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二年九月初二,黄道吉日,那也是苏懿初进宫的那一天。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偶尔有成群结队的大雁飞过。
“郡主,鸿雁高飞,是一个好兆头。”一个婢女附在一个女孩耳边说道。
女孩站在城门口笑了笑“春华,这里这不过是看着好看罢了。”看着春华的不解,她没有解释。
“我是苏懿,是镇国大将军的嫡女,后宫,我来了!父亲,今后我就会在这里继续长大,也会为你报仇的…”她喃喃自语,周围的依仗在她的周身铺下一层富贵的背景。
一月前,镇国大将军阵亡的消息传回帝都,也传回了苏家。苏家位高权重,但嫡系却人丁不旺。而且对于现下的一妻多妾,镇国大将军却只娶了母亲一人,所以只留下了年仅十六的嫡苏浩和十岁的嫡女苏懿。
苏家旁系趁火打劫,为此,苏家的嫡长苏浩过了父亲头七便加冠,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承担着诺大家业,让原本看好戏的世家们不由暗赞少年英才。
但是谁也不知道,苏懿是那幕后的人,两人相辅相成,雷厉风行的处理这次****。
苏懿抬着头,看着天空一群大雁再次飞过,无声的笑了。
“你以为我就是一个十岁的稚女吧,把我当成质,这可是不好的呢。”苏懿说着,眼中的冷酷忽然有一抹温情破冰而出,但转瞬又是不见。
“父亲,你曾夸女儿聪慧,也说女儿行事狠辣,但是,这些将成为女儿赖以生存的护身符。”
“父亲,你曾问过女儿喜欢哪些古人的行事,那时女儿笑而不语,其实,女儿喜欢国时以一己之力乱天下的贾诩呀。”
“或许今后,女儿就要乱了这后宫呢。”
喃喃自语,苏懿看着紫禁城的飞檐卷翘,金黄色的琉璃华瓦在阳光下如耀目的金波,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一派华丽的盛世富贵气象。
“这便是我以后要生活的地方,也是这天下最污秽的地方。”说完,苏懿回望了城门外的蓝天,或许今后,她再也望不到这般澄净的天空了。
看着引领她的内侍恭敬的行礼,她叫了一声“起”,然后在他们的引领下去见见她的养母,大明朝的国母。
重重垂帘掀开,便看到皇后头戴紫金凤珠冠,穿一身正红色金丝绣九凤的朝服端坐在凤座上,气雍容沉静。尽管已经过了艳压群芳的年纪,尽管岁月带给了她多的洗礼,但就是一身气,就知道不可忽视。
苏懿跪下来,拜九叩,口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礼节严谨,没有一丝差错。
皇后笑容可掬的说:“你这孩,快起来,上来让本宫仔细瞧瞧。”
由于年守孝,苏懿没穿什么艳丽衣裳,梳着最常见的发髻。
“在这里,连件饰都可能置你于死地,因此,懿儿,你要步步为营,保全自己呀。”耳边回想起母亲的泪语,苏懿一阵恍惚。
苏懿的容貌本就精致,又承了母亲那双妩媚的凤眸,加上自身高贵威严的气势,果不其然,皇后眼中看到了一闪而过的满意和赞赏。
“真真是标志的人儿,今后咱们母女两互相照应了,唤我‘母后’啦。”皇后开口说道,对苏懿的态显得为亲昵。
“是,母后。”苏懿怯生生的从善如流的叫道,乖巧懂事又小心翼翼。
“今天舟车劳顿,定是累了吧,快下去好好休息吧。”面有关心,皇后看起来似乎对苏懿颇为关心,只是人心隔肚皮,这样,倒一下令苏懿分不清善恶。
又交代了几句,她有了些倦意。
“母后,儿臣告退。”苏懿有眼色的退下了,顺便顺杆爬,用起了自称,衬托身份。
内侍引苏懿到东配殿,我在正间坐下,春华侍立一旁,一名宫女献上茶来,便有掌事宫女和领监向苏懿跪下请安,“奴才领监海禄(掌事宫女海兰)向郡主请安,郡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其后,六名宫女四名监依次向我请安。
苏懿喝了一口茶,沉默不语。小时母亲曾经说过,在下人面前,沉默往往是一种有效的威慑,看着上方的黄梨木雕花飞罩,苏懿也不言语,整个殿中寂静无声。
茶喝了两口,合上青瓷盖碗,苏懿才叫他们起来。他们低眉顺眼,连大气也不敢出。
也不看他们,苏懿缓缓说道:“本郡主平生最恨吃里扒外的东西,在本宫名下做事,机灵少不了,但最重的还是忠心..”
说着,语调一冷,“若你们忠心不二,本郡主少不了你们的好处,若有了别的心思,也别怪本宫不把你们当人对待。”
站在下面的人一震,口说:“奴才,奴婢们必都忠心耿耿侍奉郡主,绝不敢有二心!”
苏懿满意笑了,对着春华说了声“赏”,春华拿着事先备好的银分发下去,一下,殿中尽是谢恩的声音。
这招恩威并施是否收住人心她不知晓,但短时间内倒是不会起什么幺蛾。如今她身系苏家满门的身家性命,一举一动都错不得,相信以后会有人想致苏家于死地。
配殿的东西暖阁分别用莲花琉璃碧纱橱和翠竹琉璃碧纱橱隔开,东边多是招待来客的地方,西边则是我休息的地方。后面是寝殿,用花梨木边框镶大玻璃隔开,分成正次两间,布置得十分精致考究。
苏懿看着一旁面色沉稳的海兰,有心想收为心腹,于是和颜悦色问道:“海姑姑从前在哪当差?”
她脸现惶恐,急忙跪下说道:“奴婢不敢,郡主直呼奴婢贱名即可,奴婢从前在温贵妃那当差。”
伸出白皙的小手,苏懿亲自扶起她,“姑姑比本宫年长,何必惶恐?虽份上是主仆,但本宫心里是敬你的,姑姑不愧是妃的人,妃真是教出个好的便宜了本宫。”
她面色微红,眼中满是感激,“郡主折煞奴婢了,能侍奉郡主是奴婢的福气,今后定当忠心不二!”苏懿笑了笑,是个玲珑心的。
歪着在西暖阁的榻上休息,苏懿看着春华,如今她十五岁了,可惜跟自己进宫,否则也该定亲了。
大明朝并不崇尚早嫁,大多十五定亲,二十出嫁,据说是前朝一代圣医李元发现早嫁于诞后嗣不利。
“你也看到宫中规矩深严,稍有差错便是万劫不复,你可还愿跟着我?”
春华跪下,“郡主,奴婢的命都是您的,一辈都会跟着您。你说什么傻话呢。”
苏懿展颜一笑,“好,从此我们相依为命,步步为营!”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