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都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什么反对意见。-乐-读-小-说--乐读x-武元衡和皇帝的关系,人人皆知。谁也不知道,武元衡现在所说的这些,是否就是皇帝本身的意思。
萧云鹤早就料到,如果武元衡说出这些话,肯定会引起许多人的震憾。他也是准备充分,就从手边拿出了典籍翻看,说道:“按大齐律,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爵,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品,受永业田十顷递降至二顷。可是就在朕削王以前,一个亲王所占的永业田,多达四五百顷。在座的诸位,也应该有许多人大大的超过了这个标准吧?”
皇帝这话一说,顿时有许多人身上一颤,就流出了冷汗来。陆贽一咬牙站出来说道:“回陛下!建三年,太上皇赐微臣永业田二十顷;加上微臣当年进升三品时所受的田产,已多达五十余顷,严重超过了律法所规定的标准。微臣知罪,愿意将这些田产全部拿出来,奉回国家所有。”
李晟也说道:“微臣有八十顷,也愿意全部拿出来……”马燧道:“微臣有一百二十余顷……”
紧接着,大臣们三三两两的,都站了出来报上了自己所有的田产,并表示都愿意将田产献给国家接受重组。
萧云鹤笑了一笑,说道:“朕的大臣们,都是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儿啊!难得你们有这样的觉悟,真是国之幸事。这么说来,武元衡所说的土地重组划分的办法,倒是可行了?”
“不,微臣仍有疑义。”陆贽说道,“大齐的朝廷有陛下振臂一呼,自然是应者云聚尽皆响应了。可是到了地方,那些豪绅贵族们,会响应吗?土地,可都是他们的啊!尤其是在江淮、东南、河北等等那些朝廷没有太多控制力的地方。”“问得好。”萧云鹤说道,“这一次的一系列革新,朕只打算先在关内一带试行。试行得法成功了,再逐渐向山南、西川等地推行。一步步来不着急,朕是不会好高骛远的。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后,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看这一次革新的成果。如果良好,就可以作为今后大齐立国治国的标准了。那些所谓的----朝廷没有控制力的地方,朕,也迟早会让它们接受这些革新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积累经验。当然,首先我们先要具备的是----勇气!”
“勇气……”陆贽都愣住了。皇帝所说的这些事情,要办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可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他说道:“陛下。不知道现在所谈论的,是不是陛下之前所说的那第三件事情?”
“是的。”萧云鹤读头,肯定的说道,“由处理这一次关内削王的遗留问题,开始一场让大齐脱胎换骨的大革新。你不认为,眼下正是一个最好的楔机吗?大齐不能再按照现在固有的路子走下去,不然崩溃和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由土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让大齐不堪重负病入膏肓。如果我们不革新,不变法,那就是坐等灭亡。”
“可是,土地革新所面临的困难,是异常巨大的!”陆贽说道,“光从国都来讲。我们这些朝堂大员也就罢了,那是肯定强力支持陛下支持这些变法的。可是……那些仕族门阀,他们愿意吗?仕族门阀,是帝业和皇权的根基。伤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还会拥护陛下么?王朝的根基松地,那将是莫大的危机。”
“说得好。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历代的大齐国君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却又不敢于推行革新的根本原因。”萧云鹤说道,“可是陆贽,你说一说,眼下国都最大的仕族门阀,是哪几家?”
陆贽惶然一怔,喃喃说道:“郭家和……吴家!”
“很好。”萧云鹤十分自信的微微一笑,说道,“那么你再说一说,朕如何开口让他们帮助朕推行这些变法与革新,他们会有不答应的理由么?”
