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父亲头上生疮的时候,就是到理发匠家里理发的时候。距离理发匠去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到理发匠家里去。理发匠的家就在外公家对面山上最险的公路下面,公路是转着山嘴顺着斜坡而下,他们家在公路的北面。最险的地方则是在西面,下面就是那个长期无人居住据说最歹的地方。但在那个地方还有几十亩地,周围的人依旧在那里种地。
父亲当时是在县医院看的头疮。医生给他拿了一种金黄的药末,要用菜油拌了抹上去。所以父亲那时候常年头上抹着金黄的药末,又剃成了光头,样子有些怪异。
而在我刚到学校的时候,大殿还好好地存在着。偶尔在全校老师开会的时候,我因为没有人照看,所以也被父亲带着列席会议。那时候学校虽然有电灯,但是用柴油机发电的。所以没有学生开会的时候,学校里都喜欢点着煤油灯。会议就在殿门的一个门房里召开,这是学校的会议室。
煤油灯是那种带着灯罩的制式煤油灯,从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这种煤油灯在民国的时候应该就有了,甚至有可能清朝就有。原理跟马灯差不多,只是没有手提的部件,只能放在桌上。灯体和灯罩都是玻璃的,不过两种玻璃的材质都不同。灯体的玻璃材质比较厚,这样可以盛放更多的煤油,不会被液体压破。整个灯体像一个高脚杯,有一个直径一公分的圆形底座,中间则是比较细的,可以方便用手拿住煤油灯。往上就是一个煤油杯,直径跟底座差不多,用来盛放煤油。煤油杯有一个小口,小口上是盖子。盖子的功用不仅是盖住煤油杯,更是用来出“焰子”的。所谓“焰子”,是煤油灯的核心部件之一,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这个核心部件是用棉线编成扁扁的厚厚的一条,大部分浸在煤油里,从盖子上的出焰口露出一小点,用火点着之后,煤油就会源源不断地顺着焰子浸上来,然后火焰就会一直不灭。
农村里也有简易的煤油灯,一般都是相同的原理。简易的煤油灯没有那么考究,不需要高脚杯的造型,所以随便一个瓶子,就可以拿来做煤油杯。这种瓶子一般都比较小。而一般使用的都是墨水瓶。用铁皮卷一个小筒,然后在墨水瓶的瓶盖上面钻一个小洞,将小筒放进去,基本上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就成型了。农民使用的焰子一般都是用废弃的布片做的,并不像正式的焰子那样扁扁的一条,而是将布片直接塞进铁皮小筒就可以了。布片留一小点在外面,下面浸在煤油里,一点火就着了,可以一直用。那时候包括外公家和奶奶家在内,家家户户都用这种煤油灯。
除了煤油灯,还有一种煤油炉。原理基本上差不多。不过煤油炉拥有直径三十公分高十公分的煤油池,装满了就是两三升煤油。煤油池上面还有定制的灶台,灶台为直径二十公分左右的圆形,一圈大约有十几个小筒,用来装焰子。煮饭的时候,同时点燃十几个焰子,就出现一圈火焰了,把锅放在上面就可以煮饭了。母亲当年在那个乡村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里老师少,没有炊事员,不能吃集体伙食,所以母亲就是用煤油炉做饭。常年下来,我就习惯了那个气味。所以汽车尾气对于全人类是一个污染,对于我来说,味道却很好。小时候我自己也做了简易的煤油灯,因为在班上的时候,正式的煤油灯在学生太多的环境下不好使用,就只有使用简易的煤油灯。每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就去闻闻煤油的味道,然后就精神抖擞了。生病的时候,只要在汽车尾气中走上一圈,立刻
就生龙活虎了。
而那种正式的煤油灯,相比于简易的煤油灯,还有两个部件。一个是在焰子口上加了一个盖子。盖子也是铁质的,完全罩在焰子上,只有中间留有半公分的缝。大概是这样一来,既没有下面的风可以吹熄焰子,也可以保护灯罩不会受到火焰的直接辐射,毕竟灯罩是薄薄的玻璃层,为了透光的需要,只能这样做,一旦受热不均匀,很容易“痉掉”。“痉掉”就是灯罩受热不均匀,仿佛痉挛一样,然后就会出现裂缝,甚至直接断成两截。实际上尽管有着保护措施,有时候灯点长了,还是会发生这种事件的,我就经历过一次。
第二个部件是在盖子上有一些铁制的卡桩。这些卡桩都是铁片,比较有弹性,可以把灯罩卡在上面。灯罩则是烧杯型的,
花边旧闻最新章节73、煤油灯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