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起身,朱佑樘带着阿娇依次拜过皇帝、太后、皇后。第四日两人共同祭拜了祖先,随后群臣赐宴,命妇朝贺,太子成婚的所有程序终于走完。
朱佑樘每天还有很多事情,阿娇则是在熟悉自己的环境。
东宫的生活还是比较简朴的。现在皇帝的小金库基本都被万贵妃挥霍走了,剩下的也因皇帝自己沉迷修道、炼丹之事,被各式各样的侍奉官卷走了不少。
整理好自己带的一点东西,还有那些婚礼时按规定置办的物件后,阿娇也开始熟门熟路地打理起东宫的事情来。朱佑樘的书房阿娇也没仔细看,毕竟书房这样的要地还是暂时互相留一点空间。几本《文华大训》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显然是经常翻阅的读物。
有几个后宫的人是必定要上门拜访的。周太后是祖婆婆,而且还不是个好伺候的老太太;王皇后是个隐形人,最近总算露出了点笑容,因为那个名分不是皇后,实际却地位相当于皇后的女人终于死了。另外朱佑樘幼年时候的养母吴废后也是要登门造访,目前她的日子也比过去要好过了很多。
周太后从来没有放弃过压倒正室钱皇后的念头,钱皇后都已经死了快二十年,她还在为自己争取名分。四月,给周太后上徽号的典礼,浩浩荡荡地开始举行了。文武百官命妇全来朝拜,场面宏大至极,充分满足了周太后内心的渴望。上了徽号,还要派人告天地、告太庙、告社稷,上的徽号也是非常隆重,“圣慈仁寿”,统统都是极好的词。要知道当年的钱皇后升为太后之后,不过只得了“慈懿”两个字而已。
阿娇对于周太后这种行为向来就不能理解,人家钱皇后身有残疾,身体也不好,也没怎么为难过周贵妃母子,不知怎么周太后就这么要针对人家。明英宗死前特地吩咐要和钱皇后合葬的,周太后还能争什么?她自己儿子是皇帝,娘家人跟着鸡犬升天,朱见深对钱皇后这个嫡母态度后来也不好,不能做人留一线吗?
不过也得亏周太后这样的人在宫里,万贵妃好歹还有个忌惮。钱皇后那样的人,万贵妃撺掇朱见深废掉吴皇后的时候,为吴皇后说了几句话,马上遭到皇帝的厌弃。周太后这个人就很能讲究方式方法,在这种问题上不和皇帝对着干。
后来朱佑樘走出了冷宫之后,也就是周太后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就算是王皇后恐怕也是很难保护住这个小孩儿的。
---------------
朱佑樘的太子读书之路并不是那么轻松,然而比起后世清朝皇子的那种苦读制度,还是要轻得多了。不过朱佑樘自幼的身体就一直不是太好,这估计也和他父亲老是乱吃丹药有点关系。
然而目前的朱佑樘总的说来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年纪。虽然经历相当波折,但也拜万贵妃所赐,目前后宫的其他兄弟们基本都不到十岁,还没到有竞争力的年纪。
朱见深目前越发把精神寄托在了那些丹药上,阿娇也知道他估计没多久可活的了。说实话,道士和乱吃丹药真是害人不浅,阿娇自己当道姑的时候,就看到过不少最后把自己吃死的道士。倒是多吃素、营养均衡,才是养生之道,这点最初还是阿娇向明代宗的发妻汪氏学来的。
后来在康熙的后宫,长寿的妃子数量相当可观,也不是靠炼丹炼出来的。到了宋朝的时候,赵构母子寿数都很长,都活到了八十多岁,纵观整个历史,能活这么久的太后和皇帝也是少见。
阿娇见过的几个长寿之人,活到八十岁以上的,汪氏和苏麻拉姑都习惯吃斋念佛、茹素;赵构和韦太后长期生活在南方,口味也较北方更为清淡。看看明朝这些皇帝,从南方迁都到了北方之后,一个比一个活的时间短,后来还是南边来的嘉靖上台之后,才扭转了这条一路探底的曲线。
明朝后宫的食物总体口味还是有点重,尽管从朱元璋时期,就很注意在饮食上的养身之道,然而总体还是偏荤、偏油腻。
尤其是经过正统到成化这几十年之后,宫廷食物用度也越发奢靡起来。阿娇倒不是心疼那点银子,只是司礼监报上来的原材料里,珍奇异兽倒是很多,然而清淡点的小菜却是看不见。阿娇正在研究如何慢慢修改食谱,尤其是各路的大鱼大肉,实在让人经受不起。
牛乳是明朝后宫食用的一种特色饮品,阿娇本人是相当喜欢的,然而牛乳以及其制品只能在冬天的时候支取,夏天很难保存。至于那些酥皮的多糖点心,阿娇是比较敬而远之的。
免去了大量点心以及肉品的支取,阿娇倒是给朱佑樘留下了个节俭的印象。
对于两个盲婚哑嫁的人来说,饮食可以算是互相了解的第一步。朱佑樘每日都坚持和阿娇一同用膳,也对阿娇有了新的认识。阿娇并不重口腹之欲,菜品比较清淡,也经常让司礼监的人额外购买些市面上常见的果蔬,烧成的菜或汤也别有一番清爽的口味。
其实菜蔬新鲜更加重要,那些从各地运来的新奇干菜,也照样被阿娇打入了黑名单,从市场上买的其实就很好。而且明宫里面做蔬菜的时候,经常用荤汤、荤汁来熬煮,其实和吃荤也没什么区别,阿娇坚决反对这种烧法,也把这种比较纯的素菜摆到了桌上。
阿娇也觉得这体验是相当新奇,身为皇储,每天来陪妻子吃饭,皇家尤其是宫里面,这样的人还真算得上是稀奇。由于阿娇本人的意志坚定,朱佑樘也在不知不觉被阿娇本身的饮食习惯所影响。
冬春交际,时节菜并不多,倒是各地的新奇野味络绎不绝,间或两人也会互相交流一下民情风俗什么的。尽管宪宗朝的朝堂上多是些“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般的人物,然而朱佑樘也没有被养歪,学识还是相当过硬的。阿娇则不用说了,这几辈子下来,要是肚子里墨水还不够多,也太说不过去了。
