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道德失守困境的忧思
伴随着“官场小说”的“盛世多产”,“官场小说”受到人们的诟病也越来越多。原因之一就在于绝大多数官场小说作家没有传达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把小说当作赚取读者(包括名气和版税)的捷径,不是站在主流社会的立场,而是一味以讨好、迎合读者强烈的窥视欲、借鉴欲为能事,满足于揭黑幕、比手腕,表面上是不畏政治权力对官场腐败进行揭露,实则是向另一种更大的媚俗权力即金钱跪拜。有的甚至违背作家的良知,竭力把自己的小说打造成“官场教科书”,渲染官场所谓的“潜规则”,赚取最大限度的发行量。因此,相当数量的官场小说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其实恰恰就是他们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滋生腐败温床的消极价值观。[]这样,原本应该得到批判的价值观反而因小说的畅销而得到进一步“弘扬”,为权力崇拜进一步推波助澜,客观上沦落为传播腐败细菌的一群“文化蚊子”。可以说,这类打着“反腐败”名义的“官场小说”,实则已经站在腐败分子的一边。他们无意去剖析产生腐败的根源,反而对腐败中的许多自以为高明的现象津津乐道,有的甚至借小说人物的语言,为腐败分子辩解,结果,几乎所有的官场小说最后都自然地归结到一个逻辑,那就是体制问题。无庸置疑,任何体制都有可能产生腐败,即使是被人们崇尚有着“良好体制”的欧美、港台地区,也不能根除腐败。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自然有体制的原因,但假如把一切腐败现象都归结到体制上,一则显然不合乎事实,二则无法解释西方国家的腐败现象,反倒把这个逻辑命题倒逼成一个伪命题。《老爷子》这部长篇小说就描述了一个原本坚守廉洁底线的官员许忆法是如何掉进某些别有用心的奸商所刻意制造出来的陷阱,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普遍的困境,那就是当前人们道德底线的失守。许忆法同样是一个退位了的“老爷子”,前任省工商银行行长。在腐败分子高重山眼里,“这个老许是真正的老布尔什维克,是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房地产商人牛枝花为了从银行贷款,想借助高重山与许忆法的关系,遭到了高重山无能为力的表示后,尽管高重山断言牛枝花不可能从许忆法手上弄到一分钱贷款;尽管牛枝花非常清楚许忆法办事讲原则,不贪财,不贪色,不以权谋私,平时对手下要求很严,威望很高,“心里对许忆法很尊重,觉得这样的老同志真是稀有物种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牛枝花下决心要搞定许忆法。
牛枝花的“进攻”接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许忆法退休后,是“裸退”,当他知道牛枝花是房地产老板之后,保持高度警觉的许忆法当即就不和他打交道。第一次进攻失败。
当牛枝花得知许忆法准备坐公交回一趟老家后,通过高重山,牛枝花得到了一次送他回老家的机会。但在许的老家,牛枝花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也获悉许忆法的身世。第二次进攻失败。
在牛枝花的柳溪山庄,牛枝花精心设计的“局”--通过一连串让许忆法最为忌恨的“表演”,让许借酒烧愁而达到他自醉的目的。醉后的许忆法在这个“局”里面再次落入牛的圈套,出于对日本女人的痛恨,醉梦中的许忆法把牛有意安排在他身边照料的交际花小川优子强奸。清醒过来的许忆法无可奈何答应利用自己的影响为牛枝花贷款三个亿打了招呼。但是,不久之后,许忆法在自责自悔中自杀。这就是一个正气官员的结局。
一方面,小说深入地展示了生意场上普遍的唯利是图,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更遑论他人的人格,去制造恶心的陷阱;另一方面,作家对许多有着良好的道德操守的官员,在这种不讲人性、不讲人格的普遍道德失守的环境下,难以防止这类陷阱,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前者的道德失守是由于对金钱的崇拜;后者的道德失守是由于人为的设计。这一普遍的道德失守已不是体制所能归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既代表了普通老百姓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的心声,也反映了多数官员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许忆法临死前,将代表一种道德操守警示的“一把水壶”亲手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现任规划局局长马之栋,希望他像狼一样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觉的状态。一把军用水壶果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能够起到许忆法所说的金钱不可贪、女色不可近、私欲不可纵的警示效果吗?在许忆法看来,任何体制都是有漏洞的,在当前普遍的道德失守情况下,也许只能靠个的自警了。许忆法以自杀结束罪恶感,当然知道这不能改变什么,他只求解脱。他的解脱给自己留下深深的无奈和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从小说中许忆法这个退位高官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作家一种强烈的警世和忧思意义。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