中枢(如丘脑、下丘脑等)功能较为成熟,但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尚未发育成熟,故新生儿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常表现为肌张力较高、动作多而缓慢。(
天骄无双)小脑在胎儿期发育较差,出生后6个月达生长高峰,小脑的体积在生后15月龄时接近成人。
(二)脊髓的发育
1.脊髓的发育 出生时脊髓已有较好发育(重量2~6g),且已具备功能,2岁时与成人接近。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功能的发育是平行的。脊髓的髓鞘化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自上而下的顺序逐渐形成,3岁左右髓鞘化完成。(
天尊人皇)
2.脊髓与脊柱发育的关系 脊髓与脊柱的发育不平衡,脊髓末端在出生时位于第3~4腰椎水平,4岁时上移至第1~2腰椎间隙水平。临床上腰椎穿刺时,婴幼儿以第4~5腰椎间隙安全,4岁以后可与成人相同。
二、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约为50ml左右,压力低,脑脊液引流较困难。脑脊液量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多,婴儿为40~60ml,幼儿为60~100ml,年长儿为100~150ml。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新生儿为0.29~0.78kpa(30~80mmh2o),儿童为0.69~1.96kpa(70~120mmh2o)。外观无色透明,在生理性黄疸期可呈微黄色。脑脊液白细胞<10x106/l(小婴儿<20x106/l);糖和氯化物分别为(2.8~4.5mmol/l和117~127mmol/l),蛋白0.2~0.4g/l(新生儿0.2~1.2g/l)。
三、神经反射与脑膜刺激征
(一)神经反射
1.出生时具备,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先天性反射)对寒冷、疼痛和强光的反应和觅食、吸吮、吞咽、握持、拥抱等反射。一般于3~6个月消失。若消失过早或过晚,均提示为病理情况。
2.出生时具备并保持终生的反射 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结膜反射、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若消失或减弱,提示神经系统病变。
3.出生时无,以后逐渐形成并终生存在的反射(浅反射和深反射)如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新生儿和婴儿不易引出,至1岁时才稳定。若应出现时不出现或反射不对称,提示神经系统病变。
4.病理反射 在3~4月龄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可呈阳性;巴氏征阳性2岁以下小儿属生理现象,若单侧阳性,需除外病理情况。
5.其他 儿童出生后头数个月的小婴儿可有眼球震颤,膝反射亢进,有时可有踝阵挛。
(二)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期布鲁津斯基征和克尼格征可呈弱阳性。在评价小儿神经检查结果有无临床意义时应注意年龄特点。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