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将拍成电视连续剧
2007-12-6 9:48:00
本报讯 12月2日,记者从作协、文化等有关部门获悉,江口中学教师刘军创作的留守小说《空巢》将被拍成电视连续剧,而且将作为重庆市近年来精神文化领域的“重点产品”搏击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如果书籍、电视剧“包装”成功,这将是渝东地区继《移民金大花》之后,又一可以形成影响的文化力作。
《空巢》以三峡库区农村社会为大背景,突出反映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教育、成长问题,主人公是一个留守少年。小说的作者刘军老师根据自己长期在乡村中学执教的实际,收集整理创作完成了这部反映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留守问题”,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家庭把父母、孩子放在家里,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已经形成严峻的社会问题。刘军写下这部小说后,最先在网络上流传,很快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小说原名为《空巢诱惑》,自今年4月起在搜狐、腾讯等网站连载以来,点击率迅速突破200万次。读者普遍认为小说语言时尚幽默,描写生活鲜活真实,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回味悠远,直接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小说描写的这个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再也不可回避的新群体。刘军透露,自己用了10年时间筹备写成这部小说,最初的动因是写给自己母亲的,也是写给所有像母亲一样坚韧的那些留守老人的。刘军的身边有很多“留守一代”的真实例子,这都是他笔下的创作素材。他认为,在亿万农民南下打工的背景下,“留守一代”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结合《空巢》,刘军讲了他教的学生中的很多故事。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在广州打工遭遇车祸身亡,学生随母亲去处理完父亲后事回来,脸上却无悲戚之色。刘军安慰式地问他怎么处理时,他居然说:“还好,补了几十万。”刘军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学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外出打工,他与父亲完全没有感情,父亲对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此外,“留守学生”中还出现了孤独、忧郁、自闭、沉溺网络、厌学颓废等种种问题。
12月2日,重庆出版社专门召开了出版《空巢》一书的作品研讨会,该书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著名学者蓝锡麟表示,《空巢》不仅立意新,而且读起来很畅快,尽管头绪多,但一点都没有琐碎之感。市作协副主席余德庄也表示,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目前的关注度还不够。从这个研讨会上传出的消息,《空巢》一书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精神文化行业的“优秀产品”精心推出,书籍出版后,将改编为20集左右的电视连续剧,形成平面、立体双重传播。
(记者 饶国君)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