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时分,小刘村的宁静突然被打破,伴随着一声声密如雨滴的敲锣打鼓,一支四五百人的队伍喜庆热闹又井然有序地开进小刘村,一路惹来村里人争先观看,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最后看见队伍在刘海家门前停了下来,接着,看到一个六十多岁、衣着华贵的山羊须老人从队伍中的一顶八人大轿走出来,缓缓地走向站在门口处的刘海和他儿子。
刘昭睁大眼睛再次打量这个曾经见过几次面的老人,威严得一眼让人敬畏,在此之前,他是郭进的亲戚,现在,他摇身变成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感觉距离是那么的遥远,没有任何亲切感。
“老爷。”刘海和郭进一齐拱手弯腰,恭敬地说,接着刘海用手肘轻捅刘昭一下,示意他叫“爹”,但刘昭感觉喉咙似乎塞了块石头,怎么也吐不出一个字。
“孩子,爹来了。”刘洵微笑而亲切地对刘昭说。
刘昭露出一个困窘的表情,仍然开不了口。
“不能叫我一声‘爹’吗?”刘洵微笑说,双眼充满期待。
“少爷,你还不快叫?”郭进在旁催道。
刘昭转头望了刘海一眼,说:“爹,是不是我今天一定要离开这里?”
刘海尴尬地说:“是的,你快叫一下你亲爹吧。”
刘洵微笑说:“没关系,换成我,突然间换一个爹,肯定一时不易接受。”
刘昭这时对刘洵说:“你是来接我回城去的?”
刘洵高兴地说:“是的,你已经年满十八岁……”
刘昭打断说:“我可不可带我这个爹,一起回城?”
刘洵笑说:“当然可以。”
刘海却摆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在这儿生活惯了,我不想离开这里。”
刘昭焦急地拉着刘海的手,说:“爹,你怕什么?如果你不去,那我也不去。”
刘海反过来拉着刘昭的手,一脸凝重地说:“昭儿,你听我讲,我是说认真的,不要耍性子,今天就跟你亲爹回城去,他为了你,足足等了十八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会是一个很好的爹的。至于我,我真是不想去城里,我在这儿生活惯了,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老了,不像你还年轻,容易适应新的生活。”
郭进劝刘昭说:“是呀,刘兄说的对,他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你硬要他去,不仅享不了福,还受罪啊。”
刘洵接着说:“这样好不好,让我出资为刘海建一栋大房子,让他安享晚年,你以后也可以常来探望他,岂不两全其美?”
刘海说:“多谢老爷的心意,我怎么好意思让老爷你破费呢?”
刘洵拍了刘海的肩膀,郑重地说:“刘兄弟,你替我把儿子养了十八年,别说一栋房子,就是一百栋,我也还不了你的恩情。”
刘海立即说:“如果老爹真要还恩情,我也不需要一栋多大的房子,我只希望老爷能够出资为村里修一条路,让乡亲们出行方便一些。”
刘洵爽快地说:“这没问题,过几天,我就让人来修路,你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那就多谢老爷了,我就这个请求。”刘海说完转向刘昭,说:“听到了吗?以后咱村里变得更好了,我在这儿也会过得更好的。”
刘昭了解刘海的脾性,叹了一口气,说:“既然爹你坚持不跟我回城,我就不勉强你了,以后我会常来看你的。”
刘海高兴地说:“这才对嘛,有你这句话,我就宽心了,你放心跟老爷回城去吧。”
郭进也说:“是呀,少爷,时辰不早了,现在就回去吧,一家人都在等着你回去呢。”
刘昭又看了刘海一下,终于点下了头。
刘洵问:“那么,现在你能叫我一声爹了吧?”
刘昭鼓起勇气,张口张了好一会儿,才终于从喉咙里嘣出一声似“爹”非“爹”。
“好儿子!”刘洵脸上笑开了花,展开双臂,把刘昭紧紧地拥入怀中。
临走时,刘昭不忘一起长大的伙伴刘荆,告诉他,等他在城里安定后,便一定会来接他,并安排一份好差事给他。刘荆对此非常期待,他也是穷人家孩子,单靠自己奋斗需要猴年马月,有捷径可走,又何乐而不为呢?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