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读
我终生与夜晚有缘,并常把夜晚视为结发伴侣。(
独宠旧爱陆少的秘密恋人)特么对于+天书中文网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这是因为我痴迷夜晚读书。妻子常常称我为“毛头鹰”“夜猫子”,我只是习以为常地莞尔一笑,并打趣地说:“天生鄙人,怪癖——痴迷夜读乎!”
我痴迷夜读,尤喜在雨夜读书,那时快时慢的雨点象看书时的一种节奏,不紧不慢又象是书中的标点符号,如果此时正读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更是别有一番意趣。雨夜读书,耳听滴滴嗒嗒的天籁,声声入耳,与书中的文字彼此“交响”,这种境界尤为美妙。
记不清那位哲人曾经说过:“夜晚是一片黑色的土地。”而我历来却认为夜晚是读书的甜蜜时光,那是因为白天为斗米奔忙劳累、困窘甚至焦头烂额都被夜色捂平了;白天不得不见的嘴脸、不得不说的套话、不得不装的笑脸都可以淹没在夜黑色之中。它静谧、宽容、闲适,如广袤的黑土地,既可以精耕细作,也可以广种薄收。
夜晚读书成了我平生的习惯,不论是雪夜、雨夜,夏夜、冬夜,睡前先要看几页书,经年下来,发现自己已进入了“夜读”的境界。不觉一惊——这样夜读,既没有饱偿“头悬梁、锥刺骨”的苦痛,也没有经受过“囊萤映雪”的艰难,“凿壁偷光”的惊险,当然更没有领略过“红袖添香”的浪漫。只是在被子上留下几多香烟烫的小洞。激情来了,爬格子彻夜不眠,屈指算来,至今已留下了上百篇见诸报刊的墨香文字。颇觉其乐融融
我常想:夜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夜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弹指一挥,不轻意间,我已步入了花甲之年,蓦然回首,在并不如烟的往事中,我却时时享受着夜读贴肤的快乐。
“茶可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何须花”。我最喜欢此句中那份不逊色的书香。于是常常痴迷在夜读中,仿佛浩淼中又飘来阵阵书香,牵引着我在夜读中去品味那并不如烟的往事和岁月,去期许令人憧憬的未来。(
九星修魂诀)
“寒读可以当裘”。又一个冬天来到了,,寒夜拥被看几页书,我仿佛感觉到整个夜变得充实、安祥、温暖,足可敌它晚来风急!
笔耕
鄙人钟情笔耕不知从何开始,而今已无从寻觅了。但每每捧起厚厚的笔记本和已变成铅字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刊杂志,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自豪感和由衷的喜悦。偶尔翻开几页细细品读,过去那幼稚的笔触常令自己忍俊不禁。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都有一种内在的东西抓住自己心灵深处最脆弱的感觉。但我喜欢这种感觉。
可笑的是以前写东西总爱定调子,完成任务似的。有时难免会落入一种俗套和空洞。而今握笔,不论是写散文、小说或是写论文,常常是带着一种倾吐的冲动,扑捉一种挖掘思索的快乐,发泄情感的痛快,而很少去注于表面的一事一物了。不过因思考成分多了,常常感到莫名的沉重,严于解剖自我更多的是对自然情感的扭曲,不经意间已触痛了淤积在内心深处最脆弱的伤口。有时爬格子笔耕的快乐往往就是建立在痛苦的思索上的
思考至于笔耕,那是永远也伪装不了的快乐。尤其在握笔完整的记下心灵的点点痕迹时,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情;“行到冰雾处,坐看云起时”之从容;又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之惊喜。
捧着自己心爱的作品,有时会禁不住自我陶醉一番,这是对自我努力的无价奖赏。
当然笔耕很多的时候绝不是一件快乐的差事,有时去为一句一词一字而大耗脑细胞。其实笔耕的最大痛苦绝不是无东西可写,而是找不到精确的语言去翻译经过凌乱思考连起的代码。每每此时,总有一种愧疚和遗憾,狠不得把字典从头至尾翻个遍——也正因这愧疚和遗憾,笔耕才有了持久的快乐。(
家奴的饲养)最幸福的往往不是最纯粹的,而是复杂着最艰辛的。
笔耕时间长了,所写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嘻笑怒骂皆入笔,但求吾笔写吾口,问心无愧。不附庸风雅,亦不歌功颂德,更不随波逐流。也许正是这种心态,才有了浮生这么多岁月里不懈的坚持。笔耕后的东西没有做作,没有功利,没有应付。快乐时,笔如脱僵的野马;平静时,淡如闲庭信步;痛苦时,格子里爬满了失落。不讲什么写作之道,不必顾及什么权威。兴致上来了,个把月里稿纸上涂满了所谓的散文、评论;索然寡味了,凑几篇闲适小品聊以自娱。一切都在自己掌握,反正读者只有自己。在这一点全然没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之洒脱和大度。这是自己笔耕的毛病,一时半会儿改不了。随着年令的增长,需要分神应付的事儿也越来越多了,想彻底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笔耕是越来越难了,浮燥得很,尽管这样,笔耕从未停止过,一直断断续续,不企图换取什么,也不想证明什么,只是因为钟爱,所以一直坚持能在高楼林立的雍城一隅守候一片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
有感于大学生卖鸡蛋
据报载: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象他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主动回到农村老家卖鸡蛋。三年来,他创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的“阿强鸡蛋”越卖越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为他申报了“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
