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178、知青大会

本章节来自于 边境插队手记 http://www.lishu123.com/10/10504/
    http://!1977年7月,黑河地区在北安召开知青代表大会。

    在黑河地区,共有7万多名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哈尔滨的知青,分属于各个农场和农村生产队。

    我们县有80名知青代表参加这次会议,6月29日一早,在县委大院集合后,分乘三辆客车出发去北安。

    中午,在孙吴县委招待所用餐。下午,有一辆车打陷,堵在路上,结果碰到了孙吴县和逊克县同样来参加会议的知青,好几百知青聚在一起,好热闹。

    晚上到北安,在会议专设的餐厅吃饭。没吃饱,我叫上公社一起参加会议的8个男知青,去住处附近找了家餐馆喝碑酒。

    几杯酒下肚,大家谈起***来。

    听说中央前些日子将***的两封信转发到了县团级。什么内容我们不清楚,只知道今年1月周总理逝世周年纪念活动时,各地群众喊出了***复出的要求。中央现在转发***的信,也许是他马上要复出的迹象?

    早在两年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就曾听说他的全面整顿,特别是在科教领域的整顿上,就尖锐地指出:“现在科研队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他提出:“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的这个主张,直指知青上山下乡采用“一片红”模式的弊端。

    后来,由于***第三次被打倒,使高中生直接上大学的设想未能实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进入了“扎根”还是“回城”的激烈冲撞中。

    其实,文革前,***是中央决策层里倡导知青下乡以插队为主要形式的第一人。

    那还是在1963年,中央开始动员不能在城镇就业的青年学生,到农场兵团去,但需要安置的青年学生很多,而农场兵团的容纳力不足,安置费用过大,国家财政承负太重。

    时任党的总书记的***,最早提出城市知青下乡从农场兵团为主,改为以插队为主。1964年1月9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中央安置领导小组汇报时,他首先算了一笔账:每年要安置100多万知青,农场兵团的安置费每人大致需要1000元,这就需要10个亿,这条路走不通。而农村插队每人给的安置费不到200元。由此可见,***倡导以插队为主,是从国家财力状况出发的。

    ***还指出,以插队为主的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是一件长期的大事。要把安置知青同治山治水治碱结合起来,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可以推想,如果没有发生“文革”,不能在城镇就业的知青,仍会继续走上山下乡这条路

    ,并长期在农村扎根。

    但“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以“接受再教育”的名义,提升到了反修防修,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政治高度,狂飙骤起,尤其是六八、六九两届初中毕业生,一刀切全部下乡,走向了极端的“一片红”。这与***的初衷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后来也成了一位家有三个知青的父亲。

    他的二女儿、小女儿、小儿子都是插队,***自己则被放逐到江西。

    也许,正是在这时候,***同千千万万普通知青的父亲一样,亲身真切地饱尝了骨肉分离的凄苦。他曾为当知青的儿女们回来欣喜万分,也因儿女们不得不返回生产队而郁闷,以至发生过晕厥。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一位政治家,只是从自己家庭的感受来审视知青上山下乡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178、知青大会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里夫子的小说边境插队手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边境插队手记全文阅读边境插队手记5200边境插队手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里夫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