“没有……”陆贽再一次惶然的摇头。心想道:朱雀门的血案,让国都的仕族门阀十去。剩下的以郭家与吴家为尊。吴仲孺是当朝国丈,就是让他将全部家当交给皇帝女婿那也是没有问题的。郭家地人,历来忠于朝廷行事低调稳妥。但凡朝廷有任何差谴一向都是慨然应允的。再加上郭、郭暖这些郭家的当家人,跟皇帝的关系也是异常的稳固,郭之子现在就在皇帝身边当御林军将军……皇帝的这一步棋,走得可真是深远、高明啊!从一开始,他就有目的地和国都仕族豪门处理好了关系。一场大屠杀后,国都以郭、吴二家为尊。只要他们读头同意了皇帝地要求,还有谁家敢说个不字?既然在国都这个最为复杂、盘根错节的地方都能拿下。关内其他地方哪里还有推行不下来的道理?再加上就在不久前的削王措施实行下来……皇家的人都乖乖地束手就犯了,又还有哪个不知死的仕族门阀敢跟朝廷对着干?皇帝,果然有着非常人的胆魄和城府!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已经事先埋好了伏笔----这一场变法,很有可能会成功!
萧云鹤看着陆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来,呵呵地说道:“怎么样,陆贽。你还有什么别的不同意见么?”
“没有。一路看”陆贽果断的摇头,说道,“微臣以为。这一次以土地为基础地革新与变法,很有成功的可能性。微臣愿意誓死追随陛下,维护这一场让大齐重新振兴的革新与变法!”
所有的大臣们都一起站出来。齐齐拜倒:“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众爱卿平身!”萧云鹤非常的高兴,大声说道,“有卿等相助,大事可成。武元衡,在土地与兵制进行革新的同时,官制也是可以同时进行一些改革了。你手不是已经有了一套重组吏治、奖罚监督的法子吗?不妨也在现在说出来,大家都参谋参谋,提些意见。”
“是。陛下。”武元衡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折子,不急不徐地说道,“陛下登基之前,已然在朝廷上恢复了三省部合议参政的制度。该制度从唐初时历行,一直都收效极佳。只是在天宝年以后。三省部的制度名存实亡。权利也集在了少数大臣甚至是宦官的手。其实微臣的吏治革新,也谈不上是什么真正地革新。就是恢复之前我大齐的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朝廷之上。三省部,人员精简。陛下之前已经废除检校官与员外官,这些拿薪不办事地冗官,现在微臣将他们进一步精简,具体是这样的……”武元衡将三省部的官员人数,一一道出。就是现有的官员,也裁去了近三分之一。
“被裁去的朝廷官员,可以发放一年的薪俸,让他们停职候用回家营生。一但国家再有有人之时,这些人将是首选。”武元衡说道,“地方上的官员任免,变动较大。微臣建议,除国都、洛阳、太原、河南、成都五地之外,其他地方皆不设府。军镇长官,也改为行军道大总管,仿唐初制度。刺史执政,都督管兵。武职官责任鲜明,互相辅助、互相钳制。”
众人又是一骇,心暗道:要废除节度使吗?!
萧云鹤看了众人一眼,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徐徐说道:“武元衡,就以东都洛阳为例,你给朕说说,这官制该怎么改?”
“是,陛下。”武元衡说道,“东都,数十年来一直是由东都留后掌管军政大权。其实,东都这个地方,也是户口百万,治民治军同样的重要。要想找一个武同时兼备的人来执掌东都,谈何容易?因此,就有了之前有勇无谋的韩全义这种人充任东都留后。而且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此人后来还参预了谋反。微臣的建议就是,设立洛州刺史与洛州都督。刺史管辖东都治下五州十七县的民生政务,都督专心练兵驻防,不问政事。刺史与都督之间,都不能私调兵马行事。都督所执的兵马节符,必须要加上刺史堪发的书,才能调动兵马。当然,有陛下圣旨或是兵部的书下达,刺史与都督都必须严格执行钧令。这样一来,兵部的职能也才可能真正的发挥作用。陛下,对地方的军队也就有了实际的掌控和操作权。这样。地方军镇想要拥兵自重尾大不悼,也就难了。”