堂堂名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回乡卖鸡蛋,这种选择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更让亲友觉得有失体面,觉得几年的大学不是白读了吗?顾澄勇自己知道自己几年的书没有白读,虽然自己和父亲同样是卖鸡蛋,但会走出不一样的路,因为他不仅仅靠母鸡,更靠知识与理念。果然他用大学四年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对鸡蛋的初步了解,研制开发出“阿强鸡蛋”的“网上身份查询系统”,这在上海所有农产品中属于首家。“阿强鸡蛋”包装盒中比别人多了一张薄薄的卡片,提醒消费者可以根据卡片上标明的查询号码和出产日期,到上海农业网查询这盒鸡蛋有关的产蛋鸡舍、鸡蛋周龄、鸡蛋品系、饲料饮水及检验结果等信息,满足了市民购买放心鸡蛋的心理需求,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代天骄)在此之后,他又创意频出,在卖蛋的同时,不断卖出一个个新理念。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相当多的大学生其实是有能力创业的,关键是有没有这种意识。事实上,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除了学到扎实的书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使他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绝对的“劳心者”与“劳力者”之分,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的差距,都在缩小,任何一个行业一份工作,都需要知识与智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坐在办公室做一个朝九晚五的白领,难道真的比顾澄勇卖鸡蛋有价值?
顾澄勇的选择,豁达得令人难以预料,然而其创业成效也出人意料的优秀,从中折射出了社会对于职业选择的务实与价值取向的变化。做什么工作本来并不关乎体面,能否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才是值得尊敬的理由。愿更多的大学生能以顾澄勇为镜子,放开眼界看未来,走好自己事业的成功之路。
凤姐眉眼的美与丑
美与丑是美学上一对互相对立统一的矛盾。要真正掌握它,运用细节去表现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红楼梦》里的人物,由于作者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个个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的王凤姐(王熙凤),是一个写得别具特色的很典型的两面派人物。可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又把她写得很美。请看第三回中的一段文字:
一语未了,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我的老婆是双胞胎)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妙就妙在描写她的眉眼上。曹雪芹对这位“丽人”的描绘,真是神态毕肖,新颖别致,不同凡响,美到了极点。到第六十八回,这位“酸凤姐”去见尤二姐,在尤二姐眼里,她的美丽形象是“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只菊。”这种对她更进一步加重的描绘与第三回是一致的,乍一看,都写了她的貌美。特别是“画眼睛”(鲁迅语),用“一双”点衬,写眉毛用“两弯”形容,形象倍觉具体生动。可细一琢磨:却原来美中露丑,表现这位“凤辣子”奸诈狠毒的本质特征。这种把握美与丑的艺术辨证手法,把人物写活了。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按古代传统的审美标准:“丹凤”眼和“柳叶”眉,确定系美人儿应具备的条件。一些古典诗词歌赋中描写美人的“一倾之城国”(张华《轻薄篇》)或“倾国复倾城”(王实甫《西厢记》),都采用了这种笔法。我国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描写美人眉毛的细长美观,就有“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句子。但后世有许多诗词,描写美人的眉眼,却几乎千篇一律,陈陈相因,落入俗套,缺乏新意。譬如,话本小说中《刎颈鸳鸯会》(一名《三送命》又名《冤报冤》),写蒋淑珍长得标致美丽,“脸衬桃花,比桃花不红不白;眉分柳叶如柳叶犹细犹弯。”这种绝对的美是缺乏人物个性的。又如,元曲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描写崔莺莺的美貌时,也有“春山低翠,秋水凝目”和‘眉弯远山,眼横秋水“的形容。至于曹植的诗篇和乐府民歌中,都能找到大量对美人眉眼的描绘。《唐人小说`梅妃传》中梅妃被唐明皇李隆基遗弃时的惆怅心情用“柳叶双眉久不描”,人物的神态确也毕肖,但仍不免落入俗套。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难惟。”韦庄这首题作《荷叶盈》的词,用“一双愁黛远山眉,”表现“思惟情绪”,较之以上所举的例子,更为活泼了一些,但仍是美则全美,却有些“美中不足”了。
而曹雪芹呢,却不同了。(
宝鉴)他一反常态,冲破俗套,从人物性格和要表达的内容出发,写“其美甚恶”(借用《唐人小说`长恨歌传》叔向毋语)注重刻画和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曹雪芹以形象笔法,给王熙凤那一双漂亮的“丹凤”眼加上“三角”二字,美中显狠露出杀机;“柳叶眉”本来俊悄好看,可一“掉梢”,美人儿未免显出刻薄来了。外表美中隐藏着内心的丑陋。这是《红楼梦》的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善于在细节上下功夫,超越前人,不落窠臼的独到之处。
好一个大作家曹雪芹,他用如此绝妙的笔法,使这位“恍着神妃仙子”的“丽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形;凤姐既不同于“世俗中的美人儿,又是”世俗“中的人物;既是一个漂亮的美人儿,又是个狠心的贵妇人,是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贵妇形象。这就从本质上表现了这个封建阶级的贵妇暴戾恣横、杀法决断的特征。……曹雪芹并没有把凤姐单纯写成“完美无缺”或“丑陋不堪”的人物,恰好暴露了凤姐这位“极疼人”的俏人是一条化了装的美女蛇。《涵芬楼文谈》有云:
如贞女,虽偶然谈笑而不失庄重之容;如淫女,虽故意矜持,时而露冶荡之态;如富贵女,则不假修饰而衣履之间自具华美之气;如贫贱女,虽然意梳椋,而行动之倾不免羞涩之行……
细细玩味,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如果用这番话来解剖凤姐就是:不管她怎样乔装打扮,总不免露出奸诈狠毒的贵妇人的嘴脸。
