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为留守少年写小说《空巢》
发布时间: 2007-10-25 10:25:27 浏览次数:42
故事梗慨
父母外出打工12年没有回一次家,孩子从5岁起就只得跟随外婆生活,外婆死后在亲戚家流浪,怎样解决留守孩子生活中和精神上的空虚?一部反映留守少年的青春小说《空巢》,在网上连载后,短短几个月,点击率就高达190多万。这部以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视野为角度的小说,出自云阳县江口中学一位年近40的语文教师之手。昨日,这位真名(笔名牛车)叫刘军的云阳教师向记者透露,写这部小说的灵感,源于自己学校的留守孩子们。小说的主题就是如何帮助包括留守少年在内的所有少年安全度过青春期,呼唤天下父母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图为刘军老师在写作。
教师写小说网上获热捧
《空巢》是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少年青春成长的长篇小说,是一部风靡网络和大中学校园的青春奇书,被誉为“中国版《少年维特之烦恼》”、“当代现实主义青春小说第一书”、“库区百姓生活原生态画卷“,月点击率达1400000,搜狐、新浪、腾讯都在首页隆重推荐,数十家网站争相转载。小说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预计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
昨日上午,《空巢》作者刘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云阳江口中学教书已有20年,重庆著名作家、诗人、中学高级教师。今年4月份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没想到在网上连载后,5月份的点击率高达140万。搜狐、新浪、腾讯各大主流网站,均在力荐此作品,其网络版权将于近期敲定。
刘军说,留守少年及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特别是教育的焦点与热点。《空巢》以三峡库区为大环境,以空巢现象为大背景,讲述了在经济大潮来临、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普通高中生特别是留守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不良诱惑所表现出的迷惘、挣扎甚至堕落,揭示了农村留守人群、下岗工人、公务员、教师等不同层面人物的命运,构成了一幅重庆库区百姓生活的原生态画卷。
“你教的是高中,小说里面的故事都来至于你的学生吗?小说之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至于鲜活的生活真实吧?”刘军老师说:可以这么说,教了20年书,接触的大量留守少年儿童,他们的经历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当然,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对这些大量的第一手素材进行了提炼加工。这部小说关注的是留守少年、普通高中生、民工、下岗工人、公务员、教师等普通百姓群体,所以极具亲和力和现实意义。
“留守少年”激发创作灵感
刘军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000万留守少年,仅重庆就有180万,这还不包括因父母下岗到异地谋生而产生的城市空巢学生,如果把这些都计算在内,空巢少年的数目更为惊人。探讨留守少年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留守少年的生活,这就是小说《空巢》诞生的背景和动机。
刘军说,“留守少年”这一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却从未有人以小说的形式反映过这一问题,云阳每年约有22万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13万儿童留守家乡。而自己的学校正地处三峡库区,学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中这一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云阳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之一,云阳县委、县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全县的“亮点工程”、“特色工程”、“民心工程”在抓,制发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万名党员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通知》等文件,教委发出了《关爱务工子女、情系留守儿童》的倡议书,推行了“1+X”代理家长制,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采取各种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救助,全县11万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就产生了以原生态的形式写小说的想法。
《空巢》在网络上部分连载后,引起巨大反响。刘军向记者透露,写这部小说的灵感,源于自己学校的留守孩子们。 该作品已由重庆出版社买断,将印制成书,因此还有大量章节未上传于网上,但点击率仍居高不下。
刘军老师创作的《空巢》是国内首部直面留守少年的长篇小说。小说被数十家网站争相转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蹿红,被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和家长、教师誉为 “中国版《少年维特之烦恼》”“现实主义青春小说第一书”。 刘军老师在一夜之间成为当今文坛的一匹黑马。
《空 巢》
小说人物取材现实生活
据重庆出版社方面介绍,接手此作品,不仅因为小说语言幽默、情节鲜活,而且还是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少年生存状态的小说。
刘军表示,《空巢》里的角色,都取材于他周围的学生、同事、朋友等,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是借鉴于他教过的一个学生的生活往事:这个孩子5岁的时候父母就去广州打工,17年来父母再未回过一次云阳,只在每月给他汇来生活费,他只得一直与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在外婆去世后又周旋于各个亲戚家,结果这个少年很自闭,体弱多病,最后离家出走不知去向。 采访中,记者与刘军老师聊起了《空巢》这部小说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我们注意到,过去探讨留守少年及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都是一些小块儿的理论文章,而你是怎么想到采用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个17岁的留守少年郝凯在遭受民工父母因厂里火灾事故双双身亡的重创后,带着因心灵受到重创而最终失疯的初恋女友,同样是留守少女的清纯女孩儿梅远走西藏雪域高原疗伤这样一个纯情凄美的初恋故事来反映这个问题呢?”记者问。
刘军老师说:作为一个作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明锐的嗅觉和洞察力,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现象。空巢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民工进城务工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空巢学生的数目应该是相当惊人的。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足够引起相当的重视了,是足以用长篇小说这样的文学形式来表现的。我们探讨留守少年的问题,就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留守少年的生活,而小说的形式正好能较为丰富的呈现这一内容。并且,要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留守少年,就必须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就必须熟悉留守少年的生活,而我的教师身份正好为我全面深入了解留守少年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就是《空巢》这部小说诞生的动机和背景。
刘军老师说:留守少年的生活与成长离不开现实的大环境。《空巢》以三峡库区为大背景,以留守少年为主体,塑造了城市少年、乡镇少年、农村留守人群、城市下岗工人、公务员、教师等不同人物的群像,通过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构成一幅社会众生卷。小说的主题就是如何帮助包括留守少年在内的所有少年安全度过青春期,呼唤天下父母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三峡传媒网记者 徐志全 文/图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