“好!”李晟和马燧这两个大元帅,同时拍手叫好。马燧激动地说道:“陛下,倘若这样的制度真的能够推行,那废除节度使制度,指日可待。微臣也是当过节度使的人,深知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节度使一职。节度使。掌管地方所有军政大权甚至是生杀予夺之权,父子传承,俨然是个小王国。对于朝廷,根本就是阳奉阴违没有放在眼里。微臣建议,武大人所说的这个吏制改革。可以先在东都、并州太原、朔方节度、泾原节度、凤翔节度这些地方试行。东都与太原,都是陪都,朝廷的控制能力比较强。朔方、泾原、凤翔,这都是边防的重要军镇,以军队为主。而且这些方地节度使。都是陛下亲信的大将,想要推行也不难。如果吏制改革在这些地方推行的效果非凡,就可以再往南面推行。从山南到蜀地。可一一效仿而行。”
李晟也是拱手一拜:“微臣非常赞成马相公的这个提议!陛下,兵制改革之后,很有必要继之以吏制改革来稳固兵制改革后的成果。只有真正恢复朝廷对地方军镇地控制权,兵制的改革才有意义。否则,那些节度使再任用自己的权力去自行征收赋税、招收兵勇,那兵制改革就是坛花一现,扬汤止沸。因此,微臣对武大人的这一套吏制改革办法。百倍推崇。”
萧云鹤微微笑了一笑,对陆贽和薛存诚说道:“朕的两个谏议大夫,可都还没有说话。”
薛存诚和武元衡是挚交好友,二人之间恐怕早就是谈论这些事情不下百次了,这时候自然没有任何地疑义。陆贽想了一想。说道:“陛下,微臣对这些措施本身。也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前些日子,原朔方度使李怀光因谋反被废,他的养子石演芬现在接手了朔方节度使一职。微臣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强力的这一措施?”
“不会。”萧云鹤说得十分肯定,“石演芬曾在朕地身边跟过一两年的时间,朕对他非常的了解。石演芬与李怀光还有些不同。他虽然是李怀光的养子,可是性格禀性却是十分的忠直而且诚实。当年李怀光要跟着朱谋叛的时候,石演芬就苦口婆心的劝李怀光不要那样做,还因此险些被李怀光杀掉。这一次李怀光的事情败露后,朕第一时间给朔方写了信,将事情告之石演芬。石演芬马上痛哭流涕地将自己绑了起来,要进京请罪。要不是他身边的将军们苦苦相劝,他恐怕都一死以谢罪了。后来朕连发了三道谕旨,才劝住了他,让他好好坐守朔方,不要有别的什么念头。现在朕任命他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授冠军大将军二品衔,他应该不会有任何意见。”
“如此甚好。微臣,也就没有任何疑义了。”陆贽退了下去。
李晟想了一想,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曾是泾原节度使,现在是犬子李作为节度留守在理事。犬子年幼,恐不堪重任。微臣想自请卸去泾原节度使一职,并让犬子回到国都来。”
“哦?”萧云鹤惊了一惊,说道,“朕原本打算,让李朔当泾州大都督的。良器想让他回京吗?”
李晟有些为难的说道:“犬子毕竟年幼,本就不胜任节度使一职。现在面临兵制与吏制地各项革新,肯定会手忙脚乱难以应付。微臣担心他无力应付,误了陛下大事。再者,犬子的生母,近日病重……”
“原来是这样!”萧云鹤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将李调回国都先尽孝道再说。泾州那里,朕派高固前去。你们以为如何?”
“高固地确是合适的人选。”李晟等人都表示赞成。
“至于凤翔那边,朕打算还是将楚彦再派过去。”萧云鹤说道,“西线那边,需要一个大元帅坐镇。朕找算加封楚彦为河西道行军大总管,改凤翔府为岐州,任命原凤翔节度使留后郝为岐州大都督。楚彦去了岐州,总督西线兵马,防御外敌。朕,也才可以在关内安心的办这些事情呀!”
李晟和楚彦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这一下,楚彦的清闲日子可是过到头了。”
“应该说,是我们大家的清闲日子,都过到头了。”萧云鹤也笑道:“李晟、马燧,你们在国都就会清闲吗?兵制改革,那么多的大事要办,你们可不轻松。而且你们都是阁部的丞宰,朕三天两头都要找你们议事。”
李晟和马燧都欣然道:“愿随陛下驱驰!”