美与丑,善与恶,在美学上是互相对立的两种范畴,但让它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曹雪芹的《红楼梦》做的最好不过了。按照辩证法的观念,没有丑,就比不出美来;同样,没有美,也就对比不出丑来,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渗透,互相变化的。《红楼梦》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立统一着的矛盾的把握,有意识的写出了王凤姐美丽的外表美所掩着的内在的丑。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兼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的小注里有一段话:“一件艺术品,虽然以它的艺术成就引起美的快感,却可以因为那被描写的事物的本质而唤起痛苦或憎恶。”对极了,曹氏所描写的凤姐的美的本质却是丑。因此,读者透过她美丽的脸庞和华丽的穿戴,从她的眉眼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丑恶灵魂,唤起对她的“憎恶”。
一切从表现人物的性格出发,从人物的内在本质出发,而不是从表面现象上去刻画人物,从细节上写人物,使之美中有丑,丑中有美,这是曹氏在那个时代的独创,也是辩证法美学原则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和研究。
闲话古人的“绝笔诗”
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古人所写的绝笔诗,作为临终之言,真实坦露了其内心世界。或许,在行将就木之际,人们终于可以摆脱人世间一切喜怒哀乐的羁绊,再也不用担心坦露真言的后果,尽可以一吐为快。因此,鉴赏古人的绝笔诗,对于了解其人其品是颇有裨益的。
陆游——念国统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85岁高龄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病故前写下《示儿》,叙写他人生中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陆游素来先视自己为爱国志士,其次才是诗人。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统一中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与其说《示儿》是陆游向儿子立遗嘱的绝笔诗,不如说这是诗人的临终言志之作,千百年来令人感动不已。
袁枚——甩尽羁绊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82岁时患了重病,奄奄一息,可他在与世长辞前却笑对死亡,写下绝笔诗《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以表明其达观态度:“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作为“性灵派”的领袖,袁枚一生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临终前依旧无羁无绊,看破生死,悠游自在。
唐伯虎——视死如归
才华横溢的唐伯虎位列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曾多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这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逐渐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报任何幻想。回乡之后,唐伯虎在城北桃花坞建了几座悠雅清闲的茅屋,退避其中,自称“桃花庵主”,从此过起了以卖字画为生的逍遥生活。临终前,他写下了《伯虎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有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这首绝笔诗旷达潇洒,真有一点“视死如归”超脱味道,其心中的抑郁、酸楚与悲凉,也在最后一句却不轻易地流露出来了。
李清照——讽刺苟安
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宗,留下的最后作品竟然是一首气势雄浑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时的李清照历经了国破家亡之痛,她不以成败论英雄,推崇楚汉相争中以失败而结束生命的西楚霸王项羽,这其实也是对当时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一个有力讽刺。
李煜——亡国之悲
在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形势下,无尽的悲痛是南唐后主的词迸发出令人扼腕的魅力和冲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在《虞美人》中的呐喊成为千古绝唱,宋太宗听到此词后便命人下药毒死了他。东风之中遗世独立的李后主用生命诠释了亡国之悲。与其记住一个无能的帝王,不如记下一个词宗大家。
和珅——贪念不改
曾任乾隆朝首席大学士的贪官和珅,在乾隆死后被嘉庆皇帝关入死牢,嘉庆还“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和珅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至,于是哭着写下绝笔诗:“五十年前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赋诗完毕,和珅即悬梁自尽,终年五十岁。诗的上联无非是临终前的人生感叹,而下联与我们熟悉的“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有些类似。可见和珅到死虽然仍执迷不悟,但那份欲说还休的复杂心绪,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这不正是对后世贪官的最好警示吗?
谭嗣同——杀贼志坚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监牢的墙壁上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与他英勇就义前对围观百姓高呼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可谓一脉相承。谭嗣同那一身傲骨与一腔鲜血,至今令我们高山仰止。
人固有一死,只是寿命有长短,价值又高低。诗品即人品,绝笔诗无疑是人临终之时的真实写照,有的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有的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有的洒脱达观,豁达大度;有的留恋人世,痛苦哀伤——可谓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