阿娇的故乡兴济因为回人不少,所以出产羊肠子,有次朱佑樘还特意让司礼监的人做了呈上来。阿娇一面感慨着朱佑樘此人的细心体贴,一面又忍不住说道:“这些动物的脏器还是应当少食为好。”一言既出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管过界了。
朱佑樘也没在意,笑了笑说道:“若是你不喜荤腥,少吃便是。”
阿娇也回道:“妾身妄言,不过无论什么吃食,都应当注意适量,过犹不及。羊肠虽然美味,妾身在家之时,邻居老人也都说不可多食。一日之间,食量应有定数搭配,譬如荤腥多寡,素食几何,都要把握好度才是。”
朱佑樘笑道:“倒是引出了你这么一大串。不过也有道理,这冬日里素食不多,尽是荤腥,再加上素食用荤汤烹制,相当于满桌的荤腥,的确是有些过度。你还需要什么,直接和司礼监打个招呼就行。”
阿娇嫁进来的时候每天有一大份牛奶的份例,但是到了三月之后就没了,喝多了之后,猛地断了,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现在是多事之秋,算算朱见深就快驾崩了,就不要再多生事了,阿娇就把话题给转移了开来。
----------
总的说来,阿娇和朱佑樘一开始的相处还比较愉快,到了朱佑樘的生日的时候,阿娇还想了很久,应当送点什么礼物。
不过生日的这一天,朝鲜国来进贡,一下子转移了阿娇的注意力。阿娇也真是佩服这些朝鲜人,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带点破烂东西进贡,然后再带一堆赏赐回去,打秋风打得不亦乐乎,这历朝历代谁都不稀罕那块穷乡僻壤,倒是让他们祖祖辈辈一直扎根在那里。
现在整个国库也是非常空虚,旱灾要免钱粮,使臣进贡要送东西,地震要救灾,各地民变不管是安抚还是镇压,都需要花钱平息。皇帝还没啥大志,成天不干正事,大臣们也都拼命在为自己捞好处,整个官场就是个大烂摊子,在整个成化朝不断地腐朽,国家机器已经快要运转不灵了。
不过成化朝的日子也快走到了尽头。无论朱见深这个人做皇帝如何,他对着万贵妃的一片深情还是难以否认的,所以万贵妃死后,他越来越颓废,整个人都灵魂出窍了一般。
太子大婚,皇太后上徽号两件大事之后,朱见深似乎也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太久了,很多必须要交代的事情,他也赶紧给交代了清楚。分封皇子、册封妃子,终于在八月的一天,朱见深没能去上朝,倒下了。
一开始,很多大臣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连着几日不上朝,终归说不过去,刘吉代表群臣上书皇帝,希望皇帝早日康复,重返朝堂前线。
然而一连缀朝了七八日之后,终于很多人嗅出了不一般的味道。阿娇在宫里,这种紧张的气氛自是感受最深,尤其是周太后的宫里,毕竟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周太后已经晕厥了过去,阿娇和王皇后前后忙碌侍奉。
英宗去世的时候,已经废除了殉葬制度,朱佑樘的生母又已经过世,后宫诸人倒是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因为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她们是看得最清楚的,也许很多人早就猜到了这一天的发生。
周太后曾经问过自己的儿子,万贵妃长得不好看,年纪又大,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她?朱见深当时说,因为只有和她在一起,他才能感到安心。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他这个风雨飘摇的太子,离开父母的时候只有两岁,是万贵妃把他一手带大,给了他依靠,让他每天夜里不用惊醒于惶恐之中。没有过朱见深那样经历的人,恐怕是根本不能理解,外人皆道是万贵妃勾引了朱见深,然而真的接近了,才能发现真正离不开对方的究竟是谁。
然而追究当时的是非已经没有意义,这对纠缠了一辈子的男女,最后一前一后,接连离开了人世。给大明王朝留下了一段诡异的爱情故事,以及一大堆的毒瘤和烂摊子。
对于朱见深而言,万贵妃陪伴了他人生最好、最坏、最困难也最得意的所有时光,没有万贵妃在身边的朱见深,会变得如何?他用半年的时间,就给出了答案。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卒于乾清宫,年四十一岁。
作者有话要说:孝宗其实不喜欢吃荤最多的时候一年有一百多天宫中禁止杀生
明朝皇帝饮食蛮讲究养生的其实不过看看菜谱越到后来越油腻到了后期做素菜也全用荤汤调味
这里有许多是瞎掰大家不要乱信(比如明前期皇帝为什么一个比一个活得短==)
其实好想写重金属排毒的食谱理论啊可惜阿娇不是现代理科生qaq
edta肯定是木有了牛奶是能排铅的那些爱吃丹药的多半都是铅过量
中秋要回家看老人,8号可能会断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