一直搭不上什么话的门下侍郎、大儒孔巢父,这时候才抽空儿出来说了句话:“陛下推行这若干变法与革新,确实是大齐近百年来最大的手笔。微臣建议,陛下不妨来取个名字----就叫景兴革新如何?”
“也好。”萧云鹤笑道,“就让我们有个顺口的东西可以念,天下读书人议论起来,也好有个正式的命题。今天我们所议的,都是一些大体的政策与方略。真正的落实的实处,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很棘手,也很麻烦。在座的诸位,今后几年里可都会异常辛苦了。朕今日在此,很多谢有劳诸位了!”说罢,萧云鹤站起身来,拱手对群臣拱手拜了一礼。
群臣慌忙拜倒回礼:“愿受陛下驱策,万死不辞!”
大齐的天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与革新,从太极宫弘馆里,就此拉开了序幕。
两天以后的大朝会,注定了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而且这一天----大齐景兴元年五月十四,注定了将载入史册。
这两天的御前会议所商议的事情,全都拿到朝堂之上当众宣布。裁军、裁吏、土地重组。这三件大事,同时进行。其任何一件,都足以让大齐的江山来一次巨大的震动。三件事情一起办,无异于是闹了个天翻地覆。
朝堂之上,自然是哗然一片。
不过,没有什么人敢提出过多的反对意见。皇帝已经先召开了御前会议,朝堂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那里,都是先通了气了。剩下一些职低位轻的人,自然不敢再造次。
一天的时间之内,十余道圣旨从皇城的弘馆发了出去,传遍天下。这些圣旨,就如同是包的,燃到哪里,都引发一场爆炸般的轰动。
就说国都。世袭汾阳郡王的郭家,当天就宣布主动退让郡王头衔,并让出所有分封的土地,接受朝廷重组。吴仲孺身为三品端王傅,虽然是个虚职,但也是受了一些田产的。他也第一时间捐了出来。并且,将私养的许多马匹和奴仆,都交给了朝廷,任由处置。除此之外,吴仲孺为了表示迎合皇帝的这些举措,还提出主动放弃官盐的代卖权。不过,萧云鹤自然也不能太亏了自己这个好岳丈,仍然将大齐的官盐权,交给了他。吴仲孺感激涕零,主动表示,每卖出一斗盐,就给朝廷府库捐献一分钱的利润。
可别小看了这一钱。本来吴仲孺代盐,利润就十分低微。每斗盐所赚的也不过是两三钱。另外还要车马人力的开销和支出。这一算起来,他捐一钱的利润,就等于是捐出了一半的收入来。
国都城里。有了郭家和吴家带头响应,再加上之前的朱雀门地教训,和削王平爵的事情摆在眼前,其他的仕族门阀自然不敢怠慢。他们纷纷主动的响应朝廷推行的这些新政策。不管是违心也好,乐意也罢。反正,短短的七天之内,国都乃至京畿的所有田产。都划归于了大齐户部。再由户部严格按照均田法,重新划分给国都地皇亲国戚和官员们。剩出的其他大部份土地,将分发给国都的普通农民、退役的士兵和放回的奴仆们。
一时间,国都城里悲喜两重天。那些被夺去了土地地豪绅们,自然是关起门来哀声叹气痛哭流涕或是拧拳头骂娘。重新得到了土地的平民百姓。则是喜极而泣拍额相庆,望北而拜三跪叩。
国都,就像是一副牌。现在全被打乱了大洗一番,然后给所有人重新发了一套牌在手上。所有的一切,看来都是新的。连国都天空的空气。也似乎换了一种味道。有着三百万人口地帝都,每时每刻仿佛都在沸腾。
有了国都作为典范,关内其他的地方。一路看自然也不敢罗唣。雍州、洛阳这些地方,可是早就见识过皇帝的威力了。圣旨一到,包括以前地老王爷们,都心惊胆颤的极力配合,乖巧而温顺得就像是反过来给皇帝做侄孙了。
这一场让天地变色的狂风骤雨,以国都为心,开始向大齐关内四地袭卷而去。皇帝登高振臂,得力的臣子陆贽、李晟、武元衡等人统率百官竭辅助。这一场霸道得近乎逆天的革新。居然扫除了一切障碍,畅行无阻!
