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引语]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
[评]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解读] 朴素辩证法的闪光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
有个哲学家说过:人们讲得最多的,却往往是他最不了解的,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富于哲理的诗句。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诸种关系的领悟,这富于启迪性的人生哲理,与老子的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传统文学艺术中有不少体现辩证思维的范畴,就与之有明显的渊源联系。例如“有”与“无”,出自老庄哲学,“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在中国哲学辩证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解释均从网上找到的,非本人原创
作者有话要说:
温素素对于自己突然兴起的想法也觉得奇怪,但是屈天若似乎是上了心,一回办公室就联络了自己在美国的一个同学,把温素素在会议上的想法给他发了过去。
关于DNA,虽然现在已经得到了法律上的认可,但是凡事没有百分百,既然有疑虑就必须要找专业的人士。
对方的回复很快,让屈天若有些诧异,只是对方却说MSN上说不清楚,要视频聊天。屈天若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不过在视频之前,她先让温素素过来了。她知道林墨那个人小气,万一被她知道自己和师兄视频什么的,回去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说不定还能几天不好走路。
温素素一到办公室,就看到有些紧张的屈天若,开始还没搞清楚状况,等到屈天若那个师兄热情的笑容的时候,温素素突然发现问题的存在性。转身看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屈天若,温素素是想笑又不敢笑。
对于这次屈天若的鼎力帮助,温素素还是很感激的。毕竟屈天若看上去并不像是那么的喜欢帮助别人,而且侦查上的事情,确实也如屈天若之前所说,和她不搭界。
“谢谢”温素素走的时候不忘感谢一下,屈天若却依旧一副面谈冰山脸,看也没看温素素一眼,仿佛温素素就是一个瘟疫一般。
百分之九十,终究让温素素不放心,就算屈天若那个“砖家”师兄一再解释。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回家,温素素人坐在沙发上,心里却还在想着DNA的事情。在DNA这个方面,温素素看过很多的书籍,作为一名优秀的警察,温素素觉得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而且DNA技术就其他另外一些线索来说更加容易断定嫌疑人。
“喂”苏思卿见温素素回来就呆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和平日里简直是两个人,不由心中有些担心。在做好了最后一道菜之后,便赶紧过来看看什么情况。
“嗯”被苏思卿这么一喊,温素素回过神来,搂过苏思卿的腰,让她坐到了自己的大腿上,“今天在家做什么了?”
苏思卿搂着温素素的脖子,像是撒娇一般的说道:“你查我岗啊?”
“呵呵”温素素一笑,“哪敢啊!不是怕你又去坑蒙拐骗了嘛!”
“人都拐回来了,还出去拐?我怕人多了屋子小,装不下。”
“你啊!”温素素捏了捏苏思卿的鼻子,“烧什么菜了,好香啊!”
“那你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一回来就傻坐在这里半天不出声?”
“没有”温素素不想让苏思卿担心,毕竟工作是工作,不能和生活混为一体,“只是有些累,就坐着休息一会。”
“骗人,不和你说了”说着苏思卿假装要从温素素的腿上下来,温素素见苏思卿生气了,一把搂住苏思卿的腰不肯松手,“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么。”
“你哪会有错,你是警察,警察会犯错吗?”
“警察这样算不算犯错?”说着温素素在苏思卿嘴巴上轻轻一吻。
“流氓”苏思卿娇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温素素便把今天开会时候的事情和苏思卿一五一十的说了一下,苏思卿只是静静听着并没有插嘴,等温素素说完之后,苏思卿才道:“也许事情并不像我们看到或者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苏思卿的话让温素素陷入到了长久的沉思之中,反复咀嚼,温素素觉得苏思卿应该是知晓真相,但是真相到底如何,真的如苏思卿之前所说的那样么,温素素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她从不相信什么鬼神,即使有了上一个案子的经验,可是温素素还是觉得并非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情就是鬼神所为,也许只是我们的科学还没到达那个高度。
“思卿,你发现了什么?不能和我说?”温素素靠在苏思卿的怀里,闭着眼睛,享受着片刻的温情,警察的工作让她这几年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案子日复一日的侦办,脑子也要跟着上紧发条,再硬的人也给磨的没了生气了。
“不是不能和你说,只是我也不过是怀疑而已。感觉,你知道嘛,我总感觉那个林惠萍有问题,你难道就没有察觉吗?”
对于苏思卿的话,温素素也不是没有想过。确实林惠萍有很多可疑之处,但是可疑归可疑,没有证据也不能把林惠萍找来问话,何况现在林惠萍已经是法政工作人员的身份了,也不是随随便便说能找来问话就问话的。
“嗯,不说这些了,吃饭吧,我肚子饿了。”温素素不打算在家里纠结这些问题,在单位的时候已经够烦了,回家再烦这些事情简直就是缺心眼。
“好”苏思卿也是个拎得起的女人,见温素素岔开话题,便也顺势下来开饭。
确定关系后的第一顿饭,两个人正吃得开心,不和谐的门铃声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温素素觉得在这个时间不会有人来访,即使是蓝思雨、孙黎韵她们要来,也会打电话过来的。
许久不见开门,温斐然没了耐心,对着紧闭的大门就叫起来“温素素,你个兔崽子,赶快给你老娘开门。”
“这……”
“是我妈,我还以为是谁,估计是忘记带钥匙了。”温素素笑着站了起来,还以为是谁,原来是自己那个不大靠谱的老娘。
开门之后温素素发现温斐然并不是一个人来的,后面还跟着一个比温斐然年纪小一些的女士,温素素朝着对方笑了笑,一起迎了进来。
看到温素素家里有人,温斐然到也是一惊,不过看到是个女子,温斐然还以为是温素素的什么同学、同事或者朋友之类的,绝对没有往其他地方想去。
“妈,你怎么来了?”温素素看到温斐然大包小包拿了好些东西,还以为温斐然要过来和自己一起住,到是心头一紧。
哪知温斐然笑着说道:“我们出去旅游,给你买了些海产品。在你附近这里吃饭,顺带给你带过来。”
“哦,那你们有没有吃晚饭?”
温素素其实只是客气一下,哪知道温斐然看到满桌子的菜,当即说道:“哎,看你这里伙食蛮丰盛的,我们也就不去外面吃地沟油了。那么多的菜,你们两个也吃不掉,我们帮着你们一起吃掉吧!”
温素素心里老大不愿意,到是苏思卿,赶忙去盛饭、添筷。一家子四口人,诡异的坐到了一起吃饭。
码字什么的,是个苦逼的活计,以后就在晚上八点发了,每周正常情况就更五天,周一到周五,周休二日。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猪医生又跑出去旅游什么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太多,毕竟旅游也是个体力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