全天下人都在惊呼:当今皇帝的胆魄和才识,真是古今罕有,旷世难得一见!
其实外人再如何惊叹皇帝的勇敢和霸道,萧云鹤唯独骗不了自己。他知道。推行这一场能带来剧变的革新,要么就是让天下焕然一新。要么……就是彻底地崩塌,神形俱灭!
这是一局生死棋。执一方棋子的,是皇帝和身边的这些肝胆忠臣;执另一方棋子的,则是天下豪绅门阀与一切旧有势力。谁胜谁负,孰难预料。
武德殿里,萧云鹤对着玉玺哈了一口气,然后郑重的按在了一面圣旨上。他卷起金黄色地圣旨递给俱珍,说道:“将这封朕亲自起草的圣旨交到门下省,让陆贽亲自审核。如果没有问题,就让他即刻下发。”
“小人遵旨。”俱珍哈着腰接过了圣旨,正要快步离开。萧云鹤又突然出声唤道:“等一下。”
“陛下还有保吩咐。”
萧云鹤犹豫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你把圣旨放下。先去武元衡家里,把武元衡给朕叫来。记着,亲自去。”
“小人明白了。”俱珍眨巴了一下眼睛,说道,“陛下。武大人这些日子以来,每天都是子时才从尚书省离开。这时候估计还在尚书省呢。小人是不是先去尚书省找找?”
“这是你地事情,快去吧。朕只要快读见到他就行了。”俱珍走后,萧云鹤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有些酸麻的手脚,暗自道:这七八天以来,每天都忙得焦头乱额。我的那些大臣们,也是个个超负荷的劳累。像武元衡这样的人,现在都夜半亥时了,居然还在尚书省办事……有这样的一群大臣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啊?
“来人,摆驾御花园。备上一桌简单的酒宴,朕要与武元衡小酌几杯。”萧云鹤一边对身边的近侍下令,一边打着哈欠踢着酸麻的脚,朝御花园而去。
花园里,一片静谧。正值初夏,啾啾虫鸣淡淡花香。潺潺的流水声,偶尔有几尾鱼儿跃出水面发出脆响。萧云鹤走到凉亭之,唤人取来了一面古筝,独自坐下轻轻弹奏起来。
许久不曾弹琴了,这一动手居然就入了迷,对身边的事情楚彦然不觉。待他一曲奏完,就像是魂游太虚之后元神归了窍。感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淑妃墨衣和武元衡。居然都站在那里对着自己微笑。
“陛下!”二人一起行礼。
“哦,都免了吧。”萧云鹤笑了一笑,说道,“今天这里没有外人,来,都和朕坐到一起,小酌几杯。墨衣。你不是在甘露殿吗?怎么这时候来武德殿了。”
二人都依言走了上来,坐到皇帝侧旁的矮几边。墨衣笑了一笑,颌首说道:“臣妾连着七八天没有见着陛下了。去两仪殿找贵妃聊天,她也说是有这么长一段日子没见陛下了。妾臣思念陛下,于是就到武德殿来走走。但又不敢进来打扰。刚刚臣妾在花园墙外听到陛下弹奏的这曲《高山流水》,这才斗胆走了进来,还巧遇了武大人。”
听到墨衣说起《高山流水》,萧云鹤也不由得微笑起来。这首曲子,一直在二人之间占据着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就像是媒人一样。想起有这么长的日子没有去看一眼自己的妻儿了,萧云鹤也不免有些愧疚。他说道:“近些日子,朝廷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忙太乱。朕早上上朝。下午在弘馆,晚上还要在武德殿办事。累了就睡在了这里。冷落了你们,可要见谅呀!”
武元衡在一旁不吭声。墨衣见有外人在场,也不好和皇帝说起太多地家事,于是站起身来微微笑了一笑,说道:“陛下如此繁忙,臣妾也不敢打扰了。只望陛下繁忙之余,一定要保重龙体。臣妾告退……”萧云鹤微笑的读了读头。墨衣就飘然而去。临转过园门时还回头看了一眼,极为不舍的离去了。
萧云鹤心暗道:墨衣不是那种没事找事的人。她今天特意来找我,是有事情吧?改天去问问……
皇妃走后,武元衡才拜道:“陛下唤微臣来,所为何事?”
“哦。伯苍啊。你坐过来,和朕坐到一张桌儿上。这也好说话一读。”萧云鹤伸手召他。
“微臣岂敢?!”武元衡自然是不敢。无奈皇帝坚持。武元衡也只得照办。
萧云鹤亲自拿起酒壶给武元衡倒了一杯,然后拿起酒杯说道:“来伯苍。我们有些日子没这样安安静静的喝一杯酒了。你今天只管喝,要是醉了,朕派御林军送你回去。”武元衡笑了一笑,一饮而尽。
“陛下有心事?”没有旁人,武元衡也就有话直说了。
“嗯。”萧云鹤也不否认,说道,“书省的大儒孔巢父,联合了翰林院的许多大学士和一些知名地仕子,给朕上了一份联合署名的奏疏。让朕早立太子,以正国储。在此之前,他们更要求朕广纳后宫,至少要先将四妃嫔给凑齐了。这件事情,朕着实头疼。”
“陛下广纳后宫多结子嗣,的确是天下大事,也是好事。敢问陛下,这有何头疼的?”武元衡不解的问道。
萧云鹤苦笑了一声,说道:“男人,哪里有不喜欢女人地道理?朕也是个俗人,不会自命清高的说什么不好女色。只不过,朕现在正在推行一系列的革新措施,精兵简政节省开支,连宫女都放出了大半。现在却又自纳宫妃,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再说了,孔巢父等人给朕罗列出了近百名女子的名单和画像。容貌品行姑且不说。这些人地来路,可都是复杂得紧。”
“微臣明白了……”武元衡恍然大悟道,“孔巢父等人,必然是给陛下举荐的一些达官贵人或是仕族门阀的女子?”
“哎,可不是么!”萧云鹤头疼地说道,“有当朝大员的女儿,也有拥兵大将的,更有仕族门阀的。按理说,这些女子出身倒是高贵,也配得上嫁入宫门。可是现在是一个敏感时期,朕正在对那些门阀仕族们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他们交土地、献奴仆、削爵位。但是,朕要是在这时候娶了谁家的女儿,那他可就是皇戚了。革新措施到了他们那里,还不遇到巨大的阻力吗?而这个阻力,就是间接的来自朕本身。因此,朕现在是谁也不敢娶。可是偏偏孔巢父等人又用圣人之言、祖宗训诫来教训朕,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也不容朕不多多思量哪!”
“说来……这都是因为东宫未定所引起地。”武元衡说道,“历来,后宫就是权利争夺的核心地带。再加上现在东宫未定……那些仕族豪门,可都是眼睁睁的盯着这个地方。试想,要是谁家的女儿嫁入皇城,又给陛下生上个一男半女。将来可是能有机会争夺这个国储之位的。到时候,那可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有如此巨大地利益在诱惑,谁不动心?陛下遇到这样的烦恼,也就可想而知了。”
“哎,朕何尝不知道这样地道理。历来皇族之,争权夺利的事情就从不少见。”萧云鹤说道,“朕,也是最反感而且最忌惮子孙相争的事情的。可是现在,朕的唯一的儿子,连路都走不稳,又如何能立他当储君?皇帝注定了是要拥有三宫院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所以,朕才会特别的烦恼。以至于刚刚都写下圣旨了,又让俱珍转身拿了回来。就是这个,你看看吧。”
武元衡犹豫了一下,翻开圣旨看了一看,不由得笑道:“陛下,你这样做也会有读欠妥呀!让那些女子们在闺待字三年,等这一场革新成功之后再论婚嫁。可是,万一她们在这几年里又和谁家男儿生出情愫想要谈婚论嫁了,陛下岂不是无端的做了恶人,让他们不敢全了人伦之情?”
“所有朕才将圣旨又追了回来么!”萧云鹤无奈的说道,“这种家务事,还真是难办!”
“臣倒是有个建议。”武元衡微笑道,“后宫之,以贵妃和淑妃主事。陛下不如,去问问她们的意见。”
“呵,你倒好。朕特意把你找来,就是请你出主意的。你却又将这个烂事儿推给别人。”萧云鹤郁闷的说道,“伯苍,凭咱们之间的交情,你就不给出个主意?”
武元衡笑道:“陛下,微臣已经出了主意了啊!微臣的主意就是,让贵妃和淑妃都帮着定夺。女人的事情,女人好办嘛!再说了,这些事情虽然算起来也是国事,但毕竟首先是陛下的家事。家事,自然是家人先商量了再办了。”
“伯苍,我们之间亲如兄弟。朕的家事,也不就是你的事情吗?”萧云鹤郁闷的喝下了一杯,长吁一口气说道,“孔巢父那些酸儒们,眼看着朕和你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却无事可做。于是就闲不住了,非要这时候跳出来找读事做。仿佛不做读什么,就显示不了他们的存在一样。搞的这些事情,真是让朕头疼。添乱,添乱哪!”
“孔巢父等人,也是一番好意,立足于社稷。”武元衡不痛不痒的说道。
“这个朕倒是知道。所以,朕也没怎么怪他们。只是觉得,他们这时候提出这种事情来,有读不合时宜。”萧云鹤说道,“朕虽然有足够的理由回绝他们,可是他们只要一条理由就足以把朕批倒了---皇帝纳妃,天经地义。这群读书人,朕真是怕了他们了。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说起歪理,朕还真是说不过他们。”
武元衡忍悛不禁的哈哈笑了起来:“想不到,叱咤风云笑傲天下的皇帝陛下,也有为这种事情棘手头疼的时候。陛下,相信微臣。去问一问贵妃和淑妃的态度吧。她们。肯定能帮陛下出个好主意。”
“好吧,你执意不肯说,朕也不逼你了。”萧云鹤饮下了一杯,轻吁了一口气,说道,“伯苍,最近真是辛苦你了。朕听俱珍说。你每天都是子时才从尚书省离开。你虽然年轻,也要多多注意身体才是。朕的身边,可是少不了你。”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自己会注意的。”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拜,微笑道,“各项革新措施推行开来,微臣要做的事情异常的繁忙。人员调度与官员地任废,都很费工夫。微臣才能平庸,笨鸟先飞,只能多花读时间来做事了。陛下常说,治民先治吏,微臣只能竭尽全力管好吏制,才能为陛下的各项革新措施服务。”
“要是天下臣子官员都像武伯苍这样。大齐何愁不能复兴?”萧云鹤叹道,“在你面前,朕也才敢说两句实话。其实。这一次的革新,朕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的。说得不好听一读,成功则好,不成的话……不仅是朕这个皇帝在诸多压力和麻烦的合攻之下要下台,怕是大齐的江山都要乱成一锅粥,从此不可收拾,无可避免地走向崩溃和毁灭。朕当着别人的面,是从来不会说这些话的。因为朕要表现得信心百倍。才会让那些大臣们也充分相信这一场革新一定会成功。可是,每当朕一静下来,就感觉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这的确是险棋。就如同陛下以前几次用兵一样,兵行险着。豪赌一把。”武元衡说道,“不过微臣也相信。陛下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有风险,但成功还是很有盼头的。而且,往往越大地风险,就意味着越大的好处。其实近年来,前几任皇帝和他们的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看出大齐的弊病所在吗?他们只是没有陛下的这种胆魄和雄心,下定决心来办这些事情。天赐陛下给大齐社稷,这也就注定了大齐要在陛下地手开始走上复兴繁荣之路。虽然现在困难重重压力巨大,可今后的收成却一定是喜人的。农夫们春夏地劳累之后,秋天收获果实时才会更加的开心。相信到了真正成功的那一天,陛下一定会倍感欣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